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模拟水泥分解炉气氛条件下,考察了CO_2浓度对污泥燃料N(Fuel-N)析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Fuel-N的析出形式主要为NH_3、HCN及NO_x.在研究的CO_2浓度范围(体积分数0~35%)内,CO_2浓度的升高将消耗更多的含氮位点和H自由基,导致NH_3的析出受到抑制;而CO_2能直接氧化HCN或—CN官能团,导致HCN的析出随着CO_2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NO_x的析出量随CO_2含量的升高先减小后升高,在25%时达到最小值.NO_x的生成和还原反应是同步发生的,在燃烧温度和O_2含量一定的情况下,NO_x的析出主要受NO_x还原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燃烧过程中同时存在NO_x的气相均相还原反应和气固异相还原反应.当CO_2浓度从0上升至25%时,CO_2分子与污泥焦反应生成的CO相对增加,在污泥焦表面的催化作用下,NO_x被CO还原的量增多,此时污泥焦对NO_x的气固异相还原占据主导地位;继续增加CO_2浓度至35%时,还原性气体HCN生成幅度下降较大,此时HCN、NH_3对NO_x的气气均相还原占据主导地位,导致NO_x的析出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2.
氧化亚氮(N2O)是BioDeNOx脱硝过程中的主要中间产物,而N2O还原酶是影响NO进行完全反硝化的关键酶。实验以前期从同一反应体系中筛选出的一株反硝化菌Pseudomonas stutzeri ND1为出发菌株,克隆鉴定该反硝化菌是否具有N2O还原酶基因nosZ,并考察了pH、氧气、温度对该反应体系NO去除率以及N2O产生量、转化率的影响。实验证明该菌确实存在N2O还原酶nos,即从微生物学角度表明该反应体系具有N2O的生物还原能力。该反应体系的最适pH值为8.0,此时NO去除率达最大值80%,N2O产量降至0.33mg/m3,N2O转化率为0.06%;在氧气含量小于1%时,N2O产量及转化率变化不明显,NO去除率下降了不到2%,而当氧气含量达到2%时,N2O有了明显的跃升,达到1.5 mg/m3,N2O转化率为0.48%,NO去除率下降至78.6%;反应最适温度为30℃,此时NO去除率达到最大值82%,N2O产量为0.34 mg/m3,且N2O产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3.
铁是动植物进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在藻塘内,铁能够影响藻细胞生长与繁殖,影响水质净化效果。通过研究不同浓度Fe3+对小球藻生长影响,并设定进水C/N和N/P,确定适宜Fe3+对藻塘出水理化性质及其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Fe3+)为10 000 nmol/L时,藻细胞质量增加约25%。适宜浓度Fe3+可调节藻塘水体DO、p H及ORP,提高净化效果。Fe3+利用率与COD、TN和TP去除率呈线性正相关,且随进水N/P的提高而增高。当ρ(N)/ρ(P)为50,ρ(C)/ρ(N)=5时,加铁藻塘COD、TN、TP去除率分别为45.34%、77.14%、43.11%,与未加铁藻塘相比,去除率分别提高约3,5.47,9.64个百分点。因此,铁可以促进藻类的生长,当藻塘进水ρ(C)∶ρ(N)∶ρ(P)∶ρ(Fe)为250∶50∶5∶1时,可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气态脱氮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密闭的间歇式反应器对高质量浓度氨氮废水在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生物脱氮过程中产生的3种氮氧化物气体(NO,NO2和N2O)进行跟踪测试.结果表明,在由反应器排出的气体中,ρ(NO2)不高于实验室背景值,在脱氮产物中可忽略不计,而ρ(NO)和ρ(N2O)要高于背景值10倍以上.对于该脱氮系统,在低ρ(DO)和高pH的条件下产生的N2O相对较少.ρ(DO)为1.5~3.0 mg/L时,以NO和N2O形式脱除的氮分别占脱氮总量的0.58%和6.53%;ρ(DO) 为2.5~4.0 mg/L时,分别为0.48%和39.34%.此外,还分析了可实施的N2O控逸途径.   相似文献   

5.
将钙钛矿型催化剂与碳烟均匀混合后置于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体系中,利用程序升温反应技术,在模拟柴油机尾气的情况下对同时催化去除氮氧化物(NOx)和碳烟的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含Cu原料的用量,得到不同Cu取代量的催化剂La0.8K0.2CuxMn1-xO3,性能评价结果表明,La0.8K0.2Cu0.05Mn0.95O3催化剂的综合性能较好,碳烟的起燃温度及NO向N2的最大转化率分别为280℃和58.0%.采用该催化剂,进一步考察了进气中NO浓度、O2浓度、进气总流量及催化剂与碳烟的接触状况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气中NO浓度、O2浓度、气体总流量和催化剂与碳烟之间的接触状况对NO的去除率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碳烟起燃温度的影响较小.O2浓度从5%变为7.5%时,碳烟的起燃温度及最大NO转化率分别从280℃和53.8%变为270℃和96.7%.碳烟与催化剂松散接触时,碳烟的起燃温度及最大NO转化率分别为290℃和48.4%,紧密接触时分别为275℃和70.4%.而进气中NO浓度、气体总流量的变化对碳烟的燃烧基本上没有影响,虽然NO的转化率有明显变化,但生成的N2总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硫(SO_2)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目前关于SO_2对木本植物的毒害作用及相关机制并不清楚.本文以木本植物胡杨的愈伤细胞为材料,研究SO_2衍生物对胡杨细胞的致死效应,以及过氧化氢(H_2O_2)与一氧化氮(NO)在SO_2诱导胡杨细胞死亡中的信号调节作用.研究发现:SO_2衍生物处理(1~5 mmol·L-1)可诱发胡杨细胞死亡,且SO_2衍生物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细胞死亡率越高.2 mmol·L-1SO_2衍生物处理胡杨细胞后,胞内H_2O_2和NO水平显著升高,且H_2O_2水平的升高先于NO.一定浓度的外源H_2O_2或NO供体SNP能够提高SO_2胁迫下胡杨细胞的死亡率;而使用H_2O_2清除剂CAT和ASA、NO清除剂c PTIO、NO合成抑制剂钨酸钠后,SO_2诱导的细胞死亡率明显降低.进一步实验发现,外源H_2O_2可以提高SO_2胁迫下胡杨细胞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促进胞内NO产生;而利用CAT和ASA清除H_2O_2后,细胞NR活性和NO产生均受到明显抑制.此外,SO_2胁迫下,外源SNP能够抑制抗氧化酶(CAT和APX)活性,增加胡杨细胞内的H_2O_2水平,而一定浓度的c PTIO和钨酸钠均可提高CAT和APX活性,降低胞内H_2O_2水平.结果表明:SO_2胁迫下,胡杨细胞快速产生的H_2O_2能够激活硝酸还原酶活性,促进NO生成,同时NO能够通过抑制抗氧化酶活性而提高H_2O_2水平.H_2O_2与NO互作调控SO_2诱导的胡杨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7.
SO2对模拟燃煤烟气中汞形态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OntarioHydro方法作为检测方法 ,在小型模拟燃煤烟气Hg形态转化实验台上研究了烟气中SO2 浓度、HCl浓度、O2 浓度变化对燃煤烟气中Hg形态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CO2 O2 N2 的烟气体系中 ,加入SO2 后 ,Hg的转化率略有增加 ,随反应温度升高Hg的转化率逐渐降低 ,较高的O2 浓度可以促进Hg的氧化 .加入HCl后 ,随反应温度的升高Hg的转化率升高 ,SO2 的存在会降低Hg的转化率 ,HCl的浓度越大 ,转化率越大 ,较高的O2 浓度也可以促进Hg的氧化 .  相似文献   

8.
一组不同变质程度的氮含量和挥发份含量各异的煤在小型的流化床燃烧器中于各种温度和氧/燃料比条件下燃烧。将燃料氮转化为NO和N_2O的百分率与煤的性质和燃烧条件进行了比较。燃料氮转化为NO和N_2O的转化率随温度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但燃料氮转化为N_2O和NO的联合转化率却恒定在50%。脱挥发份煤的燃烧表明,燃料氮的氧化与挥发份和煤中总氮的相关性较小。石灰石和白云石增加了NO排放量,但却减少了N_2O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应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的金属氧化物,采用程序浸渍法分别制备了RuO_2负载型催化剂,O_2-TPD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La改性的复合金属氧化物Me_xO_y(Me=La、Mg、Al)为载体,制备的Ru_2O/Me_xO_y有较好的低温O_2脱附性能,同微型固定床活性变化规律吻合。实验室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料气组成:14(V)%N_2O+75(V)%N_2+11(V)%O_2、体积空速SV=10 000 h~(-1)、入口温度340℃的条件下,RuO_2/Me_xO_y催化剂在300 h连续实验过程中,N_2O的分解转化率≥98%。CO_2-TPD分析表明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总碱量及碱性分布基本相同;SEM分析表明,同新鲜催化剂相比,反应后催化剂的表面相对粗糙,但在实验条件下,RuO_2/Me_xO_y催化分解N_2O的活性基本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活性分子O3深度氧化结合湿法喷淋脱硝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活性分子O_3氧化结合湿法喷淋脱硝技术,研究了O_3/NOx摩尔比和气相反应温度对NOx脱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决定臭氧脱硝效率的关键参数.在反应温度为90℃,O_3/NO摩尔比大于1.1的条件下,其脱硝效率要明显高于150℃的工况.这是因为在150℃反应温度条件下,臭氧与NOx反应遵循O_3+NO=NO2,基本不随O_3/NO摩尔比变化而改变;而90℃时,O_3/NOx1.1,O_3+NO=NO2为主要反应,O_3/NOx1.1时,臭氧会与NO2进一步发生深度反应,具体反应如下:NO2+O_3=NO_3+O2,NO2+NO_3=N2O5.由于N2O5在水中的溶解度要远高于NO2,故低温氧化结合湿法喷淋技术可实现NOx高效脱除.此外,通过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也检测到了N2O5的吸收峰.最后,用离子色谱仪分析了湿法喷淋后液相吸收产物中各阴离子的浓度,发现O_3/NOx=1.1工况下的吸收产物主要以NO-2为主,而O_3/NOx=2.1时则以NO-3为主,再一次验证了较低温度、O_3/NOx摩尔比较高时的氧化产物为N2O5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Cd2+、Cu2+和Zn2+对人工湿地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室研究了3种重金属离子Cd2+、Cu2+、Zn2+对人工湿地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以100、500、1000mg/kg剂量的Cd2+、Cu2+、Zn2+处理人工湿地土壤样品,检测其N2O的产生.结果表明,3种金属离子的500、1000mg/kg处理组土样N2O的产生均显著降低,各金属离子抑制N2O产生的程度顺序为Cd2+>Zn2+>Cu2+,这与3种金属离子在土样中的有效态浓度顺序是一致的,反硝化微生物在处理过程中逐步产生了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500、1000mg/kg处理组样品的NH4+-N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提示部分NO-3-N由于反硝化过程的抑制而异化性还原为NH+4-N.  相似文献   

12.
盐度对污水硝化过程中N_2O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节盐度(7.5 g/L)和未调节盐度(0.1 g/L)实际生活污水驯化的活性污泥,分别考察了其相应硝化过程中N2O的产量和转化率.结果表明,盐度7.5 g/L生活污水硝化过程中N2O产量是未调节盐度N2O产量的2.85倍.考察其他盐度下污水硝化过程中N2O产量与转化率的结果表明,盐度从7.5 g/L降低到5.0、2.5 g/L后,N2O产量变化不大,但系统比氨氧化速率随着盐度的下降有所增加;当盐度从7.5 g/L急剧增加到10 g/L后,硝化过程中N2O产量和转化率均有大幅升高,产量达到7.5 g/L时的2.2倍,比氨氧化速率大幅下降.因此处理含盐污水时,应尽量避免盐度的过高波动,防止污水硝化过程中N2O产量和转化率大幅地升高.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N2O浓度与排放特征初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1年8月到9月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进行N2O的原位静态箱观测.结果发现近地气层N2O平均浓度为281.7×10-9m3/m3,低于大气背景浓度,说明沼泽湿地可能是人类目前了解较少但很重要的N2O汇.选取积水状况和地表植被不同的毛果苔草沼泽、小叶章湿草甸(Ⅰ,Ⅱ)以及作为对照的小麦休耕地进行观测,发现4个地点的N2O排放日变化形式不完全相同,除小麦田全天持续排放N2O外,其余各点一天当中均出现排放与吸收交替出现的情况.温度是影响排放模式的主要因素.观测期内毛果苔草沼泽、小叶章湿草甸(Ⅰ,Ⅱ)和小麦休耕地N2O的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0.22μg/(m2@h),1.75μg/(m2@h),1.31μg/(m2@h)和4.86μg/(m2@h).氧化还原电位是决定沼泽湿地N2O排放特征的关键因子,地表积水情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则是影响N2O排放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春季南海溶存N_2O的分布特征和海气交换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28日至5月11日在南海北部进行了调查,测定了南海不同深度海水中溶解N2O的浓度.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的N2O浓度范围在5.17~14.9 nmol/L,饱和度范围为90.4%~236.3%,除个别站位外,表层水体中N2O均处于过饱和状态,是大气中N2O的净源.在研究海域陆架-陆坡站位和海盆区站位N2O的垂直分布有一共同特点:透光层海水中N2O垂直混合较为均匀.利用Liss和Merlivat公式(LM86)以及Wanninkhof公式(W92)分别计算了南海N2O海-气交换通量,结果为-0.57~32.93 μmol/m2·d和-1.1~53.51 μmol/m2*d,此外,我们还估算了南海对大气N2O的贡献为0.15~0.24 Tg/a,要远高于开阔大洋.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旱田土壤N2O释放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贵州省的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和休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整个轮作期的土壤N2O释放进行观测,初步研究我国亚热带旱田的N2O释放特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试验田N2O释放通量具有相同的规律性日变化形式,秋收作物达通量极大值的时间比越冬作物滞后2h~3h,气温是控制N2O通量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3试验田N2O释放通量(以N2O中的N计)分别在9.81~433.11,4.00~180.41和9.74~282.00μg·m-2·h-1,高于我国水田和北方旱田的N2O释放通量;进一步分析表明,3试验田N2O释放通量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模式,N2O释放峰受降雨事件的直接影响,N2O通量与降雨量和土壤湿度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温度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N_2:Ar法直接测定水体反硝化产物溶解N_2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深入开展水体反硝化过程及机理研究,利用HIDEN公司生产的HPR40溶解气体质谱分析仪,通过仪器配置和条件摸索,建立了基于N2:Ar原理直接测定水体反硝化产物溶解N2的分析方法,并总结了采样技术要点.实验结果表明,膜进样质谱仪(MIMS)在长时间(10h)连续测定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的信号稳定性,盐度为0和2%的标样的N2/Ar(物质的量比)变异系数(CV)分别0.53%和0.17%;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恒温槽温度设为18~25℃,磁搅拌气液平衡52h,仪器信号平稳),15d内绘制了5条校准工作曲线,其斜率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03%,说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好;平行水样的标准偏差小于2μmol·L-1.将N2:Ar法应用于福建省九龙江表层水样的连续观测,可观察到明显的反硝化过程,表明所建立的N2:Ar法在今后各种水体反硝化过程和机理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己二酸装置排放尾气中的N2O的测定方法和条件。建立了气相色谱法、TCD检测器和Paropak Q和GDX-103色谱填充柱测定方法。方法的检出下限为5 mL/m3;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4。  相似文献   

18.
SRT对于污水脱氮过程中N2O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采用经过长期驯化,控制污泥龄分别为9d和15d的活性污泥,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污泥龄(SRT)对污水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2O主要产生于污水脱氮的硝化过程中,而反硝化过程的贡献较少.较短的污泥龄有利于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9d污泥龄的活性污泥系统产生N2O量是15d污泥龄污泥系统的1.2倍,分别为4.62mg·L-1和3.8mg·L-1.不同污泥龄条件下产生N2O的转化率也有所差别,污泥龄较短的活性污泥系统产生N2O的转化率也较高,分别为11.2%和7.8%.系统经长期在较短的污泥龄下运行,并没有影响系统的脱氮效果,两种污泥龄条件下系统的脱氮率都在96%以上.为了减少污水脱氮过程中N20的产生量,应避免污水处理系统过短的污泥龄,造成污水脱氮过程N2O的产量和转化率的大幅升高.  相似文献   

19.
施用高效氮肥对农田N2O的减排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高效氮肥N2O排放资料,利用整合分析法分析高效氮肥对N2O的减排效果.稳定性氮肥排放的N2O是普通肥料的0.66倍,减排效果显著;包膜缓释氮肥N2O排放量为普通氮肥的0.95倍,无显著减排效果.若将全国范围的普通氮肥替换为稳定性氮肥、且用N量不变时,稳定性氮肥在中国农田的N2O减排潜力均值为1.03×108 kgN/a,碳排放交易收入为16.86亿元/a;根据现有市场上稳定性氮肥的价格,每亩地每季补贴4.9元,碳排放交易收入和稳定性氮肥成本增加量相抵.由于稳定性氮肥能有效提高N利用率,保证农作物吸N总量不变时减少用N量,稳定性肥料N利用率提高8个百分点时,N2O减排经济效益(即碳排放交易收入-稳定性氮肥成本增加量)为94亿元/a.  相似文献   

20.
沼泽湿地N2O通量特征及N2O与CO2排放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三江平原淡水沼泽湿地进行了连续4年的野外原位观测.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冬季是N2O的汇,但从全年来看,仍为N2O排放的源.5~8月是N2O排放的主要时期.土壤温度是影响N2O通量季节变化的重要环境因素,生长季内的积水水位和土壤温度则会影响到N2O通量的年际变化;沼泽湿地N2O与CO2排放间相关性显著,促使二者间产生这种内在联系的因素包括温度、植物根系的作用、有机质分解的联系作用以及植物气孔行为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