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学预氧化耦合生物降解技术已经逐渐地应用到PAHs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过程。经研究证实,化学预氧化耦合生物降解技术能够有效地修复PAHs污染土壤。具体阐述化学预氧化耦合生物降解技术在修复PAHs污染土壤过程中化学预氧化机理、耦合技术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并就进一步提高耦合技术对PAHs污染土壤修复效率的相关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利用不同化学氧化剂对某煤制气厂实际污染土壤中PAHs的修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活化过硫酸钠处理后,PAHs的整体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最高去除率出现在药剂投加量为8%(质量分数);高锰酸钾处理后,苯并(g,h,i)芘去除率最低45.28%,其余均大于70%;两种氧化剂均表现较好的修复效果,大部分PAHs均被氧化消除,少部分残留在土壤中,且氧化过程中受到搅拌等外界条件影响扩散至上清液及挥发到空气中的PAHs占比微少,推荐其作为修复煤制气污染场地土壤中PAH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物降解是去除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的重要途径,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可显著提高PAHs降解速度和程度。本文系统评述了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煤矸石堆放对土壤环境PAHs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煤矸石堆放对土壤环境的有机污染效应,以典型煤矸石区——平煤十二矿为例,利用GC-MS技术对煤矸石、表层土壤及降尘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及化学组成特征进行了检测,将PAHs空间分布、环数分布、优势组成与分子标志物参数相结合,定性剖析了煤矸石堆放对表层土壤PAHs污染的贡献.煤矸石、降尘和土壤表层中PAHs综合分析表明,煤矸石堆积区表层土壤US EPA 16种优控PAHs(PHA16)总量为0.94~5.66 μg·g-1,属严重污染;表层土壤PAH16总量与煤矸石山距离呈负相关关系;煤矸石、降尘及表层土壤中PAHs均为富3环特征,以菲、苯并荧蒽、、荧蒽及芘为优势组成;煤矸石扬尘直降、煤矸石燃烧、原煤煤尘降落和燃烧对土壤环境PAHs均有输入,但近源区煤矸石扬尘直降贡献明显,煤矸石扬尘使煤矿区土壤环境中PAHs污染具有面源贡献的特点,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过硫酸钠是污染土壤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氧化剂.为研究过硫酸钠对不同土壤中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多环芳烃)的修复效果,以我国多种典型土壤(黑土、潮土、黄土、紫色土、褐土、砖红壤)为试验样本,以萘、菲、蒽、芘、苯并[a]芘5种PAHs为目标污染物,分析活化过硫酸钠对人为老化的降解率;此外,通过对氧化前后土壤pH、w(有机碳)等土壤性质变化的比较和分析,探讨氧化修复过程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化过硫酸钠用量为0.8 mmol/g、温度为25℃时,PAHs污染土壤中萘、菲、蒽、芘、苯并[a]芘的降解率最高,分别为87.82%、79.68%、87.93%、83.40%、94.31%.随着温度的升高,PAHs降解率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25℃时,PAHs的降解率(85.69%)达到最高,随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总PAHs的降解率没有明显增加;随着pH的升高,PAHs的降解率逐渐升高,当pH达到6~7时,PAHs降解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随后随着pH的继续升高,总PAHs的降解率逐渐降低.随着温度以及pH的变化,5种PAHs的降解率与总PAHs的降解率变化趋势一致. w(有机碳)越低,PAHs环数越高,PAHs降解率越高;高环(5~6环)、中环(4环)、低环(2~3环)PAHs降解率与总PAHs降解率变化趋势一致.此外,过硫酸钠氧化修复后土壤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土壤的pH、w(有机碳)和土壤肥力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土壤的再次利用有较大影响.研究显示,过硫酸钠可有效氧化降解不同性质土壤中PAHs,在氧化修复PAHs污染土壤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化学修复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技术手段之一,使用修复材料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和固定是其进行土壤修复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修复材料的性能,增强对重金属的吸附性和固定作用,减少土壤环境多样性对修复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化学及物理方法对石灰石、磷酸盐等传统化学修复材料进行改性,提升在土壤修复中的性能,培育和筛选应用范围广、抗干扰性强,环境适应性好的改性材料是近一段时间在土壤修复方向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大港油田土壤中PAHs的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天津大港油田8个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16种环境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析其组成特征和污染水平,运用环数比值法、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析法探讨其污染来源,并初步评价了风险水平。结果表明,16种PAHs在大港油田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PAHs总量介于2 636.2~11 759.6 ng/g之间,根据Maliszewska-Kordybach出的总量标准,属于重度污染。综合3种源解析方法,推断天津大港油田土壤PAHs主要来自石油污染,其次化石燃料燃烧对PAHs含量也有较大影响。风险评估表明,大港油田点源污染土壤超过了加拿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安全限值,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土壤的石油污染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其进行修复治理是恢复土壤环境功能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以微生物强化修复为特点的生物堆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复,对生物堆关键技术及微观机理的探索也成为环境污染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就国内外运用生物堆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行综述,从生物堆技术的发展及其结构、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生物堆修复机理和修复成本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对生物堆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旨在推动生物堆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应用。在探讨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时,主要针对石油降解功能菌、电子受体、土壤环境参数和营养物质4个重要指标进行了介绍;同时对生物堆中物质的运移传输和微生物作用2个重要修复机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土壤的石油污染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其进行修复治理是恢复土壤环境功能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以微生物强化修复为特点的生物堆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复,对生物堆关键技术及微观机理的探索也成为环境污染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就国内外运用生物堆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行综述,从生物堆技术的发展及其结构、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生物堆修复机理和修复成本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对生物堆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旨在推动生物堆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应用.在探讨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时,主要针对石油降解功能菌、电子受体、土壤环境参数和营养物质4个重要指标进行了介绍;同时对生物堆中物质的运移传输和微生物作用2个重要修复机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土壤环境遭到了很严重的污染,当前很多部门政府对土壤修复正在进行联合研究。污染土壤的修复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壤环境和生态平衡,并且一定程度上也在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利用先进科学的生物修复技术、物化稳定技术等,使土壤恢复生产力,防止对土壤进行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1.
化学氧化耦合电动力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师帅  李芸邑  刘阳生 《环境工程》2016,34(9):160-165
有机污染物严重危害着我国土壤环境。探讨了电动力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及相关参数的变化特性,并探究了电动力修复耦合化学氧化工艺及表面活性剂辅助等多种措施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辅助反应可帮助提高有机污染物溶解性与迁移性能,从而提高修复效果;采用KMn O4氧化耦合电动力工艺修复受污染高岭土时有着最佳的修复效率,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我国土壤受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水平及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点:①我国土壤已普遍受到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但大多是中低污染水平;②北京、上海、大连、天津等地土壤受多环芳烃(PAHs)污染较为严重,属严重污染水平,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③在同一个研究区,农村、郊区、城区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逐渐加重,而且不同土壤利用下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也存在差异。总结了受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对策: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农田土壤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2015年7月采集山东省农田表层土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荧光检测器串联方法对美国环保署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检测,分析了其含量和组成特点,比较了种植粮食作物的大田土壤和蔬菜大棚土壤、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大田土壤中PAHs的差异,采用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模型对PAHs来源进行解析,并评价了其风险.结果表明,16种PAHs总含量(∑16PAHs)范围为111.5~2744.1 ng·g-1,均值为556.3 ng·g-1,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农田土壤污染水平相比处于中等水平.组成上,苊、芴、荧蒽的比例较高,而茚并(1,2,3-cd)芘的比例较低.点源污染大田土壤中∑16PAHs含量和7种致癌PAHs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点源污染大田;蔬菜大棚土壤与附近的大田土壤相比,∑16PAHs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且均是3~4环PAHs比例较高.山东省农田土壤中的PAHs主要来自于燃烧源,其中燃煤和生物质燃烧占42.7%,交通产生的石油燃烧占19.3%,此外炼焦排放占22.8%,石油污染占15.2%.风险评估表明,山东省非点源污染大田土壤和蔬菜大棚土壤中总毒性当量含量均未超过加拿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部分点源污染大田土壤超标,具有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是当前许多煤矿矿区及周边地区面临的严重问题,威胁居民健康,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在对煤矿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来源及危害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重金属元素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导致其在生物体中累积,并且PAHs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诱变性。通过比较物理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在治理重金属及PAHs污染土壤的优缺点,发现植物修复和生物修复对气候和环境的依赖程度高,物理修复成本和能耗较高,因此提出矿区周边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需要进一步创新,实现多领域、多学科协作发展的观点。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多种修复方法的联合应用,达到有效治理煤矿矿区及周边重金属和PAHs污染的目的,实现土壤的重新利用,进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芹菜对土壤中多环芳径修复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水芹对某实际多环芳烃(PAHs)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作用。通过75 d的温室培养试验,对污染土壤和植物根、茎中PAHs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种植水芹的土壤中PAHs的去除量要显著高于对照土壤,并且水芹促进微生物降解是其去除土壤PAHs的主要途径,占到了PAHs去除总量的99%以上。水芹较易吸收2~4环PAHs,而易促进3~6环PAHs的微生物降解。芘在水溶液中的增溶实验表明,脂溶性根系物质利用其表面活性能够提高对PAHs生物可利用性,从而促进土壤中微生物对PAHs的降解。  相似文献   

16.
可可毛色二孢菌对焦化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型菌种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对北京焦化厂实际土壤PAHs污染进行修复,研究了该菌种在Tween 80和HPCD两种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对北京焦化厂土壤PAHs污染的强化修复效果,并探讨了修复过程中酶活动态变化及其与PAHs降解关系.结果表明,在L.theobromae作用下,焦化厂土壤中PAHs降解率在第70 d达到45.3%,比控制组提高了30个百分点;当Tween 80和HPCD在最佳含量(2 g.kg-1和1 g.kg-1)时,土壤中PAHs降解率达65.8%和63.9%,比控制组提高约50个百分点.因此,研究证实L.theobromae是实际土壤PAHs污染修复的可选菌种,表面活性剂与L.theobromae联合修复实际土壤PAHs污染修复是一种可选技术.在单一L.theobromae修复组和表面活性剂强化L.theobromae修复组中,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酶活性比控制组土壤中酶活性均提高2倍左右,表明L.theobromae可能产生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或者该菌种与土著微生物有协同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最大值与PAHs降解率相关系数分别是0.781和0.837,转化酶活性与降解率的相关性高于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钱林波  元妙新  陈宝梁 《环境科学》2012,33(5):1767-1776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典型有机污染物,绿色修复PAHs污染土壤已成为国内外环境和土壤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固定化微生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刚刚开始.本文重点评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修复原理、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选择、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固定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开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目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常用的氧化药剂,且从技术适用范围、药剂投加方式和设备分别描述了污染土壤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的异同,为污染土壤化学氧化技术的优化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铬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工业的发展,铬在许多行业得以重要应用,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染。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为主,其中六价铬毒性较大。本文根据土壤中铬的物理、化学性质介绍了铬修复技术中固化/稳定化法、化学淋洗法、电动力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并对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春冬季节对堆肥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云  赵秀兰  魏源送  杨宇  沈颖  郑嘉熹 《环境科学》2010,31(6):1688-1696
采用强制通风堆肥法修复多环芳烃PAHs(16种)污染土壤,比较了春季和冬季时堆肥法对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冬季时受污染土壤中PAHs降解率高于春季,1号堆料[m(土壤)∶ m(猪粪)∶ m(锯末)=1∶ 1∶ 1(干重)]和2号堆料[m(土壤)∶ m(猪粪)∶ m(锯末)=1∶3∶1(干重)]的总PAHs降解率>70%,但1号堆料的总PAHs降解率(74.61%)高于2号堆料,低、中和高环三类PAHs的降解率分别为66.46%、 79.12%和75.88%;堆肥过程结束后,受污染土壤(干重)中大部分PAHs残留量均≤1000 μg/kg,但苯并[b]荧蒽在春季试验的残留量较高,它在1号和2号堆料的残留量分别为25000 μg/kg和20000 μg/kg,而它在冬季2个堆体的残留量均低于5000 μg/kg;堆肥修复污染土壤过程中总PAHs降解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冬季拟合程度高于春季,R2>0.6,半衰期约为13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