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NDA-100大孔树脂对水溶液中水杨酸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NDA-100大孔树脂对水溶液中水杨酸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吸附符合一级动力吸附方程,颗粒内扩散过程是影响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为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纤维处理甲苯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活性炭纤维处理甲苯模拟废水,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动态穿透曲线,并研究了pH、温度、吸附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在3 ̄5范围内对吸附效率影响不大;温度升高,吸附效率有所降低,吸附时间存在最佳值,吸附饱和炭用蒸汽再生,重复使用7次,吸附效率无明显变化,活性炭纤维对甲苯的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再生条件温和。  相似文献   

3.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究了Cd^2+在FCC废催化剂上的吸附热力学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规律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式很好地描述,吸际呈单分子层形式,且吸附容易进行,吸附为吸热过程,以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为主,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Bangham吸附速率模式,颗粒内扩散过程为吸附速度控制步骤。又做了动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Cd^2+的动态吸附及脱附动力学特性良  相似文献   

4.
苄嘧磺隆对Cu2+在粘土矿物上吸附-脱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两种粘土矿物Ca-蒙脱石和高岭石作为吸附体,研究Cu^2 的吸附-脱附行为,以及苄嘧磺隆对Cu^2 吸附-脱附的影响,结果表明,Cu62 在比表面积、CEC大的Ca-蒙脱石上吸附量较高;而在比表面积、CEC小的高岭石上吸附量较低,蒙脱石对Cu^2 的吸附主要是静电吸附,吸附的Cu^2 较易脱附;高岭石主要通过专性吸附机制而吸附Cu^2 ,吸附的Cu^2 较难脱附,苄嘧磺隆对Cu^2 在粘土矿物上吸附-脱附的影响显著,苄嘧磺隆增加了Cu^2 在Ca-蒙脱石上的吸附,苄嘧磺隆作为桥而连接Ca-蒙脱石和Cu^2 ,苄嘧磺隆的浓度越高,Cu^2 的吸附量越大,解吸量赵低,苄嘧磺隆对Cu^2 在高岭石上吸附的影响,则是低pH值增加Cu^2 吸附,高pH值时降低Cu^2 吸附,解吸率的变化相反。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振荡时期温度、PH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吸附热力学实验,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等温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模式和Langmuir模式较好地描述;可能的吸附机理为:一是NH分子通过偶极力和氢键方面吸附,二是NH4通过离子交换面吸附。  相似文献   

6.
选取超高交联吸附树脂(H-resin)和大孔吸附树脂(M-resin)作为吸附剂,采用固定床吸附法研究了单、双组分的正戊烷和环己烷在2种不同孔结构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穿透特性.结果表明:2种吸附树脂对正戊烷和环己烷的吸附主要依靠色散力作用,吸附树脂对摩尔极化率大的环己烷有更优秀的吸附能力.双组分吸附实验中,由于富含微孔的H-resin对不同组分VOCs的吸附作用力差别大,发生环己烷取代正戊烷的现象,并且取代随环己烷浓度升高而更加显著,但吸附温度由30升至50℃过程中,取代现象减弱.M-resin的孔主要分布在中、大孔区,对环己烷和正戊烷的吸附作用力相近,因而正戊烷和环己烷在M-resin上始终为共同吸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催化裂化废催化剂镍离子吸附性能,考察了振荡时间,温度和PH值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振荡时间,温度及PH直到地吸附效果均有较大影响。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和angmuir模式较好模拟,吸附呈单分子层吸附形式,且吸附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8.
表生稀土矿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赣南典型表生稀土矿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吸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a,Yb)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ndliech等温方程,稀土绵吸附以可交换吸附为主,PH值是影响土壤中稀土元素吸附的极重要因素,随着PH值的增加,稀土吸附量增加,土壤去除有机质后,对稀土的吸附量下降约7.6%;去游离氧化铁后,稀土元素的吸附量增长7.4%,不同阴离子条件下,土壤对稀土元素的吸附  相似文献   

9.
水溶液中二氧化锰对铀的吸附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用流动色谱法测定了二氧化锰的比表面积及其对铀的吸附等温线,考察了吸附温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二氧化锰吸附铀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锰对铀(Ⅵ)的平衡吸附量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本文条件下,25min可达到吸附平衡,pH=6左右平衡吸附量达最大值,吸附模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GDX-502树脂对水中9种一元酚的动态吸附曲线和吸附容量,讨论了可能的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水中各种酚对GDX-502存在着竞争吸附,若水样体积足够大,则水也参与竞争吸附。浓度高的酚,竞詹能力强,被吸附容量大。  相似文献   

11.
Electrochemical dechlorination of chloroform in neutral aqueous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alladium-loaded electrode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Palladium/foam-nickel (Pd/foam-Ni) and palladium/polymeric pyrrole film/foam-nickel (Pd/PPy/foam-Ni) composite electrodes which provided catalytic surface for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 of chloroform in aqueous solution were prepared using an electrodepositing metho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micrographs showed that polymeric pyrrole film modified the electrode-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ulted in the uniform dispersion of needle-shaped palladium particles on foam-Ni supporting electrod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dechlorin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chloroform and current efficiency in neutral aqueous solution on Pd/PPy/foam-Ni electrode could be up to 36.8% and 33.0% at dechlorination current of 0.1 mA and dechlorination time of 180 min,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Pd/foam-Ni electrode.  相似文献   

12.
13.
Ni-Si交联改性膨润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红  孙伶 《环境保护科学》2005,31(6):37-39,49
以钠基膨润土为原料,制备了镍硅交联改性膨润土,并应用于模拟废水、实验室废水,探讨了镍硅交联改性膨润土对废水中COD、Cr6+、色度、浊度的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分别对镍硅交联改性膨润土的镍硅比、废水处理的pH、改性膨润土的投加量、搅拌时间等条件进行了选择。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带电沙尘媒质中微波衰减特性。方法根据带电球形粒子Mie散射理论,分析带电沙尘粒子的散射特性及带电沙尘媒质的微波衰减。结果在同一频率下,消光系数随着沙粒半径增大而增大,带电沙粒的消光系数要大于不带电沙粒的消光系数。对于同一频率和能见度,带电沙的衰减要比不带电沙的衰减要大,且衰减随能见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带电沙尘粒子对微波传播影响比中性沙尘粒子明显。  相似文献   

15.
蒸汽相变促进可溶PM2.5凝结增长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蒸汽相变原理促进氨法脱硫系统排放细颗粒物(PM2.5)的脱除,建立多分散颗粒的凝结增长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可溶硫酸铵颗粒的凝结增长规律,并将典型粒径可溶与不可溶颗粒的凝结增长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硫酸铵颗粒的增长速率相近,等温系统的凝结增长效果优于绝热系统;对于同一初始粒径分布下的可溶和不可溶颗粒,微米尺度可溶颗粒的增长速率始终大于不可溶颗粒,亚微米尺度可溶颗粒的增长速率先大于而后小于不可溶颗粒,使得二者的增长曲线存在一个交叉点;蒸汽饱和度增大能显著促进硫酸铵颗粒的增长;等温系统中温度对硫酸铵颗粒的增长影响显著,绝热系统中温度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6.
黄山顶夏季气溶胶数浓度特征及其输送潜在源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轨迹聚类方法对2011年6~8月黄山光明顶的气团轨迹进行聚类分组,得到2011年夏季到达黄山顶的主要气团输送轨迹,结合黄山顶的气溶胶数浓度观测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输送轨迹与黄山顶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关系.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 analysis)定性分析了不同气团背景下黄山顶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潜在源区,最后结合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concentration weighted field)定量分析不同潜在源区对黄山顶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积聚模态颗粒物(0.5~1μm)数浓度约占0.5~20μm颗粒物数浓度的94.9%;黄山顶6~8月大陆气团的发生频率最高,约43.4%;影响黄山光明顶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潜在源区主要来自一些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群:湖北东部、安徽中部、河南、江西境内、两广交界处、湖南南部以及浙江北部地区.而垂直方向上,来自西北和西南方向高度约2~5km的自由对流层气团对黄山顶积聚模态粒子数浓度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以揭示回灌过程中CHCl3耦合胶体效应影响下的二次形成作用为研究目标,通过批实验分析有、无胶体条件下不同水化学条件对CHCl3生成速率及生成量的影响,并结合切向流超滤技术和原子力电镜扫描(AFM)表征手段分析CHCl3-SiO2胶体协同作用模式.结果表明,CHCl3的生成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在特定的反应时间内,高氯/TOC比率、高pH值、低离子强度均会促进CHCl3的二次形成.SiO2胶体的存在会影响反应前体物的吸附,使各时刻CHCl3生成作用均受到抑制,并对水中的CHCl3有强吸附作用.结果可为人工回灌过程中CHCl3的二次形成作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竖直弯管在含固体颗粒分散泡状流下的冲蚀规律,探究管内气液分布、颗粒分布及三维冲蚀形貌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出基于VOF模型和DPM模型的瞬态冲蚀数值计算方法,利用Oka等人提出的冲蚀模型及Grant和Tabakoff提出的颗粒-壁面碰撞模型计算管壁冲蚀速率。结果基于VOF和DPM模型的CFD冲蚀计算结果与经验模型及简化CFD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更接近实验值。分散泡状流中,固体颗粒大部分分散在液相中,管道不同截面处的含液率与颗粒粒含量相关性较大,下游直管段和弯头处固体颗粒的粒含量大于上游直管段。含固体颗粒弯管在分散泡状流作用下,冲蚀区域较大,冲蚀最严重位置出现在弯头出口处附近。结论含砂分散泡状流冲蚀条件下,竖直弯管冲蚀形貌与管内气液固分布直接相关,多相流冲蚀瞬态仿真方法可较准确计算气液固分布并预测管道冲蚀。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纤维对氯仿气体动态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活性炭纤维(ACF)对氯仿有机废气的动态吸附,考察氯仿气体流速、浓度、温度、ACF再生次数对吸附效率的影响以及滤速和压降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浓度、低流速、低温度均有利于吸附。ACF对氯仿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提高氯仿气体滤速,气体压降增大。  相似文献   

20.
应用高锰酸钾降低水中三氯甲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高锰酸钾降低水中三氯甲烷的研究顾平张凤娥邢国平(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天津300072)关键词饮用水;高锰酸钾;三氯甲烷;氯化.氯化是目前饮用水处理普遍采用的工艺,它用于氧化有机物、助凝及消毒,具有其它工艺无法替代的特点.但是氯化处理可能产生三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