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汲取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防灾领域立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综合性“防灾减灾基本法”,出台指导防灾减灾各阶段工作的基础性法律,加强各单灾种法律法规等构建我国综合防灾法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防灾减灾具备的强大教育功能和广泛社会影响的角度,论述了防灾减灾教育进入学校的必要性,强调了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开展是实现全民科学防灾减灾的关键。基于多年的防灾减灾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有效开展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建议和措施,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的“四个递进”、教学安排的“三个转变”,推动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改革。同时,针对当前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些解决或缓解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3月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国家减灾委要求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紧密结合当地防灾减灾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宣传教育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今年4月底至5月中旬,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我国南方冰雪灾害的现状,对我国生命线工程系统的防灾减灾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我国生命线工程基础研究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提出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灾减灾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种措施功能各不相同,不能互相替代。最后从综合防灾减灾出发,给出城市生命线系统安全监管的科学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县域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以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为背景,重点突出安全生产、安全分区及避让区规划、防灾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和空间规划图件编制的特点,结合县域实际情况,按照"分析现状-评估风险-设立指标-设定工程目标"的编制思路,主要分析编制规划的"灾害风险评估、防灾减灾规划发展目标、综合防灾减灾空间布局、综合防灾减灾工程设施布局"四部分,并以武强县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为例,研究规划编制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又一个百花争艳的春天到来之际,我国第一座为防灾减灾事业培养专业人才的本科高等教育学府——防灾科技学院正式揭牌了。这标志着我们国家对防灾减灾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无疑,这是发展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一项基础性的重要措施。防灾科技学院是在原来的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而这样的发展,既是伴随国家发展的需求而发展的,也是伴随防灾减灾科技的发展而前进的。中国是一个灾害众多的国家,防灾减灾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包括“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在防灾减灾广播电台嵌入灾害警报系统的组成方案和工作流程,并从我国面临灾害频发的严峻现状、广播电台的发展状况及其在灾害中的角色、我国防灾减灾体系的现状和不足出发,论述建立防灾减灾广播电台并嵌入灾害警报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积极效果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业部部长徐有芳宣布,太行山绿化工程将全面拉开帷幕。这是继“三北”、“长江中上游”、“沿海”防护林体系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后的第七个大型林业重点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设计要求,将科技兴林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据规划,至2000年太行山绿化工程完成,太行山区森林覆盖率将由15.3%提高到43.6%,林  相似文献   

9.
防灾减灾视阈中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以培养防灾减灾人才为主的行业院校,对学生实施具有防灾减灾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本文从防灾减灾特色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内容体系、实施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信息     
《环境》1998,(3)
以我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为骨架的生态防护网络和经济发展的绿色屏障,正在中国大地上初步形成。“九五”第一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提前一年进入三期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全年完成造林1000万亩,沿海防护林工程实现18000公里海岸基干林带基本合龙,新增78个县实现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工程造林900万亩,全国防治荒漠化工程治理开发荒漠1300万亩,新启动的淮河、珠江、辽河、黄河中上游四大防护林工程取得明显进展。十大林业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汲取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防灾领域立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综合性"防灾减灾基本法",出台指导防灾减灾各阶段工作的基础性法律,加强各单灾种法律法规等构建我国综合防灾法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试论灾害文化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2008年春节前的冰雪灾害中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自救能力进行分析,提出构建社会主义灾害文化体系意义及对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发刊词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是内部学报《防灾技术与教育》。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自1999年起转为正式学报类期刊,并改用现名,在全国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和防灾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遵循“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贯彻“双百”方针,为我校师生员工发表科学技术工作及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成果提供场所,为我校与兄弟院校、防灾减灾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委、民政部3月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中国“防灾减灾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我国汶川、北川及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强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那些致力于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研究的中国科学家们更深感责任重大,他们以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相继研究出了一批世界一流的防灾减灾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6.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和揭示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为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科学素养服务。  相似文献   

17.
正《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刊期为季刊。《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和揭示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为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科学素养服务。《防灾科技学院学报》主要栏目有:成灾机理研究、灾害预测、灾害防治、灾害应急救援与管理研究、灾害历史文化与灾害社会学、防灾减灾纵横。  相似文献   

18.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3):F0002-F0002
为纪念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和“汶川地震一周年”,防灾科技学院分别于2009年5月5日、5月11日、6月18H邀请防灾科技学院袁一凡教授、张敏政教授和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陆呜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汶川地震应急与准备”、“抗震设防和抗震设计”和“地震现场专业摄影”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9.
正《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救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救灾对策;反映灾害孕育和发生机理、灾害监测与预测、灾害预防与治理、灾害应急救援与管理、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及其影响;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科学素养,提高人类抗御灾害的科技水平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0.
灾害是导致我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以村级组织防灾减灾能力为核心工作的底层设计,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已成为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国家新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基于由公共设施建设能力和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等九大能力为一级指标与39项二级指标构成的村级组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框架体系,对武陵山片区三个少数民族农村社区村级组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进行全面考察。结果显示,片区农村在九大能力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