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云南丽江为例,指出类似丽江的诸多西部多民族交错聚居区在文化旅游二次创业过程中突出自身区域主体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必须要重视非主体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让各民族社区参与能力的塑造和培育都能在旅游开发中得到协调发展。这既是文化多样性对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重构的内在发展要求,也是区域旅游在二次创业中发挥扩散效应的重要导向。  相似文献   

2.
云南兰花生物技术的商品化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是我国兰科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云南兰花共100属472种,中国传统的观赏兰花-兰属植物和具开发潜力的热带兰种类多、分布广,使云南成为天然的兰花资源基因 。近年来,采挖性的商品开发导致云南丰富的兰花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3.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对国际旅游市场的主要吸引因素。但在近年来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流失问题,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通过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当地居民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现实主体,并进一步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利益分配的经济学依据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植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物质,四川植物种质资源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在全国都居重要地位。在分析四川种质资源特点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积极开展四川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大力开展植物种质资源及其保存和利用现状的全面调查,摸清家底,逐步建立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平台,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植物种质资源监测网络建设,加强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加强植物种质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建设,搭建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策及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文化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湖南西部作为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拥有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神奇独特的古迹遗存,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具魅力的民俗艺术形式。在述评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特色以及特殊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战略构思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旅游能否实现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是否得到科学开发和保护,进一步决定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根据不同的资源与区位,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选择民族旅游目的地大理、丽江为研究平台,从空间、管理、资源等角度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1空间上采取旅游联动开发模式,区域内为"核心—边缘"联动模式,区域间为"双核联动"模式,大区域为"点—轴"联动模式;2管理模式上结合民族地区特色,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模式;3结合大理、丽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采取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经济强省。要真正把旅游业作为四川省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彻底扭转当前对旅游文化资源的粗放式经营和管理局面。文章通过对四川省和云南省在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和宣传上的不同做法和和态度的比较,总结了云南成功经验,希望从中得到启示。总之,只有实现内涵式旅游开发,把未来旅游吸引力放在自然与文化有机结合的方向上,四川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琼 《绿叶》2012,(6):56-62
清代以降,云南内地化进程加快,环境破坏也随之加剧,为此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反思这一历程,应该看到,少数民族的生态思想及其实践对地方生态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因而,应对目前各民族地区环境问题频发的现状,需充分发扬各民族文化中进步的生态观,使其产生积极的生态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9.
旅游资源多维价值的生态探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礼奎  路紫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3):280-282,288
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已得到广泛、深入的认识和挖掘,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及其开发保护提供了借鉴。从生态角度探讨了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生产价值、服务价值、协调价值、承载价值、信息价值,对旅游资源自身的多维价值展开了相应分析,力图使旅游资源价值得到全面揭示和拓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今文化消费成为时尚,文化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而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工程。2010年8月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在此背景下登封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与保护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实践证明,积极科学的产业化开发是保护的保证,基于此登封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分析了登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对制约登封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登封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对开发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的交流与旅游开发,对促进海峡两岸旅游区的建设发展和祖国统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具有市场、区位及政治优势,但目前存在"散、小、弱、差"等问题。在开发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时要注意闽台合作、联合开发、重点开发、突出女神文化牌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使之成为海峡两岸旅游区的精品。  相似文献   

12.
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4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评价体系。在以张家界为案例的实证研究中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潜力与资源等级不成正比,桑植民歌、大庸硬气功的资源潜力很高,张家界阳戏的资源潜力次之,土家茅古斯虽然稀有,但是资源潜力较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整理及标本鉴定,对乌蒙山山脉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乌蒙山山脉共有药用植物272科1189属3184种(含变种和亚种),其中地衣植物8科9属13种、苔藓植物40科74属116种、蕨类植物45科108属358种、裸子植物10科22属37种、被子植物169科976属2660种。对其物种组成、生态类型、分布、优势科属、药用部位、功效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常用中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民间习用药物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滇东南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以喀斯特山水风光为其主体特色;人文旅游资源绚丽灿烂,以少数民族风情为其鲜明特征。本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运输形成网络,潜在客源市场广阔,为该区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根据该区旅游资源的分布、交通条件、经济承受能力和接待条件,笔者认为近期开发的重点是:①开发喀斯特景观系列旅游产品;②建设建水、罗平、邱北3个旅游集散中心;③开辟4条旅游主干线;④开发8大旅游商品系列。  相似文献   

15.
湖南西部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系统开发和保护民俗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合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是构筑湖南西部黄金旅游区的基石。分析了民俗、民俗旅游资源与民俗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湖南西部民俗旅游资源的结构及其特征,提出了湖南西部民俗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原则、模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Environmental justice frameworks predominantly focus on exploration of socio-environmental inequalities faced by racial, ethnic, religious, cultural and low-income group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and this mainstream focus of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concept on these groups by conceptualising urban/rural division as a group difference, based on which rural communities face with socio-environmental burden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relation to their urban counterparts. It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urkey’s small-scale hydroelectricity power plant (HPP) development policies, referring to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s of approximately 1500 hydropower plants across the country, along with country’s modernist agenda, i.e. achieve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 and urban transformation of Turkey. These power plants are also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numerous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impacts on local rural communities and local environments with dozens of local opposition movements, while favouring needs, interests and lifestyles of urban communities. This point deserves a systematic conceptualisation within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frameworks as it helps to further explain deep causes of socio-environmental inequalities particularly in developing country contexts. Thus, this article is built on such a conceptualisation arguing the necessity to integrate urban/rural division as a separate group difference to environmental justice frameworks by examining modernisation and urbanisation nexus in Turkey’s small-scale HPP develop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经济竞争,转向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综合实力的竞争.在运用SWOT分析法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引用QSPM矩阵,对影响滇中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内外条件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滇中城市群尚处于城市群发育的初期阶段.在其影响因素中,优势与劣势都很明显,机遇胜过威胁.从总体作用效能来看,滇中城市群发育的内部动力需要得到进一步强化,外部动力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正在或将会成为滇中城市群成长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要打造国际型现代物流中心,必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未来10年,云南省的物流人才缺口将在30万人以上,物流业成为最大的紧俏职业之一。分析云南物流人力资源供给的特征以及影响供给的因子,对云南省物流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