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巢湖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下扬子拗陷东段,区内石炭系分布广泛,出露齐全,生物化石也十分丰富。自三十年代以来所进行的区域地质、地层古生物工作为沉积环境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1年5月,南京地矿所沉积组与安徽区测队二分队,结合科研和区测工作,开展了巢湖下石炭统沉积环境的研究,共实测了下石炭统剖面九条,对其中四条进行了较详细的岩石学研究。(图1)  相似文献   
2.
在赣西北地区石炭纪沉积学及生物地层学研究中取得如下新进展.1.上石炭统原黄龙组顶部首次:采获船山组标准化石,(?)Eoparafusulina sp.,证实了本区有晚石炭世马平期沉积一船山组的存在。2.黄龙组下部白云岩段,发现牙形刺:Idiognathoides sinuatus-Idiognathodus delicatus 动物群 及(?)类:Verella cf.prolixa,Ozawainella pseudorhomboidalis等,为白云岩段时代归属威宁期提供了化石依据。3.作者认为本区黄龙组底部零至三十余米的一套碎屑岩主要为石炭纪威宁期始时海侵初期的滨海相或浅海滞留沉积,与其上白云岩为连续沉积。  相似文献   
3.
下扬子区石炭系老虎洞白云岩的形成认为是被蒸发泵吸作用稍加改变的浅淡含水层与海水混合白云岩化的结果,并特别强调准同生期灰泥潮坪受蒸发泵吸作用形成的白云石籽晶在混合白云岩化中的动力学作用;其上“粗晶灰岩”的形成则是经历了白云化——溶解——菱面体孔隙形成及其相互连接——地下缝洞层的形成——粗晶方解石在缝洞空间自由生长——垮塌——再胶结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4.
江西九江—瑞昌地区内有经济价值的铁铜硫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层控、岩控特点极为明显。矿层均赋存在石炭系黄龙组下部碎屑岩段与白云岩段之间。这一决非偶然的地质现象引起了广大矿床学家的兴趣,对这类矿床的成因认识已由传统的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理论转向沉积或(火山)喷气沉积成矿论(孟宪民1964,徐克勤1982,李文达1985,王文斌1985)。既然矿床形成与沉积有关,对沉积作用、沉积相的研究也就势在必行了。近年笔者在该地区  相似文献   
5.
钻探证实,镇江市谏壁镇长江北岸高桥镇北部埋藏硬粘土层,之上为冰后期松散沉积物.沉积物主要为粉砂、粘土质粉砂、砂泥互层,中部局部夹含细砾中细砂,顶部见淤泥质粘土;夹数十层植物炭屑层;以水平纹理为主,局部见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表明冰后期以来该地处于水动力较弱的河湖环境,为多期湖沼相沉积夹汊道河流相沉积,局部有海相沉积物加入.根据碳化植物碎屑14C年龄,推测冰后期底界年龄约13 000 aBP,海侵到达该地的时间约为9 000 aBP,海侵最高位时间约为6 500 aBP.冰后期平均沉积速率约为4.9 m/ka,湖沼相3.4~6 m/ka,河流相10~15 m/ka.对全新统的底界年龄和海相层的埋藏深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江都-镇江(大港)河段冰后期地层层序可分为早期海侵层序和中、晚期海退层序.早期海侵层序主要包括下部冰消期近源辫状河流相、中部河流相、上部河漫滩相,为一套海进式河床充填层序,在垂向上具有该河段独有的三层结构特点.中、晚期海退层序主要包括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和三角洲平原相,在垂向上也具有三层结构特点.冰后期以来,古长江的江面宽度不断变化,沉积中心位置也随之发生多次较大调整:冰消期至全新世早期,中心位置曾不断向南偏移;从全新世中期开始,其中心位置开始北移直至最大海侵结束;最大海侵后,随着三角洲不断进积,其中心位置也开始节节南移直至现今位置;从最大海侵到现在,古长江中心位置可能向南移动大约15 km.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长江镇江-泰州段岸坡岩土体变形破坏实地调研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崩岸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征,对长江嘶马弯道典型实例进行剖析,并探讨其成因机制;确定镇江-泰州段江岸崩塌类型主要为洗崩、条崩、窝崩,以窝崩破坏性最强,条崩次之;成因机制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河流水动力条件为主,气候、人类活动、区域构造背景的影响次之;总结了崩岸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提出该段长江江岸坍塌的防治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第四纪地层广泛发育,主要为上更新统下蜀组及以上地层,其下中更新统地层未见成型剖面。在南京地区三维地质调查中,钻探发现在典型的上更新统下蜀组黄土之下有一套红色含砾粘土层,经对该孔磁性组构、磁化率等测试及研究,认为该红色粘土与长江中下游普遍发育的网纹红土时代相当。其顶底界线清楚,地层完整,岩性独特,为全面认识南京地区中更新统地层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9.
九瑞地区各沉积相带的展布是在特有的北东和北西西向断裂相互切割所形成的菱形网格状古断裂构造格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古构造在同一应力场中形成,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它对本区晚石世岩相占地理,以及晚古生代以前的地层厚度,沉积相带及矿床(点)分布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同时也是岩体贯入、火山喷发、喷气、热泉活动及矿液运移的通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