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湖南省某市2015年4个国控空气自动站污染因子和气象参数监测结果为基础数据,分析了臭氧的分布特征和超标原因。结果表明,在4类不同的功能区中,工业区O_3的月均浓度和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均为最高;O_3小时浓度的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一般在8:00达到最低值,15:00达到最高值;O_3小时浓度未显现"周末效应"的特征,即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该市O_3的生成与前体物NO_x的关系密切;O_3日均浓度和月均浓度与气温、日照时间成正比;与风速变化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青海省西宁站1981年1月—2016年12月间各月地面能见度等资料,对比分析了该站大气能见度的日、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并指出了两种不同观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分析表明:人工观测较仪器观测值平均高近66%;人工观测和仪器观测值日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单峰单谷型,即为明显的正弦波型日变化特征;人工观测和仪器观测各月能见度均值同样均表现为单峰单谷型,夏初前后为全年高值时段,12月前后为全年低值时段;西宁近三十多年来能见度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有明显的高低值段区分;当出现天气现象特别是霾、雾、浮尘、扬沙、尘卷风、沙尘暴、雨、雪等时会降低大气的能见度;能见度受相对湿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秦皇岛草面、沥青表面、水泥表面和裸露地表4种表面温度观测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地表表面温度在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差异,阐述了草地在城市气候环境调节中的作用。统计结果表明,夏季各表面温度从高到低的次序为:沥青、水泥、裸土和草面温度。在不同的地表面中,夜间基本均以草面温度最低。各表面的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各表面的平均最高温度出现在12~14时之间。在夏季晴朗的白天,中午各表面温度达到一日中的最高。草面的温度远低于沥青和水泥表面的温度,白天平均温度差异达到10.0℃左右。  相似文献   

4.
周文娟  杨柏松  马小蕊 《青海环境》2023,(3):116-119+123
文章通过对西宁市气象站2022年1—12月新旧站址同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水量、地温地面气象要素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西宁站新旧站址气象要素存在的差异:新站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与旧站相比差异较小;新站气压比旧站气压低;新站的年、月平均相对湿度普遍比旧站的高;新旧两站降水量差异除在8月份波动较大以外其余月份变化不明显,降水趋势基本一致;新旧站320cm深层地温月平均值差异最小,为0.1℃,15cm浅层地温月平均值差异最大,为0.5℃,0cm地温月平均值差异为0.4℃。造成上述气象要素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探测观测环境的改变,经对比分析新站测量数据更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秦皇岛市1954—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计距平、方差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近63 a来秦皇岛市年、季、月自然降水总量与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皇岛市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15.5 mm/10 a;夏、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季呈增加趋势,冬季变化不明显;1月、2月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7月—10月呈减少趋势,2月—4月、11月—12月呈增多趋势。年雨日明显减少,平均每10 a减少3.05 d,雨日的减少主要表现为小雨日数的减少。年降水强度变化不大,夏、春季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秋季呈减小趋势,冬季变化不大。由上可知,年降水量和雨日的同步减少是秦皇岛市近63 a降水变化的明显特征,因此,秦皇岛市自然降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夏、秋两季变干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4年~ 2009年逐月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中山站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山站平均气温四季均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为-0.003℃/a~-0.46℃/a,冬季气温降幅最大,秋季降幅最小;年平均气温表现为弱的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03℃;年极端最高气温呈逐年下降趋势,降幅为-0.4℃/a,年极端最低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升幅为0.2℃/a;年平均气温、极昼平均气温日变化呈升温趋势,升幅分别为0.04℃/a、0.01℃/a,极夜平均气温表现为弱的降温趋势,降幅为-0.002℃/a;年平均气压、极端最高气压、极端最低气压、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最小相对湿度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风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2004年2月~2009年11月大风日数共出现了835d,年大风日数均在100d以上;最大风速最大值为31.5m.s-1、极大风速最大值为39.1m.s-1,均出现在11月;年最多风向频率为49%~64%,以NE、E为主.  相似文献   

7.
根据西昌市环境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分析了西昌市O_3现状、时空变化特征和污染日特征,探讨了O_3与其前体物及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西昌市O_3浓度春夏季高、秋冬季低,伴有明显的春、夏季双峰。O_3日变化为最低值出现在早晨8~9点,峰值出现在14至17时,夜间浓度缓慢下降,污染日峰值持续时间延长,出现夜间高值,最高值达为165μg/m~3。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生活区的市政府、州政府浓度最高,其次是郊区的青龙寺,位于商业区的长安点位O_3浓度相对最低。O_3与其前体物NO_X、NO_2及NO小时浓度呈负相关性。O_3与气压、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气温、风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八、对其他表述方式的评论由上所述,对适用环境湿度的表述方式,应尽可能隐含着产品绝缘零部件(以及其他零部件)的受潮机理,排除随机可能遇到的相对湿度的限制.引进最湿月相对湿度日出现最大值的月平均的多年平均值、同时引进最湿月温度日出现最低值的月平均的多年平  相似文献   

9.
利用柴达木盆地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平均气温、风速、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资料,用线性趋势、m-k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变异系数对柴达木盆地平均气温、大风和沙尘暴日数变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58年来柴达木盆地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气温突变年份发生在1987年左右,与累积距平曲线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气温由偏冷期过渡为偏暖期。年、四季平均风速、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均呈下降趋势。各站四季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对年的贡献率有所不同。气温与风速、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均呈负相关性。气候变暖是造成柴达木盆地平均风速、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减小的可能原因。风速以大柴旦为中心向四周增大。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变异系数与气候倾向率有明显的相关性,沙尘暴日数的变异系数与气候倾向率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红水河流域1961—2011年9个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为基础,运用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和反距离插值法对流域50年的极端气温变化进行时空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平均温度、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的气候倾向率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的气候倾向率均低于全国水平,而极端高温的气候倾向率高于全国水平。2流域极端高温的突变年为2002年和2009年,极端低温的突变年为1985年,平均温度突变年为1996年。3流域50年来极端高温存在着28年左右的震荡周期,极端低温在14—17年较大的时间尺度上经历了低—高—低—高的变化过程,中小尺度上6—8年的周期变化明显,而流域的平均温度存在27年左右的震荡周期。4流域极端高温变幅较大,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极端低温呈"冷—热—冷—热"的空间分布格局,平均气温总体上呈典型的经向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格尔木市气象台L波段雷达逐日探空和地面日数据资料,统计分析2008—2017年格尔木地区低空逆温的出现频率、厚度、强度、悬浮逆温层底高、顶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格尔木地区08:00和20:00四季均存在低空逆温层,且08:00频率远高于20:00。08:00和20:00低空逆温出现频率年变化趋势分别呈"V"型和"U"型特征。②四季中08:00低空逆温厚度均大于20:00,除20:00悬浮逆温外都是冬季厚春季薄。月变化分布中08:00低空逆温11、12、1、2月厚度厚,其它月份薄。③08:00贴地逆温与悬浮逆温强度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0有所差异,但2个时次均表现为贴地逆温强度大于悬浮逆温。④08:00悬浮逆温层底高及顶高夏季高度低,冬春高度高,20:00则为冬季低,春夏高。全年20:00底高及顶高均高于08:00,且均呈双峰型,峰值在4月,次峰值在7、8月。⑤08:00全年,20:00秋冬出现的贴地温逆与总低云量的多少直接相关,低云量对08:00全年、20:00秋冬出现的悬浮逆温的影响远远超过总云量,因此无云或低云少的天气容易出现低空逆温。降水对低空逆温的形成影响不大。积雪对格尔木地区贴地逆温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9~2018年荆门、襄阳、武汉3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风速风向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分析、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对荆门地区风向风速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等进行气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荆门年平均风速为2. 9m/s,与襄阳、武汉相比均偏大,地形和地势是荆门风速偏大的主要原因;荆门、襄阳、武汉风速逐年呈整体减小趋势,但均在迁站当年出现陡升现象;荆门市风速变化与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城市快速发展时期,风速呈明显减小趋势;荆门四季主导风向均为N,N出现频次秋季最高、冬季次之,春季和夏季SSW、SW风向明显增多; 1~12月最多风向均为N,各月平均风速均大于襄阳、武汉,最大3月3. 6m/s,最小6月2. 8m/s;荆门年均大风日数为16. 5d,明显高于襄阳、武汉,大风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2007年之前以4. 1d/10 a的速率减少,2008年之后以3. 3d/10 a的速率减少,大风日多出现在春季,大风风向多集中在N~NNE。荆门风速较大且有稳定的盛行风向,适宜在城市周边建设风电场;中心城区常年以北风为主,适宜建设南北方向的城市风道。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果洛地区玛多、玛沁、达日、班玛、久治5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温度历史资料,分析了果洛地区年际、年代际及各季温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温度变化趋势与全球及我国的温度变化总趋势一致,呈明显增暖趋势。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气候变化率分别为0.34℃/10a、0.28℃/10a、0.37℃/10a,最低温度的变率大于最高温度的变率,即夜间升温幅度明显大于白天升温幅度,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四季的温度变化与年变化一致,其中冬季升温的速率远远大于另外三季的速率,对整个年增温的贡献最大。果洛的年平均温度没有出现突变,但升温显著的冬季温度出现了突变,时间是1998年。分县情况中久治也未出现突变,玛沁、班玛1999年发生突变,玛多、达日1998年发生突变,即显著升温出现在最近10余年。上述温度变化将会对该地区的畜牧、交通、能源、旅游及草原病虫害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疆环境保护》1990,12(4):1-6
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和飘尘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无论采暖和非采暖期均出现两个高峰和低谷。浓度变化主要和污染源日排放特征有关,其次受气象因素的影响,由此而引起的结果是:采暖期日变化规律图的峰形较钝,浓度波动的范围较小;非采暖期峰形较锐,浓度波动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15.
赵玉成 《青海环境》2014,24(3):127-129
文章对2010年2~10月在西宁市区获得的大气CO2浓度观测资料及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地区大气CO2本底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变化幅度较大,最高值大约出现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5~6月份;日变化也比较明显,并在四季均有明显的双峰值特征,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一天之中的07:00~10:00时和19:00~22:00时,而低值一般在14:00~17:00时和00:00~03:00时时间段内出现;与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比较明显,尤其与地面风向、风速及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与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大气CO2浓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成都市基于激光雷达和太阳光度计观测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对激光雷达资料的适用性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激光雷达与太阳光度计观测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相关性较高,说明激光雷达的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成都市气溶胶光学厚度整体较高,全年AOD的平均值约为1.00。(3)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季节差异明显,呈现出冬季最大、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小的特征。(4)月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呈"双峰"结构,峰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11月,谷值出现在6月;(5)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日变化特征显著,一天当中12:00达到最大值,17:00左右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干绝热曲线法求算最大混合层厚度(MMD)的理论,使用呼和浩特市1956年11月至2009年3月逐日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呼和浩特城区最大混合层厚度的时间变化特征。从月平均值的年变化看,12月最低(993m),5月份最高(2874m)。旬平均值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上与月平均值的年变化一致。当呼和浩特地区日平均风...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的气温、降水、蒸发以及相对湿度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暖湿变化情况。分析发现:1961—2012年期间,三江源整体向暖转化,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在升高,且平均最低气温上升速率明显快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增加趋势,说明三江源地区正逐步变湿。由于暖湿变化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改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城市区域近地面CO_2浓度变化特征,于2016年1月—12月对济南城市大气中CO_2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CO_2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其中春、夏、秋季存在一峰一谷的现象,而冬季只有一峰。CO_2浓度随季节变化明显,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1月份,最低值出现在夏季6月份。CO_2与SO2相关性较高,说明二者都来源于燃煤贡献。CO_2浓度与风速和气温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2005~2007年6~8月低云量以及五种低云状的逐月、逐日、逐时资料,统计分析了达日地区各类低云的月分布和日变化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对不同低云日变化的贡献,以及低云和降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