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几种消毒剂对饮水致突变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应用Ames致突变试验对武汉东湖水分别经氯、二氧化氯和臭氧消毒处理后的致突变活性进行了检测与比较。结果表明:东湖水以及臭氧消毒处理水样未呈现致突变性,氯与二氧化氯处理的水样致突变性检测结果为阳性,这3种消毒剂处理的各水样致突变比活性强度顺序由强至弱依次为氯〉二氧化氯〉臭氧;同时对东湖水用高锰酸钾预处理,以降低氯化消毒饮水致突变活性的效果也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用高锰酸钾预处理东湖水,可降低氯化  相似文献   
2.
发光细菌的生理特性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黄正  王家玲 《环境科学》1995,16(3):87-90
就发光细菌的生理特性、发光细菌毒性试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该技术的新进展3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评价了发光细菌毒性试验的特点,提出了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它将成为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D湖水中有机污染物致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癌症大多数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饮用水污染与癌症发病率存在着相关性。 以D湖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供应周围七十多万人口的生活用水。自七十年代以来,D湖污染日趋严重,水质恶化,对人民健康带来很大影响。 本文探讨了D湖水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4.
饮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致突变性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饮水致突变物的主要成因研究了减少饮水致突变活性的措施。结果表明:进厂源水生物膜预处理,可使致突变前体物,如藻、腐殖酸、总有机碳等含量分别减少68.2%、23.9%、37.2%,使水厂加氯量减少50%,最终使所制饮水的致突变件减少30%。改革加氯消毒方法可使饮水致突变活性降低,不同消毒剂所致致突变活性顺序为Cl2>ClO2Cl2+ClO2>源水,Cl2+ClO2等量联合消毒优于单一加氯消毒法,既可提高所试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及大肠杆菌f2噬菌体的灭活效果一至数倍;又可使饮水中CHCl3,减少91.5%-96.5%,致突变活性减少27.6%。  相似文献   
5.
应用国产大孔树脂吸附水中有机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正> 资料表明,水体中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甚至经过二级净化处理的水中仍不例外。至1975年止,美国各种不同城市源水中已经分离出400余种有机质,经过处理以后的出水中还含有325种,毫无疑问,尚有许多未曾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为了研究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情况及变化规律,进而考查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首先需要进行水中有机质的浓集。水体中存在的有机质特点是种类多而浓度极低,这给浓集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当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模拟和在东湖自来水厂现场比较研究了不同饮水消毒剂对水中指示菌、病毒的灭活和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 .结果显示 ,细菌对消毒剂的抵抗力比病毒低 .进一步研究表明 ,当病毒浓度为n(PFU)≈ 1× 10 5mL-1,能使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及大肠杆菌f2 噬菌体 (f2 )彻底灭活的各消毒剂最低浓度分别为 :有效氯 ρ(Cl) =16mg/L ,二氧化氯 ρ(ClO2 ) =8.0mg/L ,联合消毒剂 ρ(Cl+ClO2 ) =(5 .0 +5 .0 )mg/L ,臭氧 ρ(O3 ) =1.2 2mg/L ;有效氯 ρ(Cl) =8.5mg/L ,二氧化氯 ρ(ClO2 ) =5 .0mg/L ,联合消毒剂 ρ(Cl+ClO2 ) =(2 .5 +2 .5 )mg/L ,臭氧 ρ(O3 ) =0 .6 7mg/L .按以上阈浓度加氯消毒东湖源水 ,产生的CHCl3 大大高于其他消毒剂 .将水中有机抽提物进行Ames试验 ,结果显示 ,加氯消毒处理的水样致突变活性明显高于其他消毒剂处理的水样 .所获水样浓集物经GC/MS鉴定分析 ,共鉴定出 118种有机物 ,主要为多环芳烃、烷基苯、酞酸酯、烷基苯酚、醛、酮醇和烷烃类等 .主要成分酞酸酯类系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确定的优先污染物 ,具有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 .表 6参 7  相似文献   
7.
细菌发光传感器在快速检测污染物急性毒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本研究以明亮发光杆菌作为指示生物,将细胞固定化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与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细菌发光传感器,确定了固体化菌膜的发光强度及稳定时间,以这一检测系统测定了3种金属离子及3种有机化合物的急性毒性(以抑制菌膜发光强度50%所需的受试物浓度EC50值表示)并分析了毒性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H7.0温度20℃3.0%NaCl底液条件下固定化菌膜的发光强度达250~  相似文献   
8.
王家玲  蔡宏道 《环境科学》1982,(6):74-77,64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其最终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以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各有关学科与环境科学相互渗透,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其中包括环境微生物学与环境医学.本文试论环境微生物学及其与环境医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正  王家玲 《环境科学》1994,15(6):70-71
应用细菌发光试验及Ames试验对比研究了武汉市易家墩,黄孝河污灌区工业废水的急性毒性及致突变性册时应用色质谱(GC/MS)分离鉴定技术测定了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罗家渠废水的急性毒性,致突变活性在所研究废水中最为严重,废水中急性毒性物质主要包括苯酚,苯甲酸苯甲酯等,致突变致癌物包括联苯,萘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