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中国县级尺度房屋结构数据库为基础,基于B/S(Browser/Server)架构,利用地震烈度图、地震烈度与房屋受损关系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域房屋震灾脆弱性模拟评估系统,实现了对各区域在不同等级地震发生时的房屋受损、受灾人口等情况进行模拟评估,分行政区和地震烈度区对灾害损失进行各种统计与GIS可视化表达,以及根据损失情况对灾害影响区进行脆弱性等级划分等功能。基于B/S架构的系统便于系统的应用普及,将进一步促进研究成果向应用的转化。本系统的构建将为从全国尺度和区域尺度把握房屋震灾脆弱性,以及制定各地区的防灾、减灾规划和灾后应急对策提供有效支撑,并为实现灾害防治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购房时你考虑什么了?在购房或租房时,尽量挑选远离山崩和泥石流危险处所建房屋,尽量选择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建造的房屋,并时常检查房屋的安全状况。如承重墙是否出现裂缝,预制板屋顶或者其他类型的屋顶的连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生命线系统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汪锋  朱晓东  李杨帆 《灾害学》2006,21(4):103-107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安全已经上升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城市生命线系统是城市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命脉。本文基于生态安全特点和城市生命线系统特征,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生命线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评价生命线系统易损性、协调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关系、利用GIS和DSS等技术构建城市生命线系统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对城市生命线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分别以东部沿海典型城市厦门和连云港为例,从政策、规划、机构、管理、科研等层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绍举  成松柏 《灾害学》2008,23(1):92-95
安全是海上交通永恒的话题。海上交通安全系统由“人-船-环境”组成,人是组成该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人为因素与人为失误的基础上,阐述了海运事故与人为失误的关系,对造成人为失误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并进一步从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海运中人为失误的预防对策,以期为船舶及航运公司评估船员安全操作水平和船员队伍安全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进而达到降低人为失误发生率、降低海运事故发生率、提高航海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肖大威 《灾害学》1994,9(4):90-94
本文根据调查分析,指出建设城市防火安全系统的迫切性。阐述了建设城市防火安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规划方法。并探讨了城市防火安全系统的运用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前变电站各类钥匙、锁具众多,频繁出现现场锁具因为时间、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打不开的问题,给使用和管理带来了不便。通过对变电站内各种锁具、钥匙进行智能化.改造,统一使用智能钥匙和磁控锁,对与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有关的门、窗或设备等进行统一控制管理,消除了变电运行存在的潜在的安全隐患。应用结果表明:智能“一匙通”系统保证了变电站安防、设备闭锁及危险区域的管理,提升了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秉 《灾害学》2022,(2):6-11
安全科学创新与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为明确安全4.0时代的重大安全科学问题,进而推动安全4.0时代的安全科学创新与发展,基于安全科学高度,提出与分析安全4.0时代的4个重大安全科学问题,依次为Safety与Security一体化的安全问题、三元空间交互的安全问题、涉及安全管理多对象的安全问题,以及复杂巨系统的安全问题。结果表明,在安全4.0时代的重大安全科学问题导向下,安全4.0时代的安全科学创新与发展的主要方向是Safety与Security一体化、三元空间交互安全、面向全对象的安全管理,以及复杂巨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时期安全治理对安全理论和实践提出的新要求,系统构建主动安全理论体系。主动安全是数智时代面向安全4.0的一种新的安全管理理论,通过界定和拓展主动安全理论内涵外延,发展由主动安全四个理念、四个原则、四个注重、四个预先和四个支撑为主体结构的主动安全体系安全屋模型,凝练主动安全理论框架和核心内容。研究认为:主动安全是对系统广义风险进行泛在侦测、前馈避让、绝对去除和人机应急的安全管理理念、设施与策略体系,具有安全理论维度、社会实践维度和技术应用维度的创新性和融合性。以火车站应急疏散管理为例开展场景分析检验主动安全理论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从九江地震看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设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分析九江地震震害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同华南、华东、华中、华北等一些地区村镇房屋历史震害特点及抗震能力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能力薄弱的关键环节和普遍的震害规律,从工程防灾的角度论述了加强房屋抗震设防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阐述了目前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设防现状与口标的差距,进一步指出了加强抗震设防建设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轻则会影响房屋等建筑的安全使用性能,重则会导致人员伤亡。在地震频发的山区城市,传统的房屋设计主要关注结构安全。但实际上,房屋的抗震效能不仅取决于结构本身,还包括居住的舒适性和使用的便利性。而UI视觉设计作为现代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好能够满足这一设计需求。因此,探讨UI视觉设计在提升山区城市房屋抗震效能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城镇地籍数据信息,基于GIS软件进行建筑物易损性和居民安全风险分析与应用研究。通过对某县城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街坊建筑物的易损性分析和居民安全风险分析实例应用研究,重点讨论并实现了利用现有数字化地籍图、城镇地籍数据库及土地调查记录等信息;并结合建筑物震害损失评估模型和人员伤亡预测方法,完成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条件下的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和人员伤亡程度的预测,对城市防灾减灾进行辅助决策支持与评估。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罗湖断裂带活动性及建筑物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在深圳市复杂的城市环境里进行断裂活动及建筑物安全监测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监测技术系统的构成与布置,以北东向的罗湖断裂带和北西向断裂切割的典型地块及坐落在这些地块上的高层建筑物为重点监测目标,选择一些高层建筑物及水库大坝建立变形监测系统;沿断裂带展布方向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环线构成地面垂直变形监测网;布设GPS参考网和相对网,构成地面水平位移监测网。  相似文献   

13.
李一行  陈华静 《灾害学》2021,(1):169-172,176
国务院推行“放管服”改革后,投资项目前置审批条件进一步精简,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由行政审批改为强制性评估,监管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改革后的地震安全监管具有技术服务属性、审查时序变化、用户主体责任和市场竞争机制等特征。建议主管部门从拓展公共服务、建设监管平台、引入信用评价、完善协同机制四个方面重构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制度体系,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水平不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深圳市高层建筑为研究实例,介绍了香港大学的城市灾害损失评估及应急反应管理系统,并采用此系统内置的建筑易损性分析模块,结合泛珠三角地区灾害危险性概率模式,场地特征及高层建筑实地调查分析结果,从建筑安全性角度对深圳市的标志性建筑进行危险性分析,进而对深圳市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管理建设提出建议。作为应用实例,模拟一定概率条件下的灾难事件发生时的建筑物损坏情况,归纳出高层建筑的损坏模式,总结深圳市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隐患,提出目前防灾减灾急需实施的相应步骤:建议在一元化的城市灾害预警和应急指挥体系下,整合各个灾种防灾减灾管理部门的资源,以科学分析软件为灾情模拟和决策预案制定的工具,使危机处理的理念由领导决策型转向科学分析型,加强城市应对面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经济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立国  付洋 《灾害学》2021,(1):18-23
为提高钢结构建筑抗震减灾性能,降低建筑坍塌风险,研究BIM技术在钢结构建筑抗震减灾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利用BIM技术在钢结构建筑整体建造中的动态建模、可视化、信息共享管理以及抗震减灾性能检测等优势,在建筑抗震减灾管理决策阶段,选出最优方案,针对方案中影响建筑抗震减灾性能风险制定管理策略;在设计阶段,创建三维建...  相似文献   

16.
陈小芳  聂树明  吴华平 《灾害学》2011,26(1):128-132
通过对广东省中山市城区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分析研究,明确了中山市城区当前建筑物存在的抗震薄弱环节,确定了危旧房屋集中地段的分布,给出了中山市城区建筑物抗震能力综合评价,对重要建筑物的安全程度做出了判断,最后提出了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彭仁涛  姚令侃  罗婧 《灾害学》2008,23(1):124-127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是影响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GIS技术建立山区高速公路运营防灾管理系统技术结构框架,提出了该管理系统应具备三个主要功能,即:对各个泥石流、滑坡工点的管理分析以指导工程设施的施工和维护,对雨情的分析以确保行车安全和如何在灾害发生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抢险救援。并将其应用到对西昌一田房高速公路的管理上,为该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随着建筑设计理念及建筑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型建筑超出了当前防火规范所涉及的范围,这类建筑就要根据性能化思想来进行防火设计。某综合楼为一高层钢结构建筑,采用先进的建筑理念,在建筑内部设置了很多的大空间。基于这一新颖的结构,采用性能化方法对其进行了人员疏散时间、空气升温及结构构件升温等方面的研究。其中人员疏散通过计算机疏散模型进行了研究,大空间火灾升温采用FDS软件进行了模拟,构件升温采用AN SY S软件进行了分析。结合《规范》要求,确定了火灾时合理的人员疏散时间、空气升温及构件升温。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九江地震中瑞昌市和九江县教育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生命线系统、劳教所等各类公共建筑和重要建筑安全鉴定工作的基本情况。基于现场调查得到的资料,论述了九江地区建筑物地震破坏的原因,并对这次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震后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地震应急工作,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特征并评价其安全性,以厦门市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例,通过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土体小应变刚度行为以及基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计算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建筑物的变形值,并将柱底支座变位作为上部结构的强迫位移施加到上部结构上,然后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构件配筋验算,评价邻近建筑物的安全。研究表明:邻近建筑物越靠近基坑部分受基坑开挖影响越大,基坑开挖后,邻近建筑物结构变形主要表现为沉降和指向基坑的水平位移,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6.6 mm,自顶部向下逐渐减小,即结构发生微量倾斜;邻近建筑物地下室以沉降变形为主,主要受影响区域约为基坑围护墙后3倍的基坑开挖深度范围,沉降急剧变化区域约为1.5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地下室最大沉降为15.9 mm;受到邻近基坑开挖影响,上部结构虽然因支座变位产生内力重分布,但经检算认为整个结构仍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