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模拟酸雨对小麦和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济南市降雨中SO4^2-和NO3^-比例配制成模拟酸雨,研究其对玉米种子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在胚根没有突破种皮以前,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并无不良影响,有时还可加速萌发的进程。一旦胚根突出种皮后,较低pH值的模拟酸雨导致胚根死亡或严重阻碍幼苗进一步生长发育。模拟酸雨对小麦种子、幼苗活动有力产生抑制并生成危害的pH临界值为4.5,对玉米的pH临界值为4.0 ̄4.5。表明玉米对模拟酸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酸雨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pH2.0,2.5,4.0模拟酸雨处理大豆(台湾292)种子,研究不同强度酸雨胁迫对大豆种子呼吸速率,CAT活性,线粒体蛋白与ATP含量及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酸雨胁迫强度增加(pH≤2.5),上述指标均呈下降趋势.高强度酸雨(pH为2.0)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能量代谢的影响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3.
模拟盐碱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影响小麦种子萌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NaCl和Na2CO3模拟盐碱胁迫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影响实验表明:四种小麦的萌发率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并与无盐碱胁迫的萌发率表现相一致,其萌发率及萌发耐盐碱性次序高低顺序为:济南17〉淄麦12〉邯6172〉泰山9818。在单一盐或碱胁迫条件下,小麦的萌发率总是随着NaCl或Na2CO3浓度的增加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无论以NaCl浓度增加为主还是以Na2CO3浓度增加为主的情况下,小麦种子的萌发均随着浓度的增加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盐碱复合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机理还缺乏生物学及生理学上的解释,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模拟酸雨对大理石,花岗岩和马赛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周期侵泡加速腐蚀试验法研究pH1.0,3.5,5.6等3种模拟酸雨条件对大理石,花岗岩和马赛克的影响,通过观察材料的外观,质量和体积的变化,来评定材料的腐蚀程度,从周浸后酸雨化学的变化得到酸雨对材料的溶解速率,研究得到各材料对酸雨的抗侵蚀能力,陶瓷,玻璃马赛克〉花岗岩〉水泥马赛克〉大理石。  相似文献   

5.
王丽红  周青  曾庆玲 《环境科学》2008,29(3):799-803
为揭示酸雨影响种子萌发机理,以pH 2.0、2.5、3.0、3.5、4.0、4.5、5.0的模拟酸雨处理水稻(O.sativa)、小麦(T.aestivum)、油菜(B.chinensis var.oleifera)3种不同抗性种子,研究种子萌发糖代谢对酸雨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和油菜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随胁迫强度增加(pH 5.0~2.0)而降低,均低于对照.3个指标响应酸雨胁迫强度的规律(伤害阈值/变幅)是:水稻(pH 3.5~4.0/53.88%~77.7%)<小麦(pH 3.5~4.5/58.60%~89.41%)<油菜(pH 4.0~5.0/60.14%~100%).胁迫强度一定时,水稻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随时间延长而上升,小麦和油菜3个指标先升后降.胁迫时间一定时(3~7 d),3种种子处理组的旺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低于对照,且随胁迫强度增加而降低.3个指标达到最大伤害的胁迫时间为水稻(7 d;7 d,7 d)>小麦(7 d,6 d,5 d)>油菜(3 d,7 d,5 d).3个指标对酸雨胁迫强度与胁迫时间的响应规律显示,水稻糖代谢抗酸雨能力>小麦>油菜,这是酸雨胁迫下3类种子萌发指标趋异的又一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萌发POD与CAT对酸雨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王丽红  黄晓华  周青 《环境科学》2005,26(6):123-125
研究了pH 2.5~5.0模拟酸雨对水稻(O.sativa)、小麦(T.aestivum)和油菜(B.chinensis var.oleifera)种子萌发过程中POD、CAT活性影响.静态与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下,3类种子萌发时CAT与POD活性的变化幅度是水稻(28.8%,31.7%)<小麦(34.7%,48.3%)<油菜(79.3%,50.0%);CAT与POD与CK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的胁迫强度是水稻(pH3.5)>小麦(pH4.0)>油菜(pH5.0),说明保护酶抗酸雨能力是水稻>小麦>油菜.相同胁迫强度下,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CAT变幅  相似文献   

7.
用周期浸泡加速试验方法研究pH为5.6、3.5和1.0时浓度为0.0、0.06、0.1、0.2mol/L大种模拟酸雨对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的影响。观察材料的外观、质量和体积的变化,并根据模拟酸雨侵蚀材料前后的酸度和化学组分的变化,得到酸雨溶解材料的速率和材料中各组分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本土野生植物苘麻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和萌发实验,研究了苯磺隆和莠去津2种除草剂施用于苘麻花期对收获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和莠去津均对苘麻繁殖具有延续影响.苯磺隆对苘麻的种子萌发百分率和平均发芽时间影响不显著,而使种子萌发初始时间提前或推迟,随着浓度增加变化无规律性.大田推荐剂量浓度的苯磺隆(22.5g ai/hm2)抑制第7天幼苗生长特别是子叶下胚轴生长,而低于大田推荐剂量的6个浓度均促进第7d幼苗生长.大田推荐剂量浓度1/16的莠去津(75g ai/hm2)处理后所获得种子萌发百分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和其它处理获得的种子萌发百分率,施用大田推荐剂量(1200g ai/hm2)和大田推荐剂量浓度1/4的莠去津(300g ai/hm2)使种子初始萌发时间显著推迟.莠去津使种子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增加,大田推荐剂量浓度1/64(0.35g ai/hm2)和1/4的莠去津抑制第7天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用周期浸泡加速试验方法研究pH为5.6、3.5和1.0时SO^2-4浓度为0.0、0.06、0.1、0.2mol/L六种模拟酸雨对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的影响。观察材料的外观,质量人体积的变化,并根据模拟酸雨侵蚀材料前后的酸度和化学组分的变化。得到酸雨溶解材料的速率和材料中科组分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0.
南方土壤酸沉降敏感性研究Ⅶ——盐基淋溶与缓冲机理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我国南方主要土壤类型盐基离子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PH低于3.0或3.5时,盐基离子淋溶总量明显增加,但PH高于3.5时,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酸雨对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曾庆玲  黄晓华  周青 《环境科学》2005,26(1):181-184
采用pH2.0、2.5、3.0、3.5、4.0与5.0模拟酸雨处理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的实验结果表明,3者在pH 2.0时不发芽,在pH 2.5时只有水稻和小麦异状发芽,pH≥3.0时,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与pH值显著正相关,水稻和小麦的异状发芽率则随pH值上升而降低.部分生理指标的实验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和油菜的吸水值、呼吸速率和贮藏物质运转效率也与pH值显著正相关,水稻与小麦贮藏物质消耗率与pH值显著正相关,而油菜与pH值显著负相关;水稻、小麦和油菜的芽、根长抑制指数都与pH值显著负相关.酸雨胁迫下,种子各项指标变幅为水稻<小麦<油菜,这表明抗酸雨胁迫能力为水稻>小麦>油菜.  相似文献   

12.
不同微塑料赋存环境对小麦萌发与幼苗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不同微塑料赋存环境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聚丙烯(Polypropylene,PP)、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塑料(PLA)3种微塑料,并分别设置3种微塑料粒径(150μm、1000μm和4000μm)和质量浓度(0.1g/kg、0.5g/kg和1g/kg)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开展盆栽试验,通过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对不同微塑料组合处理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抑制率、生长特征及幼苗生长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微塑料胁迫下均降低了小麦种子平均发芽水平,小麦种子平均发芽抑制率呈现出HDPE>PLA>PP;微塑料的粒径和质量浓度处于中粒径和中浓度条件下对小麦种子的平均发芽抑制率最大分别为5.65%和4.55%,而处于低或高粒径和质量浓度条件下微塑料对小麦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微塑料粒径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作用较大,微塑料类型和质量浓度次之.与对照组相比微塑料HDPE和PLA对小麦种子生长特征指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作用比微塑料PP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其中小麦种子活力指数受微塑料类型、粒径和质量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对照组和不同微塑料类型对小麦幼苗平均生长速率呈现出CK>PP>HDPE>PLA,而不同微塑料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为PLA>HDPE>PP,微塑料类型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垃圾渗滤液对黑麦草和高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垃圾渗滤液作培养液时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的情况。以黑麦草和高羊茅两种草本植物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研究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的渗滤液原液、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以及渗滤液最终出水在6个不同配比的稀释溶液(V渗滤液/V蒸馏水=1/0,3/1,1/1,1/2,1/3,1/4)下对这两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渗滤液稀释强度的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增加,V渗滤液/V蒸馏水为1/3时,种子发芽率均为最高,黑麦草种子发芽率达96%,高羊茅种子发芽率达79%。用渗滤液作培养液时,更有利于黑麦草种子的萌发;用最终出水作培养液时,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这两种不同的渗滤液,在不同配比的稀释浓度下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均具有显著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培养皿滤纸萌发试验,研究在3种pH(4.0、6.0和8.0)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0、5、10、20、40和80mg/L)的CdCl2溶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胁迫效应. 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的CdCl2(≤20mg/L)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ρ(CdCl2)为20mg/L、pH为6.0时活力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达到177.52±16.61;随着ρ(CdCl2)的提高,CdCl2对苜蓿幼苗生长的促进效应不断增强,ρ(CdCl2)为20mg/L时,3种pH条件下的芽鲜质量分别为(6.60±0.11)、(6.68±0.20)和(9.51±0.16)mg,根鲜质量分别为(6.71±0.10)、(7.09±0.08)和(9.10±0.08)mg,达到最大; 当ρ(CdCl2)达到40和80mg/L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则受到显著抑制,ρ(CdCl2)为80mg/L时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分别仅为对照组的14.8%和46.5%;ρ(CdCl2)为80mg/L时芽鲜质量最低,3种pH条件下分别为(3.48±0.15)、(4.03±0.19)和(7.00±0.22)mg. 研究还发现,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随pH降低而降低,弱碱(pH=8.0)条件下紫花苜蓿在ρ(CdCl2)为80mg/L时的发芽率为66.40%±3.19%,大于酸性条件(pH=4.0、6.0)下的发芽率(11.20%±3.61%、9.20%±4.22%),而活力指数(93.90±10.71)也高于酸性条件(pH=4.0、6.0)下的活力指数(49.77±3.25、56.67±3.48),表明pH由酸性到碱性的变化过程能够缓解CdCl2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毒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铜(Cu)和锌(Zn)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西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0μmol/L)铜、锌单一及其复合处理对西瓜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影响,但增加了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促进r幼芽和幼根的伸长生长;提高了生物量的积累.高浓度(200 μmol/L)铜、锌单一及复合处理对西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  相似文献   

16.
马贵  廖彩云  周悦  丁家富  周炎炎  王展  马燕 《环境科学》2023,44(8):4458-4467
为探明微塑料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对作物种子萌发与生长的影响,以玉米种子为对象,探究了铅(Pb)和3种微塑料[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不同单一及复合浓度暴露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b单一暴露对玉米种子发芽的抑制总体上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与CK相比,500、 1 000和1 500 mg·L-1PE暴露显著抑制玉米种子发芽,100 mg·L-1和300 mg·L-1暴露影响不显著(第5 d除外);所有PP浓度暴露均显著抑制玉米种子发芽;相比PP和PE,PVC单一暴露对玉米发芽抑制较轻.Pb和3种微塑料复合暴露均显著抑制玉米种子发芽,随着时间的增长,抑制逐渐减弱.玉米种子的发芽指数、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均随着Pb及3种微塑料单一暴露浓度升高而减小,且在Pb和PE复合暴露下较CK显著减小,但在Pb和PP、 Pb和PVC复合暴露下均无显著变化;3种微塑料中,PVC对玉米种子活力影响相对最轻.10 mg·L-1Pb和100 mg·L-1的3种微塑料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微塑料对农作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了两种粒径(20 nm和100 nm)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olystyrene Nanoplastics,PSNPs)在6个浓度梯度(0、50、100、200、500和1000 mg·L-1)下对大豆(Glycine max)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粒径PSNPs均抑制种子发芽能力(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速度和发芽率),其中,发芽抑制率在一定程度上与暴露时间呈负相关关系.20 nm和100 nm PSNPs对根长、芽长和苗长的影响整体呈"低浓度促进,中高浓度抑制"的规律.20 nm PSNPs对根尖数量无显著影响,而100 nm PSNPs则表现出促进作用.20 nm和100 nm PSNPs对根直径和干重均有抑制作用.综上,PSNPs的植物毒性与粒径和浓度密切相关,在中等浓度(200 mg·L-1)时,其对大豆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沿淮地区梅雨特征及其时空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在探索安徽沿淮地区梅雨期(包括入梅期、出梅期和梅雨长度)、梅雨量和梅雨强度(包括梅期平均日雨量、雨量梅年比、梅期暴雨日数和梅雨强度指数)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安徽沿淮地区梅雨期、梅雨量和梅雨强度的年际变化以及安徽沿淮一带11站梅期雨量和雨强地域分布的差异性。结果发现:①安徽沿淮地区多年平均梅雨期为24d(6月16日入梅, 7月10日出梅),梅雨量为221.9mm,梅期日雨量为8.6mm,雨量梅年比为22.3%,暴雨日数为1.3d,梅雨强度指数为4.0;②沿淮历年梅雨特征量均呈明显的波动趋势;③沿淮梅期雨量和雨强年际变化的平均波动周期约为9年,但随年代推移具有振幅减小和频率加快的特点;④安徽沿淮自西向东各站梅期雨量和雨强均呈"升-降-升"S型分布趋势。这些发现对于沿淮各地气候研究和天气预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石瑛  杜青平  李砧 《环境科学研究》2011,24(10):1178-1184
采用室内模拟染毒法,研究1,4-DCB(1,4-二氯苯)对3种小白菜种子(矮青6号、上海青和秦白2号)萌发和蔬菜幼苗的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1,4-DCB作用后,3种小白菜种子的发芽势、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降低,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种子受1,4-DCB胁迫后,小白菜幼苗的根和苗生长都受到了抑制,根长和苗高降低,根苗比显著下降;随着ρ(1,4-DCB)的升高,受胁迫后的幼苗叶片的w(游离脯氨酸)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MDA(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与ρ(1,4-DCB)呈正相关;幼苗叶片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ρ(1,4-DCB)为5 mg/L时升高,在ρ(1,4-DCB)为10和50 mg/L时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幼苗叶片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升高,但是ρ(1,4-DCB)为50mg/L时酶活性比ρ(1,4-DCB)为10 mg/L时下降. 表明水体中1,4-DCB污染对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毒性,其毒性机制与膜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