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前言 石炭系黄龙组下部白云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很广,又是该区铁铜矿产的主要控矿层位之一,但其时代归属等问题长期争论未决。本着科学研究面向国民经济建设、面向地质找矿的方针,江苏省古生物学会、江苏省地质学会、安徽省古生物学会于9月16日—25日联合主办了一次“苏浙皖地区黄龙组底部白云岩时代归属问题现场论讨会”。 会前,有关单位做了不少业务准备工作,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将该套白云岩的研究程度提高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受江苏省古生物学会的委托,负责“苏浙皖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底部白云岩时代归属问题现场讨论会”的业务准备工作,组成了由王之慧、张瑛、严幼因、李耀西、陈华成、陈宏明、胡世忠等七人参加的课题组,从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沉积学和岩石组分多元统计分析等方面,对江苏江宁大连山、孔山,宜兴青龙山、黄龙山、东岭水库,安徽巢县凤凰山、王家村、仙人洞,宣城王胡村,怀宁夫子岗,广德坡山、西边村等地的该套白云岩进行了综合研究(图1)。此外还踏勘了南京龙潭黄  相似文献   

3.
在赣西北地区石炭纪沉积学及生物地层学研究中取得如下新进展.1.上石炭统原黄龙组顶部首次:采获船山组标准化石,(?)Eoparafusulina sp.,证实了本区有晚石炭世马平期沉积一船山组的存在。2.黄龙组下部白云岩段,发现牙形刺:Idiognathoides sinuatus-Idiognathodus delicatus 动物群 及(?)类:Verella cf.prolixa,Ozawainella pseudorhomboidalis等,为白云岩段时代归属威宁期提供了化石依据。3.作者认为本区黄龙组底部零至三十余米的一套碎屑岩主要为石炭纪威宁期始时海侵初期的滨海相或浅海滞留沉积,与其上白云岩为连续沉积。  相似文献   

4.
夏邦栋(1959)将黄龙组下部的白云岩单独划出,称为“老虎洞白云岩”。20多年来,地层界对这层白云岩的时代归属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争论的焦点在于该层白云岩是早石炭世晚期,还是晚石炭世早期,以及宁镇至巢县一带分布的与苏皖南部一带分布的白云岩,两者是一层还是两层。近年来,我们对下扬子地区该套白云岩从沉积学、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它是一个穿时的岩石地层单位,由北向南时代渐新。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长江下游苏浙皖地区黄龙组底部普遍发育一套白云岩,厚度数米至数十米不等。白云岩层的分布情况,大致以丹阳—怀宁一线为界,南北两区各有不同。北区,在茅山以西宁镇—巢县一带,其层位位于和州组之上,黄龙组之下。南区,在茅山以东宜兴、长兴、广德及宣城、铜陵、贵池一带,其层位位于黄龙组底部,与高骊山组或五通组呈假整合接触,底部普遍发育一层石英砾岩。关于这套白云岩的成因和时代归属问题,自1959年夏邦栋提出“老虎洞白云岩”以来,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的广大地质工作者先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黄龙灰岩自1930年李四光等创立以来,一向包括白云岩段在内,其时代为中石炭世经多年的详细研究,建立了生物化石带。但1964年以前,在白云岩段内一直未获生物化石,对白云岩的时代也无争议。64年以后,先后在不同地区白云岩段内采获了不少生物化石,据化石门类,属种之异同,对白云岩段时代归属则产生了争论。 笔者在皖南及浙北工作二十多年,于64年即已发现白云岩段内所夹薄层纯灰岩中含(竹蜓)。74年讨论了花石山白云岩时代,定为中石炭世早期,相当欧洲纳缪尔阶B、C两期。  相似文献   

7.
安徽巢县南部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与下石炭统和州组之间普遍发育一套白云岩(图1)。夏广胜等(1980)称之为和州组上段,时代划入早石炭世晚期,并将其与宁镇地区的老虎洞白云岩对比。笔者等在进行1:5万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该段地层系统测制了剖面,采获丰富的珊瑚、(竹蜓)类化石,现将资料及我们的看法列后,供讨论参考,文中(竹蜓)类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遴信鉴定,珊瑚由我队齐敦伦鉴定,在此致谢。  相似文献   

8.
苏浙皖地区上、下石炭统之间普遍地有一套白云岩。它是长江下游地区铁铜矿产的主要控矿层位之一,但其时代、层位关系等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这套白云岩均伏于“黄龙灰岩”上部结晶灰岩之下,如果不从化石群上辨认,仅依据岩性和层位对比,都会认为是属同一时期沉积的白云岩。但从目前资料来看,白云岩层中产有相当丰富的牙形石、(竹蜓)和珊瑚化石,而且都是一些重要分子。其化石组合面貌却大致以宿松、怀宁、无为、丹阳以北一线为界,形成东南(称南区)、西北(称北区)  相似文献   

9.
安徽南部石炭系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化石丰富,是研究华南地区石炭系的良好地区之一。安徽区调队、南京地矿所、南大地质系、安徽省地质局322队、321队等单位都先后做了一些工作,地层单位名称一直沿用1930~1935年地质界前辈李四光,李毓尧、朱森等研究宁镇山脉地质时所创建的黄龙灰岩——黄龙组。其岩性是,底部为白云岩,下部为厚层粗结晶灰岩,中、上部为灰白或微带红色质纯灰岩。  相似文献   

10.
铜陵地区五通组厚层石英砂岩以上,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岩之下,以泥页岩为主的碎屑岩,长期以来被视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由于该组和其上的黄龙组是铜陵地区铜、铁和硫铁矿床的重要赋矿层位,故早为众所瞩目。1982年,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1地质队,为解决该组的层位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揭露,在钟鸣东南金榔乡山墈汪笠帽顶工作时,在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中发现了几块植物化石,经李汉民鉴定,此种植物为古羊齿(Archaeopteris),是晚泥盆世最具特征的植物化石之一。为了解决该套地层时代问题,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1地质队联合对区内该段地层作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赣南早元古代中深变质岩地层时代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育在赣南地区的寻乌岩群,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前人归属寒武纪。在1:5万小江图组区调工作中,通过岩石地层、变质变形构造特征及侵位于其中的片麻状花岗岩同位素年代地质学研究,将其时代重新厘定为古元古代。这一认识为探讨华夏古陆结晶基底及华南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在尼勒克地区二叠纪地层分布面积最广,地层出露齐全,接触关系清楚,全部五个组的层型剖面均在该区内,是西天山研究二叠纪地层的经典地区。作者对五条层型剖面全部进行了重测,系统采集样品,取得了一批成果。主要体现在火山喷发旋回研究、生物化石及岩相分析研究,从而进行较详细的地层划分,为西天山二叠纪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下扬子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底部有一套白云岩,分布范围极广,并且是铁、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床的赋矿围岩。许多矿床学者认为安徽铜官山铁铜矿、繁昌桃冲铁矿、江苏栖霞山铅锌锰矿等矿床与这套白云岩关系密切。因此,研究老虎洞白云岩的成因,对于下扬子地区金属矿床的研究以及石炭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对这套白云岩的岩石学研究甚少,仅1959年夏邦栋同志据江宁淳化大连山等地研究,认为黄龙组底部白云岩属闭塞泻湖环境中的原生沉积成因[3],并创名为“老虎洞白云岩”,  相似文献   

14.
苏、皖南部中、下石炭统之间普遍发育一套白云岩地层,过去通称为“老虎洞白云岩”。 自夏邦栋(1959)创建“老虎洞白云岩”以来,对它的时代归属一直存在分歧。杨敬之等(1962)把它与广西大埔白云岩相比,将它归入中石炭世早期;陈敏娟等(1964 1972,1980)、肖立功(1982)根据南京龙潭、汤山、孔山等地所获得的珊瑚化石资料,将它归入早石炭世晚期。江苏区调队(1972)、安徽区调队(1979)依据南京  相似文献   

15.
工作,发现奥陶纪地层,为本区奥陶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嗣后,安徽省地质局区调队杜森官等人,在该地测制奥陶系剖面,采集了丰富的笔石等化石。这些化石经我们详细鉴定,认为黟县宏潭地区发育为一套完整的奥陶纪笔石页岩相地层,与浙西、皖南宁国、太平一带基本一致。 为了详细研究黟县宏潭奥陶纪笔石地层,笔者与张全忠等人重赴该地测制奥陶系剖面,采获了大量的笔石、三叶虫和介形虫等化  相似文献   

16.
除安徽休宁流塘—浙江临安马哨一线外,苏浙皖地区石炭系黄龙组纯灰岩段之下,普遍地有几米至几十米厚度不等的白云岩(不少地方白云岩的上部因去云化作用变为巨晶灰岩),它们形影相随。大致以江苏镇江——安徽宿松一线为界,可分南北两带,两带白云岩中的化石面貌各界。南带全部属中石炭世早、中期,而北带除江苏江宁大连山剖面白云岩顶部发现中石炭世早期牙形石组合外,其余均属早石炭世晚期。对这种层序相同,岩性相似,但时代不一的现象,目前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方案,归纳起来,主要有  相似文献   

17.
赣中地区晚石炭世地层以高安鸡公岭一带出露最好,厚度较大,含有丰富的(竹蜓)类。船山组为一套浅灰、灰白色厚层灰岩夹白云岩,总厚342米,与下伏黄龙组及上覆下二叠统栖霞组均为整合接触。1979年江西省地质局902地质队在该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测量过程中,在鸡公岭详细测制了剖面,系统采集了化石。经笔者研究的船山组中(竹蜓)类计12个属及亚属。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作者在贺兰山中段腰坝配件厂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了震旦系盖帽白云岩,进而研究了其沉积特征、碳氧同位素组成和时代,并与该区紫花沟兔儿坑组白云岩、华南和华北地台南缘相应地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盖帽白云岩为含陆源细碎屑白云岩,与兔儿坑组白云岩相近;其δ13C值为-4.7‰~-0.79‰,且自下而上呈下降趋势;其时代与华南震旦系下、中部相当,与华北地台南缘震旦系罗圈组的沉积特征和古地理环境相近;与全球Gaskiers冰期有相关性。这对华北地台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及动物演化"源头"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苏皖地区石炭纪牙形刺化石作概要介绍。金陵组以Siphondellaisosticha(Cooper),S.cooperi Hass,Polygnathus inornatus E.R.Branson,P.bischoffi Rhodes,Austin&Druce为主,可建立Siphonodella isosticha-S.cooperi带,与我国西南地区岩关阶最上部的牙形刺带相当,其时代应属岩关晚期。老虎洞组以Gnathodus bilineatus Roundy为主,可建Gnathodus blinetus带,与西南地区Gnathodus bilineatus bilineatus带也可对比,其时代为大塘晚期。黄龙组底部白云岩段以Idiognathoides sinuatus(Harris & Hollingsworth),Declinognathcduslateralis(Higgins & Bouckacrt)为主,这些牙形刺为晚石炭世早期的标准分子,可建ldiognathoides sinuatus带。黄龙组纯灰岩段有ldiognathodus delicatus Gunell,I.claviformis Gunell,I.antique Stauffer & Plummer,面貌与华北地区本溪组相似。船山组有Streptognathodus elongatus Gunell,Sweetognathus whitei(Rhodes).Streptognathodus elongatus为华北太原组上部的牙形刺带化石,在北美见于Pennsylvanian系Missourian-Virgillian阶,并延续到下二叠统狼营组。Sweet-ognathus whitei于Sphaeroschwagerina带,被当作早二叠世开始的代表分子。  相似文献   

20.
通常情况下在碳酸盐岩分布的地区,由于地下岩溶管道的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大尺度的管道和裂隙中。地下水的流速和流向在空间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以上问题造成在碳酸盐岩地区难以对地下水的流动和溶质运移问题进行数值模拟评价。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某些白云岩裂隙水中地下水的运动符合孔隙水中的运动规律,溶质的运移符合弥散理论的基础条件。以松桃县某工业场地为例,研究该白云岩地层中地下水水质弥散参数的获取和参数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数值模型对污染情况进行模拟,采用现场试验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数值模型采用Visual MODFLOW计算机辅助软件建立。通过验证表明,以泥质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地区的地下水流动及溶质运移适用于数值法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