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排放权交易是少数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问题的新兴方式。而作为碳排放权的重要载体,碳交易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由于技术理念、配套制度和金融工具等方面的限制,迟迟未能建立起统一的全国碳交易市场。本文将在梳理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优势、机遇、劣势与挑战,进而从政策保障、经济支持、监管机制等方面探析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方法和路径,为相关部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最有效率的污染控制手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在实施和完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以碳交易在我国迅速发展为背景,简述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碳交易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碳交易兼具节能减排政策市场化手段和低碳转型政策工具的双重职能。顺应节能减排领域对碳交易市场化的法律需求,发挥法律在碳交易市场创建、交易规则形成、市场规模扩张、交易平台构建、交易形式创新等方面的制度优势,是法律着力碳交易的核心问题。探讨法律在碳交易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对策,建立碳交易法律促进的市场创造与扩张机制、程序保障机制、技术支持机制、物质保障机制、碳权保护机制,是当前气候变化立法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SWOT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蓬勃发展,碳交易市场的规模迅速膨胀,各国纷纷建立碳交易市场,为其国内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产生的核证碳减排量(CERS)及相关衍生品搭建交易平台,以期在这个新兴市场中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5.
碳票交易模式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节能减排目标设计的,因此在交易的前中期并不与国际接轨或关联,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碳交易市场建立思路,旨在构建成熟的对我国有利的碳交易标准与体系,从而在国际碳市场上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控制碳排放的承诺,我国大力推进碳减排,已启动碳交易市场试点工作。发电行业的化石燃料燃烧是我国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因此肩负重要的碳减排任务,是现有碳市场交易试点的主体,也是未来全国碳市场交易中重要的参与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典型发电企业碳排放现状,探讨了我国发电行业在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后,参与碳市场交易的积极性和盈利预期现状等问题,并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国碳交易市场规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第三阶段进一步的减排,欧盟颁布了新的碳交易指令,对碳交易机制进行了重大修改。在延长交易周期、扩大减排范围的同时,新的交易指令对2012年后欧盟碳交易机制的扩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权分配是我国碳交易机制设计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然而,不同初始分配方案对我国碳减排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尚不明确,成为制约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我国"十三五"时期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为约束构建非线性规划模型,模拟了"祖父分配方案"、"支付能力方案"和"人口规模方案"3种初始排放权分配方案对各省区碳交易策略及其减排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碳交易市场能有效降低我国实现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经济成本,但在不同初始排放权分配方案下省区间的碳减排成本差异有所不同.与"支付能力方案"和"人口规模方案"相比,"祖父分配方案"下省区间碳减排成本差异较小,更能体现碳排放权分配的公平性.以公平为导向的初始排放权分配和以效率为导向的碳排放权交易相结合,有助于我国提升碳排放权配置效率、降低减排成本,促进省区间碳交易市场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京都议定书》认定的碳交易机制,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分析配额型碳交易在美国的成功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兰州市的污染现状,构建兰州市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来治理大气污染:核定兰州市大气环境容量,确定总量控制目标;确定交易单位;确立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机制;制定交易规则,建立监管机构;政府监管并进行相应的惩罚。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通知提出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并将电网企业纳入其中,交易范围为线损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电网企业碳排放属间接排放,且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跨省交易电量等不可控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碳交易发展现状,研究电网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碳排放现状与趋势,并结合深圳供电局碳交易实践,提出了电网企业碳交易的有关工作建议,为电网企业碳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