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时干预     
<正>笔者认为,企业应给予基层单位安全管理一定的"自由度",不宜干预过多,但也不能完全放手,应本着适度原则,适时干预。图为某企业安全培训现场。(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企业应给予基层单位安全管理一定的"自由度",不宜干预过多,但也不能完全放手,应本着适度原则,适时干预。第一,企业高层不能对基层安全管理干预过多。如果企业高层对基层安全管理事事插手、时时干预,一方面会扰乱基层安全管理节奏,打乱工作计划,不利于安全工作的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如果过多干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认为,企业应遵循"整体管控,张弛有度"的原则,从宏观调控、量身定制、鼓励创新、奖罚分明4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给予基层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一定的"自由度"。图为某企业基层单位心肺复苏术实操培训现场。(图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企业应遵循"整体管控,张弛有度"的原则,从宏观调控、量身定制、鼓励创新、奖罚分明4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给予基层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一定的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对于企业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有人认为,企业高层应该减少干预,留给其一定的安全管理"自由度",以更好促进各基层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但也有人认为",自由度"一旦把握不好,将很可能导致基层单位安全管理"失控"。那么,对于企业来说,需不需要留给基层单位安全管理"自由度"?如果不需要,为什么?如果需要,又该如何把握好"自由度",确保既能促进各基层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又能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看待留给基层单位安全管理"自由度"对于企业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有人认为,企业高层应该减少干预,留给其一定的安全管理"自由度",以更好促进各基层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但也有人认为,"自由度"一旦把握不好,将很可能导致基层单位安全管理"失控"。那么,对于企业来说,需不需要留给基层单位安全管理"自由度"?如果不需要,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认为,安全检查的频率并非越高越好,应该遵循"适度原则",从服务性上下功夫。图为某企业工作人员查看安全检查记录。(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安全检查的频率并非越高越好,应该遵循"适度原则",从服务性上下功夫。第一,高频率的检查会打乱基层工作的节奏。"爱之太恩,忧之太勤"即便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会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认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推行"连带责任",有必要,但必须把握适度原则,从连带范围、处罚轻重上把握好"度",尤其对于切实履行了自身职责的人,应减免连带处罚、处理。图为某企业作业现场。(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7.
抓好3个环节     
正上级安全检查是促进基层单位改进安全短板、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如果不注重方式、方法,则会给基层单位造成被动应付、无所适从的局面。因此,笔者认为上级安全检查作为落实责任、督促指导的一种形式非常有必要,但应抓好顶层设计、丰富形式、真查实改等3个环节,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首先,强化顶层设计。目前,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认为,企业大可不必"风声鹤唳"般地言必称安全,而是应把握好"度"。图为某企业安全宣教活动现场。(图片由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提供)对于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很多人认为抓得越"紧",员工的安全意识就会越"牢固"。但笔者认为,企业大可不必"风声鹤唳"般地言必称安全,而是应把握好"度"。首先,依据笔者多年煤矿安全管理经验来说,如果安全管理抓得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认为,想要避免上级安全要求在基层中"走样",企业应从避免安全要求被过度夸大,以及针对安全要求"提质控量"两方面入手。第一,应避免安全要求被过度夸大。在企业中,有时上级部门或领导一个本来很简单的要求,会被基层单位过度夸大,甚至奉为"圣旨",立即大张旗鼓地组织学习,结果把原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进程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认为,企业想要避免基层单位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在执行时"走样"的情况,应从端正基层工作作风、发挥企业领导层指导或引导作用、提高基层单位管理人员理解能力、增强相互沟通等方面入手。图为某企业各级人员沟通安全要求。(图片由江西赣能抱子石水电厂提供)目前,有些企业在向基层单位下达安全要求时,会因为基层单位对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在执行过程中"走样",甚至与上级安全要求的本意大相径庭,致使各项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如何处理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轻重缓急",笔者认为不必过分拘泥于"先重后轻"的原则,应根据具体问题区别对待。虽然俗话说"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但在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紧处"并非一定是恶性、重大的,很多"紧处"可能只是通常概念上的"一般"。首先,企业应对所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序。例如,对于隐患而言,可分为现场整改隐患、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语:目前,有些企业在向基层单位下达安全要求时,会因为基层单位对于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而导致在执行过程中"走样",甚至与上级安全要求的本意大相径庭,致使各项安全要求无法有效落实。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如何更好地保障基层单位理解上级安全要求的本意,避免基层单位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在执行时"走样"?本期就让我们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3.
正为避免基层单位在理解上级安全要求时出现偏差、在执行时"走样",笔者认为,企业应遵循"全员参与,协调沟通"的原则,从制度规定切合实际、逐级集中学习、及时安全复核、奖罚分明4方面入手展开工作。首先,安全要求的条款应切合实际。上级安全主管部门在制定任何安全要求前都应深入基层单位了解每个班组、每个岗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认为,企业应通过按"需"务"实",剔除"无效"内容,把握好安全教育的"度"。图为某企业日常安全教育现场。(图片由承德金隅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部分企业过于"频繁"地开展安全教育时,往往易招致员工反感。笔者认为,这主要因为与员工工作实际关联不大的培训内容过于"频繁"出现所致。对此,企业应通过按"需"务"实",剔除"无效"内容,把握好安全教育的"度"。  相似文献   

15.
<正>主持人语: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有人认为,抓得越"紧"越好,企业抓得越"紧",员工的安全意识就越"牢固"。但也有人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抓得"不紧"固然不好,但抓得"过紧",很可能会导致员工因过度紧张而出现抵触情绪,甚至在作业中"出错",反而不利于安全。对企业来说,安全生产工作是否抓得"越紧越好"?如果抓得"过紧",哪些"过紧"反而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目前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中,"上级"单位或安全管理部门,为了保障基层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往往会对基层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有人认为,这种"上级安全检查",能够有效督促基层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基层安全生产。但也有人认为,这种"上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认为,想要避免安全管理成为"孤岛",企业应从"横向"上,采取岗位互换、岗位交叉设置;在"纵向"上,让安全成为任职的"必由"之路,加强安全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图为某企业基层单位开展的现场安全培训。(图片由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想要避免安全管理成为"孤岛",企业应从"横向"上,采取岗位互换、岗位交叉设置;在"纵向"上,让安全成为任职的"必由"之路,加强安全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第一,岗位互换。即让企业内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认为,企业应认识到分工与协作都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分工必须是有协作的,协作是"倍增器",但必须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分工与协作必须体现"冗余"原则。图为某企业工作人员对煤气进行监测分析。(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实改变企业安全生产被动管理的现状,解决企业以及基层单位(街道、村、社区)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不会管、不懂管的问题,真正落实管理上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目的.今年我区安委办在全区推行"三簿一档"制度,以进一步强化企业以及基层单位管理部门的基础工作,努力推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安全工作究竟谁说了算?"通常来说,应该是单位领导说了算,但领导也并非能够"为所欲为",各自都立有"军令状",即安全生产责任书。一旦有隐患,就得马上整改,一旦遇到危险,生产再忙也得停下来。如果心存侥幸,不顾安全"为所欲为",安全监管人员就会跑过来令其"住手",然后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惩处,而且领导在升级评定中又要遭到安全的"一票否决"。那么,是否是安全人员说了算?答案依然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