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种原油中烃类生物标志物生物降解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微生物降解模拟实验,考察了海上中质原油BZ34-1和重质原油SZ36-1中类异戊二烯类、萜烷类和甾烷类生物标志物组分的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在60 d的实验周期内,尽管2种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类生物标志物包括姥鲛烷和植烷都发生明显降解,其中,中质原油BZ34-1中姥鲛烷和植烷的降解率分别为20.2%和15.0%,重质原油SZ36-1中姥鲛烷和植烷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5.6%和75.4%;但2种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类生物标志物发生降解的阶段不同,重质原油SZ36-1中类异戊二烯类生物标志物在实验初期(20 d)就开始发生降解,中质原油BZ34-1中类异戊二烯型生物标志物的降解主要发生在中后期(20~60 d).而2种原油中萜烷和甾烷类生物标志物在整个实验周期内都未发生明显降解.这表明在设定的实验周期内,植烷或姥鲛烷适用于评价降解初期的中质原油生物修复效果;而萜烷和甾烷类则适用于2种原油不同阶段生物修复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
特种生物标志物作为溢油指示物(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毛细管GC-MS对不同水环境中不同油类的特种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异戊二烯烷烃类姥鲛烷与植烷的比值在两个多月的风化过程中不受风化的影响;萜烷和甾烷的某些比值参数在一年的风化过程中(或室内自然放置4年)不受风化的影响。姥鲛烷与植烷的比值可以作为风化两个多月的溢油指示物(或指标);萜烷和甾烷比值可以作为风化一年(或室内自然放置4年)的溢油指示物(或指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洋石油开发及运输的不断发展,溢油事故时有发生,给潮间带生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为研究对象,采用潮间带原油污染生物暴露室内模拟试验及数据统计检验,结合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星状图,探讨潮间带沉积物原油污染对泥蚶鳃和消化腺中不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筛选最优生物标志物. 结果表明:①受低浓度原油污染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表现为被诱导,受高浓度原油污染时总体表现为被抑制,且其在消化腺中的平均活性(132.29 U/mg)约为鳃中(69.34 U/mg)的2倍. ②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时间-效应上与SOD活性变化规律相似,但其响应时间具有滞后性. ③鳃中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在受污染第1天总体表现为被抑制,而消化腺中GST活性在第3、12天时被抑制的效果更明显. ④鳃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污染第3天较早被激发,且消化腺中GPx活性最大诱导率和抑制率都出现在低浓度(500 mg/kg)原油污染时. ⑤泥蚶鳃和消化腺的IBR值均随暴露时间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与4种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研究显示,4种主要抗氧化酶在消除活性氧自由基(ROS)上具有协同作用,GST可作为原油污染短期监测的生物标志物,而IBR可作为综合生物毒性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 在过去的几年里,计算机化的色谱-质谱已被认为是在原油对比研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重要的是它能够检测出原油或生油岩有机质中的微量生物标志物。在原油对比中,最广泛使用的生物标志物是甾烷和藿烷型的三萜烷等。本报告是用计算机化的色谱-质谱研究澳大利亚几个不同盆地所获得的一系列原油的结果,尤其是关于这些原油中的二环倍半萜类、二萜类以及甾烷和三萜烷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生物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彤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2):102-104
生物标志物技术是常规生物检测方法的必要补充,其在环境管理,风险性评价和生态恢复方面有着较广泛的应用,该文主要介绍了相对于常规生物检定方法而言,生物标志物所具备的优点,以及常用生物标志物的类型,生物标志物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在2010年7月16日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发生后,分别于事故油罐、溢油发生后1 d、5 d、9 d的海面厚油膜区域以及溢油事故发生后15 d、23 d、210 d的岸滩石油重污染区域采集原始油样及溢油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样品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检测,对常规生物标志物特征比值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为期9 d的海面溢油风化过程中nCl7/Pr、nC18/Ph、Pr/Ph、奥利烷/藿烷、C2-D/C2-P、C3-D/C3-P和ΣP/ΣD受风化影响较大(相对标准偏差值均在10%~20%范围内);在为期210 d的岸滩溢油风化过程中C17/Pr和nC18/Ph受风化影响最大(相对标准偏差值均大于50%),奥利烷/藿烷、C2-D/C2-P、C3-D/C3-P、ΣP/ΣD和2-MP/1-MP受风化影响较大(相对标准偏差值均在10%~30%范围内);Pr/Ph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风化过程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从具体的一起溢油事件中取样,获得岸滩溢油A和来自两个油田的原油样B, C, D.将溢油样(A)和三个嫌疑源样品(B,C,D)借助色质联用仪进行检测,选用m/z57和m/z191两组特征离子群做标志物的诊断处理,比对三组置信区间的散点分布情况, A-B与A-C在98%的置信度水平有较宽的误差阈,A-D置信度水平为95%,误差阈较窄.检验出了嫌疑源原油样品D是鉴定评价的目标,和溢油样A匹配最佳.这与实验室间的同步检验的结果是一致的,通过对油样分析的例证,本文从试验的匹配结果阐明t检验在鉴定中的可靠性.t检验在与其他系统的分析结果校核时,体现出统计方法的独特功能.在标志物的项目空间扩大和溢油样本空间不断丰富的基础上,t检验更具有实用性,可以反映出更深层次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后期法证环节达到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海洋溢油的事故处理中,大规模使用分散剂往往作为应急机制之一。分散剂作用后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发生很大变化,进而对溢油在海洋中的归趋行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分散剂在溢油处理中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分散剂使溢油在海水中乳化分散,体系混乱度增加,物理迁移过程更加复杂多变;乳化的油滴物理和光学性质发生改变,其中的石油烃组分更加易于发生光化学转化;分散剂会对溢油的生物降解产生影响,但具体是促进还是抑制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化学分散剂存在一定的生物毒性,与溢油结合后毒性增加,环保型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化学分散剂的有效替代。开展分散剂作用后的溢油的物理迁移模型的构建、综合准确评价分散剂对溢油的光化学转化和生物降解的影响为它的合理使用和正确评估提供参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工作。此外,开发廉价的环保型生物分散剂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生物标志物在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标志物是指示污染物危害效应的生物信号.可分为两类,一类指示生物体对有害物质的暴露;另一类指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与其它手段相比,生物标志物具有专一性、预警性和广泛适用性.本文介绍了指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几类生物标志物.生物转化酶和金属硫蛋白能有效地表征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DNA加合物将有机污染与遗传物质变异相关联,因此成为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新热点.文中还讨论了生物标志物的缺陷和不足,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甾萜烷和多环芳烃在风化溢油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成熟度各异的原油样品进行风化模拟实验,并对实验产物进行GC-MS分析,最后对甾烷、萜烷和多环芳烃进行风化溢油鉴定的可行性、原理、常用指标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油中同一甾烷、萜烷和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比值参数量值间有显著性差异;对相同油的风化和未风化样品而言,同一萜烷和甾烷比值参数的变异系数通常小于15%;同一烷基化多环芳烃的特征比值参数变异系数为6.51%~17.68%,而成熟度指标变异系数通常小于8%。甾萜烷和多环芳烃可以作为风化溢油鉴别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申慧彦  周浦城  王峰 《海洋环境科学》2012,31(2):241-245,249
水面溢油在反射光波的过程中,将表现出与自身性质密切相关的特征偏振。因此,对水面溢油的多角度多波段偏振探测成为水体污染遥感监测的一种新手段。本文以汽油、柴油、摩托车机油和大豆油作为水面油污实验样品,应用多角度光谱偏振测量仪实测了不同溢油污染水体的多角度多波段偏振特性数据,探讨了不同溢油污染水体的偏振特性与观测方位角、光源入射角、观测天顶角以及探测波段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以便为水面溢油污染偏振遥感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Actinomycetes(filamentousbacteria)constituteagroupofmicroorganismsthatiswidelydistributedinsoil.Platingestimatesgivevaluesrangingbetween 10 5and 10 8colonyformingunits(cfu) pergramofsoilintemperatezonealthoughlowervalueshavebeenrecordedintheregio…  相似文献   

13.
The distribution of actinomycetes in oil contaminated sandy loam ultisols of the Niger Delta region of Nigeria was studied to aid in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hydrocarbons on indigenous microbial population in tropical soils. The average total counts of actinomycetes in all the oil samples analysed was 103 cfu/g. Higher counts of actinomycete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dry season than during the wet season. The counts of hydrocarbonoclastic actinomycetes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e total count of actinomycetes.The actinomycetes were generally restricted to the top soil(0-10 cm soil depth) although a seemingly deeper(down to 40 cm soil depth) distribution was noticed in the dry season. The isolates included oil degrading species of Actinoplanes, Norcadia,Streptomyces and Streptosporangium. Their high oil utilization ability indicates their positive potential and role in the bioremediation of oil-spilled soils.  相似文献   

14.
选择0#柴油和平湖原油乳化液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进行氧化胁迫实验,选取典型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光甘肽硫转移酶(GST)及过氧化物酶(POD)用于衡量油类污染物对生物体造成的氧化压力大小.此外,结合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s,IBR)指标,对2种石油污染物对缢蛏的毒性响应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0#柴油和平湖原油对缢蛏消化腺中的4种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诱导效应,各试验组在暴露前期均表现出诱导或抑制,但对4种酶的影响存在时间顺序性,SOD、CAT和GST的酶活性表现为升高-降低的过程,POD表现为降低-升高的过程,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SOD和CAT要早于GST和POD.结合计算出的IBR数值来看,高浓度0#柴油能够引起最为显著的生物效应变化,显示该石油污染物高毒性的特征,0#柴油生物毒性大于平湖原油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近海海域一个具体海面溢油事例的研究,提出了通过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技术进行海面溢油鉴别的方法。采用GC-FID对油样中的正构烷烃的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利用GC-MS对油中难降解的生物标记化合物:霍烷及其他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类化合物、三芳甾类化合物、多环芳烃进行分析,计算相应的比值并采用“t-分布”方法进行溢油样品和可疑溢油源样的相关分析。结果如下:(1)从GC-FID色谱图可以看出,YY2679与KY0631、KY0632的色谱图极其相似,与其余四个可疑油源的色谱图差异较大。六个可疑油源的R值在0.04~1.95之间,只有KY0631和KY0632的R值小于0.1,KY0633~KY0636与YY2679的差异不是由风化引起的,可以排除,由此可以推断出YY2679溢油样品可能来源于KY0631或KY0632两个可疑溢油源。(2)采用21个生物标志物指标进行相关性判别,KY0631可疑溢油源在比值点的区间范围为95%和98%时,有多个点x或y误差棒均未跨过直线y=x。KY0632可疑溢油源在比值点的区间范围为95%时,各点的x或y误差棒均跨过直线y=x,由此推断YY2679溢油样品和可疑油源KY0632是同一油源。  相似文献   

16.
以鲤鱼肝脏微粒体为实验体系,运用体外实验方法,研究三种含油废水对芳烃羟化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含油废水对芳烃羟化酶活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诱导,随着含油量的增大,AHH活性升高,并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芳烃羟化酶活性升高可以作为监测含油废水对水体污染的一种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2种原油和3种溢油分散剂(简称分散剂)的6种原油和分散剂混合物样品为对象,利用方差分析法研究分散剂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对油指纹(烷烃诊断比)的影响。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单样本非参数K-S检验和Cochran最大方差检验,然后排除掉不适合做方差分析的诊断比值,最后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研究发现,有些诊断比不论什么分散剂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有一些诊断比,随着分散剂种类的不同,有时影响显著有时影响不显著。这表明本研究中的诊断比都受分散剂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影响,溢油指纹鉴定需考虑分散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油气管道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标准与规范或导则,针对目前油气田在役管道,明确了其高后果区识别的划分及其在不同标准中的差异以及识别的原则和时间间隔,分别介绍了在管道的相关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和第三方破坏造成的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管道内外腐蚀的直接评价以及包括剩余强度、剩余寿命和材料在内的管道适用性评价方法,同时给出了这些评价工作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项,对油田管道的完整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膜分离法处理加油站油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玲  陈家庆  张宝生  王建宏 《环境科学》2011,32(12):3704-3709
针对加油站收油和发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气污染,分别采用玻璃态油气截留型PEEK中空纤维膜组件和橡胶态油气渗透型GMT板框式膜组件,在自行设计建造的膜分离设备上,对比考察了2种膜组件和整个膜系统对油气污染治理和回收的效果.结果表明,2种膜系统对VOCs/空气混合气有很好的净化能力,尾气能够达标排放;在富油气返回油罐的模拟加油站实际运行情况的循环实验条件下,尾气也低于25 g·m-3的国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