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海上石油开采和船舶运输业的发展,在进行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难免发生石油溢出造成污染海面的事故。为了减少和清除海面油污,保护海洋环境,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寻求和发展海面围油、收集和清除的手段与技术。目前,各类围油栏、撇油器、扫油臂和浮油回收装置已在一些国家的港湾、石油钻井平台得到配备和使用,各种消油剂、凝聚剂和吸油材料得到相应发展。一些国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方法来清除海面溢油和石油污染,并已  相似文献   

2.
李光春 《环境保护》2013,41(15):46-48
若要改变我国当前海上船舶污染清除法律制度的被动局面,必须要在立法上确立运用诸如污染清除协议的私法契约方式完成《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公法上的油污防治行政职责,以及对污染清除协议私人契约加以公法上的干预等法律制度,顺应新公共管理理论关于提倡公共权力多元化与社会化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3.
徐景涛 《交通环保》2000,21(4):39-41
对船舶发生油污事故的种类和可能来源,事故调查处理方法做了简要论述,同时对船舶发生污染事故后,主管机关如何对违法行为帮出行政处罚以及如何调解处理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纠纷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对船舶油污事故损害赔偿评估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该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并以20个国际油污基金公约所承认著名赔偿案例为例建立船舶油污事故的神经网络评估模型,该模型对中国船舶油污事故损害赔偿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实用价值,为中国船舶油污事故损害赔偿评估提供了一种新颖而方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轻路面漏油污染对道路和周边环境的破坏并保证行车安全,提出选取合适的光催化材料涂覆在道路表面进行防治,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试验前后模拟路面上的油污减少量作为评价指标,对油污在模拟路面上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光催化材料用量、光照强度以及温度等不同因素对油污降解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应用于道路表面的光催化材料能够有效减轻路面漏油污染,油污降解率最高达到约75%;不同试验条件下,油污降解效果存在较大差别,光催化材料用量和光照强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降雨淋滤条件下淄河滩陈化残油释放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淄河滩陈化油污土层是引起大武水源地东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对油污土层采取原壮土桩样,在室内进行了旨在模拟大气降水作用时的残油释放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平面上油污土层多年平均可淋出油量1449.26mg/m^2,油污土层的存在不仅使大量的地下水遭到石油物质污染,而且将是一个长期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7.
陈志武 《交通环保》2002,23(5):32-34
国际公约就船舶污染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置、污染赔偿等有关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而中国相关法规滞后 ,文中就国内有关法规及国际公约、近年来福建海域船舶污染事故、如何解决目前有关问题等几方面 ,分析和阐述尽快建立油污赔偿机制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  相似文献   

8.
淄河滩陈化油污土层是引起大武水源地东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对油污土层采取原状土柱样,在室内进行了模拟淄河滩地存在不同厚度表流时的残油淋溶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在设定的试验条件下,油污土层可淋出水量24.566104m3、油量1185.1kg; 水层厚度对渗出水的油浓度影响不大,渗出油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渗出水的数量;太河水库放水补源方式对残油释放量的影响不起决定性  相似文献   

9.
侯宁 《世界环境》2004,(2):20-24
海上油污.是指船舶或其它海上装置在正常营运或者发生事故时溢出或者排放油类货物.燃料油或其他油类物质对海洋环境产生的污染。海上油污损害是一种特殊的海上侵权行为。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后海上运输事业和海上石油开采业的发展海上油污损害频繁发生.损害后果日益严重.并危害到沿岸各国居民身体健康危害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平衡:国际社  相似文献   

10.
杜百铭 《交通环保》1998,19(3):33-35
介绍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其1973年议定书》附则Ⅰ新增第26条有关《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具体内容,阐述了国际海事组织为此制定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编制指南》的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11.
船舶油污染防治的3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宝康 《交通环保》2000,21(5):30-33,38
1967年,油轮Torrey Canyon和以后发生的Amoco Cadiz、Exxon Valdez等溢油事件,震动了石油、航运等企业以及海洋环境保护部门。从1969年开始的溢油会议,交流油污染防治经验和成果,到1999年的30年,可以看出船舶污染防治的梗概。文中对此作了综合评述,并说明目前状况和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参加交通部溢油应急技术代表团赴美培训的启示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颖 《交通环保》2003,24(3):26-29
交通部于2002年5月31日—6月20日组织各直属海事局从事船舶防污染管理的17名专业人员赴美国考察、培训海上溢油应急技术。代表团参观了美国海岸警卫队、环保局、溢油应急办公室和防污基金等单位。文中总结了美国现行的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污基金的建立和管理,提出了建立中国在防治海上溢油和防污基金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DX新型高效天然吸油材对海上溢油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石油工业和海上石油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海洋的石油污染已充分引起公众的重视。在对海上溢油的危害及其主要处理技术的简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DX新型高效天然吸油材料研制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DX新型高效天然吸油性能较好,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反复使用;而且DX型高效天然吸油材的后处理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为了预防、控制海上原油泄漏对海域的污染,分别对临海(水)罐区、海(水)上石油勘探生产设施、海(水)底管线、油轮和油驳、码头等,提出溢油防止对策.  相似文献   

15.
鉴于目前的溢油模型主要是针对海面溢油的情况,本文提出了预测海底管道出现裂纹和腐蚀形成的小孔时发生溢油的模型.预测在海底管线上某一位置处的蠕孔漏油后,油的浓度超过某一规定浓度的范围,海面上形成油膜的起始位置,估计油膜是否能到达海岸线,以及被风浪携带到海岸线上的原油量.本文还给出了一个基于渤海自然状况及原油性质的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为海底管线上蠕孔溢油的污染情况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船舶溢油卫星监测与信息高速公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溢油污染严重威胁海洋环境,建立常规化的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并纳入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考察了其它船舶溢油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溢油的可能性及在我国目前国力条件下利用卫星遥感方法实现常规监测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在3S技术支持下建立常规化的船舶溢油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20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沿岸的一座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起火,11人死亡.底部油井漏油量从每天5千桶,到后来达2万5千至3万桶,演变成美国历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海洋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随着现代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石油开采技术也日渐成熟,为缓解能源短缺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但同时也给海洋环境带来了问题.国际社会极度关注海洋油污问题,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以减轻油污状况,改善海洋环境.本文主要考察针对海洋钻井平台的石油开采活动以及事故产生油污的相关国际国内法律文件,通过对相关法律文件的分析,揭示现有国内法律文件的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洋石油污染处理方法优化配置及具体案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石油污染成为海洋污染的主要类型,对海洋水生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溢油成为石油进入海洋的主要方式,如何对溢油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成为治理海洋污染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当今处理溢油使用的物理法、化学法、自然降解法、生物处理法、燃烧法等进行了介绍,详细考察了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在限制条件下如何对各种选择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文章同时对"11.14"重大船舶溢油污染事故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用优化组合后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1 BriefdescriptionofoilspillimpactanalysissystemAslongascrudeoilsare producedoffshoreandtransportedacrosstheseasbyshipsorpipelines,thereisariskofoilspillswiththepotentialtocausesignificantenvironmentaldamage .The“ExxonValdez”incidentinAlaska ,andotheroi…  相似文献   

20.
海洋石油污染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及生态修复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石油组分与物理化学性质、环境条件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氮和磷营养的缺乏是海洋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主要限制因子。文章阐述了石油烃类的微生物代谢途径、影响因素、常规的生物修复技术以及两种海洋专性解烃菌降解石油的协同效应和极地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降解过程和方式,对未来海洋石油污染控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