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臭分析     
恶臭是一种发生源多,污染面广的公害,不少恶臭物质同时也是“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不仅影响环境质量,而且危害人体健康.已引起国内外环境保护工作者的关注.恶臭分析有如下特点:1)恶臭是由多种性质各异的化合物组成,需要作多种成份的全分析或主要成份分析.2)名成份含量相差大,要求所用的分析方法线性范围宽.3)各成份检测限不同.对于微量组份,需进行富集或浓缩.同时选择高灵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恶臭的测定     
恶臭系指一切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它可通过嗅觉神经和三叉神经对呼吸中枢发生作用,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乃至生殖系统,产生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精神不集中等症状,已成为众多人关心的环境问题。 产生恶臭的物质为数甚多,据统计,约有36万多种。恶臭物质大致可归纳为三类,即含硅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某些有机化合物。 恶臭是一种“感觉公害”,对它的评价难以用浓度或排放量来量度,故至今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关于恶臭的排放标准。一般评价认为恶臭的测定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即:确定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恶臭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析了舰艇舱室内常见恶臭物质的分类、气味性质及来源,比对了国内外恶臭污染控制的相关标准。通过分析恶臭污染物的检出频次、毒性效应、气味安全级别、综合分值和艇内危害等级等指标,提出了舰艇舱室环境中24种恶臭物质的优先控制名单,指出舰艇的通风设计和硬件设备改进对于控制恶臭污染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恶臭排放规律及其采样和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恶臭作为一种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状况。文章综述了恶臭污染国内外相关标准、恶臭的排放规律、影响恶臭污染扩散的因素、恶臭样品的采集和分析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促进对恶臭的了解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选取典型工业区,汇总了恶臭污染的突发性、排放不规律、夜间高值显著等特征,分析了由化学特性、物质种类和监控要求等带来的恶臭污染监测难点。根据信访投诉、地理特点和大气扩散规律,提出构建工业区恶臭污染自动监控体系。在恶臭污染排放特征分析基础上,筛选优控污染物,优选适用在线监测技术,建设边界监控为主、园区监测为辅的专业化、自动化大气特征污染监测系统,通过统一联网和平台,统一质控和规范,建立预警监测信息平台。在实际构建与应用的过程中,探索了分级管理、多方合作的运行机制,为工业区恶臭污染分析评估、污染溯源和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天津城市污水泵站恶臭的污染程度,选取天津市一个典型的城市污水泵站进行为期3天的采样,采集该污水泵站距离污染源强不同距离处的恶臭气体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S-MS)和分光光度法对采集样品的组分含量进行检测,比较了恶臭排放源点和不同距离处的恶臭组分的浓度特征和污染现状。结果表明,该泵站恶臭污染物质以硫化氢、二氯甲烷和苯系物为主,还有一些烯烃和芳香烃衍生物;恶臭物质的浓度变化范围是n.d.~0.073 7 mg/m3,大部分恶臭物质浓度一般由高至低表现为源点>下风向5 m,源点>背景值,环境空气采样点与恶臭排放源相比,其降幅明显;虽然检测到的恶臭组分较多,但是其浓度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等标准中规定的排放限值相比,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7.
确定面源恶臭挥发率的方法一般有两种:间接采样法和直接采样法.直接采样法由于具有许多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样设备的选择会影响到恶臭样品的组成,通过对比可知,由动态采样器和静态采样器确定的恶臭挥发率的结果是不同的.用风洞法确定的恶臭挥发率与用问接法确定的恶臭挥发率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恶臭扩散模型的输入参数.  相似文献   

8.
日本工业技术院微生物技术研究所最近发现一种能在短时间内将甲硫醚和硫化氢等硫化物完全分解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对于废水处理场和粪便处理场高浓度的恶臭物质也具有显著的分解效果,它是一种带鞭毛的蠕动性硫化杆菌,从农药厂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来的。目前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硫化物一般用加热、化学药品或活性炭进行处理,如用微生物处理既能避免药品处理的二次污染缺点,还可实现恶臭处理设施的低成本化。 微生物分解恶臭物质能力的测定是用内径55毫米、长1米的丙烯园筒来进行。首先在这个园筒中注入含微生物干重约2克的液体培养基2升,然后从园筒底部通入一定浓度的恶臭  相似文献   

9.
对比6种主流有机硫自动监测仪的4种有机硫混标测试结果,表明80%仪器的性能指标能满足国家恶臭排放标准中厂界监测的定量要求。复杂环境适用性研究显示,有机硫化物间测定影响相对较小,高浓度标气有残留,定性受到常见挥发性有机物中个别物质干扰。优选3种检测器为FPD的仪器现场连续实测,结果表明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和二硫化碳为石化园区的有机硫常检出物种;3种仪器的监测数据可较好地反映该石化园区空气恶臭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0.
恶臭监测嗅觉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恶臭污染监测技术的比较分析,阐明了各类恶臭监测技术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指出嗅觉测试法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依据古典心理物理学中最小可觉差法及平均差误法对欧洲EN13725标准方法和中国三点比较式臭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2种实验方法的特点。古典物理学是科学心理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形成的经典研究技术,主要用于外界刺激对人的感觉器官作用的测试技术。其中最小可觉差法是采用已知"标准刺激"对未知的"比较刺激"进行比较的感受阈值测定方法。平均差误法则是将"标准刺激"阈值视为零,并将接近零的平均实验结果作为感觉阈值的测定方法。在欧洲嗅辨实验所用的"标准刺激"为标准臭气样,而中国嗅辨实验暂时没有标准臭气样品,仍依据嗅觉阈值为零的概念进行恶臭样品实验。通过多年对嗅辨员的考核经验,总结了人的嗅阈值的分布特征,进而提出标准臭气样品的制备研究方法,提出培训嗅辨师以增强对环境恶臭污染识别能力的观点,借以深入理解恶臭嗅觉测定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调查结果表明,兰州市明显地存在着恶臭污染,恶臭污染主要是由工业污染源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主要是化工、橡胶、塑料、油漆等行业,恶臭污染主要表现为工业废气的泄漏,工业废水和废渣气味的逸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色质联机仪器对某车间排出的恶臭气体进行了成分分析,共检测出二十七种物质,其中一些含硫、氮化合物,如甲硫基庚烷,双(?)甲基硫代乙基]二硫化物、2.4-二甲基噻唑、1.5-二甲基吡唑、2-甲基-N-苯基-2-丙烯胺及噻嗪等都具有较强烈的恶臭气味。  相似文献   

13.
着重介绍了恶臭污染及其危害,对恶臭常用的处理方法也做了概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14.
浅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国内外环境恶臭标准发展概况,针对目前国内恶臭标准在实际监测管理中存在的缺少污染种类及采样位置、测算方法等问题,提出增加《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污染物种类,完善臭气浓度计算方法以及制定地方恶臭排放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恶臭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臭的监测分析齐文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00012)齐平志(河北工学院050000)1前言恶臭是挥发性化学物质对人嗅觉产生的刺激作用。在恶臭分析中,包括恶臭成分的化学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官能团试验,神经生理学的检查等。恶臭成分分析也是环境监测的领...  相似文献   

16.
比对了恶臭国标测定方法《GB/T 14675—1993》和便携式恶臭测定仪对厂界环境空气无组织排放臭气浓度的测定结果。结果显示,恶臭国标测定方法和便携式恶臭测定仪的测定值基本在同一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2种方法在嗅辨方式、工作地点、结果计算方式、配气方法、样品原始性和测定范围上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河流恶臭成分──甲墓蚓哚的鉴定吴增彦,范元中,孔福生(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南京210005)恶臭是人们所讨厌的有害物质,它污染环境,有碍身心健康,在国外已被列入公害,夺国1987年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也将恶臭列人重要的防治内容。甲基呼唤为粪便臭...  相似文献   

18.
1.前言 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前半期,由于①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②住宅区的杀菌药(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引起的恶臭发生源与居民住所十分接近成厂既定事实;③随着居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质量的期望度越来越高等等原因,人们对恶臭公害的抱怨与日俱增。 针对上述情况,于是制定了恶臭防治法规。到目前为止,对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硫化甲醇、二甲基化二硫、乙醛、苯乙烯等八种物质已作了相应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养猪场恶臭污染物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规模化养殖技术促进了养猪业的优质高效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使养殖业在脱离种植业,形成高度专业化生产的同时,又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后果。特别是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尿引起的恶臭污染,未经妥善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将逐渐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水杨酸-次氯酸钠法分析氨的标准曲线,通过对西安市某垃圾填埋场的实地监测,探索了恶臭气体中氨气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臭气、氨气、硫化氢之间的浓度相关性,利用本次监测数据,找出了针对该垃圾处理场的高浓度氨气样品初步分析方案。恶臭产生的主要点位为垃圾场渗滤液污水处理站及下游区域,垃圾场臭气呈现出由点源污染(作业面)到面源污染扩散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