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河口湿地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对湿地生态安全的评价研究应遵循"人—湿地"复合系统思想,文章坚持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观念,突出人为因素,兼顾自然因素,评价了双台河口湿地生态安全的空间状况,具体探讨了湿地核心地带生态安全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水平空间差异较大,西市区、站前区为极不安全,鲅鱼圈区为不安全区,盘山县、双台子区、兴隆台区为临界安全区,老边区、大洼县为较安全区。双台河口湿地核心区所在的大洼地区,近7年来生态安全演变态势较好,由生态临界安全上升为较安全,但仍未达到理想安全状态,与周边县区生态安全等级不高有密切关系。最后提出了双台河口湿地生态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东辽河流域生态安全空间差异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态安全建设是协调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具有空间特性、非线性、随机性,研究过程中必须处理大量的空间信息,而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管理正是GIS的优势,它使各环境要素的分布态势及彼此间的拓扑关系一目了然,并且图文并茂地展示全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在充分研究辽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基础上,选取东辽河流域11个县市区,借助GIS格网赋值技术,讨论了基于GIS的东辽河生态安全空间差异的评价方法.首先,拟定"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实地调查并收集资料;然后,数字化流域,运用模糊AHP法赋权并量化计算;最后,建立东辽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数GRID数据库,进行GIS的空间Interpolate运算和Assembly分析.结果表明,公主岭市是生态安全区,约占全流域面积的10.78%;西丰市和东辽县是生态不安全区,约占流域面积的13.07%;其余8个地区为生态安全中等区,约占全流域面积的76.15%.评价结果与各地区现状生态环境评价基本-致.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五十年来赤峰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赤峰地区近五十年来气温、降水等资料,分析了赤峰地区近五十年来气候的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赤峰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变暖期,强对流天气频率加大,多暴雨暴雪,出现气候的不稳定性。年平均气温有所上升,主要表现为冬季平均气温上升。从不同层面分析气温、降水、日最高温度、最低气温、平均温度的变化,以及它们对水资源、土壤、植被、农业生产等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实施宏观决策、保护环境、利用气候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灾害学"视角认识和理解生态安全,针对隐患因素对安全状态的影响,探讨了生态安全演变的隐患触发传递与响应控制机理,并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论述生态安全是反馈的动力系统和非线性的动态系统特征。研究表明,生态安全因素分析必须包含隐患因素分析;安全评价要素范围必须扩展。生态安全系统由隐患触发传递系统和响应控制管理系统组成,且两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隐患因素不断触发、传递、响应和控制的复合高阶演变过程,具有非线性灾变性、自组织及被组织性和有序与无序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5.
王耕  张芙榕 《环境科学》2024,(1):228-238
深入研究辽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其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2020年辽河三角洲7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当量因子系数修正法建立估算模型评估ESV,综合分析研究区ESV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ESV驱动影响因素与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20年辽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大部分为耕地,30年间林地、湿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耕地面积基本无变化.(2)辽河三角洲ESV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整体呈现出西南部价值高,东北部价值低的空间分异规律.(3)辽河三角洲地区的所有土地利用类型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ESV缺乏弹性.(4)辽河三角洲ESV具有空间正相关性,整体而言,辽河三角洲以HH和LL聚类为主,HL聚类多分布在LL聚类边界处,LH聚类分布在HH聚类周围,少量分布在LL聚类周围.(5)辽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的影响因子中,DEM对ESV的影响最小,HAI对ESV影响最大,其次是GDP,所有影响因子的交互结果对ESV空间分布的影响均具有增强作用,其中HAI和降...  相似文献   
6.
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刺激渔业经济增长,是辽宁省渔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从2000—2012年的经济数据分析来看,辽宁省渔业产业结构现状是支柱产业稳定、主导产业发展潜力小、潜导产业向主导产业转移。采用Gompertz曲线预测,得出2015年辽宁省渔业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9.5%,与农业部发布的《全国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2015年渔业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速10.2%的发展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以此为基础提出辽宁省渔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和熵值法的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以辽宁省的14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了26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对其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个城市生态安全值位于0.31~0.8,生态安全水平差异较大。总体来说,沿海地区城市群生态安全较好,中部省会城市群生态安全次之,西部的朝阳、阜新等小城市生态安全较差。最后提出了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着眼于辽宁省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凸显的现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选取辽宁省14个城市2003年-2012年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等25个指标数据进行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对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十年来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呈现整体上升趋势,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基本与生态安全指数变化趋势相似,说明辽宁省生态安全状况正逐步改善,并且总体呈现发展趋势,辽宁省的生态安全建设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9.
王耕 《自然灾害学报》2004,13(2):119-124
根据联合国"阿佩尔计划"(APELL),环境风险事故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建立面向地区的应急0援系统.以大连市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警的实际工作为例,在研究环境事故应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救援系统支持平台GIS的优势,论述了该系统的需求、功能、数据库及救援网络等设计内容,完善了环境事故管理的方法研究,为环境风险事故应急管理提供了较理想的实用型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0.
基于P—S—R框架建立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辽宁省城市“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的生态安全预警模型,通过VENSIM仿真2010年至2020年的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预警指标趋势值,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进行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结果表明,未来10年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结果分为3类:生态安全区、生态安全持续危险区和生态退化区。生态持续危险区和生态退化区属于生态安全预警区域,主要集中在辽宁省西北部。从辽宁省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看,未来生态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态安全预警结果可为辽宁省城市发展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