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环境保护部近日批准发布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和《污染场地术语》(HJ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某铬污染场地为例,根据HJ 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进行场地现状调查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场地主要污染区域集中在铬渣堆场、浸取车间和转化车间3个区域,属于重度污染区域,其总铬和Cr~(6+)含量最高分别达到69 500,68 300 mg/kg。该场地在开发前需进行场地修复,针对场地不同污染状况,高浓度和低浓度铬污染土壤分别建议采用化学淋洗法和化学还原-固化稳定化法处理。  相似文献   

3.
正2001年,我国作为首批签约国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公约)。其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废物环境无害化处理及其污染场地治理是我国履行POPs公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POPs污染场地调查及特征分析根据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土壤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4.
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工程应用与商业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及污染场地的特点,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在国内的工程应用现状,包括工程技术适用范围、系统构成、主要工程装备、工程案例、参考成本等。并结合当前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特点,系统分析了现阶段国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行业的商业模式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应用与筛选方法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污染场地修复是污染场地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该领域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了解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适用范围、筛选程序以及应用现状与趋势,对于在我国开展污染场地的修复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地论述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方法,以美国超级基金场地修复为例,阐述了目前不同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应用状况,并对一些常用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进行了参数比较. 同时,介绍了美国超级基金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方法与技术政策. 通过对数10年来超级基金场地修复技术的选择与应用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惠州市惠城区范围内通过注销排污许可证环境管理手段初步筛选出有搬迁遗留地的重污染电镀企业,再通过现场勘察进一步排查确定具备场地修复基本条件的惠城区电镀行业典型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分析和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六价铬污染主要来源于铬化工、电镀和制革等行业。简述了我国涉铬行业概况,铬污染土壤的来源及铬特性,重点综述了国内外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分析了各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并列举分析了国内外的修复工程案例。我国是铬盐生产大国,铬化工场地污染尤为严重且复杂。电镀类铬污染场地呈现铬、镍、铜、锌多重金属复合污染特点。制革类铬污染场地具有铬有机物复合污染特征。目前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是基于六价铬的还原稳定化原理,具体包括化学还原、化学淋洗、电动力学修复以及生物修复技术等。考虑到技术适用性和经济性,目前铬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绝大部分采用化学还原的修复技术。开发经济、环境友好型修复材料,探讨其修复机理和长期安全性是未来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土地修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工作的过程和修复的技术方法以及修复的制度都需要不断的予以完善。本文在简要介绍当前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工艺流程和修复技术,以及加强污染场地监管、明确修复责任主体、完善场地污染修复审批等制度建设,旨在更好地推动污染场地和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污染场地调查是后期修复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做好污染场地调查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国污染场地调查起步晚,发展迅速。本文在简要分析污染场地调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污染场地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对进一步完善污染场地调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污染场地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实践,包括场地调查、方案筛选、修复施工等多个环节。中国在该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全面了解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筛选流程以及应用现状,对于在我国开展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污染场地修复的各类技术、筛选程序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以某化工厂治理工程为例,介绍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现状,以期为该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如今面临着土地污染的现状,以我国现如今污染场地土壤调查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结合国外土壤调查布点采样的布设方法,对我国使用的场地污染环境调查土壤检测的布点从前期准备、布点方法、布点程序和布点原则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望对场地污染情况工作处全面、准确的判断,为污染场地土壤调查采样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有效调查和控制土壤污染成为土壤调查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基于此,本文从介绍污染场地土壤初步调查目标出发,就污染场地土壤初步调查的布点和采样方法展开论述,循序渐进开展污染场地土壤初步调查布点及采样工作,强化土壤初步调查管理,以期对我国污染场地土壤调查、采样与监测工作的更好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污染场地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工业化发展,我国的污染场地数量不断增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规范污染场地管理,国家及地方层面陆续颁布了系列污染场地管理标准文件,但我国的污染场地标准体系建设尚处在初期阶段,存在调查评估导则缺乏支撑性技术标准、修复过程标准严重缺失、风险评估方法过于保守以及后期风险管理忽视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污染场地标准体系现状基础上,提出建立进一步开展场地高精度调查、层次化风险评估、修复全过程管理及后期风险管理等技术标准体系,以期推进污染场地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年来,污染场地修复工作得以重视和发展。目前我国已完成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达200余例,并逐步形成产业规模。通过长期调研、咨询,收集到了国内现有的大多数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共计166例。通过对这些项目进行分析,初步阐述了目前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行业的一些发展特点: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项目数量逐年增多,但资金来源仍是主要制约因素;修复项目主要集中在土地价值较高的一线及省会城市,有机类污染场地主要分布沿海地区,而重金属污染场地主要分布于西南、中南地区;修复工期普遍较短,58.3%的项目工期小于半年;修复技术相对粗糙,以异位修复为主,固化稳定化、化学处理和水泥窑焚烧技术应用次数最多。总体而言,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业企业搬迁遗留的大量污染场地,是城市土地开发的重要来源。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作起步较晚,污染场地风险管理与修复体系尚不健全。通过北京市污染场地案例调研,分析了北京市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修复以及监管概况,探讨北京市污染场地修复工作中目前存在的标准缺失、原位绿色修复技术缺乏和监管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并从技术标准支撑体系、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和全过程监管框架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北京市污染场地管理与修复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位于城区或周边的污染型工业企业集中搬迁,留下了大量重污染的污染场地.由于政策法规缺失,一些污染场地未经任何修复就直接被开发利用,给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了危害.每一块污染场地的安全利用都迫切需要对场地污染的类型、程度等情况进行详尽调查,在场地调查基础上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治理修复,以尽快发挥土地的利用价值.于是,中国的污染场地修复被“看不见的手”推动着,诞生并渐渐成长.  相似文献   

17.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不同于其他建设工程,污染场地污染的严重性、复杂性、隐蔽性使场地修复安全健康环境(HSE)管理尤为重要。由于场地修复是一个新兴行业,法律法规不完备,修复技术不成熟,在实际场地修复过程中,HSE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根据土壤修复行业的从业经历,提出场地修复过程中基本的HSE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遗留场地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阻断重金属迁移扩散,阻隔技术成为国内外场地污染控制研究的焦点。通过系统分析阻隔技术在典型重金属污染场地的应用实例,概述阻隔技术先进材料和相关实施现状,发掘不同阻隔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阻隔技术组合式应用和阻隔系统工程决策等研究方向,从技术、经济、土地再利用等多维度综合考量,为复杂情景下的场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陆续开展污染企业搬迁,这些搬迁企业遗留场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开展定量评估人体健康风险是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也是适合我国国情并走向可持续性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及综合环境管理的必然发展方向。污染场地特征参数在风险评估模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对风险评估结果具有显著影响,研究对比了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RAG-C)与美国RBCA模型中场地特征参数的区别,并对完善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对发达国家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治理修复技术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重金属污染场地的实际特点,通过调查、分析、实践、优化等方式,对风险评估与治理修复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对风险评估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以及治理修复技术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模型优化、技术路线优化等相关建议,提出了以浸出浓度为基础依据初步构建重金属污染场地理修复技术体系,并针对治理修复技术的国内产业化分析了技术标准、技术开发应用、市场引导、政府监管等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