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虞洋  杨玉兰 《环境工程》2015,33(5):153-156
建筑使用者热环境改善行为对建筑能耗具有重要影响。对杭州市某办公建筑开展夏季空调使用行为测试。较高的空调使用率以及空调设备对室内热环境的显著改善说明空调使用是该地区夏季采用的主要降温措施。采用逻辑回归构建出夏季空调开启率预测模型。根据所构建的夏季空调开启率预测模型,得出测试房间空调开启室外耐受温度为32.0℃。根据测试期间空调开启时刻温度,得出空调开启室内耐受温度为28.7℃。  相似文献   

2.
1 地源热泵在办公建筑中应用天津节能大厦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设计方案主要采用地源热泵分别为其中的办公建筑部分提供采暖和空调冷热源,为其中市能源管理培训学校附属住宿部份建筑部分提供冬季地板采暖热源.按照国家《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要求,公共建筑内所有单位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参数保证办公建筑冬季室内温度在20-22℃(国家标准为≥18℃),夏季空调季节室内温度24-26℃.建筑能耗所占能源消耗比例越来越大,而建筑能耗可以利用温度较低的低品质能量,因此将地源热泵系统在建筑采暖空调领域利用具有极佳经济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理论分析传热系数修正值,讨论了上海地区反射隔热涂料的节能机理;并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采用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计算了反射隔热涂料对该地区办公建筑全年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反射隔热涂料能够降低办公建筑夏季空调冷负荷,同时会增加冬季采暖热负荷,但是增加的冬季热负荷小于降低的夏季冷负荷,故总体来说能够降低建筑能耗,建筑能耗节能量可达8.89 k W·h/(m2·a),建筑能耗节能效率为2.83%,具有一定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4.
舒适的室内环境有利于人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追求舒适的同时也要多点对节能的认知。然而,单一的节能措施确实降低了空调能耗,但并不完美,并不能达到最大节能的效果。本文以图书馆其中一个大型借阅室作为研究对象,合理布置检测点。就遮阳、室内风速和空调送风温度这三个因素对室内热环境做了前后比照实验,分析实验所得数据。并结合人体的热舒适度要求深入研究了三种因素作用下对于该借阅室的综合节能方法。研究表明:这三种因素对于改善室内热环境和节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综合三种因素在保证热舒适度的同时能达到最优化节能。  相似文献   

5.
通常条件下,中央空调系统所需能耗较多,而工作效率较低。影响其工作效率低的因素较多,其一是因为在系统设计中,通常按室内人流量最大的情况工作,这往往造成能源浪费。本文以夏季某教室内的空调系统能耗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一直按室内最大人流量来工作,与按室内人流量的实时变化来调节工况的空调所需能耗,对比分析两种工况下的能耗,为空调在实际工况的调节上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深圳市政府建筑进行调研,分析了政府办公建筑的空调系统形式及能耗情况,探讨了政府办公建筑的能源管理现状和节能运行受费用支付方式、节能意识水平、缺乏激励措施和管理水平的4个因素制约,提出了对政府办公建筑推行节能降耗的5个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建筑能耗即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其中,以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建筑总能耗的50%~70%。建筑能耗在我国增长空间很大,是我国今后能源消耗的一个主要增长点。而建筑节能不能以牺牲人的舒适和健康为代价,否则节能便失去了意义。所谓的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  相似文献   

8.
出于对节能性的考虑,现代办公建筑的空调系统越来越多的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行模式和调节措施,致使一部分项目空调系统能效较理论值低约30%,未能充分体现其节能性潜力.因此极大限制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大范围推广应用.本文针对处于深圳市的某办公建筑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进行调研测试,对比分析了该建筑空调系统各部分能效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找出原因并给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某建筑应用以PLC为核心,以采集和分析空调系统运行数据为依据,以调整冷冻机组输出冷量和对循环泵等水泵进行变频调速为方法的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分析其如何达到降低空调运行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冬季供暖期间,对首都机场T2航站楼室内主要功能区相关空调设计参数进行测试,记录并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冬季供暖期间,航站楼室内存在温度偏高、相对湿度偏低以及外围区域受冷风侵入严重等问题。此次测试参数分布特性可为航站楼内气流组织的优化设计及空调系统调节控制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对高大空间建筑热环境和空调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提高,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舒适性的层面考虑,空调是能够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的首选方式。暖通空调的应用则极大程度地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满足了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中空气和温度的要求,为人们更加舒适的居住提供了保障。面对近年来国家提出的对于建筑和生活提出的节能方面的要求,如何更进一步进行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是我们今天需要更加科学、慎重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AIRPAK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夏季学生公寓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壁挂式空调在制冷工况下对温度场的影响;并针对学生在室内活动特征,分别对休息状态和学习状态下热舒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至出风口距离、室内陈设以及重力影响,温度与热舒适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分布均存在不均匀现象。研究结果为改善学生公寓热环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是20%-25%,其中暖通空调的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85%,因此供暖系统的运行节能尤为重要。作为耗能主要部分的换热站循环泵电耗已经引起了各供热企业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方式应用于循环水泵节能的方法,并结合大力推行的热计量方式进行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4.
被动式建筑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6):I0004-I0004
所谓被动式建筑是指仅依靠建筑本身的构造设计,非主动应用一次化石性能源就能达到舒适的室内温度,满足“冬暖夏凉”的要求,不需要额外安装供暖设施的建筑,即:不需要“主动”提供能量的建筑。被动式节能建筑不仅适用于住宅,还适用于办公建筑、学校、幼儿园、体验馆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空调假人得到的温度数据更加接近真实数值。方法采集相同环境下真人衣服表面温度与空调假人的温度,并将二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和拟合。结果揭示了空调假人温度与真人衣服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将二者的关系拟合为二次方程,得到了空调假人温度修正公式,使空调假人温度数据更接近真人衣服表面的实测温度数据。结论对比发现,空调假人所采集的温度数据与真人温度数据有较大不同。得到的修正公式可用于基于空调假人的热舒适性评价,可以提高热舒适性计算的准确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简便,有利于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辐射供冷系统是一种节能、舒适的空调方式.为了定量分析辐射供冷系统在我国华北地区应用的节能效果,本文采用温频法对辐射供冷+独立新风系统和风机盘管+新风系统能耗进行计算,得出结论:结论辐射供冷系统比常规空调系统(风机盘管+新风)空调季耗电量节省10.8%.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市夏季室内环境实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把握建筑基本情况,然后对其中十户进行室内温、湿度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的具体实测分析.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室内热湿环境基本满足舒适性要求,但从室内空气品质来看,室内VOCs浓度偏高,与室内装修材料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为例研究地铁建筑节能潜力。深圳地铁环控系统的能耗约占到地铁系统总能耗的40%,屏电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占总能耗的40%以上。分析深圳地铁的建筑能耗特点并结合国内外现有的节能技术,提出有效与经济合理的节能改造方案,并对节能潜力具体进行分析。通过大系统组合式空调箱、风机的变频节能改造,照明系统的LED节能改造,可实现整个地铁车站5.6%总电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在冬季能耗较高,大量商用能源与化石燃料被用于燃烧供暖,在经济性和清洁性方面均十分落后。采用传统供暖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室内温度难以得到保障。如何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供暖品质,改善农村住户冬季居住舒适度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首先以北京农村某住宅为研究对象,给出了热负荷的计算方法;其次据此分析了影响热负荷的诸多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改进的思路;最后针对农村能耗大、环境破坏的问题,因地制宜提出了四种新型供暖系统,用于改善农村供暖质量,改善供暖能耗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可用于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室初期设计热负荷计算的方法和模型,对实验室的热负荷进行计算,为制冷系统选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实验室的组成结构和热负荷来源,基于状态空间法建立各部分的热负荷计算方法,在Simulink中搭建以制冷量为输入参数的实验室热负荷计算仿真模型,对实验室空载降温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该仿真模型可以快速对实验室热负荷进行计算,并且可以方便地增减热负荷模块,实验室在降温过程中热负荷达3500 k W以上,地板结构的热负荷占到了总热负荷50%以上。结论热负荷计算结果可应用于空调系统和制冷系统的设计和选型,以及控制策略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