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历年来发生的丁二烯事故,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丁二烯泄漏、聚合失控和丁二烯过氧化物累积被引燃引爆3类。重点综述了丁二烯聚合机理与潜在风险,其中丁二烯二聚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丁二烯含氧自由基聚合主要受温度、氧、杂质(铁离子和水)等影响。总结了针对性的安全防控措施,包括丁二烯系统氧含量控制、温度控制、杂质控制,以及聚过氧化物的处置。  相似文献   

2.
对丁二烯球罐储存过程中的二聚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储运系统生产的管理实践和经验,从储运工艺管理、安全生产优化、设计安全探讨等方面对丁二烯储运安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压储存的液化烃一旦发生泄漏,会迅速气化并吸热,使得球罐温度降低,严重时温度可能低于标准中允许的球罐材质最低适应温度的问题,建立球罐三维物理模型,基于CFD模拟的方法,采用雷诺时均的Navier-Stoke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分析球罐管线发生泄漏时球罐本体及周围环境的温度分布情况,探讨了不同泄漏孔径对球罐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球罐发生泄漏时,球罐外部温度会明显降低,由于保温层的存在,球罐本体温度降幅不大。但在泄漏孔附近会形成较小的低温区,超过了16MnR材质的低温承受能力,存在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拱顶油罐小呼吸损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呼吸损耗是油品蒸发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拱顶罐内气体空间的温度变化和油气浓度分布对于小呼吸损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油罐气体空间的温度变化与大气环境温度密切相关。油气浓度的分布受到油品种类、气体空间高度、静储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对拱顶罐的小呼吸损耗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5.
根据丁二烯装置中炔烃的特点和危险性,通过爆炸极限测定仪和爆轰管研究确定了温度对炔烃爆炸极限的影响,不同温度下丙炔、乙烯基乙炔的安全分压,以及氮气稀释对丙炔、乙烯基乙炔安全分压的影响,掌握了丙炔、乙烯基乙炔的燃爆特性和分解特性.研究表明:丙炔、乙烯基乙炔易发生分解失控或气相燃爆,且发生分解失控时后果严重.为了确保丁二烯抽提装置中炔烃的安全使用,建议在低温和低分压下使用炔烃.  相似文献   

6.
根据《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中固定顶储罐VOCs排放的核算公式,通过控制变量法,系统性地研究了储存温度、环境状况、罐漆颜色、储存物料、储存高度及周转量等因素对储罐排放的影响,在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新型无机吸附共沉淀剂——聚合磷硫酸铁对废水中铬的富集的研究情况,以铬(Ⅵ)的去除率为参数,确定了聚合磷硫酸铁用量、温度、pH值及铬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实验表明该絮凝剂能有效地分离废水中的铬,使处理后水质指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氯化铜被认为是对二■英(PCDD/F)生成促进作用最强的金属催化剂,温度和氧气含量是影响其催化二■英生成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250~550℃间8个不同温度点及0~20%间4种不同氧气含量,系统性地研究了温度和氧气含量对含氯化铜模拟飞灰(MFA)生成二■英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指纹特性探讨二■英的生成路径和机理.结果发现,290~350℃之间二■英生成量较高,且在290℃时二■英总量达到最大值;氧气含量为10%时二■英生成量达到最高.研究二■英同分异构体分布可从分子层面为研究其生成路径和机理提供重要信息,因此,本文分析了四至八氯代PCDD/F的全部异构体的分布.结果表明,在本文所选取的温度和氧含量范围内,温度对二■英生成路径的影响高于氧气含量.最后,重点讨论了2,3,7,8位氯取代的17种有毒异构体的分布随温度和氧气的变化情况及生成路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证实了氯化铜催化二■英从头合成过程中存在经由氯酚路径生成的异构体,并讨论了不同工况下氯酚路径对二■英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聚合铝的水解聚合形态有Ala、Alb、Alc,其中最佳絮凝形态Alb的含量是衡量聚合铝絮凝活性的主要指标。采用一次加碱法制备聚合铝时,水解聚合形态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碱化度,加热温度,氯化铝浓度,碱浓度。实验确定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碱化度2.2,加热温度72℃,氯化铝浓度0.5mol/L,碱浓度0.7~1.0mol/L。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聚合铝中Alb含量为80.26%。应用实验表明在同等加药量的条件下,高Alb含量聚合铝对生活污水絮凝效果明显优于工业聚合铝和氯化铝  相似文献   

10.
通过絮凝-沉淀法对采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类比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合硫酸铝(PAS)、聚合硫酸铝铁(PAFS)、复合高分子絮凝剂(KD-11C)和生物絮凝剂6种絮凝剂对采油废水中含油量和悬浮固体(SS)含量的去除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絮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温度、pH值和沉淀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影响程度的次序及最佳絮凝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效果最好;影响絮凝效果各因素的次序为温度pH值絮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沉淀时间;最佳絮凝处理条件是絮凝剂KD-11C投加量为50mg/L、助凝剂PAM投加量为3mg/L、温度为60℃、pH值为7.5、沉淀时间为30min。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丁二烯自聚物闪燃爆炸和后处理胶粒塑化着火的形成机理、形成条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废胶粉与聚氨酯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废胶粉进行了裂解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并且制备了共轭三组分聚氨酯/聚苯乙烯/废胶粉半互穿聚合物网络(PU/PS/SRP-IPN),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废胶粉中含有天然橡胶、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其中天然橡胶含量较高,顺丁橡胶和丁苯橡胶含量较低,三种胶的含量比为天然橡胶:顺丁橡胶:丁苯橡胶为12:6.2:1;胶粉含胶率为49.61%,炭黑含量为18.89%,无机填料含量为21.01%。当聚苯乙烯含量为40%时,体系的扯断伸长率与拉伸强度都出现最大值,随着聚苯乙烯在体系中所占比例增大,硬度与永久变形逐渐增大。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公共组分的聚苯乙烯与废胶粉及聚氨酯发生了互穿缠结,整个材料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应用ORP预测和控制地下水除铁滤池出水含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应用氧化还原电位(ORP)预测和控制除铁滤池出水含铁量的可行性,探讨了水力负荷(HLR)、溶解氧(DO)和pH值对ORP和滤池除铁效果的影响以及曝气过滤除铁的机理.结果表明,在pH值为6.69,DO为6.8mg/L时,滤池除铁机理主要为接触催化氧化作用;HLR、DO和pH值对滤池除铁有较大的影响;滤池出水含铁量(Y)与ORP(X)之间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0.0004exp[3816/(X+200)] (R2=0.9664)表示;当ORP在400~510mV时,滤池出水含铁量小于0.3mg/L.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ABS树脂生产装置丁二烯缓冲罐中丁二烯自聚物的生成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避免丁二烯自聚物的生成,保证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5.
兰洋  王凯  邓艳  雷藐  马骏  赵仕林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7):2549-2554
为获得通过电化学的氧还原反应(ORR)高效原位生成双氧水(H2O2)的新型碳材料,基于一类天然生物质-皮胶原纤维为基础材料制备出多孔碳纤维材料(PCFs-x).利用皮胶原纤维分子中的-COOH、-NH2等官能团与铁盐之间的较强的络合作用来吸附铁离子,碳化后经酸浸获得PCFs-x材料.XRD、SEM、BET等手段对不同浓度硝酸浸取后所获得的PCFs-x进行系统的结构表征,测试其电子转移数,考察了其氧还原反应活性及电化学还原氧气产H2O2的性能.结果表明,胶原纤维经过上述制备流程后可获得有序结构的PCFs-x,其中浓度为1mol/L时获得的材料具有最好的产H2O2效果和电流效率,氧还原反应2.5h后H2O2累积浓度达到148.81mg/L,电流效率72.33%.实验结果为基于胶原纤维制备新型高效的原位电化学产双氧水的碳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用于湿式氧化乐果农药废水的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沉淀剂种类、沉淀温度、焙烧温度和活性组分配比等因素对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利用BET比表面积测定和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优化条件制备的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处理乐果农药废水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用量以6 g/L,反应温度80℃,过氧化氢加入量为12.0 g/L,反应时间60 min,COD去除率为89.5%,活性组分溶出量较小。  相似文献   

17.
电解制备聚合铝过程中Alb形态生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电解法制备聚合铝过程中AIb的最佳形成条件。AIb的形成与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电解液的温度、铝的浓度以及电解时间等因素有关。在制备AI浓度为2.0mol/L的聚合氯化铝时,最佳的电流密度和极板间距分别为1.1A/dm^2和10mm。由于电化学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的界面pH差值较大而生成较多的AI(OH)4^-作为AIb结构的结晶核心,因此能形成更多的AIb聚合形态。  相似文献   

18.
根表铁氧化物胶膜对水稻吸收诺氟沙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微  鲍艳宇 《环境科学》2015,36(6):2259-2265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水稻根表铁氧化物胶膜对水稻吸收诺氟沙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表的铁氧化物胶膜生成量随溶液中Fe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营养液中添加诺氟沙星之后,根表铁膜量不同程度地降低,且随着添加诺氟沙星质量浓度的增加铁膜减少量有所增加.根表诺氟沙星含量与根表铁膜含量具有相关性,且相关性系数为0.959(诺氟沙星=10 mg·L-1)和0.987(诺氟沙星=50 mg·L-1),根内诺氟沙星含量以及地上部诺氟沙星含量,与根表铁膜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诺氟沙星,水稻根表、根内以及地上部所含诺氟沙星的质量分数:水稻根表为87.7%~97.6%,根内为0.8%~4.8%,地上部为1.5%~7.5%,根表诺氟沙星远远大于根内以及地上部的诺氟沙星含量.因此,水稻根表形成的铁氧化物胶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诺氟沙星富集库,但是并没有对诺氟沙星迁移到水稻根内和地上部起到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中双氧水分解产生的氧气与含氯丙烯、环氧氯丙烷、甲醇的可燃气体混合存在燃爆危险,为预防燃爆发生,利用5L爆炸极限测试仪测定分离罐气相出口可燃气在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的爆炸极限,并以此绘制爆炸极限三元图,得到不同工况条件下"可燃气-氧气-氮气"混合体系的燃爆区域。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可燃气爆炸上限明显提高,但爆炸下限变化不明显;随温度上升,气相出口组分发生变化,LOC值逐渐降低;正常冷却条件下极限氧含量为12%,冷却效果差时为10%,冷却失效时为9.3%;设置氧浓度报警时参考最小LOC值,留出裕度空间,控制体系氧含量小于5%有助于预防燃爆发生。  相似文献   

20.
沿海地区输电铁塔防护涂层耐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沿海地区输电铁塔防护涂层体系的腐蚀失效行为,评估涂层的防护性能,为铁塔防护涂层寿命体系评定和修复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热镀锌、热镀锌/冷涂锌复合涂层、热镀锌/带锈环氧涂层三种技术方案,对铁塔角钢材料进行防腐保护,采用中性盐雾方法模拟沿海环境对试样进行耐蚀性测试,通过试样表面形貌观察、极化曲线、以及阻抗谱等电化学手段对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热镀锌、热镀锌/冷涂锌复合涂层在盐雾150 h出现大面积腐蚀,热镀锌/带锈环氧涂层在盐雾2000 h未发生明显腐蚀。结论热镀锌/带锈环氧涂层的耐蚀性能优于热镀锌/冷涂锌漆和热镀锌涂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