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垃圾焚烧炉耐火浇注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焦宝石为主要原料,以纯铝酸盐水泥为结合剂,利用超微粉,加入适当的分散剂、膨用荠出适用于垃圾焚烧炉炉壁工作层的耐火浇注料。采用轻质砖破碎料为主要原料,以高铝水水为结合剂,加入适量的硅微粉,研制出适应于垃圾焚烧炉炉保温层的轻质浇注料。  相似文献   

2.
膜分离技术因具有分离效率高、过程无相变、易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在污/废水处理、水回用、海水淡化、苦咸水处理等领域应用广泛。在“双碳”战略布局下,膜法水处理技术须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当膜到达寿命终点时,采用适当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回收,从而循环利用膜本体或膜配件,能有效减少填埋或焚烧等处理处置方式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危害。本文综述了目前寿命终点膜的主流再生循环利用技术,将膜本体的循环利用技术划分为直接循环利用技术与间接循环利用技术,重点综述了间接循环利用技术中寿命终点高压膜降级再生、寿命终点低压膜升级再生与寿命终点膜平级再生的前沿进展,并系统总结了寿命终点膜再生前后的水渗透率、截留率等分离性能指标,同时概述了寿命终点膜配件的循环利用技术。最后,提出了水处理寿命终点膜再生循环利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石材加工过程中,冷却水的作用;总结了国内石材加工冷却水循环利用现状,循环利用迫在眉睫,提出了循环利用的简单方法和循环利用过程中尚须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江苏省某硅微粉有限公司企业湿法生产工艺排放的废水特点,采用"混凝+沉淀+砂滤"的工艺进行处理。工程实践表明,出水中浊度小于3 NTU,可以在制水车间回用,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和沉渣的回收利用。该工艺具有路线简单,建设投资少,运行效果良好、稳定,耐冲击负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行区域之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比较具有重要意义。以循环经济内涵为出发点,从资源能源利用、废物循环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三方面系统构建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选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3个省市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作为评价对象,开展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滞后,其经济增长方式亦表现更为粗放。  相似文献   

6.
刘圣 《环境工程》2005,23(1):38-40
介绍了 12 5 0 0kVA硅铁电炉除尘工艺、主要设备组成及除尘系统优势 ,并对硅微粉的回收进行了投资分析。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兼华侨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王宋大率致公党中央调研组来到北京金运通大型轮胎翻修厂,对我国废旧轮胎循环利用企业进行了考察和调研。王宋大表示,致公党将充分发挥其在循环经济方面的影响力,全力推动中国废旧轮胎循环利用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济三煤矿工业园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指导思想对园区内的水资源进行充分循环利用。主要从矿井水、生活污水的处理以及循环利用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并创新性地设置了中水库,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研究现状为基础,从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化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通过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检索相关标准,从标准等级、标准化对象和资源循环利用途径3个方面展开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化研究,具体分析我国资源循环利用标准的发布实施总体进展情况。总结了我国在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物质流动和循环的演化是社会代谢过程的表征,也是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建设的真实反映。作为物质循环演化过程中的环节之一,废弃物循环利用在实现物质闭环流动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研究对近年来国际国内废弃物循环利用研究领域的方法学进展进行了综述和总结。目前,废弃物循环利用相关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元素流分析、物质流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生命周期分析等方法。此外,一些学者也在研究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过程中引入了最优化建模和动力学建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绿色高强混凝土——硅灰混凝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硅灰是冶金厂生产硅铁和工业硅过程中产生的废灰,硅灰混凝土为绿色混凝土,它不仅节约了水泥熟料,而且改善了环境,大大促进了混凝土和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混凝土中掺入硅灰可得到高强和超高强混凝土,用此混凝土浇制的结构物其安全度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硅灰混凝土还可以有效抑制碱骨料反应,提高结构物的安全度和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Effective in situ remediation of Cr(VI) in groundwater requires the successful delivery of reactive iron particles to the subsurface. Fe0 nanoparticles (20–110 nm diameter) supported on silica fume were synthesized by borohydride reduction of an aqueous iron salt in the presence of a support materia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ed that attachment of Fe0 nanoparticles on the commercial available sub-micrometer silica fume prevented them from aggregation while maintaining the particle reactivity. When the Fe0 concentration was 0.4 g/L, 88.00% of 40 mg/L Cr(VI) was removed by silica fume-supported Fe0 nanoparticles (SF-Fe0) in 120 min, 22.55% higher than unsupported Fe0. Furthermore, transport experiments confirmed that almost all unsupported Fe0 was retained, whereas 51.50% and 38.29% of SF-Fe0 were eluted from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and column,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the effect of solution ionic strength on the transport ability of SF-Fe0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increase in the salt concentration led to a decrease in the mobility and also the divalent ion Ca2+ had a greater effect than that of monovalent ion Na+.  相似文献   

13.
李军辉  吴新  刘道洁  王开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1):4198-4204
向飞灰中添加硅灰与一定比例的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分别进行自然养护、蒸汽养护和中温热处理.研究了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条件下硅灰不同添加量对垃圾焚烧飞灰浸出毒性的影响,考察了蒸汽养护样与中温热处理样的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变化.结果表明: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条件下,随着硅灰添加量由0%升至10%,飞灰中Pb、Cd、Cr和Cu的浸出浓度均随之降低.硅灰添加量为10%时,硅灰蒸汽养护样中Pb、Cd、Cr和Cu的浸出浓度略低于硅灰自然养护样,金属化学形态分布相比原灰变化较小;硅灰中温热处理对飞灰中Pb、Cd、Cu和Zn处理最为彻底,4种金属残渣态占比相比原灰分别从原灰的37.12%、11.82%、44.30%和51.94%升高至84.75%、75.49%、77.20%和67.40%,酸溶态分别由原灰的3.99%、54.92%、6.56%和10.49%降低至0.44%、9.37%、2.72%和3.59%.  相似文献   

14.
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硅胶管采集了9家餐饮企业静电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前后的醛酮类VOCs样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家餐饮企业处理前后的油烟中醛酮类VOCs浓度范围分别为419.5~3372,415.8~2934μg/m3,经过基准风量折算后的浓度分别为783.4~3761和541.7~2997μg/m3,VOCs排放浓度与烹饪方式、实际使用灶头数和排风量有关.从排放的醛酮类VOCs的种类来看,C1~C3化合物的浓度占检测到的总羰基的66%以上,且甲醛占比最高,其次是乙醛;C4~C8化合物的含量相对较低.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对醛酮类VOCs的平均净化效率为31.82%,最高可达69.14%,其中对甲醛的净化效果最佳,平均为35.21%,最高达80.10%.复合式静电油烟净化器的净化效果要稍好于单一静电油烟净化器.  相似文献   

15.
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硅胶管采集了9家餐饮企业静电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前后的醛酮类VOCs样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家餐饮企业处理前后的油烟中醛酮类VOCs浓度范围分别为419.5~3372,415.8~2934μg/m3,经过基准风量折算后的浓度分别为783.4~3761和541.7~2997μg/m3,VOCs排放浓度与烹饪方式、实际使用灶头数和排风量有关.从排放的醛酮类VOCs的种类来看,C1~C3化合物的浓度占检测到的总羰基的66%以上,且甲醛占比最高,其次是乙醛;C4~C8化合物的含量相对较低.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对醛酮类VOCs的平均净化效率为31.82%,最高可达69.14%,其中对甲醛的净化效果最佳,平均为35.21%,最高达80.10%.复合式静电油烟净化器的净化效果要稍好于单一静电油烟净化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再生砖骨料的取代率对再生骨料GRC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粉煤灰、硅灰及再生混凝土骨料对GRC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GRC的强度随废混凝土取代率的提高先增长后下降,当废混凝土取代天然砂30%,可达到或超过天然砂GRC的力学性能;当粉煤灰取代水泥10%,同时硅灰取代水泥10%,废混凝土取代天然砂30%时,其抗折、抗压强度值最大。  相似文献   

17.
工业“煤制气”副产的重质渣油,在使用一般的燃烧技术时,其燃烧过程会排放大量的 BaP 等多环芳烃环境污染物.至今这种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目前已成为严重的环境公害之一.本技术利用渣油为粘结剂以多组分粉煤为原料,经冷成型加工,可生产出渣油工业型煤.该种工业型煤具有较高的强度、较高的热值和较好的防水防潮性能.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将其用在配备了无烟燃烧技术的工业窑炉上使用,可以达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控制烟尘浓度和烟气黑度达标排放;有效地削减烟气中 BaP 排放浓度;具有较显著的节能效果等技术经济环境指标.开拓了废渣油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途径.  相似文献   

18.
餐饮油烟不仅对当前大气质量产生多重环境效应,而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人类生存空间。针对餐饮油烟污染控制难题,结合餐饮油烟化学性质进行排放特征分析,论述了传统油烟净化技术和VOCs控制技术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油烟净化组合工艺的技术展望,即传统油烟净化技术与VOCs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最后结合法律法规和排放标准对餐饮油烟减排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餐饮业油烟的颗粒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谭德生  邝元成  刘欣  戴飞鸿 《环境科学》2012,33(6):1958-1963
利用显微镜照相技术和电低压冲击式采样器分别对餐饮业油烟中10μm以上和10μm以下的颗粒物进行分析,得出餐饮业油烟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厨房内油烟中可沉降颗粒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0~400μm之间,数量浓度峰值粒径集中在10~100μm之间;油烟中可吸入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1μm以下,数量浓度峰值粒径集中在0.063~0.109μm之间,质量浓度峰值粒径在6.560~9.990μm之间.通过对餐饮业油烟颗粒物物理特性的全面分析,找出特征值,确定油烟监测的标志物,为餐饮业油烟的治理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work deals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otential use of recycled tire rubbers in cement matrices. This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concrete with a lesser environmental impact. Thus, it contributes to developing construction in a sustainable way. Concrete formulations were produced with the replacement of 10% sand aggregate by recycled tire rubber using conventional rubber and rubber modified with alkaline activation and silica fume addition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water/cement ratio (or composition) and the testing age were used as additional variables. The concrete characterization was performed by testing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elastic modulus, density and microstructure (SEM). The recycled tire rubber proved to be an excellent aggregate to use in the concrete. It was observed that its compressive strength was reduced by only 14% (28 days),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ventional concrete, reaching 48 MPa for the mixture with higher resistance. The concrete compositions were found to be lighter and a reduced interfa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rubber and cement matrix after the chemical treatment. The rubberized concrete can support construction sustainability, minimize the consump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by using an industrial residue and produce a material with special fe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