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桓仁水库是辽宁省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定期了解桓仁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保护水源地水质有重要意义.利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对"十三五"期间桓仁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珠山水库作为青岛市黄岛区主要的供水水源地之一,本文根据近几年小珠山水库水质监测资料,采用污染指数法进行水库水质污染状况分析,探讨了小珠山水库水质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及其成因,预测未来供水水质状况与水库水质发展趋势,并提出水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主要论述了2013年大伙房水库的水质现状及洪水灾害后大伙房水库的水质变化情况,并与非洪水发生年份(2010年至2012年)进行比较,进一步确定总磷是洪水之后水质变化的主要因子,简要分析了洪水灾害后影响水质的污染物来源。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2~2015年水质逐月监测数据,对紫坪铺水库水质和营养盐状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紫坪铺水库水质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4年紫坪铺水库COD、NH_3-N、TN、pH、BOD_5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COD、NH_3-N、TN处于上升趋势,pH、BOD_5处于下降趋势;水质空间演变趋势分析表明紫坪铺水库空间差异性显著;综合营养盐指数分析表明,紫坪铺水库TLI小于30,属于贫营养。水磨镇和漩口镇对水库营养状况有明显影响,同时分析了映秀和水磨断面上游污染源来源。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3~2017年水质逐月监测数据资料,对二滩水库水质和营养化状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二滩水库水质演变规律富营养化发展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水温、pH、溶解氧、总磷、总氮、氨氮、透明度、生化需氧量和叶绿素a浓度均存在显著年际变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显示水库营养状态由中营养逐步向贫营养转变;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出库断面水质比入库断面水质较好;近5年间二滩水库水质逐步变好,尤其是2016年网箱拆除后,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对天津市于桥水库2015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单因子评价法,2015年于桥水库整体水质为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和总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表明水库整体呈轻富营养状态,TLI数值在54.2~59.1之间;针对目前于桥水库水质的实际情况,在未来水库治理措施及工作重点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6~2017年水质监测数据资料,对升钟水库水质和营养化状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水库水质演变规律、富营养化发展趋势及主要影响因子,同时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和累积概率密度模型对升钟水库富营养化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进行风险预测。结果表明:升钟水库水质呈上升趋势,水质状态为Ⅱ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显示水库营养状态由富营养逐步向中营养转变,水体中的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分析表明总磷是升钟湖富营养化的关键限制因子,未来5年内升钟水库的大坝断面有富营养化的中度风险(58.78%)。为控制环境风险,针对性提出防治升钟水库富营养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库的供水功能日渐重要,水库水质安全已经成为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水库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保障水库水质安全日趋紧迫。水库水质安全保障需从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控制、水库生态系统恢复和突发事故应急等多方面着手。本文结合长潭水库情况,全面分析水库水质安全的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长春市2006年逐月气候资料及新立城水库2006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定量进行新立城水库水质对气候及人为因素的响应分析。  相似文献   

10.
黑龙滩水库生态环境及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邓仕高 《四川环境》1993,12(2):63-69
本文以黑龙滩水库1989-1991年水质实测资料为依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库水质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用卡森指数对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产评价。针对库区特点及周围污染源排放现状,分析了水库水质受到的潜在威胁,提出了水源保护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黑龙滩水库进行污染源调查及水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水库水质和营养盐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滩水库流域CODCr、NH3-N、TN和TP产生量分别为3664.23 t/a、280.37 t/a、335.49 t/a和74.96 t/a,水库污染负荷主要集中在农村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旅游污染3个方面,其污染物产生量占总污染负荷的93%以上;水质分析表明,自2006年后,黑龙滩水库水质逐渐好转,但2010后CODMn有上升趋势,2012年主要超标因子为CODMn和TP;2004年~2012年,黑龙滩水库营养状况由贫营养向中营养发展,并在2010年~2012年稳定在中营养状态,水库富营养化整体呈现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12.
四川升钟水库水质评价及污染负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高锰酸盐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4项监测指标,采用单因干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升钟水库2004~2010年水污染特征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水质标识指数法比较适合升钟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显示,水库主要污染物为总氮(TN)、总磷(TP),基本呈现富营养状态;2008年水质最差,2010年水质达到Ⅱ类标准;7年Iwq的平均值Ave(Iwq)=3.393,Ave(Iwq)未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近7年综合水质标识指数(Iwq)在不同时点上具有高-低演化规律,总体趋向好转。通过计算2006年N、P污染负荷,TN、TP入库主要源于水产养殖,其贡献率分别为:55%、82%,升钟水库TN、TP是合理容量的1.97~2.32倍。应严格控制水库网箱肥水养殖。研究结果对指导升钟水库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梅湾水库2016年水质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库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水库污染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湾水库总体水质为Ⅳ类,超标污染物为总磷,属轻度污染。水库水质除11月符合Ⅲ类标准外,其余月份稳定在Ⅳ类。而总氮全年处于劣Ⅴ类水平。水库冬春季为中营养状态,夏秋季为轻度富营养状态,总体上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叶绿素a与水温、高锰酸盐指数之间两两正相关,相关性极显著,但与N、P相关性不显著。总氮与高锰酸盐指数、水温之间显著正相关。同时,针对库区污染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惠 《四川环境》1996,15(2):64-66
本文通过葫芦口水库水质污染,讨论了网箱养鱼对水库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林伦志 《四川环境》1993,12(1):35-38
本文选用两种水质采样器,在升钟水库对比采样监测,对大型水库水质监测采样和溶解氧的测定进行讨论。证明一大型水库水质监测采样适宜采样器类型,以及溶解氧水样现场测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江苏沿海拟建平原水库建设后的咸化风险,于2013年4月,在江苏沿海1#、2#、3#、4#拟建水库取0~200cm原装土样,通过对样品氯离子含量和释放速率的测定,建立水质模型,预测不同初始蓄水水质条件下水库咸化风险,模拟结果表明:在模拟运行一年后,1#、2#拟建水库底泥盐分释放量小,来水水质较好,不会发生咸化,可作为生活用水水源地;3#拟建水库底泥盐分释放量较大,一年后各条件下氯离子浓度均高于250mg/L,平均氯离子浓度涨幅为173.20%,咸化风险较高,不适合作为生活用水水源地;4#拟建水库在各条件下氯离子浓度平均上升6.83mg/L,因此当蓄水水源良好时可以作为生活用水水源地。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6年2月、5月、8月和10月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营养状态指数对东坡区10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各乡镇饮用水水源地除1个水库为中营养状态外,其余9个水库均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各水库枯水期的富营养化程度全年同比最低。10个水库的水质均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超标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因子为TN,主要污染来源是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参照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指标,选取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透明度(D)等5项指标,对升钟水库2006--2010年水体富营养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水质指数,埘排序为3.231_2010〈3.741_2009〈4.042_2007〈4.35_2006〈4.652_2008(指数越大,水质越差);升钟水库近5年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高-低”演化规律,总体趋向好转;2008年的指数最大,富营养化最严重,2006-2008年水质指数呈波动变化,2009年、2010年水质有所改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k随时间t变化的二次函数关系式为:I_wq=-0.1372t2+550.8t-552742;升钟水库水体氮、磷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19.
万家寨水库是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的水源地,其水质状况关系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由于万家寨水库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而水库主要面向山西省供水,山西、内蒙古在水库水质保护上存在矛盾。为了更好地解决万家寨水库水质保护中出现的问题,理顺上下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引入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尽管万家寨水库水源地跨省生态补偿实践取得部分进展,但仍存在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省际之间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合作管理机制、生态补偿方式与途径不合理、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缺乏科学基础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明确万家寨水库水源地跨省生态补偿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万家寨水库跨省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对策与措施,为万家寨水库的水质保持与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2012年4月至10月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水体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仅夹河厂断面9月监测的水质符合Ⅲ类水质要求,其余各月3个断面监测的水质均超出Ⅴ类水质标准,超标项目主要是总氮、氨氮和总磷;各监测断面水质除总氮、氨氮和总磷超标外,其他项目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丰水期各监测项目的浓度值明显大于平水期和枯水期时期。导致水质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农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