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劳动保护》第吕期刊出了《读者意见调查表》,这是本刊听取读者呼声,改进办刊质量的一件大事。编辑部全体成员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读者意见调查表》刊出之后的两个月内,读者意见纷纷反馈回来,每收到一份《调查表》,编辑部的编辑们都争相传阅,议论纷纷。编辑们不仅仅关心自己所负责的栏目是否受读者喜爱,自己采写的文章是否受到读者关注,自己任责任编辑的刊期是否受到读者的好评;更关心杂志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什么层次,读者最喜欢一些什么栏目,哪些栏自应该加强;1998年《劳动保护》杂志改为国际标准版式大16开后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真没想到,不惑之年的我竟然下岗了。离开心爱的安全工作岗位,内心的苦楚自不待言。这不仅仅是因为失业,还意味着我和《劳动保护》杂志将失之交臂、再难相逢。50年的情缘从此“一刀两断”。  相似文献   

3.
热热闹闹的春节过去了,大家又回到各自岗位,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今年,杂志又增添了大批新的读者,这里我们向新老读者朋友拜个晚年,恭祝大家一年里顺顺利利、平安健康!在过去一年,杂志着力打造了几个栏目,像聚焦、封面人物、声音、社会等。这些栏目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和鼓励,但它们还很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成熟。今年,在继续办好上述栏目的同时,杂志要在“企业”这个栏目上下大力气。杂志扩版以后,“企业”拥有20页的版面,它是所有栏目中  相似文献   

4.
再见,朋友     
本期是终刊号!封面和封底,展示的是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刊全部132期杂志的封面,浓缩了我们走过的头尾十一年历程。当我们编排完本期最后一篇稿件,最后一次在印刷通知单签上"付印"二字时,我们不无遗憾地宣布:福建唯一一家旨在传播现代交通文化的公益宣传期刊,从此退出了福建期刊园地。  相似文献   

5.
在2005年第11期刊首语中,我们向读者阐述了杂志在2006年的新变化。这些变化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1.杂志既关注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安全,同时也关注其他职业特别是新兴职业的职业安全;2.媒体的实际价值就是传播思想、交流信息、记录历史,为此我们将把理性的触角伸向中国职业安全领域突出的问题和矛盾;3.生动的事实需要生动的表述,我们力求给读者提供有生命力的、活生生的故事;4.高质量杂志必有高质量设计,视觉引导是读者阅读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我和《江苏劳动保护》这份杂志打交道,掐指算起来也有不少个年头了,在这些年月中.我一直都是它的一名忠实读者。对上面发表的各类文章。无论是有关劳动保护方面的文件与法规.无论是理论探讨与经验介绍。也无论是一首小诗一篇短文,我都认真领会、一一拜渎。深感《江苏劳动保护》杂志一贯以人为本,宣传和普及安全文化,爱惜和关爱人的生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技术性、实用性,是读者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7.
首先向大家道个歉,因为《中国安全防范认证》改版的原因,本期杂志迟到了。在这期间,编辑部多次接到读者来电,询问杂志的情况,并对杂志改版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建议,有这么多的读者关心这本杂志,关心我圈安防认证事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向人民庄严承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全国人民向两个百年目标奋斗之际,《劳动保护》杂志迎来了创刊60周年。我作为《劳动保护》杂志的老读者和顾问,表示衷心地祝贺!《劳动保护》杂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9.
再见 刘小红     
马骎 《劳动保护》2008,(4):84-85
我是正月十五那天在老家的庙会上看到刘小红的,还有她身边那个面容酷似她丈夫刘小明的小男孩儿。那一刹那我非常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走上前去跟她打招呼。由着我的本意,我很想去问她些什么,特别是关于那个小男孩——我差不多可以确定他就是刘小明的儿子,虽然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那个孩子。但我又觉得自己不能去,因为我知道,即使有5年的时光也不足以抚平一个人心中失去亲人的伤痛。  相似文献   

10.
2001年第9期,我们举办了一次读者意见有奖征询活动,有3425位热心读者参与了这次活动,他们对杂志的改版、扩版从栏目调整到版式设计都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们对厂大读者的热心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这次活动进一步密切了我们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也使我  相似文献   

11.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中,我担任人车路杂志编辑已11载。回想这11年的工作历程,还真是感慨万千。11年来,《人车路》像一个孩子,从蹒跚学步到渐行渐稳,每一个进步都值得去好好享受。看着一期期的杂志从策划,到组稿,到编辑,到审校,到印刷,最后成品,让我感觉作为编辑是幸福的——杂志不仅充实了我多方面的知识,还培养了我严谨的  相似文献   

12.
时间飞逝,加入《人车路》编辑部这个家庭前前后后算起来也有3年时间了。或许和编辑部存在的11年比起来,这3年真的不算长,但却带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我在杂志主要负责:开卷有一、封面故事、特别关注及爱车俱乐部这几个板块,其中汽车运动、驾车学堂和车市动态都是关于汽车知识及信息的栏目。  相似文献   

13.
每当我看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的人流中张张笑脸时,不由得想起这本可爱的《劳动保护》杂志和为了她而付出辛勤劳动的编辑们,正是他们,把爱洒向在各条战线劳动着的人们,洒向千千万万个温暖的家庭,也洒向我这个一度认识上有差距的安全员。 我真正认识这本刊物,成为她的热心读者,还是在1982年10月成为劳动保护工作者之后的事。在这以前,我学的是航空发动机专业,干的是电气工作,喜欢看的书是古典文学和法制文学。至于对那些整天喊喊叫叫的劳动保护工作人员,我常常把他们看成是文化不高、健康不好、安排有困难的老师傅。但是,领导…  相似文献   

14.
记住朋友们     
龙建华 《劳动保护》2008,(10):102-103
来到《劳动保护》杂志工作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对她的了解是从第一次在会议室看到“尊重、热爱、保护生命”的“八字宗旨”开始的。伴随着她前行的脚步,这八个字已经融入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在广告部工作,4年来,我同所有关心、信任《劳动保护》杂志的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他们当中有与《劳动保护》合作20多年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5.
职安视界     
《现代职业安全》2006,(12):43-43
此刻,2006年度最后一期《现代职业安全》已呈现在您的面前了。12本杂志堆在一起并不很厚,但却浓缩了杂志改版后第一个年头的所有人的努力,包括您。您接受它吗?您喜欢它吗?您还有什么宝贵的建议?一想到这些问题,作为编辑的我就诚惶诚恐。当初,设立“职安视界”版块的目的就是想让读者看得更远,看得更  相似文献   

16.
在《劳动保护》杂志创刊40周年之际,主编殷康生先生率全体同仁向几十年来热心关心本刊的作者、读者朋友致以诚挚谢忱。是你们的支持和关心使本刊得以度过风风雨雨,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同类刊物中历史最长。影响面最广,发行量最大的一家。并荣获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国家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我们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凝结着作者、读者朋友们的心血。 细心的读者一定已经发现,奉献给您的这本“40周年特辑”一改过去一贯的风貌,给您以耳目一新之感,这是因为这一期采用了最新的激光照排、胶版印刷。明年,挠们将彻底告别…  相似文献   

17.
心镜台     
<正>期待《环境与生活》成长为我心中理想的杂志澳门读者/非儿仔细看完了8、9、10月号的三期,确实喜欢上了这份杂志,试着稍加盘点一下。最令人赞赏的:栏目设置。从中可窥见杂志的定位、关注范围和焦点,以及编者的匠心和文采。最满意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以看出,这真正是一本旨在融社会性、生活性、科学性、文学性于一体的杂志,能满足人多层次的阅读需要。并且,除了大家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如垃圾焚  相似文献   

18.
相伴情浓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转眼间,成为《劳动保护》杂志特约评刊员已经5个多年头了,想起与《劳动保护》相伴的日子,总有一缕温暖涌上心头,从偶然间的相遇到一个忠实的读者、作者,我更加感谢这位良师益友,教给我广博的知识,在安全文化、工厂生活、言论写作等方面给予我浓浓的关爱和呵护。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今天,《劳动保护》杂志创刊50 周年了,恰是"知天命"之年?50 年,我们知"天命"?懂得读者是我们的上帝,他们的意志和需求是我们必须顺从的"天意",是我们存在的决定因素?《劳动保护》杂志从一棵幼芽到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它承载的雨露和阳光无一不是来自上苍——读者?50年历程,为读者服务,为活跃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广大管理干部服务,为国家的安全生产工作服务,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广大安全管理人员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满足和引导读者的新需求,以读者的需…  相似文献   

20.
从没有一座天桥的离去,会像福州市东街口天桥这般让人难舍难弃,又充满期待和回忆因为福州地铁一号线建设,福州繁华商业中心的东街口天桥,包括东百旧大楼部分建筑、享得利百年老店及其沿线十几座建筑都将让位拆除随着天桥和我们说再见的脚步越来越近,那些关于天桥的记忆,在时光的沉淀中越来越清晰关于东街口天桥,怀旧派发起了各种缅怀活动,天桥恋人们相约,要在这座情人桥渡过最后一个情人节;外地游客们相信,不上这座福州最老的天桥合影将会令人遗憾;那些曾经匆匆路过却从未认真驻足的人们觉得,也许可以放慢脚步了。维新派却给出了更乐观的注解:东街口天桥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所以拆掉是必然趋势。地铁修完后,比现在的天桥更方便。拆天桥,发展地铁,这是整个交通发展的必然,交通管理也要不断向前发展,没有什么舍不得。怀旧也罢,维新也好,关于东街口天桥,总有不得不说的故事和回忆,本刊也特撰文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