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采集了湖南省八种主要母质发育的23个农田土壤耕层样本,其中水田土壤16个,旱地土壤7个.将土壤氮分为七级.即交换性NH4+十NO3-,水解性NH4+,氨基糖氮,可溶性碱稳定态氮,酸溶性腐殖质态氮,固定态NH4+,难溶性腐殖质态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交换性NH4+十NO3-的含量为22.0土9.0mg/kg,占全氮的1.7土0.7%;水解性NH4+为324.4土109.5mg/kg,占全氮的23.9±5.6%;氨基糖氮为118.9土43.0mg/kg,占全氮的9.1土3.2%;可溶性碱稳定态氮为497.1土205.8mg/kg,占全氮的36.2土8.3%;酸溶性腐殖质态氮为29.2土10.2mg/kg,占全氮的13土0.8%;固定态NH4+为47.2土24.3mg/kg,占全氮的3.6±1.7%;难溶性腐殖质态氮为341.3土270.8mg/kg,占全氮的22.2土11.6%。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等土壤的B层对SO的吸附特点,并分析其与有关土壤性质的关系。这些土壤的可浸提态SO含量在0.1g/kg至0.5g/kg间,对外加SO的吸附潜力仅为0.05g/kg至0.1g/kg.用含25mg/L的SO的溶液持续通过土壤时,它们对SO的吸附表现为对数曲线方程。降低处理液的pH值可大大减少土壤对SO的吸附量。土壤经草酸铵处理后,几乎丧失SO吸附能力.统计表明,土壤中可浸提态SO含量及SO吸附容量与土壤的<2μm粘粘含量、Fed含量、速效磷含量等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单甲脒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单甲脒(N'-2,4-二甲苯基-N-甲基甲脒,简称DMA)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田间试验表明,喷洒单甲脒盐酸盐(DMAH)于棉花植株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实验室试验表明,投加DMAH于土壤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当DMAH在土壤中的浓度为20mg/g时,好氧异养菌总量开始降低,硝化细菌和放线菌、真菌的土壤DMAH抑制浓度分别为0.5mg/g和0.1mg/g.DMAH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亦不相同,脱氢酶对土壤中DMAH含量为10mg/g时其活性即有明显的减弱,而过氧化氨酶对DMA的耐受性相当高,其活性的抑制浓度达500mg/g.试验还证明了土壤中DMA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当DMA在土壤中的浓度为50~500g/g时,其消解速率可从8.75mm·kg-1·d-1提高到48mg·kg-1·d-1.  相似文献   

4.
整地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全垦、带垦和穴垦三种整地方式以及施肥对尾叶按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无明显的影响,成活率在95%-98.8%之间,保存率在92.1%-97.7%之间.整地能改变土壤性状,如土壤孔隙度全垦为57.88%。穴垦为49.42%;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很快减少,如造林3年后的林木材积全垦、带垦分别为穴垦的136.4%和120.0%,5年后却分别下降到116.5%和108.3%.施肥可提高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造林5年后的调查结果,穴垦施肥林地的土壤有机质、速效N分别为15.447g/kg和49.230mg/kg,林木年均树高生长为1.25m;不施肥处理的有机质、速效N分别为10.388g/kg和35.715mg/kg,林木年平均生长量为0.35m;林木材积施肥处理的为不施肥的9.8倍.整地施肥还可提高林木叶片的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土壤交换性镁量愈低,镁肥对作物的增产效果愈显著。作物地上部含镁量和吸镁量也决定于交换性镁量大小;交换性镁水平与含镁量和吸镁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土壤交换性镁能较好地反映土壤镁素对作物的有效性。此外,作物对镁肥的反应还受土壤交换性钾和钾肥施用的影响。当土壤交换性镁低于50 mg/kg~(-1),交换性 K/Mg比大于 1.3时,施用镁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结合态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方法提取2甲4氯(MCPA),2,4-D和除草醚在三种土壤中的结合残留.结果表明,在培养200d的时间内,MCPA的结合残留量为1.0l-5.12mg·kg-1,占添加总量的2.0-10.1%;2,4-D的结合残留量为0.24-2.65mg·kg-1,占添加总量的0.5-5.3%;除草醚的结合残留量为6.53-19.30mg·kg-1,占添加总邑的12.9—38.2%.农药结合态与游离态含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旱地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 15 a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用不同用量和配比的氮、磷肥对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大量施用氮肥,在土壤剖面 100~180 cm之间形成硝态氮累积层,峰值出现在 140 cm处,最大值为 67.92mg/kg(单施 N 180 kg/hm~2); 配合施用磷肥可以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质量分数,根据试验,提出了旱地合理施肥的氮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8.
霸螨灵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报道了霸螨灵在苹果上残留动态的研究情况。霸螨灵在苹果果实中的原始沉积量1995年和1996年分别为0.470和90.761mg/kg,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5和3.5d,两年试验结果消解趋势基本一致。按推荐剂量2000倍液和高剂量1000倍液分2次和3次施药,14d后测定,霸螨灵在苹果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98mg/kg和0.132mg/kg,不超过FAO/WHO关于霸螨灵在苹果中残留限量1mg/k  相似文献   

9.
在滨海沙滩营造木麻黄防护林,林带老化后进行更新,部分林地改种潮州柑或芒果而成为果园,并于其间套种农作物或牧卓;结果表明,人为耕作活动对土壤的热化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造林种果的同时,大量肥料的施入及优质客土改良了土壤,使>1.0mm的砂粒比例明显减少,<0.01mm的粉粘粒及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其中沙草地、防护林及果园,0—40cm土壤粉粘粒含量分别为56.4g/kg、59.6g/kg和108.9g/kg,土壤有机质为0.71g/kg、2.02g/kg和4.11g/kg;土壤氮素含量随有机质提高而提高,柑园速效磷和钾含量是沙草地的37倍和3.5倍,然而防护林的种植对土壤速效磷和钾的影响却不明显;由于雨水淋洗,土壤盐分减少;又由于酸性化学肥料的大量施入,土壤pH值由8.3下降为5.3.果园的营建,明显改善了土壤的肥力状况及其保水保肥性能,提高了沙滩地的利用价值及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位于我国热带地区,草本植物微量元素组成可反映热带区域生物地球化学特点。海南植物微量元素含量属正常范围值,仅个别植物Cd、Hg含量偏高。植物Zn、Cu、Mo含量大多在5mg/kg以上,Pb、Cu、Cd含量一般低于2mg/kg,Hg、As、Ni通常不足1mg/kg。雀稗(Paspalumcommersoni)、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等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高。红裂稃草(Schizachyriumsanguineum)、白茅(Imperatacylindrica)等微量元素含量一般较低。植物微量元素组成与植物种类及其生境条件有关。生物吸收系数反映植物摄取元素的强度,Mo、Cd、Hg、Zn、Cu的生物吸收系数通常大于1.0,属强积聚元素,Pb、Cr、Ni、As的生物吸收系数大多低于0.3,是弱摄取元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城市垃圾堆肥的速效磷含量,对供试的7种垃圾堆肥的解磷强度及解磷微生物进行了分析,并以分离富集的解磷微生物制成解磷菌剂进行了青菜盆栽及大田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垃圾的解磷强度一般为11700~16100mg/kg;每g垃圾堆肥含3.5~8.6亿个解磷微生物。出现的解磷能力强的微生物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p.)、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p.)、产碱菌属(Alcaligenesspp.)和赛氏杆菌属(Serratiaspp.)等。它们可分别使昆阳磷矿粉和/或摩洛哥磷矿粉释放28400~46600mg/kg和29100~36900mg/kg可溶性磷,利用解磷接种物可使垃圾堆肥提高23~25mg/kg速效磷,在往堆肥中添加植物物质和磷矿粉的情况下效果更好。将拌有解磷菌剂的垃圾堆肥在红壤荒地上施用,对青菜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南方高产茶园土壤养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方高产获园土壤养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产茶园土壤表层碱解N100.3mg/kg、全N1.38g/kg.有机质31.0g/kg,均按丰富;茶叶产量与上壤碱解N呈显著正相关.由于重施磷肥,磷素在土壤中趋于积累.土壤表层全磷含量比相应的荒地土壤平均高0.47g/kg.由于少施钾肥.老茶园土壤比荒地土壤全钾含量明显下降,下降率最高达30.25%,平均达25.60%.高产茶园土壤具有独特的熟化层(20-40cm).红壤茶园土壤肥力最高,赤红壤和砖红壤茶园相近.根据研究结果,建议采用‘控氮、降磷、增钾”的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扬州和聊城两地进行了除草剂异丙隆在小麦上和麦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异丙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消解较快,消解半衰期分别3-4d和8-14d;收获时小麦籽粒中异丙隆残留量小于0.04mg/kg。推荐暂定异丙隆在小麦上MRL值为0.5mg/kg。25%异丙性可湿性粉剂,按7.5kg/hm^2用量,在次年早春使用,籽粒中异丙隆最终残留量不会超过MRL值,对小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DEHP在土壤和白菜中的残留及毒性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庞金梅  杜荣平 《环境化学》1995,14(3):239-242
用聚氯乙烯(PVC)塑膜覆盖白菜地,收获期土壤和白菜植株中DEHP的残留量分别为2.73mg.kg^-1和3.05mg.kg^-1。借鉴国外的评价指标,对人体食用白菜后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分析认为,人每天摄入干白菜中DEHP的量〈0.05mg.kg^-1,远低于人每天可接受DEHP的安全摄入量1mg.kg^-1。  相似文献   

15.
含铬污液在土壤中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含铬污液中Cr(Ⅲ)、Cr(Ⅵ)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对Cr(Ⅲ)、Cr(Ⅵ)的等温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方程,土壤对Cr(Ⅲ)、Cr(Ⅵ)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17*10^4mg/kg、175mg/kg;动态截留量分别为7.00*10^3mg/kg、56.7mg/kg。  相似文献   

16.
不同消毒剂对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 V) 及不同消毒剂投加到模拟水样中,按不同接触时间1 ,3 ,10 ,30 min 取样,空斑定量. 当模拟水有机质含量 C O D 为20 mg/ L,病毒浓度n( P F U) ≈1 ×105 m L- 1 时,分别投加氯制剂有效氯ρ( Cl)16 mg/ L,接触30 min ;ρ( Cl O2) = 8 .0 mg/ L,30 min ; Cl+ Cl O2 联合消毒剂(5 .0 + 5 .0) mg/ L,30 min ;ρ( O3) = 1 .22 mg/ L,10 min 时;可使病毒彻底灭活. 它们使 Polio V 达到99 .99 % 灭活的浓度时间乘积( ρ×t) 值分别是662 .5 ,129 .5 ,200 .0 和3 .2 mg L- 1 min . 消毒效果( 顺序) 为 O3 > Cl O2 > Cl+ Cl O2 > Cl. 联合消毒灭活 Polio V 的效果为 Cl 的3 .3 倍,表明将 Cl 与 Cl O2 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优于传统的单一加氯消毒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扬州和聊城两地进行了除草剂异丙隆在小麦上和麦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异丙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消解较快,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4d和8~14d;收获时小麦籽粒中异丙隆残留量小于0.04mg/kg。推荐暂定异丙隆在小麦上MRIL值为0.5mg/kg。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按7.5kg/hm ̄2用量,在次年早春(2月)使用,籽粒中异丙隆最终残留量不会超过MRL值,对小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不同地形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土壤理化分析相结合,对鄂尔多斯荒漠区不同地貌类型下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鄂尔多斯沙地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两断面表层有效钾的均值在64.73-70.95mg/kg之间,有机质含量在0.493%-0.508%之间,pH值在8.0左右。在地形部位较高的硬梁、丘顶处土壤养分含量最低,软梁次之,而在地势较低的滩地、丘间地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硬梁、软梁、滩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分别为0.18%、0,50%、1.16%和 35.29mg/kg、60、67mg/kg、98.32 mg/kg,丘顶、丘间、农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钾的含量分别为0.09%、1.09%、0.84%和23.91 mg/kg、60.34mg/kg、77.42 mg/kg。在多数土壤剖面上,土壤养分从上到下递减。通过对两地形断面上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钾的一维半方差函数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结构性,并且各种养分的独立较大,在艾碱壕断面上土壤有效钾和有机质的独立间距为70.89m和69.15m,在深海沟断面上土壤有效钾和有机质的独立间距为12.48m和35.98 m,说明在调查区域内土壤养分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对蚯蚓的毒性毒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以及对株洲市重金属污染区农田土壤中采样,进行了重金属对蚯蚓的毒性毒理研究.毒性实验表明,各重金属元素48h的LD50分别为:Cd1000mg/kg,Pb812mg/kg,Cu633mg/kg,Hg304mg/kg,Zn528mg/kg,Cr428mg/kg.对蚯蚓毒理研究证明,重金属对蚯蚓酯酶同工酶有抑活作用,而重金属对蚯蚓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激活作用.在光镜下观察,可见重金属污染可引起蚯蚓的体表溃疡及产生肿瘤,可使胃肠道粘膜层出血、背血管肿胀,同时可引起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产生萎缩或溃疡灶.蚯蚓特有的黄色细胞团污染程度不同而显示出消长规律.在电镜下可见到在重污染区的蚯蚓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中的rER肿胀、高尔基体膨大,线粒体嵴消失,甚至空泡化或解体.另可见细胞核膜间隙肿胀、断裂、核质外溢,胞质自溶.蚯蚓以上病变的大小是随土壤重金属污染区的污染级别而定;各病理变化指标均能定性地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Cd污染土壤毒性的发光菌法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明亮发光杆菌 T3 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毒性评价方法进行探索;进行了土壤平衡、土壤浸提实验及土壤中人为添加 Cd 对明亮发光杆菌 T3 的效应实验;确定了土壤最佳平衡时间、土壤浸提剂、土壤最佳浸提时间及草甸棕壤中 Cd 对明亮发光杆菌 T3 的毒性响应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浸出液的提取过程中,土壤最佳平衡时间为1 d ,最佳浸提液为0 .1 mol/ L 盐酸,最佳浸提时间为2 h ;草甸棕壤中 T3 菌的发光强度与投加的 Cd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P< 0 .01) ,ρ( Cd) 对 T3 菌的 E C50 值为26 .2 mg/kg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