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7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应用15N研究土壤-植物系统中氮素淋失动态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七十年代以来,氮污染问题在国外有所重视,并进行了系统研究.Kohl等人(1971)认为河流中硝酸盐主要是以地下水渗滤方式进入的,氮肥是水体中氮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据报道,美国伊利诺斯州25英尺或更浅的水井中有25% 水中硝态氮超过  相似文献   
2.
本项研究采用“微宇宙”方法,在实验室植物生长箱可控条件下,进行动态模拟实验。实验选择了七种重金属,按照土壤阳离子代换量计算出三种不同等级的土壤重金属剂量,研究它们对京津渤地区典型土壤(碳酸盐草甸土)中氮的转化与NO_3~-淋失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七种重金属对该类土壤中氮的转化与NO_3~-淋失量有明显影响,但其表现的程度和特征有很大差异。其作用强度的次序为:Hg~(2 )>>Cd~(2 )>>Ni~(2 )>>Zn~(2 )>Pb~(2 )>Cu~(2 )>Cr~(3 )。各重金属作用的持续时间不同:Hg~(2 )、Cd~(2 )达7—11周以上,而其余重金属在4—7周。实验结论:本地区碳酸盐土壤虽然对重金属有较大的容量,但从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生态学角度,仍可选择NO_3~-作为一项反映重金属对土壤生态毒性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致癌物苯并(a)芘[Benzo(a)Pyrene]对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报告是1973—1979年研究工作的简要总结.采用野外调查、盆钵试验、放射性示踪同位素、荧光分光光度计、人工模拟控制大气污染实验与电镜扫描照相等方法,研究了在石油污水灌溉条件下,环境中致癌物苯并(a)芘(B(a)P)对水稻可食部分的影响.其结果是:①土壤表层(0—15cm)B(a)P含量在<10—500ppb范围内,污水与清水灌区栽培水稻精白米中B(a)P的含量无显著差异;②水稻各部分的B(a)P来自大气污染、水——土壤污染以及水稻本身生物合成.B(a)P在水稻体内的分配次序为:根系≥茎叶>皮壳≥籽实,水稻精白米中B(a)P含量约0.18ppb;③在自然条件下,水稻的外来B(a)P污染源主要是大气飘尘,而水——土壤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4.
官厅水库氮、磷污染及其控制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官厅水库是北京地区担负多功能的重要水资源。过去曾对该水库的酚、氰、重金属污染做了许多调查研究。但很少涉及氮、磷污染问题。本项工作主要对该水库近年来氮、磷污染水平、污染的生态效应特别是富营养化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原理,提出了控制氮、磷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苯并(a)芘(简称BaP)是一种具有强致癌性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在环境中分布很广。 在国外,以高等植物为研究对象,不同作者通过对BaP污染食物链的研究各有所强调。但综合起来分析,可以认为:植物体内BaP可能是“多源”性的,其内源来自植物自  相似文献   
6.
致癌物苯并(a)芘对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报告是1973—1979年研究工作的简要总结.采用野外调查、盆钵试验、放射性示踪同位素、荧光分光光度计、人工模拟控制大气污染实验与电镜扫描照相等方法,研究了在石油污水灌溉条件下,环境中致癌物苯并(a)芘(B(a)P)对水稻可食部分的影响.其结果是:①土壤表层(0—15cm)B(a)P含量在<10—500ppb范围内,污水与清水灌区栽培水稻精白米中B(a)P的含量无显著差异;②水稻各部分的B(a)P来自大气污染、水——土壤污染以及水稻本身生物合成.B(a)P在水稻体内的分配次序为:根系≥茎叶>皮壳≥籽实,水稻精白米中B(a)P含量约0.18ppb;③在自然条件下,水稻的外来B(a)P污染源主要是大气飘尘,而水——土壤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7.
海河流域灌溉平原区氮磷形态转化和淋失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海河流域平原地区在灌溉条件下N、P形态转化和淋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地区在灌溉条件下,干湿交替的土壤中将产生硝酸盐及少量亚硝酸盐,这些产物将随灌溉水一起向心土层渗漏,逐渐脱离生物循环进入地质大循环,造成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