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地信息     
1987年黄浦江黑臭比1986年减少64天据上海市自来水公司20多年来对黄浦江黑臭天数的记录,1965年至1977年,在13~49天之间;1978年至1987年,在91~192天之间。其中,1986年黑臭竟达192天。1987年,黄浦江全年黑臭为128天,比上  相似文献   

2.
黄浦江黑臭趋势的初步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浦江自1958年夏季开始在市中心区局部江段出现黑臭现象,近几年来,黑臭天数已达150多天,范围已扩及闵行江段。黄浦江是上海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因而它的黑臭趋势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黄浦江黑臭的直接或根本的原因无疑是由于排入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但也和黄浦江上游来水量等水文特性有关。本文从宏观统计着手,尝试予测黄浦江黑臭的可能性,供市有关部门作城市规划决策时参考。黄浦江黑臭记录始于1963年,由上海自来水公司积累并提供每年黑臭天数及其起止时间的资料、黑臭以自来水公司提出的污染指数为  相似文献   

3.
今年上半年,上海黄浦江原水水质有所下降。据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时黄浦江水源出现黑臭日统计,1988年1~6月,黄浦江黑臭天数累计为87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1天。尤其是今年6月份,黄浦江水污染严重,污染指数最高达22.5,氨氢最高达9.5毫克每升,  相似文献   

4.
黄浦江水体黑臭的由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浦江水体黑臭自1963年开始有记录以来(22天),逐年有所发展,1978年达到106天,1981年猛增至151天,1984年为124天,1985年达到152天。其范围也由苏州河江段逐渐扩及闵行江段。位于市区的几条支流,如苏州河、杨浦港、虹口港、日晖港等则早已终年黑臭。黄浦江水体黑臭除高桥附近江段有油臭,吴泾附近江段有酚臭外,其余的中下游江段都属腐败臭。上海自来水公司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综合氨氮与溶解氧饱和百分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黑臭指数这一概念,业已沿用了多年。这  相似文献   

5.
去年入夏以后,上海黄浦江原水污染十分严重。据市自来水公司对黄浦江原水水质的检测记录表明,黄浦江原水出现黑臭的天数为:6月1日至20日连续20天;7月1日至31日全月天天出现黑臭;8月份出现29天黑臭。  相似文献   

6.
黄浦江的黑臭历史已有二十年,近三年来黑臭天数急增,如1981、1982年黑臭天数上升到150天左右,占全年的41%。如何早日消除江水黑臭,是上海人民的迫切愿望,许多专家提出很多方案和意见。1983年8月24日和31日解放日报登载了一种方案,认为开辟芜申运河(芜湖——太湖——上海)加上其它工程,除对苏、皖、浙、沪三省一市的水上运输将起重要作用外,还可供应上海市清水。如果黄浦江上游来水量达到350~400秒立米,清污水比例在8:1时就能治理目前每日接纳400万吨污水所造成的黄浦江黑臭。这个方案引起了上海有关人士的注意,我们也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7.
黄浦江水体黑臭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一、引言黄浦江及苏州河水体的黑臭问题久已为人们所关心,特别是最近的二十年来,问题越来越突出。一般认为是“有机污染”引起水体发黑,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得多。若不把原因搞清楚,要控制和治理水体的黑臭就难以彻底。  相似文献   

8.
国内信息     
黄浦江中游水质有所改善为了改善黄浦江水源水质,去年,上海市投资1800万元,用来着重活理黄浦江上游工业废水,日处理量为1.5万t,削减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4.25t、氨氮1t。1991年上海市主要水源地临江取水口黑臭只有2天,比1990年减少了54天。目前,上游地区持正式排污许可证单位已占总数近93%。另外,市区、县环保部门还加强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转的管理,使上游地区治理设施运转率达95%以上。(摘) 上海拟建大型贮灰场为了避免大型电厂大量灰渣对上海市环境的污染,上海勘测设计院经方案比较,选择了长江口长兴岛头部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三年以来,黄浦江的黑臭河段日益扩大,黑臭持续时间逐年增长。河水中的大量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有毒化合物,对上海人民及水陆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黄浦江的综合治理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将重蹈苏州河的复辙。我们十四所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纺织工学院、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农学院、上海铁道学院、上海海运学院、上海财经学院、上海政法学院)的有关专业人员对黄浦江的严重污染深为忧虑,对其治理感到责无旁贷。为此,我们组织起来,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和工作基础,研讨治理黄浦江的经济、合理、有效的方案。由于我们掌握的资料不多,对上海市全局性的问题也了解不够,所提的意见和建议管窥蠡测,希望得到讨论和指正。  相似文献   

10.
我市每天取用黄浦江的水量已达450万吨,比解放时增长35.3倍,直接排入黄浦江的污水量也随之增大,逐步造成了供水紧张和黄浦江水体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状况。目前的取用水量已经为黄浦江常年平均迳流量的18%,超过枯水期月平均迳流量的50%,枯水期取的水量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城市排出的污水。随着上游地区水利资源使用的增加,黄浦江的迳流量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样,年复一年,使江水污染日益严重。1978年江水黑臭天数已达到  相似文献   

11.
沈阳细河水体黑臭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9-2008年监测数据,应用黑臭评价指数对沈阳细河水体进行黑臭评价。结果显示,细河水体黑臭指数,在1999-2003年间呈上升态势,2004年起逐年下降;1999-2006年,细河水体污染较重,呈严重黑臭状态,2007和2008两年,水质状况有所好转,呈微黑臭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碳纤维填料生物膜技术对黑臭河水进行治理研究,实验在连续补充黑臭河水,进行曝气条件、无曝气条件、及无任何处理的对照条件下,连续处理30天。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黑臭河水中的COD,氨氮,总磷,浊度都有非常明显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城市黑臭水体的吸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潇蕾  李云梅  吕恒  朱利  温爽  雷少华 《环境科学》2018,39(10):4519-4529
黑臭水体是城市水环境的一个严重问题,对城市黑臭水体光学特性进行分析,是利用遥感技术手段进行黑臭识别的前提与基础.2016~2017年采集了长沙、南京和无锡的城市黑臭水体共计85个样点,非黑臭水体共计80个样点,并对水样的悬浮物等水质参数浓度以及水体组分的吸收系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黑臭水体的总颗粒物吸收系数、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总体上高于非黑臭水体.(2)黑臭水体与非黑臭水体的CDOM吸收系数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可用CDOM吸收特征波段440 nm和不同波段范围内拟合的吸收系数曲线斜率对黑臭水体进行区分.城市黑臭水体吸收特性的分析,将为黑臭水体的遥感识别和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黑臭水体中的高CDOM浓度,可以作为遥感识别黑臭水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黑臭治理形势严峻。国际上对黑臭治理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主要有制定科学的黑臭治理标准体系规制黑臭排放,并建设完善合理的黑臭处理基础设施。我国黑臭治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完善、治理标准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可借鉴黑臭治理国际经验改进我国的黑臭治理。  相似文献   

15.
以江门市新会区英洲海城区段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2019—2020年英洲海城区段各主要支流的黑臭水体水质状况,总结了期间治理黑臭水体的经验,并对相关部门后续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黑臭指数法对南宁市邕江北岸9条内河黑臭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梅罗黑臭指数法与综合黑臭指数法均能准确直观地表示不同内河之间的黑臭程度以及同一内河不同断面或者空间的黑臭程度,能够较好地对南宁市邕江北岸内河黑臭程度进行表征;9条内河水体黑臭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朝阳溪>石埠河>二坑溪>竹排冲>西明江>石灵河>那平江>心圩江>可利江,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的老城区内河黑臭严重。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应用较为成熟,但要从根本上消除水体黑臭,需注重黑臭水体治理过程管理,从而确保整个治理工程的有序和高效,巩固已有治理效果。本文介绍了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现状,并根据当前存在的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不稳等问题提出了规范黑臭水体治理全过程管理的建议:确定水质优化管理目标,建立黑臭水体综合管理体系,规范河道管理,规范治理工程的管理以及治理后评估,以加快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相似文献   

18.
宁梓洁  王鑫 《环境工程》2018,36(8):26-29
黑臭水体是目前主要的水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也得到重视,两者关系紧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也可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基于目前对黑臭水体的研究进展,在阐述黑臭水体成因与分级标准基础上,重点按照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生态法三类治理方法系统地总结了黑臭水体主要治理措施,为国内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黑臭水体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到2030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在2018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被列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重大战役之一,"要确保3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谷河黑臭评价及其与裸藻丰度和生物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密度增加是黑臭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的黑臭评价标准缺少藻类等水生生物指标,而黑臭河流中浮游微藻时空特征研究也极少.于2017年秋和2018年冬和春在谷河布设6个样点,采用污染指数法(I_1)和黑臭多因子加权指数法(I_2)评价谷河黑臭情况,同时调查浮游微藻的丰度和生物量等,并对黑臭评价结果和微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_2指数法更适合评价谷河的黑臭情况;裸藻门丰度与I_2的相关系数较高(r=0.784,p0.01);裸藻门丰度比例和生物量比例与I_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和0.776(p0.01);裸藻门的种数和裸藻门污染指示种个数与I_2的相关系数均为0.623(p0.01).裸藻门可能适合于作为评价谷河黑臭的水生生物指标.天然水体中微藻或裸藻与致臭物质的产生等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