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山西煤层气生态系统特征,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评价模型,构建了煤层气生态系统评价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法对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煤层气开发排放的煤层采出水和钻井废液、建设过程产生的废弃土方、植被破坏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煤层气开发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暴露性、经济敏感性和应灾恢复能力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选取15项指标,利用组合赋权法以及贡献度模型对西安地区地震灾害引发的经济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西安地区地震灾害引发经济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地震灾害引发的经济脆弱性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其脆弱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区域产业产值和产业结构决定了地震灾害引发的经济暴露程度与敏感程度,灾后恢复重建能力与区域财政收入、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西安地区地震灾害引发的经济脆弱性准则层因子贡献度和指标层因子贡献度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因子对脆弱性贡献呈趋同态势。  相似文献   

3.
普通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的研究可为地方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于降低区域地震灾害脆弱性,提高其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基于前期宝鸡地区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问卷数据及研究成果,运用以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为评价参数的县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关中地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进行了分区评价。结果表明:(1)关中地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普遍较低;(2)关中地区民众地震害响应能力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整体格局,并且以西安、宝鸡等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逐渐减弱,中部偏西地区响应能力最低;(3)文化程度是影响关中地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的主要因素。(4)关中地区部分县区处于地震灾害危险性较高区域,并且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较低,导致其具有非常高的地震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4.
通过"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PSR)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ICZM)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以厦门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数评价和协调发展度等方法分析厦门海岸带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社会、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借以反映其ICZM实施成效。在此基础上,通过Granger因果分析进一步证实ICZM的实施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确定ICZM的实施效果非单纯的城市管理与之前海岸带分块管理所能达到的。  相似文献   

5.
系统评估沿线国家环境社会系统的发展状态,识别典型地区的脆弱性特征,对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集成了脆弱性与恢复力的概念内涵,构建了综合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哈萨克斯坦各州的综合脆弱性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哈萨克斯坦综合脆弱性总体上处于中度水平,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西部各要素脆弱性均处于中高位,东部整体脆弱性相对较低,中部则呈现多样性特征;(2)要素间关系复杂,脆弱性降低的瓶颈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使用和保障、社会系统保障等方面;(3)系统提升哈萨克斯坦环境社会系统的韧性,需要强化产业结构转型、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在这些方面中国可以提供强有力的合作条件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震灾害多发,地震灾害损失严重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而农村地区居民又是地震灾害的主要承灾体和最大受害者,降低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对于区域防震减灾工作至关重要。利用实地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ArcGIS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宝鸡市农村地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整体偏高,情况尚不理想;(2)人口脆弱性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南部地区整体高于北部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南部地区家庭青壮年人员流动较大;(3)地貌类型、区位类型是影响人口脆弱性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评估框架,以太行山区1990—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社会统计资料为数据源,选取14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利用冲突强度诊断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太行山区的土地利用冲突强度进行了定量测度,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对各县级行政单元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太行山区的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有所缓解,综合指数由0. 219降到0. 166;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和综合指数的Global Moran's I值分别为0. 3059、0. 1739、0. 0969、0. 2811,压力指数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响应指数空间集聚性较小;土地利用冲突综合指数的热点区、次热区则趋于向京津冀地区迁移,冷点区、次冷区趋于向山西省广大区域转移。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研究对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和提高应对灾害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构建关于人口的生理、社会、经济三方面的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各地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指数,绘制聚类系谱图和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空间分异图,对关中地区各区县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脆弱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渭河平原地区,脆弱性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渭北旱原,整个区域脆弱性总体比较低;人口密度是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综合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PSR模型的新疆工业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原理构建了新疆工业污染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以新疆统计年鉴(2002-2009年)和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在此模型指标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新疆环保措施取得显著成效,环境污染事故显著下降。但由于工业中资源开发和初加工产业比重大,工业排污强度高,全区工业污染有加剧的趋势;企业自身环保意识差,对工业污染的响应程度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在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下对环首都圈14县(区)的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种植业污染等进行了面源污染评价,并识别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环首都圈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水,该区域农村面源污染重点控制区为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区、广阳区、固安县和涿州市。面源污染重点区域的识别能直观反映该区域面源污染的分布总体情况,为有针对性地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百山禁止开发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主体功能区中禁止开发区域进行生态旅游环境评价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选取国家风景名胜区三百山为研究对象,采用AHP法构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定量分析了该区域生态旅游活动对自然、经济社会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生态压力与响应状况.评价结果为禁止开发区域探寻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敏感性和适应能力视角出发,构建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1)空间距离临近性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敏感性产生了一定的扰动,但影响程度有限,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社会脆弱性主要集中在核心景区的东部。(2)单一的季节性旅游自然景观或单一的文化景观开发是当前许多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发展存在的主要现象,这种开发模式不利于乡村旅游地的长久发展。(3)景观类型与核心区相同时无法有效吸引游客,而景观类型具有独特性时能有效吸引游客。(4)适应能力对社会脆弱性的影响程度高于敏感性对社会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旅游服务质量等8个指标对乡村旅游地社会脆弱性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耕地健康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依据PSR理论模型构建耕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评价了该县耕地健康状况并诊断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湘阴县耕地健康综合指数为0.488,耕地健康等级为中度亚健康;耕地健康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依次分别为0.597、0.526和0.418;轮作休耕、种植绿肥、单位播种面积有机肥施用量、粮食单产、耕作层厚度、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灌溉保证率是制约湘阴县耕地健康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15),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以县域为评价单元,选取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及污染负荷指数,对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状况以"良"为主,期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呈稳中向好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模型,建立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评价指标体系,对天水市1995—2015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5—2006年天水市土地状况处于敏感状态,2007年、2009年为较安全状态,2013—2015年为较安全状态,2010—2012年处于敏感状态,2008年为敏感状态。从各因子层来看,城市化水平驱动力、农药和地膜使用压力、第三产业影响及工业废水排放响应对天水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作用较大,城市生态环境及工业废水的污染是土地质量存在危险的重要原因。天水市土地生态安全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为较安全状态,土地质量状况良好;政府应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地环境的压力,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主要通过遥感(RS)手段获取研究所需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建模和空间分析方法,以衡阳盆地为例,构建提取水资源系统人为脆弱性变化信息的数学模型,生成水资源系统人为脆弱性变化图层,分析近20年来衡阳盆地水资源系统人为脆弱性变化的时空特征,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来,衡阳盆地人为水资源系统整体上变得更为脆弱,34.41%的区域人为脆弱性指数明显增大,脆弱性指数变小的区域少;2脆弱性指数变化区域分异明显,衡东县、衡南县的东部和祁东县的西部以基本不变化和略微增大为主。祁东县的东南角和耒阳市的东部以增大类型为主,减小类型则主要集中在常宁市;3脆弱性指数演变呈现较显著的"首尾时段增强明显,中间时段相对稳定"的特征;4区域水资源人为脆弱性指数主要表现为波动型和稳定型两种趋势,单调增大型和单调减小型所占比例极小。  相似文献   

17.
从当前沿海地区环境发展压力着手,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了当前沿海地区环境资源状态,构建沿海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13年11个沿海地区省市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测算沿海地区的环境协调度指标。结果表明:环境保护水平表现出较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环境状况的主要因素,湿地面积、资源利用率和政府投入对环境保护的程度有重要影响,沿海地区环境保护程度与PSR模型的协调度呈正相关,并提出今后应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注重提升环境保护质量的沿海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S—R(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模型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响应子系统三方面构建了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各评价指标的安全指数对2000--2008年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影响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08年湖南省综合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其生态安全等级多年来一直处于“临界安全”。②人口密度大、人均GDP低和不合理的化肥农药施用是湖南省土地资源压力子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耕地面积少和农田水利设施差是状态子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偏低和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是响应子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系统脆弱性角度入手对海洋产业脆弱性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在建立基于系统敏感性与应对能力的脆弱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TOPSIS法和障碍度评价公式对中国11个沿海省区2006—2013年海洋产业脆弱性的时间与空间演变特征和主要障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海洋产业系统的敏感性与应对能力共同决定该系统脆弱性的大小;2沿海各省区海洋产业脆弱性时空差异非常明显: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等产业密集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海洋产业脆弱性较低、应对能力较高,产业密集程度低的地区应对能力低、脆弱性较高;3通过对2006—2013年中国沿海各省区海洋产业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图进行分析,可将其脆弱性演化趋势归为三类,即脆弱性较平稳型(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广东、广西、海南)、脆弱性平稳型(福建、上海)和脆弱性降低型(辽宁、浙江)。4障碍度评价公式可知,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海洋产业科技含量、海洋从业人员素质与海洋环境保护是影响各省区海洋产业脆弱性的主要因素,且脆弱性越高的省区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收集博斯腾湖流域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博斯腾湖流域的特点,选择湖泊流域经济社会影响、湖泊水生态健康、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活动的调控管理等方面对博斯腾湖进行一系列生态安全综合评估。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评估模型,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计算出博斯腾湖生态安全指数(ESI)。本评估为博斯腾湖生态安全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