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适宜洗毛废水的生物絮凝剂,并用筛选的生物絮凝进行洗毛废水生物絮凝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300 mL废水中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5 mL、温度为20℃左右、pH值为9、反应时间45 min,搅拌采用先快速搅拌5 min后慢速搅拌40 min的条件下絮凝效果最好,对COD和SS去除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及其对水体叶绿素a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产高效絮凝剂的细菌,定名为SKDX-1。对该菌株产生絮凝剂的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28℃,摇床(150 r/min)培养条件下,产絮凝剂的最适pH范围为7~8,最佳利用的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膏。利用蛋白质类和糖类化合物的特征反应对本研究中制备的微生物絮凝剂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絮凝剂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分别以城市景观水体和高岭土悬浊液为材料,分析该絮凝剂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对水体中叶绿素a的去除率高达87.14%,对高岭土悬浊液的去除率为96%。细菌理化实验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落乳白色、边缘光滑。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微生物絮凝剂开发应用的必要性,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和研究概况,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实例,认为今后微生物絮凝剂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特别是在回收废水中有益物质的过程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XM09活性成分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静  王兰 《环境工程学报》2011,5(4):939-944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絮凝剂高产菌酱油曲霉M09,研究其所产絮凝剂的性质及处理实际废水的效果.结果发现,该絮凝剂XM09是M09分泌至细胞外的代谢产物,是富含羟基和羧基官能团的多糖类物质.以淀粉废水作为测试废水,采用SAS软件进行影响絮凝活性因素的响应面分析,获得了模拟程度较好的回归模型,进而得到最优的絮凝条件方案:M...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洗毛废水的生物絮凝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生物絮凝剂代替化学絮凝剂处理高浓度洗毛废水的絮凝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优于化学絮凝剂 ,可以使洗毛废水的COD的去除率达到 85 %。SS去除率达到 88% ,水的颜色由灰黑色变成红褐色液体 ,更为重要的是微生物絮凝剂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絮凝剂开发应用新动向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高分子絮凝剂,也称为混凝剂、凝聚剂、聚电解质等[1~4],是具有高分子量、能促进胶体微粒及其他悬浮颗粒凝聚成无定形絮状物沉降下来的制剂。从这个意义上说,可分为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有聚铁和聚铝两大系列;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有天然高分子物质(如甲壳质、腐植酸、改性淀粉)和合成高分子物质(如聚丙烯酸胺、聚丙烯酸钠、季按盐等)。国外微生物絮凝剂的商业化生产始于90年代,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安全方便,应用前景诱人。高分子絮凝剂以其良好的凝聚效果、脱色能力和…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物质的组分及来源对天然有机絮凝剂进行了分类,并对这三大类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性能、应用、结构及研究发展概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所产微生物絮凝剂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由2株产低效絮凝剂产生菌构建出产高效絮凝剂的复合菌群--复合1.实验表明,复合1能在啤酒废水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并产生絮凝活性为96.8%的MBF.该MBF中含多糖和蛋白质等有机高分子物质.它能有效去除靛蓝印染废水中的COD和色度,两者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9.2%和87.6%.考察了该MBF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对靛蓝印染废水的絮凝过程,并得出了其去除COD和脱色的经验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二乙氧基二甲基硅烷(DEDMS)和γ-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APDES)3种硅烷偶联剂作为有机硅源,制备了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研究了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处理浊度水、色度水、含油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具有优良的除浊脱色性能,其除油效果远远优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对于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可以去除常规絮凝剂无法去除的物质,显著降低出水COD。3种共价键型絮凝剂中,以TEOS为硅源的共价键型絮凝剂除浊效果最佳,以APDES为硅源的共价键型絮凝剂除油和去除COD效果最佳。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在含油废水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深度处理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了蔗糖为碳源,硝酸钠、脲、蛋白胨、硫酸铵和氯化铵等氮源对NIII2发酵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起始pH值为7.50,以硝酸钠为氮源,发酵液pH会上升,升至7.60~8.34时,NⅢ2菌株开始大量分泌微生物絮凝剂,发酵72 h,产量可达7.5 g/L,该产量是目前报道的克雷伯氏菌产絮凝剂的最高值。脲为氮源,pH则下降,降至5.04~6.49时,大量分泌絮凝剂,发酵72 h产量达5.2 g/L。蛋白胨、氯化铵和硫酸铵等为氮源时,pH下降十分明显,pH小于3.71时有絮凝剂分泌,发酵72 h产量约2.0 g/L或更小。以硝酸钠和脲为氮源时,发酵液中有黄色物质分泌,该黄色物质出现或黄色逐渐加深,是NIII2菌高产絮凝剂的标志。除硫酸铵外,其他氮源发酵所产絮凝剂为O-糖蛋白。当以硝酸钠、脲、蛋白胨、硫酸铵和氯化铵为氮源时,絮凝剂中蛋白的含量分别为9.55%、33.28%、19.39%、13.81%和15.51%,且蛋白含量越高,絮凝剂活性越大。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蔗糖为碳源,硝酸钠、脲、蛋白胨、硫酸铵和氯化铵等氮源对NⅢ2发酵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起始pH值为7.50,以硝酸钠为氮源,发酵液pH会上升,升至7.60~8.34时,NⅢ2菌株开始大量分泌微生物絮凝剂,发酵72 h,产量可达7.5 g/L,该产量是目前报道的克雷伯氏菌产絮凝剂的最高值。脲为氮源,pH则下降,降至5.04~6.49时,大量分泌絮凝剂,发酵72 h产量达5.2 g/L。蛋白胨、氯化铵和硫酸铵等为氮源时,pH下降十分明显,pH小于3.71时有絮凝剂分泌,发酵72 h产量约2.0 g/L或更小。以硝酸钠和脲为氮源时,发酵液中有黄色物质分泌,该黄色物质出现或黄色逐渐加深,是NⅢ2菌高产絮凝剂的标志。除硫酸铵外,其他氮源发酵所产絮凝剂为O-糖蛋白。当以硝酸钠、脲、蛋白胨、硫酸铵和氯化铵为氮源时,絮凝剂中蛋白的含量分别为9.55%、33.28%、19.39%、13.81%和15.51%,且蛋白含量越高,絮凝剂活性越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降解性能好、应用广泛、成本低、操作简单及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研究状况,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条件、产絮凝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以及中国目前利用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现状,并指出了微生物絮凝剂生产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分子絮凝剂CPF的合成和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改变水溶液聚合配比、温度和时间等得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CPF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将合成的CPF絮凝剂与5种无机絮凝剂进行复配,对生活污水进行絮凝处理,优化出CPF与无机絮凝剂的最佳复配方案.采用最佳复配方案,进行了絮体回用效果实验,为CPF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粪产碱杆菌B-20进行发酵培养,观察菌株生长与絮凝剂积累、絮凝性、糖类物质消耗和氧浓度之间的关系,发现菌株的生长与絮凝剂的积累呈正相关,并且发酵培养过程中pH保持在7.2~7.9.通过热诱变获得能够稳定传代的B-2022突变菌株,比较了在不同pH、CaCl2添加量、菌液添加量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其与原菌株B-20的发酵混合液的絮凝率差异,发现热诱变菌株B-2022具有更好的絮凝性能,尤其对pH的适应性较强,最优的絮凝条件为pH=9.0、100 mL高岭土悬浮液中1%(质量分数)CaCl2和发酵混合液添加量都为4 mL.进一步将热诱变菌株B-2022紫外诱变45 s,得到紫外诱变菌株B-2022c,其最佳絮凝率可达94.3%,比原菌株B-20和热诱变菌株B-2022的最佳絮凝率分别提高了2.4%和1.7%.通过化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絮凝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啤酒废水所产微生物絮凝剂处理靛蓝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啤酒废水为培养基,利用其中的碳源和能源,对复合菌群进行发酵培养,制得微生物絮凝剂。将此絮凝剂处理靛蓝印染废水.系统研究了pH、微生物絮凝剂用量和助凝剂(1?Cl2溶液)用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了微生物絮凝剂去除CODCr和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该絮凝剂的絮凝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短芽孢杆菌RL-2絮凝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编号为RL-2的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产生的生物高分子,经研究发现是一种对高岭土悬液有较高絮凝活性的阴离子型絮凝剂.对絮凝剂的热处理及酶处理表明,其活性成分为多糖;经茚三酮试验,Molish反应,薄层色谱及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絮凝剂为一种阴离子型多糖絮凝剂;ζ电位测定及絮凝剂与高岭土颗粒之间结合键的检测表明,絮凝剂与高岭土颗粒间的结合力为氢键,絮凝过程基于"桥联"机理;絮凝剂和高岭土在絮凝剂的活性部位--多糖中的羟基或羧基以氢键相结合,经架桥作用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17.
绿色絮凝剂PAS的性能及混凝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月梅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1):2021-2025
通过向聚硅酸中加入一种高价亲生物环保的金属离子Ti4+,制备了一种适合处理长江水的绿色絮凝剂PAS,并且通过实验确定了其处理长江水的最佳处理条件:酸性聚硅酸与Ti金属盐溶液复合,nTi/nSi=0.3;投加量为10 mg/L(以Ti4+计),pH=6~8,UV254的去除率>61.7%,浊度去除率>99%。PAS的混凝效果明显优于聚合铝和聚硅铝,而且矾花形成迅速,絮体密实、沉降快、出水更加清澈,无残留铝。Ti也是亲生物金属,健康环保。因此,PAS是绿色环保友好型絮凝剂,可作为饮用水专用絮凝剂。观察所形成絮体的形貌以及观测红外光谱图均发现,絮凝剂对胶体颗粒污染物有较好的架桥网捕与络合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废弃桑枝的新型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栽桑养蚕过程中废弃桑枝的综合利用,以废弃桑枝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原料,经微波辐射加热制备高分子絮凝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制备絮凝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该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结果表明,制备絮凝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为8%,碱化温度为室温,碱化时间为30 m in,Fe2+/H2O2的加入量为14 mmol/L,桑枝粉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质量比为1∶1,微波功率为500 W,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60 m in。制备的絮凝剂对造纸废水具有高效絮凝性能,在造纸废水pH值为10,絮凝剂投加量为100 mg/L的条件下,COD和浊度去除率分别达48.2%和81.4%。该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氯化铝,与聚合氯化铝相当,但其用量明显低于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  相似文献   

19.
絮凝剂对高速厌氧反应器污泥颗粒化的强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考察絮凝剂对厌氧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为目的,将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稀酰胺(PAM)、聚季铵盐3种不同类型絮凝剂以不同投加量添加到反应器中,采用生物化学甲烷势(BMP)和厌氧毒性测定(ATA)分析方法,评价了3种絮凝剂的厌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3种絮凝剂对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沉降性能等方面的促进或抑制作用。确定以聚季铵盐作为厌氧污泥颗粒化促进剂,建议采用多次投加方式,反应器中聚季铵盐质量浓度以10-50mg/L为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铁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高效絮凝剂聚硅酸铁(PSF)的方法,确定了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并对絮凝剂PSF处理工业废水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SF处理工业废水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PSF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是一种比聚合硫酸铁(PFS)性能更优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