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环境保护》1990,12(4):7-13
本文采用概率统计及回归方程显著性对比检验的方法,对采暖和非采暖期大气飘尘的质量浓度及质量粒径分布类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大气飘尘的质量浓度及质量粒径分布类型均为标准正态分布。飘尘质量粒经分布呈“驼峰形”,两峰对应的粒径区间分别为0—0.38um 和5.78—7.92um,两峰包含的质量为总质量的50%以上。非采暖期飘尘中粗粒(>1.50um)的质量是细粒(≤1.50um)质量的1—1.9倍,采暖期细粒子的分担率达53.9%。飘尘占颗粒物的百分率,非采暖期为42.1%,采暖期为54.6%。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大庆地区空气中总径与非甲烷烃的比例关系,年、季、日变化规律及浓度水平。说明了总径与非甲烷径浓度水平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无显著差别,且冬、夏分布大体一致,高浓度多集中于大庆市东北部,浓度值向西南偏南方向递减,总烃总体浓度冬季较夏季偏向于西南这一规律。讨论了气候条件对分布规律的影响,并指出总烂的主要来源是油田开发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3.
于采暖期(2020年12月)和非采暖期(2021年4月)在沈阳市采集大气PM2.5样品,分析其所含重金属的浓度特征、空间分布与来源.结果表明,采暖期重金属浓度依次为Zn>Pb>As>Cu>Cr>Cd>Hg;非采暖期依次为Zn>Pb>Cr>Cu>As>Cd>Hg;采暖期采样点U,S,N的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非采暖期采样点...  相似文献   

4.
以沈阳市铁西区为研究区域,以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研究对象,对2012年沈阳市铁西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并与2011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采暖期与非采暖期、不同季节不同月份间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2年铁西区环境空气中SO_2,NO_2年均值浓度较2011年分别上升32.2%,18.4%,PM_(10)浓度同比下降18.3%;铁西区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有明显季节性,且非采暖期空气质量优于采暖期。  相似文献   

5.
传输矩阵与线性优化法耦合测算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容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环境容量的测算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同时大气环境容量又是大气传输、扩散和排放方式的具体体现.本文利用CALPUFF空气质量模型,建立采暖期和非采暖期采矿、建材、石化、冶金、其他工业排放、电厂、供暖、生活面源及移动源九类污染源对乌鲁木齐市铁招、监测站和收费所三个国控监测站点浓度贡献的传输矩阵,模型采用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值依据近11年乌鲁木齐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统计数据分配,用LINGO线性优化法测算了乌鲁木齐市能够满足控制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大气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6.
《新疆环境保护》1990,12(4):19-26
从乌鲁木齐地区大气飘尘及 TSP 的不同功能区、不同季节的差异与变化,得出人为元素 s、pb、Zn、Co、Cr、Ca 等在采暖期分别占其飘尘和 TSP 的11.97%和14.00%,非采暖期分别占6.47%和4.15%,地壳元素 Al、Si、Ca、Mg、Fe 等在采暖期分别占其飘尘和 TSP 的10.97%和13.97%,非采暖期分别占56.63%和52.00%。采暖期以居民燃煤区和工业燃煤区污染较严重,尤其是 S 元素在细粒上的富集率达88%。非采暖期以交通商业区污染较重,科研文化区相对较清洁。  相似文献   

7.
对2014年大连星海三站点位污染物浓度和污染日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星海三站点位采暖期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污染较重,主要是受冬季采暖和区域性污染影响;臭氧在非采暖期尤其是7月污染较重,主要是太阳辐射加剧了光化学反应,使臭氧的转化率增高;二氧化氮浓度居高不下,主要受持续性工业污染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集沈阳市环境空气不同时期PM_(2.5)样品,测定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含量,研究采暖期、非采暖期环境空气PM_(2.5)中OC,EC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采暖期PM_(2.5)中OC,EC的含量高于非采暖期,而且采暖期OC,EC在PM_(2.5)中所占比重较高;采暖期PM_(2.5)中EC和OC的相关系数R是0.75,非采暖期为0.58;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_(2.5)中SOC浓度分别为5.87μg/m3与3.92μg/m3,占OC含量的32.95%与50.05%。沈阳市采暖期OC和EC存在一致或者相似来源,采暖期OC和EC主要来源于柴油和汽油车尾气排放及燃煤排放,而非采暖期主要来自柴油和汽油车尾气排放,非采暖期大气光化学活性较高,二次污染源的贡献增强。  相似文献   

9.
通过统计烟台市11个监测点位的大气污染成分数据,分析了PM_(2.5)在各阶段的浓度变化规律,并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系统分析了各个监测站点之间污染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表明PM_(2.5)在一天内的时均浓度呈"M"型双峰的变化规律;烟台市年均浓度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年均浓度限值35.0g/m~3,达到了47.0μg/m;另外采暖期PM_(2.5)的质量浓度是非采暖期的1.27倍;非采暖期PM_(2.5)占PM_(10)的比重为59%,在采暖期上升到63%,将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做了系统的比对。  相似文献   

10.
以2004~2010年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其评价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城区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明显时空分布规律,SO2浓度表现为采暖期大于非采暖期,采暖期SO2浓度值为国家二级标准平均浓度的3.45倍。城区南部污染重于北部和中部。鸟鲁木齐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燃煤、地形和气象等因素。为防治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继续恶化,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疆环境质量发布平台提供的数据,对乌鲁木齐市2014-2016年3年间7个监测点的PM_(2.5)(粒径小于等于2.5μm)日均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其中,空间上运用IDW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分别对全年、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空气质量6参数(PM_(2.5)、SO_2、NO_2、CO、O_3、PM_(10)六项因子)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全年、采暖期、非采暖期对PM_(2.5)影响最大的因素都是CO。  相似文献   

12.
为了调查淄博市POPs的污染水平,在全市不同功能区设置了5个采样点,采集了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样品。在对颗粒物样品进行前处理后,通过GC/MS和GC-ECD,分析测定了颗粒物上PAHs、PAEs、PCBs和OCPs四类典型POPs的浓度。结果表明,淄博市市区混合区和县城混合区污染较为严重,采暖季污染较非采暖季严重,这归因于采暖季燃煤量的增加。PAHs成分以4~6环为主,PAEs以DBP和DEHP为主,PCBs污染主要以四氯联苯、五氯联苯和六氯联苯为主,OCPs中含量最高的是艾氏剂和狄氏剂。  相似文献   

13.
对乌苏市2007-2011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其各类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乌苏市空气质量良好,各类污染物浓度表现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属于比较典型的煤烟尘污染。虽然采取了集中供暖措施,但迅速的工业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具有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4.
2013—2018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大连市环境空气中PM2.5污染特征分析表明,PM2.5浓度在冬季采暖期较高,夏季非采暖期浓度较低,具有早晚双峰的日变化特征.2018年各区市县PM2.5年均值均下降.除普兰店区和瓦房店市PM2.5年均值超标,其他区市县均达标.大连市区PM2.5年均值仅高于长海县,低于其他...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阿克达拉PM2.5颗粒物污染,利用阿克达拉国家大气本底站颗粒物监测仪器GRIMM180观测的2010~2019年PM2.5数浓度及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用z-score法对PM2.5数据标准化进行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利用SPSS进行Pearson系数相关分析,能够客观反映出颗粒物浓度与气象要素间的共变趋势程度。结果表明:(1)10年中PM2.5浓度整体上升7.15%。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特征。秋季为明显右偏态分布其余季节对称分布,且冬季的变化性最大。月变化周期为13个月,呈现出“U”形起伏的变化规律。日变化呈现单峰的型式,且采暖期为非采暖期浓度2倍,呈现白天堆积晚上扩散的周期。(2)PM2.5与风速、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长相关性最好,且在冬季表现最为显著。PM2.5最高浓度风向为正南,阿克达拉主要污染物成分主要来自西北、偏西方向。风速为10m/s时为PM2.5浓度明显转折点。夏季PM...  相似文献   

16.
以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站1996-2010年监测的大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阐明了乌鲁木齐市以煤烟型和沙尘型污染为主的大气污染现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采暖期污染重于非采暖期的特征,并提出通过改变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来改善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7.
大庆地区总悬浮微粒中苯溶物及多环芳烃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庆地区总悬浮微粒(TSP)中主要化学组成──苯溶物、多环芳烃的测定分析得知:苯溶物占TSP的百分含量,年均值为10.31%,在空气中的平均浓度为12.5μg/m3。与北京燕山地区1983~1984年3个生活区(迎风、东风、东炼)苯溶物年平均值比较,大庆地区苯溶物含量较低。而对总悬浮微粒中多环芳烃的测定结果可明显看出各点采暖期苯并(a)芘、多环芳烃总量的浓度虽都明显高于非采暖期,但其致癌强度和浓度都比北京市、太原市及兰州市弱、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庆地区总悬浮微粒(TSP)中主要化学组成─—乙醇溶物和水溶物的测定分析得知,乙醇溶物占TSP的年均值为12.25%,高于北京市(6.41%),在空气中的平均浓度为0.0148mg/m3。乙醇溶物中有机物平均占58.6%,多为含羟基的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是控的硫酸盐和硝酸盐。水溶物占TSP的平均值为27.93%,高于北京市(11.29%),在空气中的平均浓度为0.0324mg/m3。从TSP中乙醇溶物和水溶物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各测点采暖期乙醇溶物、水溶物的浓度显著高于非采暖期,但其致突变强度比北京市弱。  相似文献   

19.
《新疆环境保护》1990,12(4):13-18
1989年采暖期对乌鲁木齐市居室内 CO、SO_2、NO_X 和 TSP 浓度,以及吸烟对 CO 浓度影响进行了实际采样分析,并对污染物来源和变化规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3年1月1日至2月15日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PM2.5监测数据和大连市气象局风向、风速、降水量等资料,研究了降雪、降雨、风等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大连市冬季采暖期PM2.5污染较重,PM2.5浓度受气象因素影响较明显。降雪、降雨、风三种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因去除机理不同,各气象因素对PM2.5的去除能力大小依次为风、降雨、降雪,去除效率分别为61.6%、46.0%、3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