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艳玲 《环境》2012,(Z1):129-130
本文基于吸入因子概念和CALPUFF扩散模型,以佛山市为例子,对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两种重要的大气污染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量化计算及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MOVES、COPERT、MOBILE、IVE、CEME等五种常见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从地域性、成熟度、不确定性等方面对比评价了这几种模型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并基于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我国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青岛市城市机动车的发展现状和道路交通状况,采集典型交通状况的车流量和车速数据,对评价区域进行了移动线源、面源的源强分析计算,得到了该区域内机动车排放网格数据,通过修正的排放因子计算了青岛市机动车主要尾气污染物的年排放量,目的是为机动车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数据。研究表明从排放源源强分析机动车道路污染状况和污染区域分布,不受扩散模式的影响,可以简单有效的评价机动车排放污染程度;青岛市城市主干道以成为机动车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针对青岛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污染物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北京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北京市机动车排放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应用COPERTⅣ模型计算了北京不同类型机动车排放因子,根据保有量和年均行驶里程等基础数据计算了2009年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调查了北京典型道路车流量和车辆运行速度等参数,计算机动车尾气排放强度,得出了典型道路不同污染物的综合排放因子;应用COPERTⅣ模型分析了车速对不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将基于G IS的机动车活动强度、行驶速度和排放因子结合在一起,得到了北京机动车尾气排放网格分布清单。结果表明:CO排放量为71.58×104t,HC排放量为7.95×104t,NOx排放量为8.77×104t,PM排放量为0.38×104t。北京城区高峰小时CO排放量为143.9 t/h,HC排放量为18.6 t/h,NOx排放量为12.5/h,PM10排放量为1.14 t/h。  相似文献   

5.
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受到了高度关注.机动车排放因子是反映机动车排放状况的最基本参数,但实测排放因子代价较高、代表范围有限,基于国外排放模式估算的排放因子又与我国的实际排放状况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首先基于早高峰时段车流量和道路附近大气污染物浓度呈近线性增加、气象条件和背景污染物浓度相对稳定的特征,将时段内污染物浓度的增加主要归因为车流的增加,从而建立车流和污染物浓度增量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无限线源高斯扩散模式,反推道路实际行驶机动车的平均排放因子.以北京市一条主干道为例,利用早高峰车流量、污染物浓度、气象观测数据,进行了实例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同COPERT4排放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本研究和COPERT4排放模型预测的8月一氧化碳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2.0 g·km-1和1.2 g·km-1,12月分别为5.5 g·km-1和5.2 g·km-1.结果表明,本方法估算的机动车排放因子在数值大小及季节变化上均与COPERT4排放模型较为接近.所提方法通过消除背景浓度的干扰,为实时获取车队实际排放因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VB和SQL的城市交通大气污染扩散模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越来越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为将已经得到验证的大气污染扩散模型开发成具有实用价值的操作模拟系统,以太原市为例,基于VB+SQL技术,结合 OSPM、Caline 4以及十字路口模型,设计并建立了城市交通大气污染扩散模拟系统关系数据库,研发了针对街道峡谷,城市快速道以及十字路口这3个热点区域的污染物扩散模拟系统.以CO为例,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和系统模拟数据的对比,对系统的可行性及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对太原市建成区主要道路的交通污染物CO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该系统能较好地模拟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扩散;(2)从太原市交通大气污染的分布来看,CO浓度冬季高于夏季,市中心区主干路及建设路的CO污染较其他路段严重.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机动化的高速发展,西安市整体机动车现状的主要问题在于快速增加的机动车数量和低水平的尾气控制排放技术。通过对西安市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的现象和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从排放标准、燃油品质和机动车工况多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意见和处理措施,为西安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预防、控制和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公路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回顾,简述了国内外在道路交通尾气污染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和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汽车尾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安全风险的评价,汽车尾气污染对道路两边生物的生理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汽车尾气污染中机动车排放因子分析和扩散规律。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交通机动车尾气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路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回顾,简述了国内外在道路交通尾气污染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和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汽车尾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安全风险的评价,汽车尾气污染对道路两边生物的生理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汽车尾气污染中机动车排放因子分析和扩散规律。  相似文献   

10.
重型柴油车实测排放因子和MOBILE6预测值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车载尾气检测技术(PEMS)可以获得实时的机动车排放数据.笔者利用PEMS实测了重型柴油车的排放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CO、HC、NOx和PM的排放因子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同时使用MOBILE6模型,经过模型参数的校正,从而得到相应的预测排放因子,最终对排放因子的实测值、MOBILE6模型预测值以及欧Ⅱ的排放标准估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船舶大气污染排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排放的NOx占化石燃料源的15%左右,SO2占人为源的4%~9%。国内外从3个方向开展对船舶大气污染的研究:(1)对大气气候影响;(2)源清单计算;(3)排放因子测量。船舶排放的多种污染物可改变空气质量;对大气辐射收支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对海洋大气的成云效应产生影响。船舶源清单主要有2种计算方法:基于燃料消耗的方法,适用于长时间大尺度计算;基于船舶活动情况的方法,适用于高空间分辨率计算。排放因子测量有台架试验和空中烟羽测量2种方法:前者测量结果准确,条件设定自由;后者可行性高,并能提供颗粒物增长转化信息。国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建立完整的船舶排放清单,开展排放因子的测试和修正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机动车尾气排放评价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琼  于雷  杨方  宋国华 《交通环保》2003,24(6):28-31
综述了宏观、中观和微观范畴内的机动车尾气排放评价方法、作用及其应用;介绍了普遍应用的尾气模型的算法原理、特点;探讨了传统尾气模型的缺陷以及国外尾气模型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提出了改进中国尾气评价系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汽车尾气扩散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起汽车尾气污染地理显示系统软件(以广州市为例),用户在软件界面上确定选取点或区域后,该软件即通过内部程序进行分析、计算并在界面上形象地表示出汽车尾气污染扩散对该点或区域的影响。本系统能够直观、快速地反映城市交通的大气污染状况,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A database of real-world diesel vehicle emission factors, based on typ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following tests on more than 300 diesel vehicles in China using a 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 The database provide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esel vehicle emissions under actual driving conditions. We found that although new regulations have reduced real-world emission levels of diesel trucks and buses significantly for most pollutants in China,NOx emissions have been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by the current standards, especially for diesel buses, because of bad driving conditions in the real world. We also compared the emission factors in the database with those calculated by emission factor models and used in inventory studies. The emission factors derived from COPERT (Computer Programmer to calculate Emissions from Road Transport) and MOBILE may both underestimate real emission factors, whereas the updated COPERT and PART5 (Highway Vehicle Particulate Emission Modeling Software) models may overestimate emission factors in China. Real-world measurement results and emission factors used in recent emission inventory studies are inconsistent, which has led to inaccurate estimates of emissions from diesel trucks and buses over recent years. This suggests that emission factors derived from European or US-basedmodels will not truly represent real-world emissions in China. Therefore, it is useful and necessary to conduct systematic real-world measurements of vehicle emissions in China in order to obtain the optimum inputs for emission inventory models.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支撑数字城市的新技术,广泛用于农业,林业等方面。文章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特征为基础,从GIS的信息技术手段出发,建立淮安市盱眙县林业GIS,并对其运用于森林资源环境经营管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以促进淮安市林业信息化,提高林业管理与决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水泥碳排放因子的测算方法,论文基于生料碳酸盐法以及工艺/燃料排放(新型干法窑)、无机碳/有机碳排放(立窑)的碳排放分类对熟料和水泥碳排放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基于抽样调查样品的测试数据,新型干法窑的工艺碳排放因子约为520.00 kg CO_2/tcl,燃料碳排放因子约为288.06 kg CO_2/tcl,熟料碳排放因子约为808.06 kg CO_2/tcl,立窑的无机碳排放因子约为504.18 kg CO_2/tcl,有机碳排放因子约为343.67 kg CO_2/tcl,熟料碳排放因子约为847.85 kg CO_2/tcl;由于新型干法窑和余热发电等技术的普及以及熟料水泥比降低等因素,中国水泥碳排放因子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从2001年到2012年,水泥碳排放因子从767.13 kg CO_2/tce降到550.80 kg CO_2/tce;水泥碳排放构成中的工艺排放、燃料排放和电力消耗间接排放约各占58.57%、29.79%和11.64%。  相似文献   

17.
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提高碳排放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了2003—2018年中国68个低碳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效率在时间上整体呈上升趋势,效率值从0.169上升至0.423,年均增长率为6.31%,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2)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呈先缩小后逐渐扩大趋势,空间上呈现“东中西”递减分布格局;从城市等级规模来看呈现“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特征。(3)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绿色技术创新与试点城市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外资强度与碳排放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各影响因素对三大地区和不同规模城市的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创新投入、产业结构和区域差异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对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与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成都市为例开展了路网、交通流、道路行驶工况和机动车保有量等数据的收集工作,运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基于实测校正和本地化的IVE模型计算了不同区域机动车在高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排放因子,应用GIS技术建立了1 km×1 km的成都市高时空分辨率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6年成都市道路移动源CO、VOCs、NO_x、SO_2、PM_(10)和NH_3排放量分别为4.2×10~5、4.5×10~4、7.2×10~4、0.4×10~3、1.1×10~4和6.2×10~3t.CO排放主要贡献车型为小型客车、中型客车和大型客车,VOCs排放主要源于小型客车和摩托车,NOx和SO2排放主要产生于小型客车和重型货车,PM10排放主要贡献车型为重型货车,NH3排放主要由小型客车贡献.污染物排放量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卫星城市、远郊区递减趋势,中心城区和二圈层区域路网密集,排放呈片状分布,三圈层则呈带状分布.排放清单机动车技术分布数据可靠性较高,而交通流数据和排放因子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行业差异与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算了1995—2010年中国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并采用行业分解方法分析了各行业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工业碳排放对总体碳排放强度下降起主导作用,对其下降的贡献率为73.35%;其他服务业次之,贡献率为22.68%;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建筑业贡献率较低,分别为1.38%、1.22%、1.17%、0.20%. 采用泰尔指数对中国碳排放强度进行行业差异分析发现,1995—2010年中国各行业碳排放强度泰尔指数从0.3927升至0.4889,行业间碳排放强度的差异呈扩大趋势. 运用差值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动因发现,在1995—201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中,技术效应具有促进作用,贡献率为104.64%;结构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贡献率为-4.64%. 未来宜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等方面降低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燃油消耗建立了新疆1993~2017年农田作业拖拉机PM10,PM2.5,HC,NOx和CO排放时间序列清单,并分析了其演变趋势.从经济发展水平,拖拉机自身的影响和科学技术3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以柴油机为主要动力的拖拉机污染物排放影响因素清单,并基于粗糙集理论定量分析了污染物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3~2017年新疆拖拉机污染物排放总量处于上升趋势,25a增长了2.0527倍,年均增长率3.67%,单位功率排放量下降了40.03%.农业机械排放标准的提高对污染物排放治理的作用明显.对污染物排放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总动力、拖拉机数量、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收面积、农业机械购置投入、农户固定资产投入和单位功率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2591,0.2491,0.0841,0.0759,0.0934,0.0568,0.0701,0.0701.经济发展水平、拖拉机自身的影响和科学技术对拖拉机污染物影响程度分别为:0.6350,0.2530和0.1119.建立的排放清单和变化趋势较好的反映新疆农业机械污染物排放现状,所得出的结果较好的反映了新疆社会经济,农业机械化和科技水平对拖拉机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