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了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供热锅炉存在的环境问题,结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即将发布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出了供热锅炉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耗构成中,煤炭占70%以上.而一半以上的煤炭,又是在锅炉(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中燃烧而释放出热量的途径来利用的.因此,我国当前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锅炉燃煤排放烟尘造成的.控制锅炉烟尘污染,保护大气环  相似文献   

3.
以京津冀地区燃煤制天然气(SNG)锅炉为对象,基于生命周期角度对其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燃SNG锅炉全生命周期排放少于燃煤锅炉,但存在着污染向SNG产地转移的效应.为进一步评估SNG防治大气污染的效果,对京津冀地区燃煤锅炉改造为燃SNG锅炉,以及燃煤锅炉末端排放治理2种方式在生命周期排放、资源消耗、经济性3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SNG锅炉相比末端处理方式有更多大气污染物排放,但若忽略污染转移现象而只考虑京津冀地区,则SNG锅炉相比末端处理排放更少;燃SNG锅炉相比末端处理会消耗更多的能源和水资源;SNG锅炉同时需要更高的投资和成本.以煤制天然气作为防治大气污染的选择需要谨慎考虑,不宜过度发展.  相似文献   

4.
韩霭 《环境保护科学》1990,16(3):21-26,44
本文选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大气污染物浓度1986年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居民区四季大气申 SO_2、NO_x、CO 污染物的污染特证及相关性的探讨.经分析表明在进行大气污染统计回归预测时,应充分考虑污染源源强特性、气象条件、区域地理位置等环境因素,从而使大气污染预测建立在可靠基础上,以便提高大气污染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工业锅炉排放大量的烟尘、SO2和NOx,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大气污染源。由于缺少详细的统计资料,国内暂时没有网格化的工业锅炉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本研究将工业锅炉作为独立的排放源,对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进行化学物种分配、时间分配和空间分配,编制网格化排放清单,实现运用空气质量模型对工业锅炉的环境影响进行研究的可能性。进行空间分配时首次提出按照各省的工业锅炉煤炭消耗量和省内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张磊  李鸣骥 《环境工程》2018,36(8):160-164
宁夏大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当前在宁夏城乡还存在大量生产生活用小型燃煤直排锅炉,污染物排放量大。通过对银川市城乡结合部乡镇小型锅炉燃烧清洁型煤与普通煤排放污染物的对比监测,分析清洁型煤与普通散煤污染物排放水平,估算小型锅炉使用清洁型煤后的年减排量,进而推算在宁夏全区实施小型锅炉清洁型煤替代后的环境效益。认为未来宁夏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中,城乡民用小型锅炉是破解大气污染治理难题的重要抓手。应重点做好在城乡家用取暖锅炉中大力推广清洁型煤替代散煤,从源头上实现大气污染总量的削减。  相似文献   

7.
火电厂燃煤锅炉燃烧带来的主要污染问题是烟尘、SO_2、NO_x、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开展新疆区域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对掌握新疆区域内电厂污染物排放特点,控制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相同装机容量,相同工艺的脱硝、除尘、脱硫设施的情况下,南疆两家电厂的污染物排放浓度较北疆两家电厂的污染物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消除灰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施固定污染源的大气污染物可持续的深度控制。通过总结我国目前各行业污染控制现状及进一步减排潜力,提出我国进行污染物深度控制的重点为工业锅炉和工业窑炉。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目前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各行业污染深度控制需求。由于我国目前应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基本都存在投资运行成本高、副产物不可资源化等问题,在工业锅炉、工业窑炉上很难实现可持续的污染物深度控制。因此,我国污染物可持续深度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应着重于以废治废、烟气量减排的循环经济型技术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及副产物商品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加重,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为应对环境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增加了对环境问题的治理.氮氧化物污染在环境治理中是一项重要的项目,氮氧化物污染物主要来源是煤的使用,对于燃煤工业氮氧化物的控制是关键,燃煤工业锅炉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要想彻底治理燃煤工业锅炉氮氧化物污染那就必须从锅炉的设计出发,提高锅炉的制造水平,设计出可以有效减少氮氧化物的锅炉,用先进的锅炉代替落后的耗能高排放大的锅炉,使用低碳技术以及低氮燃烧技术,并且采用先进的技术对排放的尾气进行处理,降低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0.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源强核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引起复合型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源强的核算对于其污染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详细介绍了物料衡算法、基于原辅材料的排污系数法、基于产品产量的排污系数法、基于废气收集效率及处理效率的估算法、基于排放废气量及排放标准的估算法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产生及排放源强的核算方法,说明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收集、总结了各种核算方法中所需的参数、排污系数的取值,并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源强核算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展望。可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防治及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沿海经济开放区大气环境容量和规划研究的方法。在大气污染源调查、污染物监测、污染气象特征分析、区域容量计算、污染控制规划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等方面作了调查研究。并通过实例研究为东莞市大气环境管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扬尘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颗粒物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 ,在颗粒污染物中来源于工业烟尘和粉尘的数量在逐年减少 ,而来源于扬尘的颗粒物在颗粒污染物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却在逐年增加 ,目前已成为造成城市颗粒物污染的首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扬尘污染的现状、来源、扬尘污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几点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市间空气污染控制的马氏链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间空气污染物相互扩散和无后效性的特点,应用马尔可夫随机过程理论,先建立各城市污染物浓度状态转移方程,再由城市间污染物浓度状态形成一个吸收链。建立城市间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马氏链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了城市间空气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条件,最后应用数值计算软件MAT-LAB,编写了一个城市间空气污染控制的通用程序,它能在保证城市空气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控制区内各污染源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这对环保部门进行城市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试点工作中,需要确定污染物排放量,以达到总量控制之目的,利用排放系数可以估算各污染源的排放置。本文介绍了有色冶炼,化工制酸排放SO_2,水泥生产中排放粉尘及钢铁工业排放烟尘的排放系数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包头市大气氟化物总量控制排放许可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包头市实施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试点中,关于氟化物总量控制许可值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源强的确定、大气扩散模式筛选与验证、总量控制区划定与执行标准、控制点选择、污染源贡献率和削减量计算、许可值的优化分配。   相似文献   

16.
突发型大气污染源位置识别反演问题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突发型大气污染事件中,能否根据临时监测数据对污染源的位置进行快速识别,对于城市大气污染源的控制管理以及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意义重大.为了构建突发型大气污染源位置识别的空间反演算法,本文通过分析大气应急污染监测的临时采样数据,结合污染物浓度扩散模型,随机生成污染源和计算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对突发型大气污染源进行定位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对相关参数进行讨论,最终构建能对突发型大气污染源进行快速估计定位的空间反演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空间反演算法输出的污染源坐标与实际情况相符.因此,该算法可用于突发型大气污染源位置的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17.
为摸清成渝地区工业大气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2013—2019年成渝地区社会经济和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库,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方法,解析了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演化格局,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LMDI)分解模型探究关键驱动因素. 结果显示:①成渝地区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高排放城市减少,低排放城市增多,高排放区由大面积圈层式分布逐渐向成都平原经济区南部区域和川南经济区北部区域零星式分布转变. ②成渝地区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空间关联程度呈增大趋势. 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趋于极化,且呈现明显的“西热-东冷”分异格局. ③经济发展始终是不同阶段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增量的首要驱动因素,生产技术进步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是减排的主要控制因素,高排放-低减排城市需注重工业生产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的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对减排的贡献受区域产业发展政策的影响,工业内部结构效应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具有促进作用,与近年来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重工业行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逐年提升有关.   相似文献   

18.
陈佳璇  成润禾  李巍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2):4737-4741
在持续推进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改善进程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产业结构性特征愈发受到关注,但统筹空间和行业因子的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和控制研究相对薄弱.对此,在筛选城市大气污染主导行业和主控因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污染源空间分布和产业结构特征,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估算空间与行业总量分配系数,据此形成空间和行业统筹分配技术流程和方法,并应用于鄂尔多斯市.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较好地适应大气污染工业贡献相对突出的城市,兼顾产业布局优化和行业规模调控,有助于完善总量分配体系和提高污染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工业源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系统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系统的建立与构成 ,提出了总量控制因子与目标体系 ,确定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技术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气污染排放格局优化方法及案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包括末端治理、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以及交通结构调整等,鲜见大气排放空间格局优化的方法.因此,本研究团队基于自然环境、人体健康、污染物传输能力和气象扩散条件等多种因素,使用阈值、自然间断点分级和空间擦除等方法划定大气环境布局适宜区;并据此优化调整大气排放格局,实现空气质量改善;再以广东省为例,校验空气质量改善效益以及探讨大气环境分区对排放格局优化的引导应用.结果表明,广东省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区面积占全省9%;人口密集区占3%;国控站点敏感区占15%;污染物积聚区占22%;大气环境布局适宜区占60%,主要分布在粤西.通过推动广东省非火电工业源移入大气环境布局适宜区,可以使全省PM2.5平均改善4%,城市最大改善10%.排放格局优化是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方法中的一种创新性辅助支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能源与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控制技术提升和跨区域联合防控,综合制定最可行的空气质量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