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仪器设备的校准及测试结果确认是保证检验检测工作准确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正确实施校准证书的确认,可以有效提高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的管理能力,降低检验检测质量风险。文章介绍了检定和校准的概念及区别,指出期间核查和校准确认不同之处,结合环境监测实际工作,从校准及测试结果确认的重要性、对象、内容及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描述,为更好开展校准确认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水质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HJ601-2011(以下简称新国标)的变更为例进行方法变更的试验,通过对检出限、精密度、加标回收等试验,以确认本实验室是否已具备新国标中所要求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和人员等条件,以及开展该项目是否可行。对于方法变更的验证试验,因本人从未接触过,在此想和同行们做个交流及探讨。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用于校准环境空气质量自动连续监测仪器的不同批号的标准钢瓶气,以确认它们之间是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和差异。  相似文献   

4.
针对氮氧化物检测时分析方法及结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以氮氧化物分析仪(化学发光原理)检测氮氧化物(NO_x)为例,分别对是否校准、定值标准的选择及不同工作模式3种情况下氮氧化物浓度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并用另外一种不同工作原理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法进行结果确认。结果表明:氮氧化物分析仪以自动模式进行工作时,不进行校准很可能得到完全错误的分析结果;浓度合适的标准物质的选择有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在大气自动监测多点线性校准中,气体流量对仪器示值误差的影响,分析了标准气流量影响仪器浓度示值的原因,以及控制低浓度校准气仪器示值误差的方法。通过比较相对固定标准气流量和崮定校准气流量两种校准方法,得出校准气(或零空气)流量大小对校准气浓度的准确性影响不显著,而标准气流量大小对校准气浓度的准确性影响显著,故在大气自动监测多点线性校准中,宜采用相对固定标准气流量的办法,以降低仪器示值的误差。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监测系统在用的臭氧校准仪为二级传递标准对臭氧监测仪开展了实验室校准,通过计算单次校准所得校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符合中国相关标准中关于臭氧监测仪的校准指标:多点校准所得校准曲线的斜率为0.95~1.05,截距为-5~5 nmol/mol。进一步对2台臭氧监测仪进行了稳定性测试,12个月内臭氧监测仪的斜率变化为0.976 05~1.008 42,截距变化为-0.669 00~0.577 93 nmol/mol,臭氧监测仪的斜率、截距均符合臭氧监测仪校准指标的要求。稳定性测试表明,TF 49i型臭氧监测仪和EC 9810型臭氧监测仪经校准后均可用于实验室内臭氧标准传递比对工作。实验中臭氧监测仪更换臭氧涤除器、仪器零件后校准曲线的斜率均有明显变化,建议更换耗材后需采用高浓度臭氧对臭氧监测仪进行饱和并再次校准。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12月 2 8日至 30日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评审委员依据CNACL2 0 1 99《实验室认可准则》及相关文件对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了实验室认可评审的现场评审 ,获得通过。现场评审包括组织管理 ,质量体系 ,人员 ,设施和环境 ,设备和标准物质 ,量值溯源和校准 ,样品管理 ,记录 ,证书和报告 ,检测和校准的分包 ,外部协作和供给以及抱怨等共 13个要素及申请认可范围的全部项目。评审确认认可检测能力 2 15项 ,水质检测领域的部分检测能力具同行业领先水平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现场评审@陈宝琳…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标准物质对化学发光法的氮氧化物分析仪进行校准,并分析校准系统中零气源、连接管路、动态气体校准仪和标准物质对二氧化氮校准的影响,发现一氧化氮标准物质中的二氧化氮杂质会影响氮氧化物的校准结果,得出氮氧化物分析仪校准需要进行二氧化氮补偿的结论;同时,通过比较国产二氧化氮和进口二氧化氮标准物质产生的校准结果,得出进口二氧化氮标准物质较国产二氧化氮标准物质的稀释结果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大气自动监测系统中标准气、校准气以及零空气的流量大小引起仪器示值误差及时校准曲线质量的影响,提出了重点控制标气流量是减小仪器示值误差的关键,从而解决了低浓度校准点仪器示值偏低、误差大及校准曲线截距大的技术难点,提高了大气自动监测中多点校准质量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企业自行监测方案中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在适用类别、标准变更、适用范围、涵盖的污染物种类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从企业执行排放标准的原则、排放标准变更及(执行)时间变化、工艺特点与排放标准的关系、排放污染物种类的识别等角度,提出了审核时应把握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对于方法确认的要求,结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特点,提出了新项目方法确认的具体步骤,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指出在方法确认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和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全过程试验,尤其不能忽视采样现场实验、空白实验和检出限的测定。建议在精密度与准确度检验过程中,使用高、中、低不同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实际样品加标回收,比对试验(方法比对、人员比对、实验室间比对),增加分析次数等多种手段,确保新项目开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在数量和内容及技术水平等方面不能满足环境管理需要、方法标准体系不健全、科学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强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顶层设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并加强质控、加强监测科研借鉴国际经验等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3.
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是环境分析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此项工作对监测数据是否准确可靠有一定影响。简述了环境监测超标数据审核确认的必要性以及超标数据的审核确认方式,针对目前存在的监测指标定性定量不准确、标准物质存在衰减状况、评价标准选择不准确等问题,提出,监测部门对于超标数据必须严格审核和把关,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正服务于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环境监测业务的分类,提出应对监测工作流程、监测标准、业务分包工作、监测收费、监测报告格式、监测数据、监测质量、业务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指出,对各类环境监测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将有助于提高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环境监测分析中精确配制一定浓度标准溶液的快速方法。利用双三角解析法称量标准物质和配制标准溶液,实验过程快速、准确。在环境监测分析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不确定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设备管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实验室认可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中环境监测实验室普遍存在问题,提出正确实施仪器设备量值溯源、期间核查、维护,编写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制定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完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确保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环境监测点位编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编码应该是具有科学性、唯一性、稳定性、简明性、规范性、可扩展性等特点。设计了一种简单"组合校验码"模型来适应不同环境要素类型的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同时,设计了一套覆盖各层级环境监测机构,各种环境要素类型,适应市场化监测服务,满足不同点位管控类别的编码管理系统来支撑"组合校验码"模型的使用,通过该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环境监测数据集成程度低、共享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完善监测技术体系、补充建立量值溯源基准体系、建立监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提高环境监测人员技术能力和水平、有效运行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督机制等6项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体系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一要求及使用指南》认证过程中,认证机构需要通过环境监测判断申请认证组织的污染物排放是否达到环境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指出在ISO 14001认证中的环境监测,存在着监测项目不充分、监测过程偏离技术规范、监测机构没有相应资质和审核员缺乏环境科学与技术知识等问题,以及认证机构不能有效利用环境监测这一手段评价申请认证组织的环境行为,提出了应充分识别环境监测要求、严格把好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关和提高审核员环境科学与技术素质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环境毒理学与环境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毒理学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评价环境质量、采取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论述了环境毒理学的特点、主要研究内容;评述了当前环境监测中的某些局限性,以及环境毒理学在环境监测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