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长春生物制品所四级生物转盘的试验研究,对转盘生物膜的感观性状、物理性质以及VS、AMN、TTC—DHA、主要污染指标的逐级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探讨了生物转盘数学模式,为处理生物制品废水及类似废水的生物转盘设计推荐计算公式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
剩余活性污泥好气消化中TTC-DHA与其它活性参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剩余污泥为材料,对好气消化污泥中TTC-DHA 与其它活性参数之间以及后者彼此间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不但TTC-DHA与OUR、MPN、MLSS之间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22)、0.889(n=19)、0.778(n=19),而且OUR、MPN、MLSS 间彼此也显著相关,对于MLSS而言,无论是相关性还是检测灵敏度,TTC-DHA均优于OUR.本文认为,TTC-DHA将是剩余污泥好气消化研究和运行控制中一种有效的活性参数,它还能被用于估计好气消化污泥中非降解性MLSS的浓度。  相似文献   

3.
生物转盘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转盘是一种生物膜法废水处理技术。目前对生物转盘的研究主要有反应器的设计、操作参数、盘片特质、处理废水类型和基于该反应器的数学模型等。其中数学模型的研究对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和分析了生物转盘流体力学、传质、动力学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今后生物转盘数学模型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刘长松  周春生 《环境科学》1992,3(6):29-32,51
为探求能够确切反映转盘净化反应实质及其影响因素且简便实用的数学模式,本文根据物料平衡原理和莫诺特(Monod)关系式建立了形如A/Q(L_(n-1)-L_n)=1/P+K_s/PL_n的转盘数学模式,利用处理生物制品废水的生产性四级转盘系统的试验数据确定出各级转盘的P、K_s、Y、μ_(max)、X_f等动力学参数值,并对此数学模式及其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数学模式可作为转盘的设计公式,它揭示了转盘净化废水的实质及影响因素,比以往的经验公式更简单实用.建议在设计处理生物制品废水或与其类似废水的生物转盘时,采用文中的数学模式及动力学参数值。  相似文献   

5.
袁磊  毕学军 《环境工程》2010,28(6):97-99
通过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与电子传递体系活性的测定,对比分析铁盐对活性污泥系统微生物活性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TTC-DHA活性与INT-ETS活性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分批次向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投加Fe(OH)3并保持连续运行污水处理系统内的活性污泥含铁质量分数在5%条件下,其活性污泥微生物TTC-DHA与INT-ETS活性可分别达到25~30,275~360μg/(mg.h),其较对比系统提高50%左右,铁盐对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由北京工业大学研究设计的一种高效率节能型的废水处理设备~BST型厌氧生物转盘,最近在江苏省江都县净化机械设备厂研制生产成功,并在北京香油厂正式投入安装运行。该产品是一种用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新型设备,由传动装置、转盘、密封简体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只需在常温或中温条件下进行,它通过附着在转盘片上的生物膜(厌氧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附、吸收、生物氧化和合成作用,使废水水质得到净化。它主要适用于处理各种不含有毒物  相似文献   

7.
一、活性炭吸附——生物膜法的出现利用微生物膜处理废水的方法有洒滴滤池、浸填式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曝气和管式接触氧化法等,这些方法是依靠增大生物膜与废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处理效率。一般情况下,生物膜在固定的载体上吸附、生长,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氧化分解有机物。虽然普通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污泥产生量少等优点,但只能作为二级处理方法。于是,有关人  相似文献   

8.
废水有机物对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膜系统的影响借助已建立的自养生物膜模型(CANON)与活性污泥3号模型结合进行了理论模拟.被结合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生物膜中自养菌与异养菌活性以及所涉及的全部内在反应(碳氧化、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模拟显示,废水有机物对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系统影响不大;生长稳定的生物膜系统中异养菌反硝化不是脱氮的主反应(最大脱氮作用20%);厌氧氨氧化左右着脱氮功能.除废水中有机物可被全部去除外,当溶解氧最佳时,系统总氮去除率亦可高达90%.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研究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绪言所谓生物膜就是生长在固定介质表面上,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截留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粘膜。生物膜法是废水生物化学处理法的一种,在处理废水时,废水流过生物膜,借助于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作用,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具体的应用方式有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法和接触曝气法。  相似文献   

10.
1.前言附着在生物转盘上的生物膜,混杂着多种多样的细菌;在膜内的环境条件(是否存在DO、NH_4—N、NO_2—N和有机物等)下,还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为此,作者进行了生物转盘的模拟实验研究。附着在转盘上的生物膜内氧的侵入深度,是  相似文献   

11.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超声波强化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通过设置超声波的膜生物反应器与对照反应器净化微污染水源水的对比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对水源水生物净化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通过一定强度的超声波处理,膜生物反应器的生物活性得到增强,反应器有机负荷增加,有机物净化效率提高.通过设置超声波的反应器及其对照的TTC脱氢酶生物活性、进出水的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对比试验进一步证明了超声波处理促进了生物活性.通过不同功率的超声波处理表明,功率为10W的超声波促进生物作用的效果最为明显.经超声波处理后效果能保持24h,可设置超声波处理的时间间隔为24h.本文还分析了超声波促进生物活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用快速生物活性测定仪测定活性污泥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基于快速生物活性测定仪,对污水处理厂好氧生物处理单元的重要运行指标--污泥活性的长期变化、酸碱性、温度、毒性等外部环境条件对污泥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运行的活性参数变化幅度在20%以内;pH值偏离正常值时,生物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对酸性环境的耐受能力远大于对碱性环境的耐受能力;温度升高,污泥的活性增强,温度超过42.5℃后,污泥活性遭到强烈抑制,但内源呼吸速率受温度的影响不明显;毒性物质对生物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可能是有选择性的.最后还测量了一个实际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活性,标准偏差在20%以内.这表明,污泥活性测定结果较稳定,所测量的活性参数能够表征污泥的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13.
闫怡新  刘红 《环境科学》2006,27(5):898-902
为了对低强度超声波强化污水生物处理的重要工艺参数———超声辐照周期进行优化,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好氧活性污泥为试验材料,以好氧呼吸速率(Oxygen Uptake Rate,OUR)和TTC-脱氢酶活性(2,3,5-triphenyl tetrazoliumchloride-dehydrogenase activity,TTC-DHA)为指标,研究了频率35kHz、强度0.3W/cm2的超声波辐照10min后0~48h污泥活性的变化规律,发现超声辐照处理后8h污泥活性达到最大值,24h后超声波的强化作用基本消失.随后分别以8h和24h为超声辐照周期,进行了反复超声辐照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超声辐照周期为8h时,第2次超声辐照后污泥的活性就开始明显下降,3次辐照后污泥的活性下降到对照的一半;当采用超声辐照周期24h时,每次超声辐照后污泥活性依然有所升高,但是随着超声辐照次数增加,其升高的幅度逐渐降低.考虑到设备投资及处理效果稳定性,应采用8h的超声处理周期,每次只处理反应器内一定比例的污泥以避免反复超声引起的污泥活性下降.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了低强度超声波改善污泥活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介绍采用物理加热消毒灭菌及好氧接触氧化法在昆明某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处理生物制药(疫苗)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应用情况。在生物制药(特别是减毒活疫苗)生产废水中通常含有病原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须经消毒灭菌处理后才能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首先,根据相关病毒的致死温度,采用加热法将减毒活疫苗生产废水中的病毒杀死;然后,灭活后的废水排入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系统与生活污水混合后进行处理;最后,氯消毒后达标排放或进行中水回用。本文为生物制药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磷酸酯酶活性对餐厨垃圾单相厌氧消化抑制的预警作用,考察了单相CSTR反应器在容积负荷2.0~8.5kgVS/(m3·d)条件下的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并同步分析了挥发性脂肪酸(VFAs)、容积产气率、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在容积负荷为2.0~4.0kgVS/(m3·d)时,平均值为14.1,9.8μgNP/(h·mL);容积负荷为5.0~7.5kgVS/(m3·d)时,其平均值为138.4,23.6μgNP/(h·mL);容积负荷为8.5kgVS/(m3·d)的超负荷阶段达到峰值318.1,51.5μgNP/(h·mL)后快速下降.磷酸酯酶活性骤升的时间较VFAs、容积产气率骤降超前2d、较pH值的骤降提前1d.磷酸酯酶活性较常规指标VFAs、容积产气率和pH值等对单相厌氧消化抑制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6.
硫酸根对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刘燕 《环境科学》1992,13(5):50-52,24
利用连续流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在控制和不控制H_2S浓度两种情况下,考察SO_4~(2-)对有机物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试验表明,硫酸根本身对厌氧处理没有毒害作用,它对厌氧处理过程的破坏主要是其还原产物H_2S造成的。在用Fe~(2+)控制H_2S的情况下,硫酸根的存在和浓度大小对出水TOC、TOC去除率、产气量、气化率无不利影响,但会使气体中甲烷含量及甲烷产率逐渐减小而二氧化碳含量及二氧化碳产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水葫芦和生活垃圾在中温条件下联合发酵的可行性,研究了系统总固体含量(TS)、发酵母液添加比例(IR)以及水葫芦添加比例(WR)对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5%的水葫芦能够有效防止因TS和IR的变化对系统pH值所带来的影响,缩短发酵启动时间,使产气高峰集中出现,并提高产气量。但是当水葫芦添加比例增加到10%时,沼气产量反而下降。发酵70 d后,挥发性固体(VS)降解率为38.18%~58.10%。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水葫芦与生活垃圾联合发酵制沼气的较优工艺条件为:系统总固体含量23%,发酵母液添加比例100%,水葫芦添加比例5%。  相似文献   

18.
畜禽养殖废水污染物浓度高、生物毒性大,导致传统生物处理工艺难以满足达标排放要求.为探究高效的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采用生物转盘作为主体工艺,利用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简称"HN-AD菌")为生物强化菌剂,对比了强化污泥挂膜和菌剂挂膜两种不同生物强化方式下该工艺在启动时间、碳耗、能耗、真实废水处理效果及微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差异,以确定最佳生物强化方式.结果表明:①模拟废水试验中,菌剂挂膜反应器启动时间(19 d)明显短于强化污泥挂膜(33 d),参数优化后发现,在相同处理效果下,前者碳耗、能耗较后者分别低48.22%、33.33%.②真实废水处理试验中,菌剂挂膜反应器的CODCr、NH4+-N、TN平均去除率较后者分别高7.11%、26.97%、29.14%.③在微生物多样性方面,菌剂挂膜体系中Comamonas(丛毛单胞菌属)相对丰度是强化污泥挂膜体系的10倍左右,推测Comamonas可能是在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菌属.④SEM观察发现菌剂挂膜生物转盘盘片上的生物膜更薄,但HN-AD优势菌富集程度更高.研究显示,菌剂挂膜反应器对模拟废水、真实废水的处理效果均优于强化污泥挂膜反应器,且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