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河流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某些地区土壤出现贫瘠化、盐渍化和沙漠化,土壤缺磷也很明显.为了寻找植物对磷的需求特点以及海河流域土壤磷分布规律,可以从植物指示的角度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植物磷含量特征及其差异,研究植物每年从土壤中输出和输入的磷总量,从而寻找农业生态系统磷循环规律并科学指导施肥.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海河流域地区植物中碳的输出量和土壤库存量。结果指出:不同作物-土壤系统中各种作物碳的输出量和归还量有很大不同,作物碳输出量一般为归还量的3-17倍;海河流域地区不同子流域土壤中碳的库存量也有差异,以滹沱河子流域土壤碳的库存量最高,大清河子流域土壤中碳的库存量最低。  相似文献   

3.
巢湖流域非点源磷流失关键源区识别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周慧平  高超 《环境科学》2008,29(10):2696-2702
农业非点源磷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识别流域内各类景观中土壤磷向水体流失风险最大的关键源区并加以重点控制是流域非点源磷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区,尝试采用改进的磷指数法在较大的流域尺度开展非点源磷流失风险评价及关键源区识别.在影响磷流失的污染源因子中增加了土壤磷吸持指数和磷饱和度指标.以反映土壤磷在水土界面迁移能力的差异;在迁移因子中又考虑了污染源与巢湖的距离.以反映污染源对最终受纳水体的影响;同时根据研究区特征及研究尺度对磷指数各指标分级与等级值进行了修改.结果表明,流域土壤磷吸持指数空间差异较小,总体上偏低,具有较高的流失风险;而土壤磷饱和度空间差异较显著,饱和度>25%的高风险区域超过流域面积的40%.巢湖流域非点源磷污染风险指数空间差异显著,风险等级最高(占流域面积5%)的区域分布在主要入湖河流下游的两岸平原地区,应作为磷污染重点控制的关键源区.磷指数法能够快速而方便地识别非点源磷污染的关键源区,应用于较大尺度流域可以从宏观上掌握非点源磷污染的空间差异并实施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分析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源汇因子的基础上,筛选出影响海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8个主要因子(年降水量、溶解态面源污染物入河系数、吸附态面源污染物入河系数、年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壤可侵蚀性因子、农田氮表观平衡量和农田磷表观平衡量),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识别指标体系,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法对海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并与DPeRS模型风险识别结果进行偏差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有61.91%的区域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集中分布在流域的中部和南部地区,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东南部、天津市中部、流域山东段东北部和河南段南部等区域;与DPeRS模型识别结果对比验证,显示同一风险等级面积相差不超过12%,且高风险级别面积相差仅为0.12%,97.17%以上的区域均为偏差小或无偏差,表明该识别方法具有与DPeRS模型法同等水平的农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识别精准度,可实现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的快速、高效识别.  相似文献   

5.
百花湖周边城市近郊小流域氮、磷输出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冯源嵩  林陶  杨庆媛 《环境科学》2014,35(12):4537-4543
识别主要污染物与污染源对于贵阳周边流域水质的控制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于2010年7月~2011年4月连续进行的野外观测实验,研究了贵阳市重要的水源地百花湖水库周边的麦西河小流域氮、磷流失浓度特征,以便为贵阳市城市近郊小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流域有各种源和汇的存在,导致研究流域在不同时间,从上游到下游,各采样点氮输出变化较大.各采样点水体的不同形态氮含量和磷含量随时间变化总体上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总氮、硝氮以2010年7月较高,氨氮、亚硝氮和总磷以2010年10月和12月较高.从上游到下游,各采样点水体中不同形态氮含量和磷含量差异减少.在流域下游的河口处,TN含量由3.297 mg·L-1下降为2.793 mg·L-1,TP从0.136 mg·L-1下降到0.098 mg·L-1,但与中游比较,变化不明显,氨氮含量还有所上升.从流域氮、磷输出时空变化特征来看,氮素特别是氨氮和硝态氮通过河道径流途径进入百花湖的风险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百花湖周边小流域氮、磷流失治理做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不同流域滨岸带的生态功能,于2015年夏季采集太湖西部苕溪流域和天目湖流域不同滨岸带(林地、耕地、草地、荒地)土壤,利用连续顺序提取法获得无机磷形态,分析土壤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土壤磷形态与地下水中TDP(总溶解性磷)的联系.结果表明:苕溪滨岸带的磷形态含量总体上高于天目湖滨岸带,但组成方面有所差异.滨岸带土壤的NH4Cl-P(弱吸附态磷)、BD-P(还原态磷)、NaOH-P(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HCl-P(钙结合态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耕地表现得最为明显.从高地到滨水带,草地和荒地的磷形态含量有略微增加的趋势,而林地和耕地的磷形态含量均降低,耕地同样表现得最为明显.苕溪滨岸带磷形态含量的水平变幅大于天目湖滨岸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aOH-P对地下水中TDP的贡献较大,有机质、黏土矿物和碳酸盐对磷形态有明显的影响;苕溪滨岸带土壤性质对其磷形态的影响较弱,而天目湖滨岸带比较明显.因此,苕溪和天目湖流域不同滨岸带土壤磷形态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影响因素也不同;土壤磷形态与地下水中TDP有明显关系,尤其是NaOH-P.   相似文献   

7.
海河流域怀柔山地油松林生态系统N,P,S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氮素输入输出基本平衡。氮素、磷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在植物凋落层中累积,硫则在凋落物层、土壤中累积。这种情况形成了城市郊区森林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独特特性。  相似文献   

8.
海河流域灌溉平原区氮磷形态转化和淋失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海河流域平原地区在灌溉条件下N、P形态转化和淋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地区在灌溉条件下,干湿交替的土壤中将产生硝酸盐及少量亚硝酸盐,这些产物将随灌溉水一起向心土层渗漏,逐渐脱离生物循环进入地质大循环,造成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9.
海河干流及河口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以海河干流沿岸及海河河口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31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加速溶剂萃取(ASE)技术,使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分析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含量.结果显示,海河河口地区土壤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n.d.~1 728 μg·kg-1(平均含量为93.9 μg·kg-1)和n.d.~288 μg·kg-1(平均含量为34.4 μg·kg-1).其中HCHs占优势,约占有机氯农药(OCPs)总残留量的72%.从海河干流到河口地区,OCPs的含量分布呈非均一性,受污染点源的分布影响较大,农药化工企业分布的区域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区域,海河干流区域相对高于河口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除个别采样点OCPs仍有新的污染源输入外,大部分点位土壤中的OCPs主要来自于工业点源的历史输入和农业面源即有机氯农药的历史施用.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土壤相比,该地区土壤中OCPs污染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了湖库氮、磷等营养物质外源输入的主要贡献者。本研究选取红枫湖流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添加改良剂并种植植物来构建生物地球化学垒,并对其氮、磷拦截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添加Al2(SO4)3、CaCl2与钠基膨润土显著提高了土壤对NH+4-N、NO-3-N和磷的拦截率,降低其流失程度。其中,对土壤添加CaCl2改性钠基膨润土并种植植被构建的生物地球化学垒,对NH+4-N、NO-3-N和磷的综合拦截效果最佳,截留率分别为87%、95%、93%。而添加了FeSO4的土壤,NO-3-N的淋失程度增强,不宜选取。种植植物后,植物生长对土壤中氮和磷有一定的活化作用,导致模拟径流中NH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1987—1988年两年考察的结果,初步讨论了喀喇昆仑—昆仑山地区植物区系的一般特征:1.植物种类比较贫乏高等植物仅243属约700种;2.北温带分布型属占绝对优势;3.以桑株河谷为界,昆仑山西段与东段的植物区系有很大差异;4.无严格的特有属,但种的分化强烈,种群数量大。本区由于极端干旱,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而森林和各类天然植被在维护本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方面,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在严格保护使森林和各类自然植被不致破坏的前提下,提出本区最有可能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是药用植物资源,除许多著名的中药外,应着重开发利用红景天属(Rhodiola)、风毛菊属(Saussurea)、葱属(Allium)的药用植物,并对当地的民族药物矮膜苞芹(Hymnolaena nana)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拔茅银矿的热液蚀变以硅化(次生石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为主,它们在空间上具明显的带状分布.围岩蚀变过程中,岩石中矿物常量元素、成矿元素及稀土元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了Ag、Cu、Pb、Zn等成矿元素的活化转移和富集成矿.本文讨论了其与矿化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推导出适合试验研究的纯酶和微生物的抑制动力学模式。并就硫酸盐、亚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对甲烷菌的抑制动力学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得出它们的抑制动力学方程,求出了硫酸盐、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对甲烷菌的临界抑制浓度。  相似文献   

14.
邹晶 《世界环境》2010,(4):10-11
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可谓人满为患,环境污染和资源紧张问题日益凸显,并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对于中国来说,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更为严峻。也正因此,控制人口与保护环境成为了中国的基本国策。由于人口众多,中国的经济总量或GDP尽管全球排名第二,但一经人均计算就"名落孙山",排在了世界百名之后。这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可以变为一个很小的数目,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可以变成很大的问题。"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应该说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得贫困人口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5.
杭州西湖水中四种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和交换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西湖水中铜,锰,锌和镉的溶解态和颗粒态的含量分布 ,月变化动脉及水平方向地动态交换,以揭示铜,锰,锌和镉在西湖水中不同相太的分布和迁移转化特征,得出西湖水中重金属的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室内和汽车内的时间占人一生中总的时间的90%还多。而且室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冰箱引起的健康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贵阳乌当断层南北两侧 ,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祥摆组和旧司组的分布和沉积特征存在明显的变化。九架炉组基本分布于乌当断层北西侧 ,祥摆组由北向南的沉积环境向浅海相呈有规律的变化 ,旧司组则仅在乌当断层南侧分布。这些地层的分布规律、沉积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乌当断层为黔中隆起南侧边缘断层 ,且该断层自早古生代形成后 ,为一多期次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18.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农业资源特征,农业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在分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应用HgCl_2、CdCl_2对水螅细胞重聚体进行了毒性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Hg~(2+)、Cd~(2+)使其重聚体细胞解离的起始浓度为0.2ppm、5ppm。重聚体解离的时间与Hg~(2+)、Cd~(2+)的浓度密切相关。因此,有可能根据水螅细胞重聚体的变化应用于水生毒理学的检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