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混凝处理防止膜污染的作用与机理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通过膜过滤混凝上清液的方法 ,并比较膜进水和透过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 ,探讨了混凝防止膜污染的作用和机理 .结果表明 ,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10 0 0的有机物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 ,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10 0 0的有机物对膜污染的影响较小 .尽管混凝能有效地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 ,但混凝防止膜污染的效果与其投加量有密切的关系 .较低的混凝投加量 (2 5mg·L- 1 )防止膜污染的效果较差 ,较大的投加量 (>5 0mg·L- 1 )防止膜污染的效果较好 .UV2 54能更好地反映有机物对膜污染的影响程度 ,如何有效地去除这类有机物是防止膜污染的关键 .混凝防止膜污染的效果与去除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10 0 0的UV2 54的程度密切相关 .试验结果表明 ,混凝去除这类有机物的效果达到 5 0 %时 ,可有效地防止膜污染  相似文献   

2.
中国膜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膜产业总产值从1993年2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8年200亿元.本文从科研、政策、市场三方面对中国膜产业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国家不断重视膜技术的相关研究,几大重点研究计划都将其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科研经费投入也日益增大;国家对海水淡化和污水资源化的日益重视,为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海水淡化、中水回用、饮用水和工业节水等都是膜产业发展的重要市场,膜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溶解氧浓度是影响石英砂表面铁锰复合氧化膜催化氧化去除地下水中高浓度氨氮的关键因素.在中试实验条件下,采用在滤层底部和底部1/3处充氧的方式以满足氧化高浓度氨氮所需的溶解氧浓度.结果表明:充氧后,活性氧化膜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充氧前的1.5mg/L明显提高.当滤速为8m/h,底部和底部1/3处充氧时,氨氮的最大去除浓度分别提高至3.7,4.3mg/L.由此可知提高溶解氧浓度能充分地发挥活性氧化膜的催化活性,大幅度地提高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此外,用SEM和EDS对充氧前后氧化膜进行微观表征,发现氧化膜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成功启动并稳定运行了玉米秸秆与餐厨垃圾中温厌氧混合发酵系统,重点探究了膜基材性质(膜面积、膜孔径和膜材质)对连续流动态膜混合发酵系统运行性能和动态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面积、膜孔径和膜材质对动态膜的形成、膜通量的改变和有机质的截留能力均有影响显著.其中,适当增大膜面积以降低膜通量能够显著降低膜反洗频率;与200目尼龙网膜基材相比,相同膜面积的300目不锈钢膜基材的有机质截留率更高(95%),稳定状态出料浊度低于50 NTU,相应的DMBR系统甲烷产率由(111.1±7.9) mL·g~(-1) COD增至(217.1±18.6) mL·g~(-1) COD.比对分析可知,300目不锈钢膜基材能够较好地实现混合发酵系统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固体停留时间(SRT)的稳定分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混合发酵系统的甲烷产率.此外,在选定动态膜组件较优膜面积、膜孔径(300目)和膜材质(不锈钢网)的基础上,设定有机负荷、HRT和SRT分别为(3.91±0.55) g·L~(-1)·d~(-1)、30 d和46 d,连续流动态膜混合发酵系统能够实现长时间高效稳定运行,反应器内辅酶F_(420)浓度(1.65μmol·g~(-1) VS)较高,且纤维素类生物质降解显著.  相似文献   

5.
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废水处理的效果.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有很多因素影响着膜污染.在充分研究膜污染的原因和特征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的膜生物反应器类型,对料液进行预处理以及优化膜分离的操作条件来预防污染的形成.另外,膜的定期清洗和再生也是减轻膜污染所不可缺少的.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的减轻膜污染,使膜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以便使其在水处理技术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丰桂珍  董秉直 《环境科学》2013,34(11):4295-4303
研究了天然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对HL和ESNA1-K两种纳滤膜造成的膜污染及其对膜截留卡马西平(CBZ)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OM的存在造成了严重的膜污染和通量衰减.膜污染对CBZ截留率的影响与膜本身的特性和污染物特性有关,DOM通过在膜表面形成污染滤饼层和进入膜孔内部造成的膜孔堵塞,影响弱疏水性的CBZ从水中的分离,青草沙水库原水中的DOM引起的膜污染提高了两种纳滤膜对CBZ的截留效果,而太湖DOM造成的膜污染会降低CBZ的截留效果.研究还发现,中等相对分子质量(1 500~10 000)有机物会紧密地黏附在膜表面形成滤饼层,从而改变膜表面的疏水性能,小分子主要通过进入膜孔导致膜孔径堵塞.滤饼层的疏水性和浓差极化作用以及膜孔径的堵塞造成膜通量衰减并影响CBZ去除率.应用XDLVO理论对DOM造成的膜污染的分析结果表明,太湖DOM的疏水性明显强于青草沙DOM,其分子间的聚合自由能更负,与膜的黏附自由能更负,因而造成的膜污染和通量衰减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臭氧对膜法水处理中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洪涛  文湘华  黄霞 《环境科学》2009,30(1):302-312
膜过滤是一种高效水处理技术,包括污水处理中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和针对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生产再生水)、地表水(生产饮用水)的膜过滤工艺等,其中膜污染是制约膜工艺应用的一个主要问题.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在水处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十几年来,针对臭氧-膜过滤组合工艺的研究正变得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与分析.在MBR组合臭氧控制膜污染方面的研究中,目前结论相对较少.可以通过对MBR进水预臭氧化或者投加适量臭氧到MBR混合液这2种方式来减轻MBR膜污染.在针对微污染水的臭氧-膜过滤组合工艺中,根据臭氧的功能和结构形式主要分为3种,分别是污染膜臭氧清洗、分离式臭氧-膜工艺和一体式臭氧-膜工艺.绝大部分报道认为臭氧可以有效地控制膜污染的发展,但也有少数投加臭氧后膜污染加剧的情况.目前,臭氧化影响膜污染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物方面,根据原水水质和工艺结构参数等的不同,颗粒物、微生物和无机物质也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相应的作用.另外,在迄今为止的研究中,还缺乏对于臭氧投加方式和分散方式的统一衡量和比较标准.作者建议应该加强对一体式臭氧-膜组合工艺的研究,并且要注意臭氧投加的工艺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范科文  李星  杨艳玲  周志伟 《环境科学》2019,40(8):3626-3632
污水的资源化与回用可作为城市和各类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必须满足相关水质标准,其中有机物一直是广泛关注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华北某市大型污水厂的二级出水,研究了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UV-TiO_2)和颗粒活性炭(GAC)技术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特性以及对纳滤(NF)的膜污染控制特性,构建了UV-TiO_2/GAC/NF组合工艺,评价了组合工艺的有机物去除效能和膜污染控制作用,解析了影响NF膜污染程度的有机物种类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UV-TiO_2和GAC技术均可不同程度地缓解NF膜的不可逆污染、降低膜通量衰减速率; UV-TiO_2/GAC联用的不可逆膜污染程度比单独UV-TiO_2或GAC技术分别降低了48. 7%或61. 4%.类蛋白质和类腐殖质等有机污染物是不可逆膜污染的主要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为小于3×10~3和30×10~3~100×10~3的有机物是造成纳滤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UV-TiO_2/GAC/NF组合工艺的COD、DOC和UV_(254)去除率为45. 7%、74. 5%和89. 2%,出水中COD、DOC和UV_(254)等有机物指标均得到有效去除.研究成果为城市和各类建筑非传统水源的深度净化与多途径回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了缓解油田污水对离子交换膜的污染程度,使电渗析技术更好地用于油田污水处理,从而实现含聚合物采油污水的良性循环,针对含聚采油污水对离子交换膜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考察.实验考察了相同工况下,淡室溶液电导率下降到0.9mS·cm-1所经历的时间、平均电流和膜面电阻等参数的变化,确定了离子交换膜的污染状况,分别考察了含聚合物采油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聚合物和原油对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固体悬浮物集聚在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表面甚至内部从而造成膜污染,但相对于阴膜,悬浮物对阳膜性能的影响更严重;聚合物可聚集在阴膜表面,对于阴膜的透过性有一定的影响;原油在阴膜表面甚至内部形成致密的油膜,对其造成严重污染,但对阳膜的影响较小.利用酸碱液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9)作为清洗剂,并添加少量的助洗剂(如三聚磷酸钠),阴膜过滤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阴离子交换膜对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吸附规律和影响因素.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阴离子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在阴离子交换膜上的吸附量、吸附平衡时间,考察了初始HPAM溶液浓度、pH值以及溶液中其他离子浓度对其在离子交换膜上吸附的影响,目的是阐明阴离子交换膜对HPAM分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阴离子交换膜上有明显的吸附作用,但在阳离子交换膜上吸附量几乎为0;阴离子交换膜对聚合物的吸附平衡时间随聚合物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延长,且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过程动力学特征都能很好地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303、308和313 K温度下,阴离子交换膜对聚合物的等温吸附可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很好地拟合,相关系数R2均达到0.99以上,温度越高,吸附量越大;聚合物溶液pH值和离子浓度对吸附效果有显著影响:pH=6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吸附量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纳滤反渗透组合膜工艺在电镀废水处理回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电镀废水的治理把握住了"无害化"的原则,但是如何更好地实现电镀废水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有用资源,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高分子功能膜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膜处理工艺具有传统工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电镀废水的处理,实现资源的回收,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根表铁氧化物胶膜对水稻吸收诺氟沙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微  鲍艳宇 《环境科学》2015,36(6):2259-2265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水稻根表铁氧化物胶膜对水稻吸收诺氟沙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表的铁氧化物胶膜生成量随溶液中Fe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营养液中添加诺氟沙星之后,根表铁膜量不同程度地降低,且随着添加诺氟沙星质量浓度的增加铁膜减少量有所增加.根表诺氟沙星含量与根表铁膜含量具有相关性,且相关性系数为0.959(诺氟沙星=10 mg·L-1)和0.987(诺氟沙星=50 mg·L-1),根内诺氟沙星含量以及地上部诺氟沙星含量,与根表铁膜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诺氟沙星,水稻根表、根内以及地上部所含诺氟沙星的质量分数:水稻根表为87.7%~97.6%,根内为0.8%~4.8%,地上部为1.5%~7.5%,根表诺氟沙星远远大于根内以及地上部的诺氟沙星含量.因此,水稻根表形成的铁氧化物胶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诺氟沙星富集库,但是并没有对诺氟沙星迁移到水稻根内和地上部起到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凝胶层膜污染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琦  黄霞  尚海涛  文湘华  钱易 《环境科学》2006,27(11):2344-2349
通过紊流条件下阻力模型和凝胶极化模型对膜生物反应器的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膜面流速在3~10 m/s,运行时间在5h之内时,阻力模型可以很好地符合凝胶模型.通过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对染料废水超滤膜阻力进行了分析,膜的总阻力随着运行时间增加而增加,在所有阻力中,凝胶阻力占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14.
SPG膜表面润湿性对膜污染和化学耐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静  肖太民  张晶  曹丽亚  杜亚威  刘春  张磊 《环境科学》2015,36(5):1694-1699
SPG膜微气泡曝气系统可应用于废水好氧处理,SPG膜污染以及其对化学清洗的耐受性是影响其应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采用在线化学清洗的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中,考察了SPG膜表面性质对膜污染及化学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运行过程中,SPG膜表面润湿性对膜污染和化学耐受性具有明显影响.膜表面污染层主要是有机污染,而疏水性膜抗有机污染能力较强.使用在线化学清洗时,碱性次氯酸钠溶液对亲水性膜腐蚀严重,膜孔径和孔隙率显著增大.疏水性膜抗碱性次氯酸钠溶液化学腐蚀能力较强,膜孔结构仅有轻微改变,但是疏水性膜表面疏水官能团易被氧化,使得膜表面润湿性下降.同时,疏水性膜在氧传质、污染物去除和降低能耗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疏水性SPG膜适用于微气泡曝气废水好氧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15.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膜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产生的新型水处理工艺,具备了生物反应器和膜分离设备的双重特点.文中阐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组成、分类及其特点,同时对影响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包括膜污染的机理、影响因素和膜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浸没式厌氧膜生物法处理垃圾渗沥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浸没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SAnMBR)处理垃圾渗沥液,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6~4d和容积负荷为1.3~5.7kgCOD/m3.d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为65%~84.2%,COD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膜良好的截留作用提高了处理效果的稳定性;甲烷产量随容积负荷的增加呈线性地增加;膜比通量衰减迅速,膜水力清洗频繁;膜清洗时间间隔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减小呈线性地减小。  相似文献   

17.
纳米Ag粒子原位杂化PVDF超滤膜的抗污染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AgNO3为前驱体,聚偏氟乙烯(PVDF)为聚合物基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和成孔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还原剂和溶剂,利用相转化法制备了纳米Ag粒子原位杂化PVDF超滤膜.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及接触角测定仪对杂化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原位形成的纳米Ag粒子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纳米Ag粒子的添加改善了PVDF膜的亲水性能.以腐殖酸和牛血清蛋白作为污染物的代表,考察了Ag/PVDF膜的抗有机污染性能.以大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活性污泥作为微生物的代表,考察了杂化膜的抗生物污染性能.结果证实了与纯PVDF膜相比,Ag/PVDF膜通量衰减较慢,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表面受活性污泥污染程度小,具有显著的抗有机污染和抗生物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18.
膜的微观结构对空气过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覆膜过滤技术现已广泛地应用于空气过滤过程,这种技术是在支撑材料的表面覆盖一层瞑。在过滤的开始阶段,过滤的阻力主要集中在膜上,因此,膜的微观结构(如膜的厚度,孔径大小和膜的孔隙率等)将会对过滤阻力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选用了几种不同结构和不同孔隙率的膨化聚四氟乙烯膜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操作条件下进行试验,以更深入地了解膜过滤技术的性质。同时,利用空气渗透和膜污染理论,讨论了膜的微观结构对过滤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运行中膜污染问题,利用"逐级通量法"测定了膜组件的临界通量,并考察了次临界通量下膜污染的运行特性.试验发现,膜污染发展分为缓慢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两个阶段.采用清水冲洗加次氯酸钠和盐酸溶液浸泡的方法能有效减少膜过滤阻力,去除率达到94 %.同时,阻力构成分析表明泥饼和凝胶层是膜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到总阻力的57%和31%,而新膜清水阻力仅占3.86%.  相似文献   

20.
混凝-微滤膜净水工艺的膜污染特征及其清洗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膜表面形貌的观察、不同清洗方法对膜通透性恢复效果的评价以及化学洗脱液的成份分析,对混凝-微滤膜工艺中的膜污染特征和膜污染的清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膜的外表面是微生物污染、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内表面以微生物污染为主.碱洗能去除大部分的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对膜内、外表面的清洗效果显著;而酸洗对膜表面的无机垢体清除效果较为显著.膜面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以小分子量为主,无机污染元素主要是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