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室内模拟研究,以P-25纳米TiO2作为光催化剂进行了苯酚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探讨,初步考察了溶液的pH、P-25纳米TiO2用量对光催化降解苯酚过程的影响,以获得P-25纳米TiO2光降解含酚废水的较好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pH=8时,降解水体中苯酚效果最佳,强酸和强碱条件均不利于苯酚的降解;在pH 8的反应体系中,当光催化剂用量为0.4g/L时,催化水体中苯酚降解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臭氧氧化法处理高浓度苯酚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对高浓度含酚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臭氧进气量、反应时间、温度及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苯酚COD的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臭氧进气量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增长,COD去除率增大;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不大;溶液的初始pH值对臭氧氧化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在pH值为11~12左右时,COD的去除率最大;在臭氧氧化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过程中,酚的降解规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3.
石油石化废水中酚含量高,限制了汽提净化水回用效率,需进行脱酚处理。文章采用煤油、span-80、液体石蜡、磷酸三丁酯和NaOH构建乳化液膜,探究其对酸性水汽提净化水的脱酚效率。运用以响应面法(RSM)为依据的Box-Behnken设计,以span-80投加量、液体石蜡投加量、油/内比(油相与NaOH之比)和制乳转速为影响因素,建立了汽提净化水中苯酚去除率的二次回归预测模型,并优化了处理条件。结果表明,液体石蜡投加量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span-80投加量。通过RSM分析得到汽提净化水脱酚的最佳实验条件为:span-80投加量2%(质量百分比),液体石蜡投加量15%(体积百分比),油内比1?1,制乳转速6 000 r/min,此时苯酚去除率达到98.65%。萃取分离后的液膜易于破乳,破乳率达到98.33%,且回收油可循环利用,从而大大节约成本实现资源化。  相似文献   

4.
我厂是一个生产染料和苯胺等中问体的化工厂,排出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苯胺和二甲基苯胺。过去,我厂用盐酸奈乙二胺法或R盐法比色测定苯胺类化合物,此法灵敏度高,但手续多,速度慢,同时将不属于苯胺类化合物的1—氨基蒽醌也计算在内,使结果偏高。用二氯甲烷或二硫化碳萃取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然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资料上早有报道。此法灵敏度也很高,可测至0.1ppm苯胺类化合物,但增加一道萃取手续,且二氯甲烷、二硫化碳毒性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
旨在从微生物降解的角度出发,解决苯酚大量应用带来的含酚废水对环境污染问题.采用富集培养、驯化筛选和平板划线等方法,从某化工厂废水中分离得到4株苯酚降解菌.利用4-氨基吡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苯酚降解能力,筛选出降解率较高的菌株Y_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初步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三维电极法处理技术的一些特点、机制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在实验中以活性炭投加量、电极电压、反应时间、电解质NaCl投加量、溶液pH值和苯酚初始浓度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因素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4-氨基安替比林(简称4-AAP)萃取光度法测酚是灵敏度很高的标准分析方法。该方法要求使用无酚水。本文经过实验分析提出以蒸馏水代替无酚水测定地面水中挥发酚,结果表明,本方法检出限为0.017mg/l,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本法省略了制备无酚水的程序,从而使实验分析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8.
两种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伟  孙宇梅 《四川环境》1998,17(1):13-18
本文研究了水中苯酚-间甲酚与苯酚-对氯酚在NKA树脂上的竞争吸附,结果表明,IAS及LCA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这两个吸附系统的竞争吸附规律。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降解苯酚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20mg/L的苯酚为研究对象,在超声波槽中对超声波作用于苯酚的降解效率和降解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单一的超声波对苯酚的降解率是很低的,不超过6.3%;而在苯酚溶液中加入H2O2后,降解率提高了大约3倍;酸性条件利于苯酚的降解,而在碱性条件下苯酚几乎没有降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采用酸性溶液中生成碘铅和碘镉络离子用甲基异丁酮萃取,直接雾化有机相,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微量铅和镉时,样品溶液中高氯酸根对萃取的干扰作用。结果说明,当溶液中高氯酸根增加,则铅的萃取率迅速下降,对镉的干扰较少。采用碘化钾做络合剂,高氯酸根的干扰可部分被消除,但由于生成大量的高氛酸钾沉淀,影响测定操作及测定结果偏低。采用碘化钠做络合剂,则高氯酸别根的干扰特突出。高氯酸根浓度增加,则铅测定结果降低。加入二苯胍,使萃取率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干扰并未完全消除,故采用在标准系列中加入适量的高氯酸以抵消干扰,收到良好的效果。使铅的回收率达到100—120%之间,镉的回收率达到90—114%之间。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重点研究超高交联树脂NDA-100对苯酚的静态吸附动力学,通过动力学实验探讨了不同温度和初始浓度对吸附苯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在NDA-100树脂上的静态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吸附速率受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对于高浓度的苯酚溶液微孔填充占主导作用,而低浓度的苯酚溶液表现为先经过大孔吸附后经由微孔填充两个阶段,低浓度吸附时出现双平台动力学现象。进一步阐述了超高交联树脂对于酚类化合物的吸附机理,为树脂固定床吸附酚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实际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XDA-1树脂吸附和碱液解吸工艺对两种高浓度酚醛树脂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和回收研究。结果显示,在室温、pH 4~6、流速1~2BV/h条件下,两种废水的酚浓度分别从9500mg/L和24500mg/L降低到1mg/L和5mg/L,CODC r分别从18800mg/L和212000mg/L降低到1450mg/L和97500mg/L。用浓度4%的NaOH溶液在60℃条件下进行解析,解吸效率达99%。从两种废水中分别回收了浓度8%~12%的羟甲基酚和甲基苯酚,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回收了资源。  相似文献   

13.
酚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含酸废水是污染环境的重要废水之一。测定水中酚类化合物,最广泛使用的分析方法是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它是在适当的pH条件下,4—氨基安替比林与带有烷基、芳香基、硝基、亚硝基、苯基或醛基的酚类以及苯酚反应。该方法不能将各种酚分别测定,只能测定总酚,这对于测定各种酚的含  相似文献   

14.
炼厂酸性汽提净化水中酚含量高,限制了汽提净化水回用效率,需进行脱酚处理。本研究采用煤油、span-80、液体石蜡、磷酸三丁酯和NaOH构建乳化液膜,探究其对酸性水汽提净化水的脱酚效率。运用以响应曲面法(RSM)为依据的Box-Behnken设计,以span-80投加量、液体石蜡投加量、油相/内相比和制乳转速为影响因素,建立了汽提净化水中苯酚去除率的二次回归预测模型,并优化了处理条件。结果表明,液体石蜡投加量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span-80投加量。通过RSM分析得到汽提净化水脱酚的最佳实验条件为:span-80投加量2wt%,液体石蜡投加量15%v/v,油内比为1:1,制乳转速取6000r/min,此时苯酚去除率为98.65%。反应后的液膜易于破乳,破乳率达98.33%,且回收油相可循环利用,从而大大节约成本实现资源化。  相似文献   

15.
光催化氧化苯酚中间产物的分析与降解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光催化氧化法降解苯酚溶液,利用液相色谱对苯酚及其中间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投加H2O2对中间产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根据中间产物的产生情况及浓度变化,推测了苯酚光催化降解的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砂柱的水敏感性试验,以二价汞离子(Hg2+)和苯酚(C6H5OH)为例,研究了水敏感性过程中微粒释放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迁移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一NaCl溶液淋滤Hg2+污染的砂柱,Hg2+去除率为31.68%,换蒸馏水置换NaCl溶液发生微粒释放,此过程流出Hg2+占总量的67.55%,仅有0.78%的Hg2+残留在砂柱中;同样,在苯酚的去除试验中,上述去除率分别为55.71%和43.43%,残留率为0.86%,即在水力作用和水敏性的共同作用下,砂柱中的Hg2+和苯酚几乎可以被全部去除.单纯的水力作用对两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差别较大,原因是砂柱中微粒表面带有负电荷,使得带正电的Hg2+被吸附,从而大量滞留于砂柱之中.  相似文献   

17.
史箴 《四川环境》1998,17(4):49-51
本文研究了利用毛细管柱分离、测定水样中的苯系物。该方法用二硫化碳萃取水样中的苯系物,细口径毛细管柱分离,FID测定。在分流比为100∶1的条件下,方法最低检出浓度在0025~0047mg/L之间,低于填充柱法。该方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废水中微量苯系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以没食子药渣为原料,采用限氧热解法制备了不同温度300℃、400℃、500℃、600℃下的药渣生物炭,考察pH、投加量、溶液温度、不同接触时间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苯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几个因素均能影响生物炭对苯酚的吸附效果。4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对苯酚的吸附能力为400℃500℃600℃300℃,300℃和400℃最佳pH为5.0,500℃~600℃的最佳pH为7.0,药渣生物炭吸附苯酚的最佳投加量为0.05 g。在25℃~45℃条件下,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药渣生物炭对苯酚溶液的吸附。没食子药渣生物炭的吸附过程先快后慢,在10 h趋于平衡。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4种生物炭进行拟合,发现不同热解温度的药渣生物炭基本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研究结果为预测药渣生物炭吸附重金属提供理论参考,从而为拓展药渣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在天然水体中,由生物的分解和代谢作用所产生的酚是极其微量的。但是,由于炼焦、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合成纤维、造纸、农药、油漆等工业废水的排放,使水体受到酚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超声-双氧水和亚铁离子体系处理含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实验装置上对超声-双氧水和亚铁离子体系联合处理含酚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初始双氧水浓度、超声功率、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酚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辐射可以在双氧水和亚铁离子体系氧化过程中起加速反应的作用,而且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加速反应的能力增强;实验条件下废水初始pH值为4~6.8,初始双氧水浓度为140mg/L时酚去除效果最佳;超声-双氧水和亚铁离子体系处理含酚废水过程中苯酚的降解规律符合表现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