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库的供水功能日渐重要,水库水质安全已经成为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水库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保障水库水质安全日趋紧迫。水库水质安全保障需从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控制、水库生态系统恢复和突发事故应急等多方面着手。本文结合长潭水库情况,全面分析水库水质安全的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2.
小珠山水库作为青岛市黄岛区主要的供水水源地之一,本文根据近几年小珠山水库水质监测资料,采用污染指数法进行水库水质污染状况分析,探讨了小珠山水库水质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及其成因,预测未来供水水质状况与水库水质发展趋势,并提出水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林伦志 《四川环境》1993,12(1):35-38
本文选用两种水质采样器,在升钟水库对比采样监测,对大型水库水质监测采样和溶解氧的测定进行讨论。证明一大型水库水质监测采样适宜采样器类型,以及溶解氧水样现场测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黑龙滩水库生态环境及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邓仕高 《四川环境》1993,12(2):63-69
本文以黑龙滩水库1989-1991年水质实测资料为依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库水质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用卡森指数对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产评价。针对库区特点及周围污染源排放现状,分析了水库水质受到的潜在威胁,提出了水源保护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桓仁水库是辽宁省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之一,通过对2012—2014年桓仁水库3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桓仁水库水质总体情况及富营养化水平,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桓仁水库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6~2017年水质监测数据资料,对升钟水库水质和营养化状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水库水质演变规律、富营养化发展趋势及主要影响因子,同时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和累积概率密度模型对升钟水库富营养化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进行风险预测。结果表明:升钟水库水质呈上升趋势,水质状态为Ⅱ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显示水库营养状态由富营养逐步向中营养转变,水体中的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分析表明总磷是升钟湖富营养化的关键限制因子,未来5年内升钟水库的大坝断面有富营养化的中度风险(58.78%)。为控制环境风险,针对性提出防治升钟水库富营养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2~2015年水质逐月监测数据,对紫坪铺水库水质和营养盐状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紫坪铺水库水质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4年紫坪铺水库COD、NH_3-N、TN、pH、BOD_5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COD、NH_3-N、TN处于上升趋势,pH、BOD_5处于下降趋势;水质空间演变趋势分析表明紫坪铺水库空间差异性显著;综合营养盐指数分析表明,紫坪铺水库TLI小于30,属于贫营养。水磨镇和漩口镇对水库营养状况有明显影响,同时分析了映秀和水磨断面上游污染源来源。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3~2017年水质逐月监测数据资料,对二滩水库水质和营养化状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二滩水库水质演变规律富营养化发展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水温、pH、溶解氧、总磷、总氮、氨氮、透明度、生化需氧量和叶绿素a浓度均存在显著年际变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显示水库营养状态由中营养逐步向贫营养转变;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出库断面水质比入库断面水质较好;近5年间二滩水库水质逐步变好,尤其是2016年网箱拆除后,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9.
万家寨水库是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的水源地,其水质状况关系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由于万家寨水库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而水库主要面向山西省供水,山西、内蒙古在水库水质保护上存在矛盾。为了更好地解决万家寨水库水质保护中出现的问题,理顺上下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引入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尽管万家寨水库水源地跨省生态补偿实践取得部分进展,但仍存在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省际之间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合作管理机制、生态补偿方式与途径不合理、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缺乏科学基础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明确万家寨水库水源地跨省生态补偿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万家寨水库跨省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对策与措施,为万家寨水库的水质保持与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对天津市于桥水库2015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单因子评价法,2015年于桥水库整体水质为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和总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表明水库整体呈轻富营养状态,TLI数值在54.2~59.1之间;针对目前于桥水库水质的实际情况,在未来水库治理措施及工作重点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水中加氯对三氮的氯化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氮化合物水体中进行氯化处理时,会产生化合性有效氯。江苏油田通过对油田含氮化合物水源水进行氯化作用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液氯对氨氮、亚硝酸盐氮存在明显的氯化作用,而对硝酸盐氮的氯化作用不明显。实验同时还探讨了pH、水温、陈化时间及加氯量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石油钻杆刷镀铜废水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钻杆刷镀铜废水的铜离子严重超标,为解决这一问题,应用硫化钠(Na2S·9H2O)化学沉淀法处理工艺及设备处理废水。经监测,处理后的废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具有处理设施一次性投资少,操作方便,处理效果好,处理成本适当等优点。硫化钠化学沉淀法处理刷镀铜废水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给水水质分析中CODMn测定值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现行CODMn测定方法其检测范围为0.5—4.5mg/L,而纯净水、矿泉水、饮用净水等的CODMn低于0.5mg/L,本文提出的KMnO4褪色法可测0.02mg/LCODMn。  相似文献   

14.
氧化法处理水中酚的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氧化法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法有化学氧化法即臭氧氧化法、Fenton试剂氧化法等,酶催化氧化法以及光化学氧化法即光敏化氧化、光催化氧化法等;分析了它们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即臭氧-生物活性炭、臭氧辐射、臭氧-H2O2技术,水溶性酶制剂连接到固体载体上制成固化酶,H2O2-BAC、O3-H2O2-BAC联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含氰废水的脱氮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丙烯腈装置所排出的有机和无机含氮化合物,大部分经生化作用转化为氨氮,而水体中过多的氨氮对人和生物有毒害作用。为此,对原装置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工艺为“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废水中的氮化合物通过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被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分子氮(N2)逸出大气。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前,排出水中氨氮合格率为零;改造后,排出水中的氨氮合格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磷的沉积物-水界面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永春  吴群河 《环境技术》2003,29(Z1):16-19
本文对磷在水中和沉积物中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简单介绍;对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反应机制作了详细的介绍;且认为有必要对磷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标标  隋铭皓 《四川环境》2011,30(3):123-127
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领域,以及各种新的催化剂的引入,但对于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针对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中常用的负载型金属、负载型金属氧化物以及活性炭三类催化剂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此外还对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气中SO2的液相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联锡  卢红 《四川环境》1993,12(2):17-21
大气中SO2液相氧化是形成酸雨的重要途径,降雨中含有各种无机离子和有机物质,它们可能催化或抑制液相氧化反应的进行。本文根据四川酸雨样品组成,进行了SO2在模拟雨水及实际雨水中的氧化实验,考查了V,Fe,Mn等离子对SO2氧化的催化作用,H2O2对SO2的氧化以及降水中有机物质甲醛对各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为了解酸雨的成固,研究酸雨控制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芳烃石油树脂生产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烯装置的副产品在综合利用中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原油田采取了一些措施。用催化剂对生产尾气进行吸收,将有毒的氟化物转化为钙盐用于磷肥生产;将石油树脂聚合液中BF3脱除,防止对大气、水进行污染;用冷却回收工艺对减压蒸馏放空的芳烃气体进行处理。通过上述治理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环境,有效地防止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纳米零价铁对多种污染物质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污染的水体、土壤及底泥中被广泛研究与应用。前人对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在污染治理各方面的应用、作用的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针对纳米零价铁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虽有提及,但少有人集中进行整理。本文主要针对纳米零价铁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对提高其反应活性的常用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纳米零价铁实际应用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并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