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电气事故的分析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例如,现场存在几种火源,怎样判断事故的性质,确定直接原因?电气短路可以引起失火,失火也能引起电气短路,怎样确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我们根据大量的模拟试验及电气事故分析的实践,总结出用事故残骸件的形貌特征分析、判断电气事故的方法。实践证明,它对正确判断事故(故障)性质,准确地确定事故(故障)直接原因,是可靠的。本文重点介绍电气事故(故障)残骸件上的形貌特征。 一、导线过负荷 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导线都有其规定的安全电流。当导线过负荷,通过的电流大于安全电流时,就可能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货船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原因的分析研究,阐述了危险温度、电弧以及静电是导致货船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预防货船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的安全防范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3.
梁连成 《安全》2001,22(5):23-23
在各类事故中,未遂事故是最易被人们遗忘的.其实,认真研究分析这类事故并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对于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避免事故,大有裨益. 1.1969年2月,在上山下乡的狂潮中,V小姐幸运的被分配到了某轧钢厂主电室当电工,开始了学徒生涯.数月后一天的上午,由于她一个小小的失误,险些跌入死神的怀抱.  相似文献   

4.
青安 《劳动保护》2003,(9):60-60
6月5日,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就加强全省各类事故统计工作及事故报送制度做了规定。一是对每月各类事故的报送,要求各部门在向行业或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月报(含季报、半年报、年报)事故统计报表及事故分析资料的同时,及时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送,报送时间为次月5日前。二是各州、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各类事故的报送,要求各州、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按照事故的上报程序,对本地区各类事故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对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按照有关重大、特大事故的快报制度和程序,在规定时间内采用最快捷的方式立即上报,并用《事故快…  相似文献   

5.
爆破作业在各类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尽管爆破技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在爆破作业中的各类事故仍常有发生,其中拒爆事故不但令爆破技术人员非常棘手,也给处理拒爆事故的作业人员带来人身安全方面的威胁。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方法——事故树分析(FTA),对爆破工程中常用的电爆网络进行了分析。通过定性分析,求出了树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及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数;通过拒爆事故影响因素的分析,计算出了拒爆事故发生的概率,并相应提出了降低拒爆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电气安全与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勇 《安防科技》2004,(7):35-37
电气设备如果在安装应用、操作管理、使用维修中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电气工作人员若缺乏必要的电气安全知识,不仅会造成电能浪费,而且会引起触电、火灾、爆炸等电气事故,造成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的严重危害和损失。因此,我们要掌握和研究各种电气事故的规律及其防范措施,防止触电危险或避免电气灾害事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7.
随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林区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电能在林区的广泛利用,牵动了林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林区电气设备的不断老化和人们普遍缺乏安全用电知识的实际情况,致使电气事故时有发生,在众多触电事故中,220V是发生事故最多的电压,林区电气设备事故的预防应引起相当重视。电气事故可分为电流伤害事故、电磁场伤害事故、雷电事故、静电事故和其它电路故障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电流伤害事故是人体触及带电导体,电流通过人体而导致的触电伤亡事故;电磁场伤害事故是指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吸收辐射能…  相似文献   

8.
浅谈常用电气设备的防火防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炳林  黄龙林 《安全》2009,30(1):39-40
纵观我国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严峻形势,提醒人们要加强防火与防爆。要实现安全用电,避免或减少电气事故发生,做好电气防火与防爆尤为重要。电气防火防爆的相关常识及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天气转冷,又一个用电高峰期到来。人们在享受空调、取暖器等电气设备带来的温暖时,往往会忽略每逢用电高峰期也是电气事故的高发期。近年来电气火灾也随着电气设备的数量增多呈上升趋势,目前已经攀升至引起各类火灾原因的第一位,这些数据时刻提醒我们要随时注意安全用电。  相似文献   

10.
进入夏季以后,建筑施工工地要高度防范各类触电事故。一方面,进入雨季以后,天气湿热,户外电气作业的风险因素增加,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一旦检查不到位或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事故;另一方面,夏季高温天气较多,作业人员容易出现疲惫、困乏等情况,特别是电气作业人员,在精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作业,容易导致触电事故。本文根据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等标准,梳理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面的安全隐患,供广大企业和执法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某厂电炉分厂发生一起起重机钩头坠落事故。经分析 ,该事故是由电气故障引起的。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从第一个真正的白炽灯泡的发明到建设美国首个中央电站,GE(通用电气)一直以电和光推出改变生活的创新。GE通晓电力。电在人们生活工作的每个建筑物里的每堵墙里运行,但不代表它没有危害。实际上,电是最危险的工作场所危害之一。电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这一现实使之更加危险,因为当员工认识不到电的潜在风险时,他们不会积极地参与电力安全项目。幸运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亲身见证过电气事故。发生在工作场所的一个主要电气危害可能就是电弧闪光——包括熔融金属、热金属氧化物和有毒燃烧烟雾等热能的释放。电弧闪光往往是猛烈的,能导致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并且比较3起具有典型意义的合(或拉)隔离刀闸时发生的电气事故。  相似文献   

14.
高仁斗 《安全》2003,24(5):25-26
架空电气线路安装容易,维护方便,在厂矿企业中得到了最普遍的应用。但由于架空线路敞露在户外,要受到季节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如大雾季节,易造成瓷件闪络放电;雷雨季节,易发生雷击事故等。因此,为了实现线路的安全运行,必须对线路的季节性事故,采取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桂法 《安全》1998,19(3):1-5
本文在总结分析了去年山东省事故状况的基础上,首次尝试了在事故预测方面利用定性预测和一元线性回归、趋势预测等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出今年全省事故状况是:全省各类事故总量继续增加,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增幅将加大,起数、受伤人数增幅将减少。结合全省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东台市就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工作专门发出通知,从严落实事故报告职责。一,进一步明确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事故报告的法律职责。各镇、各部门、各单位在事故发生时。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市政府或市安监局,并及时、准确、全面地将事故情况书面上报。二、进一步明确各镇、各相关部门事故报告的法律职责。要求各镇、各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所有各类生产事故。不管人员伤亡程度轻重、财产损失多少.都要依法立即上报。三、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事故统计报告工作职责。要求公安部门在每月月底前将道路交通、  相似文献   

17.
建筑安全是建筑企业永恒的主题,从已经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事故的对策,尽最大努力避免各类伤害事故发生,是建筑企业、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共同的责任。笔者从搜集和整理的七类事故案例入手,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事故发生的三种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事故就是违背人的主观愿望而发生的意外事件 ,其结果是导致社会和人类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和伤害。然而各种事故的发生的形式似乎永远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笔者通过对事故数据的分析 ,从广义上将事故分为自然事故即自然灾害、随机事故和人为事故 3类。根据 3类事故的特点采用简单的数学方程进行描述 ,为事故发生可承受度 (即既最大风险值 )奠定理论基础。从科学的角度论述事故发生的必然性、随机性和可预防性以及不安全的绝对性和安全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同时提出了环境因子新概念 ,初步定义了高危行业的定量含义 ,为各类事故的预防提出了基本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马海澎 《安全》2015,36(6):11-15
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与建设的提速,建筑行业施工现场电气事故高发,触电已经成为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四大伤害之一,而这些事故几乎都与未能严格执行有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与TN-S系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密切相关。本文以加强施工现场严格遵守并检查落实有关电气技术标准,消灭触电事故为目的,运用事故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因未严格执行标准而导致伤亡的触电事故入手查找原因,从保证设备本质安全方面强调了严格遵守并落实《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运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及强制性,结合标准重点论述与触电事故密切相关的TN-S系统和漏电保护装置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系统中的正确运用与合理选型。通过分析,得出了防止电气事故发生必须严格遵守并检查落实有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与TN-S系统相关电气技术标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崔贵荣  杨君 《安全》2009,30(5):28-29
近几年,从我国各类事故统计中分析,煤矿安全事故是仅次于事故“老大”的道路交通,煤矿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我们仅以2006年为例,2006年我国煤矿事故死亡4746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041,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全国煤矿共发生瓦斯事故327起,死亡1319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