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酚污染正严重威胁着饮用水源地的供水安全,迫切需要开展挥发酚实时预警监测。从挥发酚在线监测系统构架、监测方法验证、在线监测功能完善、运维周期及成本核算、应急预警功能实现等方面,介绍了挥发酚在线监测技术在苏州市饮用水源地的应用经验,以期进一步完善水源水预警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是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构建水源地水质预警指标体系是水源地监控预警工作的重要基础。系统分析了常规水质在线、生物毒性在线、卫星遥感、人工巡视等水质预警监测技术手段,并分析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此为基础,遵循水源地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实际需求,统筹兼顾,提出了建立以常规理化-生物毒性在线监测相结合,遥感监测与人工巡查相统筹的一体化水源地水质预警指标体系,为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控工作提供合理的、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阐述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构建的内容和要素,并介绍了如何建立由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预警响应系统等组成的水源地监控预警平台,以实现水源地环境监控预警信息和技术的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为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线生物毒性监测系统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汞、镉、铬、铅和砷的生物毒性剂量效应分析,评估生物毒性监测方法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中的预警作用,结果显示,几种元素的生物毒性大小依次为:汞〉砷〉铅〉镉〉铬。结合南京上坝饮用水源地的生物毒性监测数据,建立动态报警限,用于评价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5.
锑(Sb)是湘江上游部分区域的特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精准助力Sb污染预警与防控,基于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分光光度法,采用优化的在线自动监测仪自动测定地表水中的Sb。测定结果表明,测试范围为0~0.10 mg/L,检出限≤1 μg/L,相对误差≤±10%,相对标准偏差≤5%,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8.2% ~104%。该方法适用于地表水中Sb的自动在线监测,可为环境管理部门对水中Sb等重金属的污染预警、溯源、防控等环境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长江口南通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在水源地污染物调查的基础上筛选了预警监测因子,建立了三级联动预警监测系统,突出强调了生物预警系统作为自动监测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容、作用和优势,最后针对南通市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测系统存在的局限提出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7.
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超声雾化法气液分离,并结合冷阱捕集解析技术,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监测水中VOCs。该法在25种VOCs质量浓度0.5~2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0.990,检出限为0.10~0.51μg/L,测定下限为0.40~2.04μg/L。通过与实验室法的比对,说明该法可达实验室监测仪器同等水平。  相似文献   

8.
荧光技术在太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湖库蓝藻水华发生日益频繁,加强湖库饮用水水源地藻类监测,已成为环保、水务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应用荧光技术分析了蓝藻爆发期苏州太湖三个水源地蓝藻水华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苏州地区太湖水源地蓝藻水牛的产生主要是受水体动力和气象条件的影响;(2)建基于荧光技术的蓝藻传感器能很好地反映蓝藻水华的变化趋势;(3)荧光技术以其快速测定、可比性强和可连续跟踪监测等优点在太湖蓝藻预警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国饮用水水源地调查和现行政策法规,结合江苏省及泰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情况,全面分析了饮用水水源地防控和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饮用水水源地防控预警的特色做法,阐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饮用水水源防控及预警的十项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其中,重金属污染是该地区饮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健康的重要隐患。因此,选取长三角地区10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2017—2022年6种重金属(铜、锌、铅、砷、汞、镉)的总体污染状况和时空分布特征,并开展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6种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较低。砷、铜、锌在河流型水源地中的浓度水平均高于湖库型水源地,而镉、汞、铅在湖库型水源地则相对更高,水源地重金属浓度水平受季节变化影响不大。砷、汞的生态风险较低,锌、铅、镉处于中低风险水平,铜主要处于中风险水平,但是每年均有部分水源地出现高风险。铜、锌、铅、汞、镉不会对人体产生非致癌健康风险,但是砷可能产生潜在的非致癌风险。砷、铅的致癌风险指数为10-6~10-4,可能具有潜在致癌风险。镉与污水排放有一定的相关性,砷的来源可能主要与自然地质等因素有关。综上,长三角地区饮用水水源地重金属污染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铜、砷、铅。  相似文献   

11.
加强预警监测体系建设高效应对突发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区域突发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与特点以及环境监测应对突发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指出了环境监测应对突发生态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快预警监测技术体系建设,丰富预警监测技术手段,重视生物生态监测在预警监测中的作用,提高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水平,发挥环境信息系统在预警监测中的作用,加强预警监测技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中国城市大气重污染预警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大气重污染事件预警等级的划分方法,并构建了合理的预警运行体系,优化了预警机制的运行流程,为政府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系统集成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系统集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对现场端的在线监测设备进行科学的综合布局,并从采水、配水、预处理、控制、分析、数据采集与传输、辅助等构成单元,提出了有关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系统集成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对饮用水源水中丙烯醛的气相色谱标准测定方法作了改进,由直接进样改为吹扫捕集进样,由极性色谱柱改为中等极性色谱柱.方法在0.010 mg/L~0.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检出限和检测下限分别为0.000 5 mg/L和0.002 mg/L,水样平行测定的RSD为2.8%~5.2%,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0%~...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各地在构建水质自动监测管理系统上的探索和不足。构建了水质自动监测管理系统,统一应用平台,利用仪器仪表标识集,实施监测数据辅助审核,完善数据预警统计分析功能;通过平台对现场端仪器自动巡检,实现数据集中化管理,完善水质自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满足了环境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预警监控体系构建框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安全预警体系的一般原理,从水质安全角度出发,基于基础信息层、预警分析层和决策应用层构建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预警监控体系框架;提出建立既考虑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污染负荷、生态破坏力等驱动力、压力影响,又考虑了生态健康、服务功能、环境监管和环境风险等状态和响应的指标体系,为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预警监控研究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7.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活动各个阶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监测管理的建议,旨在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开创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