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普光气田属于高含硫气田,一旦发生事故对周边危害极大,该域地形复杂,山高路险,道路狭窄,人口密集,不利于疏散,普光应急管理模式面临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普光气田采用企地三级应急联动模式,旨在紧密联系企业和地方的应急疏散管理,明确应急疏散领导小组及职责,规定居民疏散信号、路线和安全集合点.通过培训与演练,本方案能够提高企地协同作战的应急疏散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2.
我国含硫气田存在含硫量高、周边人口稠密、地形复杂等危险因素,如何保证含硫气田周边居民安全疏散成为一个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高含硫气田开发过程面临的公众疏散能力问题,采用毒性负荷判别法作为疏散能力评估的准则,提出一套分析流程,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形成一整套的复杂地形下高含硫化氢井场公众安全疏散能力分析方法;通过对本方法在现场实际中的应用,在理论和实例分析基础上,发现对高含硫气田井场进行疏散能力评估是可行且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2013年11月18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在四川达州组织召开了《普光气田安全文化与长效机制研究》项目验收评审会。普光分公司主管领导、各相关部门、采气厂、净化厂、应急救援中心和生产服务中心等各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委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项目组基于普光气田安全文化建设实际与需求,研究提出了普光气田安全文化体系与建设方案,编制了安全文化手册和相关软件。项目验收组听取了工作组的项目工作报告,审阅了项目相关资料,经讨论和质询,形成了评审意见,意见认为:项目形成的研究成果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要素完备、实用性强,能够为普光分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指引作用,验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4.
高含硫气田一旦发生事故,及时疏散是确保周边居民安全的最好方法[1],我国高含硫气田主要位于山区,天然气含硫量高,毒性大,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山区道路交通不便,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疏散难度大,企业修筑的道路其疏散能力缺乏评估依据,本文分析了相关标准及我国井场现场情况[2],采用疏散时间综合判别法来分析评估疏散能力,并结合某高含硫井场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得出该井场周边应急疏散道路是否符合疏散要求。本文最终总结并给出该方法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在距离疫区中心地带武汉市800多千米外的大巴山深处,有这样一座大型天然气生产基地——普光气田,源源不断向湖北武汉供给清洁天然气,而保护这座基地生产安全的,是一支英雄团队,隶属于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的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普光队(以下简称"普光队")。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境内,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海相整装高含硫气田,也是我国“川气东送工程”的主要气源地. 普光气田自2009年3月宣布建成投产以来,已顺利完成两大标志性工程的建设:我国第一个超百亿方的酸性大气田,达到105亿m3/a酸性天然气产能;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规模的酸性天然气净化厂,净化能力120亿m3/a,年产硫磺240万t.目前,初步形成了高含硫气田安全开发建设的配套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7.
毒气泄漏事故在高含硫气田及化工园区频繁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周边公众迅速进行疏散是应急的首要任务。我国很多地区制定了疏散方案,但是如何评估疏散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我国泄漏事故特点和周边居民情况,对以往评估方法缺陷进行了剖析,提出基于动态毒性负荷分析的安全疏散评估方法。该方法在毒气扩散的精确3d模拟及疏散模拟的基础上,用差分法对人员行走过程中的毒性负荷Pc进行的计算,最终得出相应的致死概率Pr,并通过一个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能够详尽、准确规划疏散区域、搬迁区域和避难区域。  相似文献   

8.
普光气田作为高含硫气田在国内大规模开发,尚属首例,在气田开发过程中没有可借鉴的经验.高含硫气井试气作业中易发生井喷、硫化氢泄漏等事故.普光气田地面工程建设施工难度大、地形复杂,按照工程进度要求,试气作业和地面集输工程施工两项作业交叉时必须实现“安全作业、安全施工”,这是普光气田开发的基本目标.通过制订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服从业主统一管理等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保证了目标的实现,获得安全管理经验,对今后高含硫气田大规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根据集输管道在线腐蚀监测数据,采用剪切应力表征湍流两相流动对管道内壁的冲刷作用,以湍流强度表征湍流传质强化对腐蚀的影响程度,同时集成普光气田集输管道室内静态腐蚀实验数据,建立了普光气田集输管道动态腐蚀预测模型,为普光气田集输系统腐蚀监测及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含硫气井周边居民疏散安全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含硫气井周边居民疏散安全问题是石油天然气行业面临的主要公共安全问题。笔者提出了一套周边居民疏散安全分析方法:以井喷形成的1000ppm硫化氢烟羽的最大覆盖范围作为最小疏散范围,通过泄漏扩散模拟和人员疏散模拟技术预测基于该最小疏散范围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和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通过对比分析ASET和RSET便可以评估周边居民在井喷情况下的疏散安全水平,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建立多层次的地下建筑物人员疏散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对人员疏散进行性能化分析评估.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从而研究构成防火安全诸要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通过该研究找出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有关消防部门对地下建筑安全疏散系统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相连接部位开口处的防火分隔失效时人员能否安全疏散进行评估,研讨人员安全疏散评估过程中所采用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以某商场与轻轨站相连接开口处为例,考察当防火分隔耐火性能失效后,商场内人员和轻轨站的人员能否从火灾中得以安全疏散;通过火灾模拟的方法,采用BuildEvac和FDS软件分别对火灾时人员疏散状况和火灾烟气的蔓延情况进行人员疏散模拟和火灾烟气运动模拟。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对商场内人员和轻轨站人员的安全性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从而得出实例评估结论:当排烟系统正常工作时,即使防火分隔(防火卷帘)失效,火场环境对商业区和轻轨站的人员生命安全在整个疏散过程中均不会构成威胁,所有人员都能安全疏散到安全地点。  相似文献   

13.
张叶  何嘉鹏 《火灾科学》2008,17(2):105-110
高层建筑内人员集中、垂直疏散距离长、烟气垂直方向扩散快,火灾情况比一般建筑复杂,因此需要对高层建筑火灾时安全疏散进行评估。依据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建立基于灰色欧几里德关联理论的疏散安全二级评估模型,分析并建立了适用于二类高层建筑火灾疏散的评估因素集、权重集和参考标准集。该模型通过比较样本序列与安全评估等级序列的灰关联度,得到样本的火灾疏散安全等级,并找出影响安全疏散的关键因素,指出薄弱环节。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针对公众防护只有疏散这一单一方法,现实情况下往往疏散不利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而同时避难策略由于缺乏理论和评估依据,往往难以推广。为了更好的全面保障毒气泄漏事故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提出一套避难场所的效果评估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房屋气密性测试、屋外浓度场计算、屋内浓度场计算分析、屋内致死概率分析。并举出实际应用案例,展现该方法的多种数据支撑作用。最终给出该方法对于制定避难策略过程中关键影响因素。该方法的提出为高含硫气田、化工园区周边公众防护策略的实施,提高其周边居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析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层建筑火灾中安全疏散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对高层建筑火灾特性的分析和影响安全疏散因素的研究,明确了安全疏散的目标,提出了高层建筑在火灾情况下安全疏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耀庄  邱昌辉  陈长坤 《安全》2006,27(4):13-16
某公路隧道全长4km,没有设置针对通风的辅助通道,不符合规范要求,需要对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评估.本文利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分析该隧道在设定火灾场景下烟气流动过程以及人员疏散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人员安全疏散时间均小于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当前的防火系统、疏散设施的设置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下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郑龙,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集团")中原油田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维护维修站的一名安全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他自毕业来到普光气田至今,已经10个年头,也从基层天然气净化操作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安全管理者。郑龙对自己的评价很简单——拥有一张"娃娃脸",工作中话少且严肃。就是这样工作中认真、仔细、严格的郑龙,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5日,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和西南石油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三高气田钻完井安全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重点项目课题验收会议在北京永兴花园饭店召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火灾时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在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以及在进行高层建筑水平通道设计和垂直方向的疏散设计中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另外本文还探讨了一些在实际工程中关于疏散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晓娟  吕品 《安全》2008,29(10):11-13
人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从着火的建筑物疏散出来是应急救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发生火灾后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得出人员在不同疏散行为下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人员疏散行为不同时,疏散到安全场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