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少芬 《环境》2006,(9):76-7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环境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不少学校(幼儿园)积极地投身到“创绿”工作中,把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从多角度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一所所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许多学校(幼儿园)能以获得“绿色学校”为起点,继续持之以恒深入地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向更高和更深的层次开展。但有的学校(幼儿园)却把评为“绿色学校”(幼儿园)作为目的,作为“荣誉”,认为已经水到渠成了,也不用花大力气了。有了这一思想作怪,环境教育的教研工作就放松了,环境教育的意识淡薄了……这显然不利于环境教育质量的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搞好环境保护,首先必须抓好环境教育工作,建议要从幼儿园到大学,设置相关内容。近年来,环境教育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中的热门课程,在创建“绿色幼儿园”的活动中,苏州市三元第二幼儿园树立了环境教育新的理念,把幼儿园环境教育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实现幼儿园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抓好环境教育工作该幼儿园首先开辟了富有童趣、便于幼儿参与劳动观察的小小种植园,建设性地在幼儿园创建了生态园、环保园,设置了小动物饲养角,让有限封闭的空间,成为幼儿学习、生活和接触…  相似文献   

3.
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苏州高新区新升幼儿园紧紧抓住创建“绿色幼儿园”的契机,组织成立了创建“绿色幼儿园”领导小组,形成环保管理网络,做到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各年级环境教育,让幼儿的规则意识在环境中得到熏陶,并要求每个教工在日常教学和生活言行中都应为孩子做表率。营造氛围,优化环境,提升校园绿色幼儿园十分注重园内环境教育设施设备的建设,以丰富和拓宽幼儿园环境教育宣传途径和形式。整座校园内实行垃圾袋装化和垃圾分类,进一步增强了全园师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各班创设了各种区域活动,设置了废物百宝…  相似文献   

4.
针对个别学校(幼儿园)在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中的现状,试从创建绿色学校内涵、意义和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在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中提高环境教育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从1996年由中宣部、国家教委、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至今已有5年多。南宁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环境教育活动,2001年及“九五”期间,按照“行动纲要”的要求,南宁市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的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环保局、团市委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活动的通知》,举办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培训班,同年10月,经对申报“绿色学校(幼儿园)”的41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6.
丰晔 《环境导报》2003,(14):31-31
苏州工业园区东港实验幼儿园于2001年11月成为苏州市首家省级“绿色幼儿园”。在创建工作中,苏州工业园区东港实验幼儿园在树立绿色教育理念、建立绿色校园、实施绿色环境教育内容和过程、倡导绿色环境行为等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创设物质环境,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我园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始终紧紧抓住“以幼儿为本”这一原则,时时处处注重环境的育人性,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我们根据园内“美术”、“科技”两大课题开展的需要,将“美术”、“科技”两大特色教育融入环境创设之中,给孩子提供“审美的环境”和“科学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关于“绿色学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江苏省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探索和发展历程,就能清楚地看到,1995年年底《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颁布后,全省推进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已成为中小学环境教育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环境教育趋于规范化的良好开端。几年来,江苏省各地城乡已确认的省、市、县(市、区)等各级“绿色学校”已近800所,其中19所学校获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授予的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7名教育工作者分获“绿色园丁”和“先进工作者”称号,55所学校(幼儿园),107名教师、行政…  相似文献   

8.
董文茂 《环境》2006,(10):84-87
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可窥见一斑。担负着培养未来环境主人神圣使命的韶关市机关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韶关市机一幼”)的园丁们,深知肩头责任之重,亦深谙幼儿环境教育之道。他们以培养新一代绿色韶关人作为幼儿园的内在追求,立足本土,充分挖掘利用韶关丰富的自然、文化、环境资源,不断完善环境教育条件,寻求环境教育的新方法,探索环境教育教学新规律,把环境教育引向深入。近年来,韶关市机一幼在环境教育领域的斐然成绩,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吸引了省内外同行纷纷来韶取经。  相似文献   

9.
校园环境管理:"绿色学校"发展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南 《环境》2006,(10):74-76
从199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和国家环保局颁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以来,我国的“绿色学校”建设成绩斐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的统计,N2005年,我国已建成各级“绿色学校”25000所,其中,通过三批推荐和评审,国家教育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计表彰了488所“绿色学校(幼儿园)”,使我国的“绿色学校”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建设、指导和评估体系,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和谐社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环保局、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全国环境宣传行动纲要》精神,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到2000年,在全国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活动。我省于1998年初下发了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的通知,经过深入宣传、发动、培训、检查、评估,创建省“绿色学校(幼儿园)”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普遍开展,已有3000多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根据多年调查监测数据研究成果,以及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论述了黄河断流的历史与现状,定性定量地评价了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缓解和预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出发,以青海省西宁市至湟源县一级公路工程为例,简要阐述了西部大开发中高等级公路在路线设计,施工过程中保护好沿线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初步讨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协调高等级公路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汪永晨 《环境》2006,(2):68-69
2005年10月,湖北襄樊绿色汉江会长运建立打来电话,告诉我唐白河清了。  相似文献   

18.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06,(3):62-65
现在,南越王墓的殉葬品已在博物馆的五个展馆陈列展示。这些珍品像一串珍贵的钥匙,通过它们,西汉南越国风情被揭开了。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的大部分街谷都存在上游阻挡建筑.为考察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环境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了上游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常规建筑间距范围内,街谷湍流强度、平均风速和风速波动范围均随着上游阻挡建筑间距增大而减小,这将导致当上游阻挡建筑与街谷建筑间距从15m增加到60m时,街谷空间污染物平均浓度增大36%,近地空间增大41%.因此,实际设计中街谷上游阻挡建筑与临街建筑间的距离不应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