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基本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2]。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3]。  相似文献   

2.
<正>为保证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2017年全国鸟类观测工作,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项目总负责单位环保部南京环科所于4月在江苏省苏州市组织召开了"2017年生物多样性观测工作推进会"。环保部生态司领导、南京环科所项目组成员及新疆环科院等实施单位代表参会,共计150余人。会上项目组总结了2016年全国鸟类观测工作,实施单位分组讨论交流了鸟类观测现存问题、注意事项、经验等。  相似文献   

3.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对合理开发国土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利用格局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价值。遵循陆海统筹原则,采用短板原理、线性加权求和法、空间叠加分析法,从自然环境适宜性、资源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经济社会统计数据、空间数据的处理叠加,对江苏省沿海城市南通、盐城、连云港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空间分异明显,江苏沿海地区不适宜、基本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宜区域面积分别为14 710.37 km2、3376.18 km2、6776.30 km2、5695.64km2,分别占陆域国土总面积的46.76%、10.73%、21.54%、18.10%,各地级市外围区域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基于能值理论,结合生态足迹方法,构建能值生态赤字/盈余、渔业足迹强度(D)、社会发展压力指数(I)和经济协调指数(Q)参数评价海岛可持续性,选取典型海岛城市浙江省舟山市作为案例研究。结果显示:2003—2017年舟山能值足迹、能值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共增加15.78 hm2,增幅为63.26%;人均能值承载力增加5.20×102 hm2,增幅为82.86%;其中,化石能源用地能值足迹增加最多,社会经济承载力增加最多,而自然承载力却有所下降。能值生态赤字/盈余和经济协调指数不能完全反映区域可持续性,区域渔业足迹强度的不断增加表明当前的渔业经济模式不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发展压力指数增大也进一步表明舟山的发展状况偏离了可持续性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从海洋产业的偏离—份额分析角度对我国海洋12个产业部门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以下结论:1较突出的产业资源利用矛盾阻碍了海洋经济发展速度;2"本位主义"发展理念导致区内重复建设、产业结构同构的问题较突出;3海洋产业处在一个高位增长的黄金发展期,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海洋经济亟须寻找和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调查设备搭载器的不同,将海底管道在位状态调查方法归为船载、自治水下机器人搭载(AUV 搭载)和无人遥控潜水器搭载(ROV搭载)三类;在浅水段采用船载调查,在深水段采用AUV搭载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关注区域筛选,开展ROV调查,最后进行整体评价和分析对比,这种(船载/AUV)+ROV组合模式很好地实现了多种调查方法的优势互补。实际上,采用AUV搭载进行海底管道在位状态调查在国内业界尚属首次。调查所取得的管道位置、埋深、周边障碍物的分布以及管道人工处理情况等成果,为后期开展管道维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此次成功实践可为以后从浅水到深水的管道在位状态调查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露  侯曌  赵卓勋  刘蔚  吴悠  李兰 《四川环境》2022,(1):96-102
利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荆州城区3个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的污染物监测数据和荆州国家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荆州城区空气质量分布及重污染过程天气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冬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PM2.5、PM10、 CO和NO2的浓度在上午和傍晚至上半夜其...  相似文献   

8.
中国未来的渔业模式——建设海洋牧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当前我国渔业形势的阐述和分析,给出了“海洋牧场”的一般性定义,同时从各个角度对我国建设海洋牧场,发展新型渔业的迫切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结合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提出系统建设海洋牧场的前景构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中国280个地级市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城市蔓延与雾霾污染之间的作用机制。以私人交通为门槛变量,考察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特点;②私人交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表现为倒U形的曲线特征,即随着私人交通发展水平的提高,雾霾污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③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私人交通的门槛值小于第一个门槛值(e11.6130=110 525辆)时,城市蔓延会加剧雾霾污染;当私人交通的门槛值介于第一个门槛值和第二个门槛值(e12.2473=208 417辆)之间时,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系数为正,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当私人交通跨过第二个门槛值时,城市蔓延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抑制雾霾污染。研究城市蔓延、私人交通与雾霾污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火电行业主要污染物减排环境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环保局开发的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对2010 年浙江省大气污染物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对SO2、NO2 和PM10 等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odels-3 系统能较好地反映浙江省的大气污染情况,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模式能较好地进行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研究。为定量分析电力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与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之间的定量关系,评估不同控制情景下的环境质量效益,应用CMAQ 空气质量模型分别对2010 年基准排放情景和火电行业主要污染物(SO2、NOx 和烟尘)的三套减排控制情景,评价环境空气污染物SO2、NOx、PM2.5 和PM10 状况进行模拟,评价污染物减排的环境效益。三套方案下PM2.5 浓度下降比例分别为0.53%、0.55% 和0.57%,其中重点区域浓度下降比例分别为4.36%、4.38%和5.9%;PM10 浓度下降比例分别为0.40%、0.42% 和0.65%,重点区域下降比例分别为3.42%、5.82% 和8.16%;NOx 浓度下降比例分别为12.4% 和13.3%,重点区域下降比例分别为13.8% 和16.9%;SO2 下降比例平均为11.24%,其中重点区域下降比例为14.4%。SO2、NOx 和烟(粉)尘协同减排对于浙江地区特别是重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有着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分开发海洋碳汇的潜力。海洋施肥、人工海洋上升流、海洋碱化是三种旨在提升海洋碳汇的地球工程技术。本文从海洋地球工程活动合法性、海洋环境保护义务和气候变化公约体系三个方面论述海洋地球工程的国际法框架。首先,《伦敦倾倒公约》和《伦敦议定书》中关于“倾倒”的定义不适用于海洋地球工程活动涉及的以吸收二氧化碳为目的投放铁或碱性物粉末或放置管道的行为。《关于规制以海洋施肥和其他以海洋地球工程活动为目的投放物质的伦敦议定书修正案》将海洋施肥活动限制在通过了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合理科学研究”范围内。目前这一限制不适用于其他海洋地球工程技术,但随着对其他技术研究的深入,修正案限制范围有可能会扩大。其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有关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保护的公约条款适用于海洋地球工程活动,其中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义务与海洋地球工程的发展密切相关。再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巴黎协定》中关于国家自主贡献的规定为实施海洋地球工程提供了鼓励性规则。最后,本文就中国关于该技术的实验活动以及未来应用该技术的场景下涉及的遵约和治理问题进行展望。当前不与国际法冲突的发展模式是进行小规模试验研究、建立海洋碳汇方法学标准、核算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推动海洋碳汇换算核证自愿减排量进入碳市场交易;在实践中鼓励将开发海洋碳汇与低碳渔业养殖、陆海统筹增汇等方法相结合。未来能否大规模实施海洋地球工程技术取决于对海洋生态环境相关影响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浒苔在水产饲料中的添加量和最适加工工艺。以海洋经济鱼类梭鱼为实验对象,做了两个阶段性实验:第一阶段在饲料中按不同比例添加浒苔研究对梭鱼生长的影响。1组为对照组,添加量为0;2—4组为实验组,浒苔添加量分别为10%、15%、20%。保持各组的营养水平基本一致,实验10d,采取摄食率法作为实验方法,记录实验数据,经Excel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各项生长指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3组最优,增重率提高了14.29%,饵料系数降低了0.6。第二阶段研究不同工艺的浒苔饲料对海洋梭鱼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新鲜浒苔为基础工艺组,以浒苔干粉、添加柠檬酸沸煮、冷冻处理浒苔为实验组,即工艺一、工艺二、工艺三。同样以摄食率法作为实验方法,实验期10d,记录实验数据,经Excel分析表明,工艺一和工艺二增重率分别提高了6.37%、7.37%,工艺二饵料系数为2.83。  相似文献   

14.
热带海洋环境条件对印制电路板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敏  邹凡  王忠 《环境技术》2014,(3):21-23
分析了热带海洋环境条件对印制电路板影响的主要敏感电气参数,采用典型印制电路板工艺样件开展了西沙自然大气暴露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敏感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大场所。开发海洋石油资源必须做到既要把石油资源开采出来,又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不遭受污染。概述了溢油的污染机理、计算方法、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对秦皇岛市海洋环境保护统一协调管理机制的探讨,提出了解决目前涉海地区普遍存在的“多头管海”,又“无人管海”这一制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发展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环渤海地区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海洋科技整体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各地区之间的实力又存在着差距.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对环渤海3省1市的海洋科技投入产出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计算海洋科技得分,为正确认识环渤海地区海洋科技实力状况提供佐证,同时也为各省市制定有效的海洋发展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Ocean acidification (OA)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a major global problem. Despite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economic assessments of its effects are few. This analysis is an attempt to perform a 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economic impact of OA on mollusc production in Europe. We focus on mollusc production because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on the biological impact on calcifying organisms is ample relative to other types of marine organisms. In addition, Europe and its regions are significant producers of marine molluscs. By performing a partial-equilibrium analysis, we show that the highest levels of overall impact are found in the countries with the largest current production, such as France, Italy and Spain. For Europe as a whole, the annual impact will be over 1 billion USD in 2100. Due to the different production foci of the individual countries and their region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mpact is extremely uneven across countries and their respective regions, with the most affected sub-national regions being those on the Atlantic coast of France,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gion for oyster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ddresses some issues related to the carbon cycle and its utilization by society. Traditional uses for agriculture, forestry, as a source of fuel and other products, and for pastoral farming, among others, have recently been supplemented by identifying its potential for mitigating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in the atmosphere. Through the Kyoto Protocol, carbon has become a commodity and the CO(2)-absorbing capability of the vegetation and soils an economically valuable asset. The multi-facetted roles of the C cycle and its sensitivity to human activities present a demand for techniques that permit accurate, timely and affordabl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is cycle, especially on land where most human activities take place. Such techniques must satisfy a range of demands in terms of purpose, clients for the information, and biosphere properties. However, if successful, they offer the potential to support monitoring, reporting, policy setting, and management of terrestrial biospheric resources. The context for these requirements and possibilities is illustrat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China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 and its findings.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imminent development of a number of offshore wind farms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presents a sizable opportunity to stimulate the Irish economy through the growth of an indigenous and globally competitive offshore wind supply chain. This study uses a value chain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economic and employment potential of the offshore wind sector for Ireland.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expenditure on products and services required to develop an offshore wind farm, the planned capacity of projects in the pipeline, and the ability of Irish companies to supply the sector. Results suggest that by 2030, 2.5–4.5GW of domestic offshore wind development could create between 11,424 and 20,563 supply chain jobs and generate between €763 m and €1.4bn in gross value added.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estimate domestic GVA potential for the se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