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指出了矿区锅炉给水除氧的必要性、锅炉氧腐蚀的机理及各种除氧方法的原理;结合矿区锅炉给水除氧设施的运行情况,对各种除氧措施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利用水中除氧法解决锅炉腐蚀问题,从而节省了锅炉维修费用,又延长了锅炉烟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锅炉给水中的溶解氧是造成热力系统——设备和管道腐蚀的主要原因。为防止和减轻热力系统的氧腐蚀,必须对锅炉给水进行除氧处理。国家劳动部在低压锅炉水质标准GB1576-1996中,明确规定锅炉给水溶解氧含量≤0.05mg/l。同时要求额定蒸发量≥6t/h的锅炉均进行除氧处理,  相似文献   

4.
锅炉给水除氧及氧化还原树脂除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银坤 《环境保护》1994,(9):38-40,44
一、水中溶氧对锅炉的腐蚀1.溶氧腐蚀的原理锅炉钢铁表面与水接触会发生电化学腐蚀.2Fe→Fe~(3+)+2e 阳极反应Fe~(2+)→Fe~(2+)+eO_2+2H_2O+4e→4OH~-阴极反应溶氧腐蚀的电化学反应式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充分调研陆上及渤海周边相似油气田注气开发井筒腐蚀情况的基础上,明确注减氧空气开发井对井筒全寿命周期管材腐蚀速率大小.方法 系统性开展注气井不同含氧量条件下的动态腐蚀实验研究,并对生产井动态腐蚀进行评价,深入分析减氧空气对油井管腐蚀行为,分类分层次分析归纳注减氧空气工况管柱腐蚀特性、腐蚀速率影响因素以及管柱腐蚀风...  相似文献   

6.
热水锅炉及其采暖系统在运行和停运期间都存在较严重的氧腐蚀,但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氧腐蚀对锅炉及其采暖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造成重大影响,严重时引起爆管,被迫停炉等危害.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延长锅炉的寿命,促进安全经济生产意义重大.本论文分析总结采暖锅炉目前的水质与防腐工作的现状,同时提出了对采暖锅炉今后锅炉及热力管网防腐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热水锅炉及其采暖系统在运行和停运期间都存在较严重的氧腐蚀,但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氧腐蚀对锅炉及其采暖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造成重大影响,严重时引起爆管,被迫停炉等危害.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延长锅炉的寿命,促进安全经济生产意义重大.本论文分析总结采暖锅炉目前的水质与防腐工作的现状,同时提出了对采暖锅炉今后锅炉及热力管网防腐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好氧细菌降低油田采出水对管钢腐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Tafel曲线、线性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电化学技术研究了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中嗜油好氧细菌对J55油套管钢在油田采出水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腐蚀膜的形貌和成分,采用失重法测量了动态腐蚀速率.结果表明,嗜油好氧细菌加入后,J55油套管钢试样表面所成腐蚀膜的组分发生了变化,腐蚀膜的致密性增强,膜与钢基体之间的结合力增大;好氧细菌的加入显著降低了J55钢在采出水中的腐蚀速率,有菌条件下的腐蚀速率是无菌条件下的40%.此外,还对嗜油好氧菌减缓J55油套管钢在油田采出水中腐蚀速率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好氧颗粒污泥在生物强化除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近年来好氧颗粒污泥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结构特征,并从生物除磷、反硝化除磷和沉淀作用三方面对好氧颗粒污泥除磷现象进行探讨。旨在为好氧颗粒污泥在生物强化除磷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0.
硫酸铜对亚硫酸钠除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a2 SO3的除氧性能与特点 ,讨论了 pH值、水的温度、Na2 SO3的过剩以及添加剂CuSO4 对Na2 SO3除氧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单独使用Na2 SO3除氧 ,除氧率最高 ,仅能达到 90 % ,而且Na2 SO3的用量过大 ,对水泵有负面的影响。pH值约在 5到 9之间除氧效果较好 ,水温越高 ,除氧效果越好。CuSO4 的添加能够明显提高Na2 SO3的除氧性能 ,且降低Na2 SO3的使用量。当Na2 SO3的加入量是理论加入量约为 6.0mg/L ,CuSO4 的加入量为 2 .0mg/L时 ,除氧率大于99 .5 % ,且pH值在 7~ 11之间 ,除氧率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腐殖酸钠、过氧化钙和沸石为原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复合释氧剂用于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释氧剂最佳制备条件为m(CaO_2)∶m(沸石)为1∶1、Na-A质量分数为2%和固化温度为100℃,复合释氧剂可显著延长释氧周期,且释氧过程对水体pH和COD的影响极低;底泥修复实验结果显示,复合释氧剂投加量为560 g/m~2时,上覆水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在第30天时分别维持在1.32 mg/L及42 m V,水中TP和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11%和63%,表明复合释氧剂可有效改善水质并抑制底泥磷释放,这对城镇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热排放对水库溶解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电厂热排放对水库溶解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含量随水温而变化,建立了T-DO回归方程.除深水库底层外,溶解氧含量通常不小于5.0mg/L.大伙房水库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是湖水的季节性分层和夏季底层贫氧.电厂热排放,表层水温增加,使湖水分层更加明显,热成层和化学成层的延长将导致夏季极端气象条件下湖下层氧的耗竭加强.  相似文献   

13.
对TiO2的两种常见同质多像变体金红石和锐钛矿与水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馈系数的实验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水热品化法(575~775℃)和水热氧化法(300~700℃)以及低温水解(22~50℃)获得的实验金红石-水体系分馏系数与增量方法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低温水对法获得的锐钛矿-水体系分馏可能是一种不平衡分馏,其分馏系数的大小决定于锐钛矿的形成机制。同时,低温水解实验还揭示.在低温矿物形成和同质多像转变过程中可能存在氧同位素继承性,这对解释低温环境氧同位素数据具有重要的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相含率及氧传递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ITFB)的清水试验,对其相含率及氧的传递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TFB与传统三相生物流化床相比具有不同的氧传递条件,当供气量较小时,内筒传质烽KLal大于外的传质系数KLa2,而当供气量较大时,则KLa2〉KLa1,在本试验条件下,当载体投加量大于1.6kg时,KLa随Cs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邓风  陈鸣钊 《环境工程》2009,27(1):23-25
介绍势能增氧生态床的增氧机理及工程实例。生态床为多层浅床结构,每层装设填料,采用虹吸管进出水,利用水流势能进行大气复氧,水中DO逐层增加,出水DO达到最高。结构紧凑,投资省,高效节能,可用于小区中水回用处理,经济效益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16.
堆肥氧气实时、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氧气监测是目前国内外堆肥过程研究的难点之一。经过研究 ,率先开发出堆肥氧气实时、在线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气体采集、氧气传感器 变送器、输送线路、采集储存 4部分组成。系统可靠性检验结果证明 :测量结果精确、稳定 ,反应灵敏 ,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降低投资与运行费的角度对堆肥技术与工艺进行分析,并指出堆肥技术的提高不在于单纯地提高机械化的程度,而是要把握生物反应系统的主要反应条件,并对通风量进行优化。对过程的影响因素——氧含量、温度、湿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介绍了相应的控制方法与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8.
水中溶解氧现场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中O2 含量最好采用现场即时测定 ,通过研制一种测试管 ,从而能简便、快速地现场测定水中的O2 。化学法测定时间需要 3~ 5h,而该测试管法仅需 0 5~ 5min ,且分析成本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9.
鼓风曝气系统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影响鼓风曝气系统氧利用率Eo 和动力效率Ep 的因素 ,给出了Eo 和Ep 与诸影响因素间的定量关系式。在鼓风曝气系统中 ,恰当地选取曝气器的浸没深度h和所产生气泡直径db 的组合 ,既可使氧气利用率高 ,又可使动力消耗少。这一结果对于指导曝气装置的设计和降低废水处理的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有效容积为240 L的中试Carrousel氧化沟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了溶解氧对氧化沟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和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的变化对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影响不显著;过高或过低的溶解氧均会降低系统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溶解氧控制在1.0~1.5 mg/L,系统可获得较高的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当溶解氧为1.5 mg/L时,总磷去除率达最高,为71.00%;溶解氧对污泥沉降性能影响显著,低溶解氧运行易引起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