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3):228-233
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库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数据库,其数据质量直接受数据库建库流程和质量控制影响。文章以778幅华东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成果为基础,论述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的技术流程、工作方法、质量控制及数据库的应用效果。严谨的数据库数据模型、统一的建库技术方法、全面的质量控制程序是确保数据库数据质量的前提,地质图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可实现华东地区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系统化管理与共享。  相似文献   

2.
"地质矿产部长江流域环境地质图系"第一批成果,六月三日在成都通过审查.审查会由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主持.长江流域环境地质图系是据据"长江流  相似文献   

3.
详尽地阐述了由多个椭球洞体生成复杂溶蚀孔洞的原理、三维随机洞体的数学模型以及确定性洞体的数学描述和计算机显示方法,为岩溶化岩体的溶蚀率和渗透特性的研究提供了计算机模拟手段。根据野外现场调查资料、平面地质图、灌浆帷幕剖面图,提取了水布垭大坝坝址左岸岩溶化地层的有关数据,得到了岩溶化地层的三维地质图和沿灌浆帷幕线的剖面图。  相似文献   

4.
宜昌长江南岸岩溶流域过河口地区存在库岸崩塌、工程性缺水、旱涝灾害、地下水污染、石漠化等水文环境问题,在地质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如何直观、立体、可视地表达水文地质结构特征,成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水文地质研究的难点。以宜昌长江南岸岩溶流域过河口地区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在分析研究区域地质环境概况与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基于QuantyView 3D平台,提出了一种以平面水文地质图数据为主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构建了研究区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和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并依据地下水类型为水文地质结构模型赋值属性,以此划分了7个地下水类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模型进行数据量算分析和模型空间结构分析等应用,为过河口地区水文地质研究提供了空间信息支持,揭示了地下水赋存空间和运动场所的基本结构特征,对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们普遍认为,中生代以来苏丹没有发生过年青的断层作用。苏丹地质图(1∶400万,1963年版)和非洲构造图(1∶500万,1968年版)上都表示境内没有断层,而且近来有关苏丹构造的很多评论也指出,晚凡勒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是综合利用地基、空基及天基平台等多元感知体系,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天地立体化、陆海一体化快速和实时探测。本文总结了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大数据体量大、类型多、时效性高、应用价值高、真实性强的基本特征,梳理了其建设与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论方法,开展顶层设计,初步构建了一个中心、两大体系、三个平台、四大原则、五个统一、六大应用的大数据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加快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大数据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地面遥感真实性检验站网建设等,推进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大数据应用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Didls-Alder是一个重要的成环反应,在环境产物的合成中应用极少,但有重要意义。D-A反应的电子效应直接关系着反应的活性,立体效应决定着该反应的立体专一性和位置选择性,本文就此两效应做一概述。供环境科学和有机合成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华南前震旦纪浅变质岩是一种岩性单调、变形强烈,既不同于中深变质岩又有别于沉积岩的特殊岩类。这种岩类区的填图单位与构造样式的确立不能彼此独立,而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的。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填图方法已成为建全区域地层序列、构造格架的关键。由于对这种特殊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在利用常规填图方法完成的多比例尺地质图编制1:25万地质图时应予以慎重对待。实践证明,华南前震旦纪至少存在2-3个世代的叠加褶皱,这是现今区调中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本文对“构造岩带”、“韧性剪切带”、“非史密斯”以及有关前震旦纪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建筑立体绿化技术,以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立体绿化的概念与作用,并探讨了几种立体绿化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堑在西欧中部沿莱茵河谷延伸,它是沿西经线伸展的巨大盆地,并以裂隙和断裂带为界。根据地质图来看,这是比较年青的断裂构造,早就吸引地质学者的注意,其地势特殊,来自地核的热流高,重力异常为正值。 为了查明莱茵河地堑的深部构造,从1948年起用地震波方法对地壳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1.
<正>在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中,立体几何部分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立体几何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空间几何两大部分。平面几何部分主要是对平面中点、线、面知识的学习。只有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才能为下一步立体空间知识体系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认识和学习"多面体和旋转体",就变得相对容易起来,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教学目标包括对多面体和旋转体概念的理解,能够区分棱柱、棱台和圆台等几何体,通  相似文献   

12.
毕业设计是服装专业教学计划中最后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毕业设计要求毕业生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作意图根据每年的流行趋势设计出毕业作品,将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设计和制作一系列毕业作品。立体裁剪是直观地塑造人体穿着形态的一种裁剪方法,它表现在在人体模型上,运用珠针在面料上的变化实现设计师较为直接的设计理念。观察出服装穿着时各部位的特征、形态、造型、松量、比例结构、分割位置的把握以及面料与其期望效果的配合。论文针对立体裁剪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论述了毕业设计在女装成衣设计中立体裁剪操作流程及要点,指出了立体造型阶段样板形成阶段造型及样板确认阶段3个阶段性技术问题。根据毕业设计谈立体裁剪的要点分析,论述了在毕业设计中立体裁剪工具的正确选用、面料的正确选用,体现了立体造型的技术要点,立体造型的技术要点以及纸样修正。  相似文献   

13.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4):211-215
本文结合浙江1∶5万鸣鹤镇、澥浦镇、慈城镇、鄞江镇、姜山镇幅区调项目实际材料,系统论述了浅覆盖城市经济区立体填图的内容、方法、手段和工作程序,总结了慈城测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组浅覆盖区立体填图的方法与经验,论述了浅覆盖城市经济区立体填图最新进展,可供城市经济区地质调查和浅覆盖区三维立体填图借鉴。  相似文献   

14.
立体农业是指在一定的土地或水域内,通过生物与时空的合理组合、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建立起多层次、多物种共处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和立体种养体系,从而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物质转化率的生产方式。立体农业较之传统的平面农业,其生态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光能利用效率提高 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与植株高矮、密度、叶片分布、叶片朝向等直接相关。立体农业作为一个垂直的复合农业结构,根据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要求的不同,按一定密度实行高矮杆作物的间作套种复种,使单位面积的叶面大、叶片层次多,作物层透过的光辐射也较多,减少漏光与反射光,有利于各层次作物的均匀受光,提高光能利用率。例如:林——药配置的立体种植,上层的林木叶片利用太阳直射光进行光合作用,下层的药材则能充分利用渗透的散射光。这较之单一的林木生产或药材栽培,光能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深圳,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南方的经济明珠。过去十年间,深圳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改善的过程,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可圈可点,深圳连续4年空气质量在全国GDP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名列第一。日前,本刊记者参访了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刘初汉。那日,高耸的深圳空气空气质量立体监测塔显示的PM_(2.5)是10微克/立方米。记者:深圳提出空气立体监测的概念,拥有自己的空气质量立体监测塔,什么是空气立体监测呢?  相似文献   

16.
国外生态城建设中立体绿化的发展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国外为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积极进行城市立体绿化建设经验,城市立体绿经量现出全球化、多样化、规模化、哗和法制化的立体绿化发展趋势,对我国城市产体绿化建设的发展上人积极推动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案牍劳形给办公族带来的可能是颈椎病、肩周炎等职业病.经常有意识地"摇头晃脑",对防治此类职业病有良好效果. 第一步是仰头观天.取直立体位,两手下垂,两脚与肩同宽,头缓缓抬起,仰望天空,仰视角尽量达最大限度,眼睛盯住一个目标,保持这种姿势15秒钟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必须对海洋环境进行长期连续、多要素、多维空间的立体监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技术摒弃了传统将水样带回实验室预处理、存放再进行后期分析的低效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采集效率,减轻了海洋监测工作者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本文介绍了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中的系统集成及数据分析平台等。  相似文献   

19.
海域立体确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迫切需要探索秉承三维思维的海域空间认知、利用与管理体系。由于对海域三维空间及其空间利用特征的认识不足,当前制度实践缺少足够的理论支撑。基于此,从空间维度对海域资源类型进行了重新分类,将其划分为要素类、景观类、动力类和空间类,逐一分析其利用过程中的空间使用特征。进而,从项目选址、产业融合发展和空间效率提升三个维度阐述了海域立体分层利用的现实诉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视角下海域立体分层利用的空间特征及相互关系,并对海域使用权竖向切分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海域立体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将动态的空间利用与静态的海域使用权属切分衔接。因此,基于法律和实践两种认知视角的衔接,将海域空间分为权利空间和物理空间,后者细分为主要空间、附占空间和建设维护空间,并阐明了各类空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地,从宗海垂向范围界定、完善现有制度体系、协调空间冲突、开展多用途用海与立体空间规划等方面,对海域立体化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范明 《自然资源学报》1992,7(2):180-188
立体农业比平面农业大大扩展了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层次,它是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当前,在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的困扰下,开发立体农业可以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巧妙地利用空间和时间,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缓解人地矛盾和食物供需矛盾,还可以大量吸收农村富裕的劳力资源,增加劳动积累。立体农业不仅是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改造的有益尝试,而且是中国式的现代集约农业的途径之一。本文正是根据这一独特作用,系统地论述了立体农业的概念、特点、研究内容及增产原理,并重点分析了几大类应用模式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