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病,又叫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指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在地球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育,使在地球上某一地区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化学元素过多或缺少,使当地的动物、植物以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环境与地方病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不能脱离其周围的环境而独立存在,必须同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理化因素、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建立一种动态平衡。在地球演变过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种种原因,使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一些特异性的带有地域性质的疾病,既地方病。常见的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地方性氟病,克山病及大骨节病。环境与地方病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地球具原始不均一性.并且,这种原始不均一性起源于前地球阶段堆积星子的不均一性。地球不均一性的演化从早期不均一性经1800Ma前后变格“事件”而发展成为晚期不均一性。地球化学不均一性和地球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地球形成经历了原地球堆积和补堆积两个阶段,地球的演化可以1800Ma为转折点具明显两阶段演化特征:早期以初生壳体星子源地体的形成和发展为特点,后期以岩石圈板快运动为特点。并认为,区域矿产分布的不均匀性,从根本上是由化学不均一控制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浙江地壳结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以及深部地质构造与元素的区域分布和垂向分带分析,阐述成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探讨浙江省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总结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分布和形成规律,认为超大型矿床和超大型矿床密集区的形成与上地幔不均一有关。而上地幔不均一性受地球原始不均一性的制约,是后者的体现。因而起大型矿床的分布和形成与地球原始不均一有关,研究地球的原始不均一性可能是寻找和预测超大型矿床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贺玫 《福建环境》1997,14(4):16-16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地球化学化学性疾病之一,我省主要的地方病之一。清江梯级开发对区域微量元素的组成、分布、储量和交换将产生一系列影响,对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庆、辽河、大港、新疆等油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组成显示以下特征 :含有地壳稀少而地球深部丰富的元素 ,如Re、In、Cd、Ag、Au等 ;含有生物质平均成分不见的元素 ,如Be、Ga、Zr、Nb、Sb、Te、Hf、Ta、W、Tl、Bi、Th等 ;含有较多的亲石元素 ,如Ca、Mg、K、Na、V、Li、Be、B、Ti、Cr、Mn、Rb、Sr、Y、Zr、Nb、Cs、Ba、Hf、Ta、W、Th、U等 ;原油的正烷烃结构具有奇偶优势与不显奇偶优势的特征 ,不显奇偶优势的原油沿基底断裂分布。地球化学特征是矿产资源形成途径的示踪标志。中国原油中含有生物质中不见的元素 ,说明原油可能有来自非生物成因的油源 ;含有地壳稀少而地球深部丰富的元素 ,说明原油可能有来自地球深部成因的油源 ;含有较多的亲石元素 ,说明原油可能不是从生油岩中排出的 ,而是从非岩石结构的地球深部流体中分异后聚集在岩石结构的孔隙中而形成油层的。原油的正烷烃结构显示的奇偶优势被认为系生物成因的油源 ,而不显奇偶优势被认为是甲烷石油 (即来自地球深部的无机成因油源 ) ,不显奇偶优势的油样均沿基底断裂分布 ,正旁证了地球深部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地球形成、演化过程中化学的不均一性。对前地球阶段太阳星云的化学不均一性、地球形成以后不均一性的演化和上地幔性状给予了系统的讨论。同时,根据地球化学的特征,初步论证了“第四化学储源库”的存在,并以此讨论Pb同住素的Paradox,以及由化学不均一性确立的“区域演化序列”新概念。  相似文献   

8.
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组成人体的六十多种化学元素中,其丰度竟与地壳元素丰度相同。但是,它们在人体中过量或者缺乏,均可导致器官组织的病变。环境地质学对地方病的研究,就是从宏观上去研究与地方病有关的,因地形地貌、岩石、土壤、水文地质、人类活动等引起的元素迁移、富集与病区分布的规律,从而查明地方病的发生及其分布的机制,并提出防治地方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贵州地氟病与碘缺乏病区环境中氟和碘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查清贵州地氟病与碘缺乏病病源,对这两种地方病区地质环境及食物中氟与碘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氟燃煤、磷块岩及富氟岩石是产生地氟病的氟源,其致病途径主要是高氟燃煤对室内空气与食物造成氟污染,其次是富氟岩、矿经风化形成富氟土壤,使其上种植的食物含氟高,从而产生氟中毒.碘缺乏病的病源是病区岩石中贫碘,导致土壤、水体及食物中碘低而致病.并探讨了这两种地方病在贵州呈互补性分布,是由氟与碘的地球化学性质相似性及贵州省岩石地层分布的地域性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概括了锑元素在地球及地壳各圈层中的丰度及分配特性 ,总结了锑的一般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迁移富集形式 ,最后对锑元素成矿构造地球化学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康滇地轴东缘岩石与铅锌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康滇地轴东缘不同时代岩石及不同含矿层位铅锌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并加以对比。认为本区地壳演化的不均一性及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反映在不同时代岩石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不相同 ,继承性差。本区矿石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不同于以前报道过的呈W型 ,而是一种新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不同含矿层位铅锌矿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其参数类似 ,与岩石差异明显 ,说明主要成矿物质不来自基底及盖层岩石 ,而来自深部 (上地幔 ) ,并且是在同一个成矿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元素富集成矿的过程实质上是元素在地球不同圈层和不同相以及不同集合体之间分配的结果。元素的富集起始于地球形成的初期。对于大多数金属成矿元素 ,地壳特别是上地壳是大多数矿石和矿胎的储库 ,地壳丰度是元素富集成矿的物质基础。元素在地质体系演化共存相间的分配是元素富集成矿的关键过程。对于以侵入体为中心的热液矿床的形成 ,岩浆部分熔融、结晶分异、液态分离、挥发分分离以及气液相不混溶等过程能够导致金属元素最终达到矿石级的富集。挥发分则是元素富集成矿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演化发展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增添了新知,极大地丰富了地球科学。根据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研究对地球发展和地壳形成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重新理解原有的矿产形成和分布规律的概念。其中包括根据现代地球科学的知识,重新提出油气起源、油气运移以及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本书对岩石圈中造岩元素的分布资料进行了综合和统计。叙述了研究岩石中化学元素分布的基本原则,其中包括对地球化学资料的统计处理方法和地球化学数据代表性的分析的简短评述,同样还提出了岩石圈中化学元素分布的全球参数,区域参数和局部参数的概念。对在计算岩石圈平均成分中使用的参数作了分析。较详细地分析了地壳内岩石的分布问题。同时指出,关于地球表面岩石数量关系的地质资料,还没有跳出极其近似计算的等级,因而限制了准确计算岩石圈成份的可能性,同时也确定了对地壳的所有现代地球化学模型(Моделъ)的相近的特点。全书主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探讨地壳发展各个阶段过程中亲石稀有元素聚集及其矿床形成的历史时,发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普遍规律。1.锂、铯、铍、钽、铌、锆和稀土这些亲石稀有元素,在地球发展史上的构造-岩浆活动的整个时期内都在发生聚集,这是从地球成核阶段,即在形成了原地槽-地槽谷体系时开始的也就是在约30—28亿年以前。同时,与地壳形成的不同时期有关的这些元素的相对富集及其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九八四年八月,在莫斯科将召开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现将大会中有关讨论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的分组内容介绍如下: C11: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 召集人:V.L.Barsukov(苏联);M.H.Grünfelder(瑞士);B.Hitchon(加拿大) C11·1·1:地球化学旋回及控制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自然规律 内容包括: 化学元素的地球化学旋回的规律及地壳、海洋和大气圈的演化;地壳的化学结构模型及控制元素分布  相似文献   

17.
<正> 大陆地壳内K、Th、U的含量和垂直分布具有重大的地球物理意义,因为大陆表面热流(平均来说)的40%左右是由地壳本身的这些元素所贡献的。上地壳岩石,如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与下地壳典型的麻粒岩比较表明:这些元素必定与其它大离子半径的亲石元素一起,主要富集在上地壳中。但是,各种元素的富集程度是不同的,这表明它们在受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一、为什么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在距今三十五亿年的时候,地球上开始出现一群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经过这漫长岁月的进化和演变,形成了今天这个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植物世界。现在,人类的居住地——地球上,分布着一百五十多万种动物、三十多万种植物和十几万种微生物。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据统计,我国已知的高等植物有三万二千余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西藏高原36种元素的植物含量水平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利用吸收系数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定量描述了植物对土壤不同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西藏高原的土壤-植物系统中,亲硫元素和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较亲铁元素活跃,植物元素的类型划分和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从硒的生物学作用和防治疾病等方面剖析了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从元素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和化学地理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缺硒区的形成、分布和等级的划分;从环境地球化学物质场和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营养链等方面.阐明了作物、禽畜和人体缺硒的原因、危害及其人体补硒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在缺硒区运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营养链营养结构模式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从土壤中获取富硒有机食品,供居民食用,是进行食物补硒、提高人体摄硒量、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防治缺硒病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