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原理阐释了社会和谐的内涵,指出社会和谐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同合作为表征,其构建与实现应遵从人类社会的演化规律,依赖予在把握人类社会需求演绎、协同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推动生产力的高效有序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支持.进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双剩余理论",以揭示其间的供瓣枧理和协同准则;推导出了社会收益分配的相对公平系数,以衡量人与人公平要求下的社会和谐.针对国情和战略目标要求,提出了以加强小城镇建设为轴心的城市、小城镇与农村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流合理聚散的"三元结构"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序实践.  相似文献   

2.
建国50年海南岛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建国以来海南岛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政策演变历程。研究了海南岛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社会经济数据和资源环境数据的综合分析。将海南岛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变化划分为三个不同特点的阶段,并分别阐述了这三个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变化的不同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变化的影响过程。本文对于评价建国50年来海南岛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变化、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全人类和长暑期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在短时期内,特别是在特定的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内,却不一定是必然的。这种必然性的实现领带于各国政府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本文在分析先期工业化国家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发展路径的几种可能情形.论述了发展路径依赖于政府负责任的赖选择关系,并初步分析了可能的选择空间。最后.论文指出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是超越了转移、转嫁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对人类社会负责任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日趋受到重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是一个定量表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指标,强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整体提高。根据南山区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南山区环境与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的相关计算模型对南山区2008-2013年协调发展的动态变化作出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机遇与挑战: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取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状况的全面分析,指出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倒U字型曲线关系.提出了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伴随对全球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与社会发展失衡的审视与反思,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迅速萌芽传播,与此同时,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自身对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自然资本论与人力资本论迅速发展。以广义资本论为基础,本文将传统的三次产业拓展划分为六次产业,并重新归并为三大类———生态产业、经济产业与人力产业,阐述了各类产业不同的产业范围、生产行为、产业功能和对应的社会需求;进一步,以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初步刻画了各类产业间的联系。新的产业分类体系拓展了产业发展的自由度,有利于区域产业优化选择、组织与产业结构调整,并有可能改变传统的递进式经济发展模式,这对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区域更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21世纪资源环境科学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资源与环境科学面临的重大挑战是正确认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这方面地质科学将发挥重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地质科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指出了21世纪地质科学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以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目标的可持续供应链,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可持续供应链的驱动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包括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企业创新能力、战略因素以及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从理论层面分析得出这些驱动因素和环境绩效的关系,最后指出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概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哲学、伦理、生态学、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深刻背景,并从“天-人”、“人-地”和“人-人”关系定义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稳健的能源战略政策。本文采用1990-2013年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和GDP总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广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正确认识上,对广东省未来的能源发展与经济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促进广东完成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分析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及自然状况的基础上 ,着重从资源与环境方面指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环境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林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中国林业的现状及其因在林破坏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和环境、经济和社会等问题进行了评述,强调指出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然选择,并从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论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准则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更多地关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问题。本文以考查目前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为起点,分析了加入WTO之后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为了适应加入WTO之后的新形势,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应该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农村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沙漠化、盐渍化等问题 ,归根到底还是农村水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水环境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紧迫性 ,以及影响农村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因素和保护、改善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措施 ;认为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及其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是我国整个社会特别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下的生态经济学理论透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人类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极大关注推动了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凸显和生态经济学的兴起,着重指出生态经济学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认识;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与状态的生态经济学理论内涵;论述了生态经济系统的本质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核心内容;概括了可持续发展评估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框架及其目标和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对流域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 ,指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是流域开发和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并对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泛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以上的政区为例,运用改进熵值法计算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得分,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1999~2013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最后通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得分排名划分4种类型,提出未来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分类指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13年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C∈[0.5,0.8],整体位于磨合阶段;而系统协调度D∈[0.3,0.5],整体属于中度耦合协调;(2)1999~2013年泛长三角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仍表现负相关的特征;(3)未来苏南地区、皖江地区、杭甬地区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分布结构,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环境;而苏北地区、皖西地区、浙西南地区需要进一步增加城市经济发展的软、硬实力各种要素的投入,并将城市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  相似文献   

18.
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因此,解决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就更为迫切。我们不能等待经济发展来引发人口出生率的自然下降,只能在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9.
人口健康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健康是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些年来 ,尽管我国人口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从健康人口学的研究领域和对象出发 ,从回顾了中国人口健康方面主要的现状。同时 ,分析了人口健康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