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煤炭开采形成的地表沉陷是煤矿区主要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以新疆奇台县某煤矿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矿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积分法对其地表沉陷进行预测,划定沉陷范围,并对其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为矿井后续开发建设提供环境保护依据。  相似文献   

2.
矿区地表沉陷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表沉陷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引入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矿区开采过程中的地表沉陷进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并用实例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期指导煤矿设计施工并减少地表沉陷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屯矿区徐庄煤矿地表沉陷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徐庄煤矿塌陷区面积、塌陷率、地表沉陷深度及积水面积等做了概述,分析了徐庄煤矿地表沉陷的三大特点和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表形变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不仅严重影响灾害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危害,尤其在采煤区。针对传统地表沉陷监测方法费时费力、无法获取地表沉降面状信息、难以进行地表沉陷灾害评估的不足,基于高分辨率SAR卫星影像,利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对山西省晋城市晋城矿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地表沉陷进行监测,分析获取了该地区地表连续形变情况,并利用该技术获取的海量PS点建立支持向量机(SVM)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预警模型,对晋城矿区周边居民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识别和预测。结果表明:晋城矿区10个煤矿及其周边区域存在较大的地表形变;晋城矿区平均LOS向年平均地表形变速率范围为-37~30.3 mm/a; PS-InSAR技术在晋城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具有可行性,且可以实现矿区地质灾害风险综合识别和预警。  相似文献   

5.
西部煤矿区规划环评地表沉陷专题问题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沉陷专题是煤矿区规划环评的核心之一,而专题评价中由于受煤矿区勘探程度、规划方案阶段其设计深度不足、实测参数缺失、预测参数选取困难等因素限制,地表沉陷评价结论往往有失偏颇。本文收集了目前已经通过审查的西部典型煤矿区规划环评地表沉陷专题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西部典型煤矿区(榆横矿区南区)为例进行了剖析,探讨了矿区规划阶段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煤矿井采后地表积水区分布预测和治理方案规划在大部分井工煤矿项目环评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时会涉及,这是现代化井工煤矿建设前期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就井工煤矿开采沉陷后地表积水预测,文章通过沉陷后地形、地表水水量平衡的角度进行分析,为井工煤矿地表积水区分布预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结合遥感(RS)监测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成果,指出:相比传统监测技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和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对矿区地表沉陷进行高覆盖、高分辨率、高精度、实时动态的监测,但在实际应用中,D-InSAR技术会受系统本身因素、大气条件、地面植被、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随后发展起来的PS-InSAR、CR-InSAR及SBAS技术克服了D-InSAR技术的不足,却仍存在缺陷。随着RS技术不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将传统监测手段与遥测技术进行优势互补,同时把具有强大空间分析能力和表达优势的GIS技术与RS技术相互融合,可对矿区地表沉陷做出全新、快速、有效的监测和预测。  相似文献   

8.
吕伟才  杨世清 《环境科技》2006,19(Z1):57-59
以某矿的一、二采区为例,介绍了评价开采沉陷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的基本方法和过程.重点以土地作为评价因素,据地表沉陷预测结果和评价指标体系,对塌陷区内的土地损害形式进行了总结,对塌陷引起的土地损害这一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评价,获得了塌陷区的影响程度和区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矿矿区设立地表岩移,结合实地勘测,找出该区地表沉陷的特点,按照沉陷破坏程度,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对目前矿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矿区开采沉陷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梅  曾勇 《环境科技》2005,18(3):29-32
分析了开采沉陷地质灾害的成因,着重研究了开采沉陷地质灾害的危害状况,最后提出了应积极进行开采沉陷监测预报、综合采用减轻地表沉降技术、全面治理塌陷区域环境灾害等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七台河矿区地面塌陷的现状、危害、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塌陷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与生产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它广泛分布于各矿区,煤矿尤甚。以七台河矿区为例,论述矿区地面塌陷现状,阐述地面塌陷所造成的危害,分析地面塌陷的成因,最后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煤的开采,地论是露天采还是地下采都必然给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尤其是采空区的地面沉陷给当地的地形地貌环境造成了长久甚至是永久性的破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对矿井开采区进行地面沉降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方面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城市地下水、矿产资源被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城市高层建筑建设,导致城市地面沉降危害日益显著,及时的掌握和了解地表沉降情况,是预防城市环境沉降危害的关键,本文提出采用GPS测量技术的地表沉降观测站的研究和设计,通过在美国休斯敦大都市采用构建地表沉降观测站,对地表沉降进行全天候观测和数据采集,为分析美国休斯敦大都市地表沉降变化规律,对城市环境沉降危害预测提供了准确的观测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某一地面下沉值与影响下沉的诸因素间的模糊关系方程,并求解该方程,找出各指标间的模糊关系,然后将需要预计的采区下沉值的各有关影响因素指标之实测值,通过实际求得的模糊关系做模糊变换,从而可给出下沉值的最佳预计值.将理论结果与现场资料进行对比,二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抽水引起地面沉降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取用地下水的国家共同面临的严重环境保护问题。我国地面沉降研究工作的开展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主要方法是利用沉降模型进行模拟推测,其弊端较多。由于缺少地下水水位和地面沉降的实际观测资料,难以进行细致的研究。蓟县地震台进行地形变监测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地形变观测中,不仅能监视到抽水引起地面倾角的地变化(经换算可得地面垂直方向的变化),还能监视地面因抽水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变化。为具体研究人工抽水与地壳形变的关系进行抽水实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平原高潜水位地区徐州与淮北煤矿沉陷地为例,研究了采煤沉陷地土壤性质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揭示,开采沉陷显著影响耕地表层土壤的性质;沉陷地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受到压缩;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与坡地上的土壤侵蚀和沉陷地下部积水有关,并受沉陷稳定时间长短影响,一般以沉陷地中坡土壤有机质与养分流失最大.在沉陷地部分坡位有积盐现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淮南矿区典型采煤沉陷水体(刘岗塘)中沉积物若干重金属元素含量的ICP-AES测定,分析了沉积物元素含量特征及变化趋势。对照Hakanson提出的工业化以前的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探讨了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了沉积物的污染程度。同时,根据周边直接及其他间接污染源特点,分析了其对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潘莹  韩瑞  张银  张劲  易齐涛  李若男 《环境工程》2022,40(6):272-279
采煤区沉陷不仅会影响地表结构,还会显著改变流域水文循环,从而影响区域水资源供给。以淮南西淝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SWAT-FLUS集成模型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及未来情景。结果表明:1)该集成模型能准确模拟由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水文情势演变过程,并用于情景预测。2)对未来不同塌陷速率情景模拟结果显示,各情景下流域蒸散发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无修复模式主要为水面蒸散增加,2种修复模式主要为陆面蒸散增加;无修复模式增加了流域入渗量,2种修复模式则相反。3)从典型水文年内径流分布来看,无修复模式显著影响了地表径流的年内分布规律及径流峰值,普通修复及生态修复模式则无明显影响。4)从年际间水文变化来看,若无修复措施,流域内水文关系将在2020-2022年发生根本性转变;至2030年,地表径流将减少27.1%,普通修复模式下地表径流将减少2.5%,而生态修复可使流域地表径流增加4.4%。  相似文献   

19.
香溪河流域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微塑料作为水体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探究微塑料在淡水河流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规律,以长江支流香溪河为例,分别在2020年11月和2021年4月对香溪河表层水体、沉积物和消落带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香溪河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6.64±1.32)n·L-1(平水期)和(5.00±1.07)n·L-1(枯水期),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0.56±0.13)n·g-1(平水期)和(0.41±0.09)n·g-1(枯水期),消落带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0.53±0.15)n·g-1(平水期)和(0.68±0.18)n·g-1(枯水期),表层水体、沉积物和消落带中微塑料丰度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在表层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粒径主要分布在0.1~0.5 mm,消落带中主要分布在1~5 mm;表层水体和消落带中微塑料颜色以透明为主,沉积物中以蓝色为主;香溪河流域微塑料的形态以纤维为主,材质主要是聚乙烯(PE)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