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气溶胶-气候耦合模式BCC_AGCM2.0.1_CUACE/Aero,模拟了1850~1980和1980~2010年PM_(2.5)及其人为和自然气溶胶柱含量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人为和自然气溶胶对这种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850~1980年,大部分陆地范围人为PM_(2.5)的柱含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北美东部、欧洲和中国东部等地区,人为PM_(2.5)增加地更明显,且以夏季最为明显;自然PM_(2.5)的变化主要分布在几大沙漠地区,以春、夏季最为显著;人为气溶胶对总PM_(2.5)变化的贡献在秋季最大,达94%,夏、冬季次之,分别为46%和41%,春季最小,仅占28%.1980~2010年,人为PM_(2.5)在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均有所增加,春夏季较为显著,在欧洲中部和北美东部有所减少,且以夏季减少最为明显;自然PM_(2.5)在沙漠地带有显著的变化,以春季最为明显;人为PM_(2.5)的变化对总变化的贡献相比之前有所减少,四季均小于50%.  相似文献   

2.
据《欧洲地球之友》和可持续欧洲研究所的消息,欧洲的“土地足迹”是全世界最大的之一。欧洲大陆对欧洲以外的土地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MOZART-4模式并引入在线源追踪方法量化分析北美和欧洲对我国对流层臭氧(O3)的贡献,整体来说模拟值能较好地与观测值对应.结果表明,北美和欧洲对流层对我国近地层O3贡献较低,夏季体积分数分别为0.3×10-9和0.6×10-9;冬季略高,均为0.9×10-9.北美对我国自由对流层O3贡献较高,不同季节体积分数峰值均超过3.8×10-9,而欧洲对我国自由对流层的贡献在夏季最高可达7.3×10-9.呈现以上特征的原因是虽然冬季弱光照条件不利于O3生成,但东亚的下沉气流能增加北美和欧洲对我国近地层O3的贡献;夏季北美和欧洲对流层内O3的生成量大幅增加,但地中海沿岸的下沉气流能减少北美和欧洲大陆西岸对中国O3的贡献而对欧洲整体影响较弱.此外中国地表的上升气流也会减少北美和欧洲对中国近地层O3的贡献.HYSPLIT模拟的输送路径表明冬季由于下沉气流的影响,北美近地层气团难以传输至我国,而自由对流层有13条轨迹到达我国;此时欧洲在东亚下沉气流作用下不同高度均有较多轨迹到达我国.夏季受地中海下沉气流影响北美没有到达中国的轨迹,欧洲到达我国的轨迹同样为一年中最少.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防止对土地的损害,1980年—1981年间,法国减少了化肥的用量。与上一年度(1979年—1980年)相比,磷肥减少10.6%;钾肥减少5.4%;氮肥减少3.4%,并且主要是施用纯氮肥,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为了防止对土地的损害,1980年—1981年间,法国减少了化肥的用量。与上一年度(1979年—1980年)相比,磷肥减少10.6%;钾肥减少5.4%;氮肥减少3.4%,并且主要是施用纯氮肥,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1. 前言在北美和欧洲,酸性沉降物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已成为一个重大问题。污染源主要是工厂、家庭温室、汽车等放出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物质。实际排入大气的数量,从欧洲来看(包括苏联的一部分),从1950年到1980年的三十年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从每年2300万吨增长到5800万吨,增长了一倍以上。从国家来看,西德最多,1980年排放二氧化硫约350万吨,合每公顷土地上生产二氧化硫140公斤。二氧化氮的排放量,从欧洲来看(除苏联之外),每年为600万吨。西德从1966年到1978年的12年间,从每年200万吨上升到了每年300万吨。  相似文献   

7.
采用上海地区2007年1月~2010年11月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Level 2反演资料,对清洁海洋型、沙尘型、大陆污染型、大陆清洁型、污染沙尘型和烟尘型等类型气溶胶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霾发生时0~2km高度烟尘型气溶胶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非霾时,而在2~8km高度,沙尘型、污染沙尘型与大陆污染型明显高于非霾时.0~2km高度春季霾大陆污染型气溶胶出现频率高于其他季节;0~2km夏季污染沙尘型气溶胶与海洋型气溶胶出现频率均高于其他季节,特别是污染沙尘型;秋季霾期间,0~2km高度范围内烟尘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2~6km高度;冬季污染沙尘型、烟尘、大陆污染型气溶胶出现频率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8.
北运河纵贯京津冀地区,是京津冀大都市圈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本研究基于1980—2015年北运河流域Landsat-MSS/TM/E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研究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估算了这些变化对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2015年北运河流域耕地面积下降了22.64%,主要转向城镇用地,其次为林地和水体;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了25.59%,耕地、林地和水体是其面积增加来源;以2000年为拐点,林地和水体面积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综合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显示2000—2015年明显高于1980—2000年.1980—2015年北运河流域土地利用总生态服务价值经历先增加后减少、总体减少的过程,损失82.84×108元;各类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趋势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一致,城镇和水体的贡献率最大,并且是北运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和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9.
引言1987年是“欧洲环境年”,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环保部(Dept.ofEnvironment)在该年颁布了一系列和处理采矿废碴有关的法规。1984年进行的英国废弃土地调查表明:可复垦的废弃土地,有45000ha而其中比例最高的部分(29%)和煤矿开采有关。还有40000ha废弃土地直接影响城市环境,也需  相似文献   

10.
正看似非常可爱的兔子,却曾上演了人类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生物入侵事件。在辽阔的澳洲大陆上,发生了前后持续近百年惊心动魄的"人兔之战",澳大利亚差点因为兔子而"亡国"。在辽阔的澳洲大陆上,原本并没有兔子。1788年1月27日,由阿瑟·菲利普船长率领的英国皇家海军第一舰队在悉尼港登陆,揭开了澳大利亚历史的新篇章。作为澳洲兔子祖先的欧洲兔子,就是搭乘第一舰队的舰船,从英格兰来到这片肥沃土地上的。由于这  相似文献   

11.
据联合国环境署1980年估计,从1980~2000年的20年中,全世界为了防止沙漠化共需900亿美元,即每年需要45亿美元;但现在估计,在近20年内,为了防止全球沙漠化,共需1710~3630亿美元,平均每年需要86~182亿美元。现在估计需要费用多于1980年估计数的原因:①1991年估计的沙漠化与土地退化面积比1980年估计的  相似文献   

12.
<正> 1980年2月在新西兰惠灵顿将要举行第5届冈瓦纳专题讨论会,不过看来对于冈瓦纳大陆的重建,仍然不会有满意的答案。Du Toit(1937)推测冈瓦纳大陆是由5个主要组成部分——非洲、南美洲、南极州、澳大利亚和印度组成的一个整体。除了印度的位置(有的人把它放在东非旁边,有的人把它放在西澳大利亚附近)以外,当时建立的这个格局似乎是合理的,而且现在已为大家所公认。不过,根据这样的组合,平面上就还缺少不少东西。 要解决冈瓦纳大陆完整拼合的难题,第一个先决  相似文献   

13.
1.沙漠化造成的损失 1.1 破坏造成的损失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精确估算的,因为有许多无法计算的损失,特别是那些远离沙漠现场的损失和社会损失。在沙漠化现场造成的直接损失,或多或少还可比较精确地计算出来,其中包括由于土地退化而采用不同土地使用等级时的生产能力损失(收益损失)。这可粗略地根据几个经济状况不同国家的实际经验计算出来。 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研究并计算了由于沙漠化使遍布世界的干旱土地出现了明显的土地退化现象,在生产能力方面造成的损失总数每年接近260亿美元。1980年进一步估算了因防止干旱土地退化工作的失败,在未来20年里约损失52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上百万人遭受的困难和痛苦。下面是按1990年价格计算的因沙漠化每年平均的收益损失数: ——每公顷灌溉土地按中等水平计算至少为250美元; ——每公顷雨浇地按中等水平计算至少为38美元;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12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新的增长战略文件《欧洲绿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以下简称"新政")。新政提出,通过向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转型,使欧洲到2050年成为全球首个碳中和大陆,以阻止气候变化、促进欧洲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这是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履新以来的首个施政纲领,也是欧委会应对气候和环境挑战的新承诺,被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从分县到全国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论文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演变的时空格局,并以2005年为代表年份,分类讨论了中国264个牧区(半牧区)县、663个城市地区和592个贫困县(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逐步增强,人粮关系趋于均衡;②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省份增多,人口超载省份减少,人粮关系趋于改善;③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县域在增加,人口超载县域在减少,人粮关系总体趋于平衡;中国分县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基本稳定,粮食主产区的空间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对区域乃至全国的人粮平衡作用日益突出;④草地畜牧业大大提高了中国牧区、半牧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受人口集聚效应影响的城市地区以人口超载、粮食调入为主要特征,中国贫困地区2/3以上的县域仍处于人口超载或临界超载状态,人粮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16.
采用美国戈达德航天中心的雨云气象卫星臭氧全球网格资料,从中截取中国大陆主体部分(69.375°E~139.375°E、14.5°N~54.5°N)的数据,分析臭氧柱浓度变化的统计特性.结果表明,1979~1998年,大陆主体上空区域的臭氧柱浓度下降趋势明显,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柱浓度下降速度较全国水平略快.假定其他缔约国均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前提下,以1980年臭氧柱浓度情形为基准,利用臭氧柱浓度与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预测了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与不履行两种情形下,2001~2050年中国上空臭氧柱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履约受控情形下,2050年大陆主体部分上空的臭氧柱浓度将与其1980年的水平相近;不受控情形下,柱浓度将持续下降,2050年整个大陆主体上空绝大部分地区臭氧柱浓度值均低于240DU.  相似文献   

17.
曲辰 《环境导报》2003,(19):18-18
今年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从印度次大陆到北欧,到处都受到酷暑煎熬。有报道说,8月以来,席卷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酷热天气共造成约1.2万人死亡。今年夏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在35℃以上,部分地区的气温超过40℃,武汉竟出现了持续10天的最高气温超过40℃的高温天气,创造了该市气象纪录之最。持续的高温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深受“酷暑”之苦的人们不禁要问:是谁让我们这么热?事实扫描造成气候变暖的祸首固然是人类过量消耗自然资源,排放大量烟气,导致臭氧层破坏而形成的“温室效应”,但对于人口集中的大…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近35年大气污染扩散条件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使用NCEP(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月平均数据(2.5°×2.5°)、1980~2015年北京地区(54511站点)的探空数据及温、压、湿、风、降水数据,分析了近35年来北京地区大气污染扩散条件的变化.主要结论有:1980~2015年,大气不断增温,1990年以后逆温明显,大气较为稳定,冷空气到达北京上空后对下层的影响减弱,3级以上偏北风频率减少,近地层辐合.同时,2000年以后中高层下沉运动位置不断下压,低层上升运动加强,低层上升运动被限制在边界层以内,这样会导致垂直扩散条件转差.1980~1989年大气容量指数较为稳定,1990~1999年大气容量指数出现波动,而2000~2015年大气容量指数呈现明显减小的趋势.总体来看,近35年大气自身的容纳能力呈现一个平缓的下降趋势.1980~1989年春季和冬季大气容量指数较大,1990~1999年春季和夏季大气容量指数较大,但是2000年以后,无论哪个季节,大气自身的容纳能力都是在减弱的,季节性差异变小.边界层高度在这30多年来都是春季和夏季较高,秋季和冬季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六)适林阔叶落叶林这个地带全年降水充沛而且分布均匀,但夏季降水量高.有明显的寒冷季节,在此期间植被休眠.在北半球冬天大部分树木落叶,而在南半球常绿树种很普遍.这个地带包括欧洲西北部、美国东部、中国东北部、日本西部、智利南部和新西兰东部.其中,有一些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平稳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对农业特别有利,因此土地的生产力很高.除了山区或土壤贫瘠的地区外,天然森  相似文献   

20.
正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大陆,拥有769万平方公里土地,但总人口仅接近北京。其人口稀少的原因是,澳大利亚只有6%的土地为耕地——除此之外都是岩石、沙地和旱地,无法耕作。因此,保护这一小部分有机土壤和营养物质是一个明智的选择。4万年来,澳洲的土著部落依靠狩猎和采集生活,而西方人及其农耕方式仅在2个世纪前才进入这片大陆。不久前,澳洲还拥有着地球上最为纯净的土壤。即便是现在,面对于大量的田地,澳大利亚人仍然控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