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阻燃纺织品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阻燃纺织品的发展历程,并预测了未来发展的趋势。扼要介绍了阻燃纤维和阻燃织物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论述了阻燃技术的进展;提出了开发新阻燃纺织品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每年死亡近13万人,伤残70万人,损失2500亿元,占GDP4%。同时保险业也存在多方面问题,我国约300元/人,而世界约3000元/人,保险深度我国为3%,世界约7%,赔付比例我国约1%,欧洲20%。我国在此形势下提出了“安保互动”机制,首先在重庆市进行了试点工作。“安保互动”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同时也对保险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安保互动”的特点及推动原则,分析了培养安保人才的重要性、紧迫性,对重庆市部分保险公司进行了调研,对如何培养顺应当前保险市场人才需求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并分析了安保人才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桥梁工程施工中事故环境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笔者分析了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事故环境的风险特征 ,介绍了桥梁结构设计、施工、地质、水文及气象等因素影响 ,评述了典型事故案例 ,特别讨论了桥梁施工中的种种风险因素分析 ,给出了各类因素的施工风险水平排序 ,提出了风险评估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刚  牛慧 《安防科技》2006,(6):38-39,64
通过配电自动化改造,加强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减少了电气运行安全漏洞.改造后WEB电力信息网的发布实现了资源共享,为热电厂、装备部、电调等管理决策部门提供了及时全面和可靠的信息,另外还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精益化生产、创办节能型企业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5.
王元奎 《安全》2015,36(12)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阐述了安全监管分离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实施现场安全环保监督的步骤及方法,总结了实施效果,提出了今后改进监督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安全与健康》2008,(7):9-9
福建省将于今年8月4日正式启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件》,新版驾驶证使用了33项防伪技术,并且增加了记载发放驾驶证信息的一维条码,实现了补领新证后,原驾驶证自动作废功能,解决了一人补领多本驾驶证不利管理的问题。新版驾驶证增加了伪造驾驶证的成本和难度,提高了民警执法查验真假驾驶证的效率,严格了驾驶证的溯源管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球磨机的具体情况,对其润滑系统及轴瓦工作温度测量进行了改造,构成了球磨机安全运行的监控系统。从而避免了烧瓦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生产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状况作了概述;对造成建筑行业事故高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展望了今后建筑安全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监控系统的应用现状,提出了集成化监控要求.介绍了基于IP网络建立远程监控系统的方法,描述了该系统的层次模型.  相似文献   

10.
"感谢素未谋面的消防员,您不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还给我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让我感到这个世界突然有了颜色,让我的人生也有了盼头。"春节过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消防救援大队朱仙镇专职队副分队长卢昊雨突然接到了一封当地红十字会转来的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他的谢意。  相似文献   

11.
相变储能光伏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相变储能光伏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实验平台,介绍了系统的运行方式以及太阳能光伏集热蒸发器与直流压缩机的匹配计算,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辐照量为800 W/m~2、光伏集热蒸发器面积为12 m~2的条件下,系统制热功率为10 k W,太阳能光伏集热蒸发器发电量为6.2 k W·h,大于直流压缩机的耗电量,满足供电要求;实验所得系统COP为3.25。相变储能可以解决太阳辐照波动导致的系统运行不稳定问题,具有显著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相似文献   

12.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控制在酸化水解阶段处理高浓度乙酰螺旋酶素制药废水,经过长时间的运行表明:该反应器结构简单,启动时间短,有效地提高了废水中挥发酸的浓度,缩小了pH值的变化范围,稳定了水质,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确保了甲烷发酵阶段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区域生态安全演变机制与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基于隐患因素的区域生态安全概念,阐述了隐患因素的作用机制:触发传递机制越弱,控制响应机制越强,系统安全状态相对最好;触发传递机制越强,控制响应机制越弱,系统安全状态相对最差;触发传递机制越弱,控制响应机制越弱,系统安全状态中等;触发传递机制越强,控制响应机制也越强,系统安全状态中等。根据突发性隐患因素与渐发性隐患因素作用的动态变化,基于安全科学的“R-M”基本理论,分析了区域生态安全渐变—突变过程,渐变正相变过程,渐变—突变的突变过程,渐变—突变的正相变过程,突变过程,正相变过程。最后总结生态安全渐变和突变的方法研究,并提出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安全问题、安全化入手,探讨水资源问题安全化,解释了安全、安全问题及安全化的内涵;指出水资源问题来源于人类活动与水资源之间不和谐的运动,及其运动的逐渐升级,将产生一些危害性较大的水资源问题,水资源安全问题是水资源问题严重化的终极形态,其安全化是水资源问题转变为水资源安全问题的过程。在水资源安全化过程中,水资源问题是起点,安全化是过程,水资源安全问题是结果和终点。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问题安全化的本质是水资源的稀缺性,安全的基础是健康的水循环。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堆载大小对原水管道受力变形的影响,采用量纲分析法得出模型试验相似比,并根据相似比进行模型箱的设计、管道材料的选取和重塑土的配制,研究不同工况下管道的受力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整体上管道端部应力大于管中央应力,管轴向应力大于管环向应力。在中心加载下,管端应力值较管中央处大,前者增长速度更快,而后者增长速度较慢。在偏心荷载作用下,靠近荷载的管端应力最大,而管中央应力最小;尤其在偏载6 kPa作用下,管端下表面轴向应力达到595 kPa,而管中央处仅有64 kPa,管端受边界约束作用明显,管道呈弯曲变形。  相似文献   

16.
气体扩散数学模型在安全评价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工业生产、储运过程涉及储存大量气态和液态的危险性物质,该类物质大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民用燃料的输送和储藏,也涉及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物质发生泄漏事故,可能对附近居民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气体物质一旦发生泄漏,很难将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势必造成大面积的危害。因此,事故状态下有毒气体的扩散,是安全评价中灾害后果评价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梯度输送理论,建立了无风条件下气体扩散的动态模型。在限定容器中气体介质是中性气体的情况下,由于中性气体在扩散过程中各向同性,扩散方程获得了简化。进一步限定容器形状为最常见的圆柱形,确定了模型的边界条件,求出了该条件下扩散方程的解析解。开发的扩散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是梯度输送理论即单位时间内物质通过单位面积的输送的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同时对建立的模型在安全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探,结合实例提出了该模型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的多层感知器(MLP)结构的神经网络进行储罐区泄漏源的实时定位,提出了现场传感器阵列优化布置的原则,设计了输入空间和解空间,应用计算机仿真获得的泄漏浓度场对建立起来的神经网络进行了训练,并成功进行了验证,分析了隐层节点数、权值和阈值的取值范围和符号、学习因子等因素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对储罐区泄漏源进行实时定位是可行的,单隐层的MLP可以被训练来反向分析泄漏浓度场。  相似文献   

18.
铁路运营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铁路预警研究综述的基础上,进行了铁路运营监测预警系统研究。从指标内涵、地位、政策相关性、表现形式、数据可得性及指标间关系等方面,确定了铁路运营监测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引入机车辆数指数、旅客列车坐席指数的概念,从运输量、货车和机车运用、生产能力改善、经济、服务水平5个方面,构建铁路运营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对警限和警度的确定原则、方法进行探讨,提出预警信号评价模型。结合具体案例,对铁路运营水平进行评价,将运营水平状况的判断与决策取向相融合。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为铁路运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扑救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火灾安全距离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火灾是一类比较难于扑救的特殊火灾,如何根据现场的情况快速评估事故危害,并确定灭火指挥和人员疏散的安全距离,是消防指挥员指挥决策的重要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本文研究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BLEVE时的热辐射和冲击波计算方法,并导出了安全距离的确定方法。对于消防指挥员快速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共安全管理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公共安全管理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给出了新时期公共安全管理的定义方式,并通过定义,分析出公共安全管理的时代特征.其次,分析介绍了我国目前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重点指出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途径.最后,作者借助两个通俗的理论强调了在加强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