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伏牛山煤矿是江苏省镇江市一座国营地方小煤矿。1982年以前,由于片面追求产量,忽视防尘工作,粉尘浓度曾高达2,990毫克/米3,尘肺病患者人数占接尘作业人数的9.33%。从1983年开始,矿领导摆正了防尘工作与企业经济收益的关系,狠抓了综合防尘,从此,采掘面粉尘浓度逐年下降,1985年达到3.3~48毫克/米3,而1986年1~4月份又降为3.3~40毫克/米3。现在已有40%的工作面粉尘浓度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1984和1985年连续被省里评为通风甲级矿井,获银杯奖。 这个矿四年时间就能取得这样显著的成效,主要是因为狠抓了综合防尘。 首先,矿领导认真学习、宣传了…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的钨矿属中高矽矿山,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平均为20~70%,围岩和石英脉矿石中为36~95%,采场、平巷、支柱和装矿等主要工序粉尘分散度较高,小于5微米的尘粒均在90%以上。 为了消除粉尘危害,这些矿山从1958年以来,陆续采取高压集中供水和机械通风等综合防尘技术措施。如盘古山钨矿采取穿脉假巷梳式通风网路,铁山垅、荡坪、画眉垇和大吉山等矿建立了篦式、穿脉风桥式,中段间隔式、竖式梳式等通风网路。这些技术措施各具特点,使矿井有效风量达70%以上,风质合格率达95%左右,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达标率占80%以上。同时,辅之以光电水幕…  相似文献   

3.
综合防尘技术在煤矿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粉尘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身体健康。公司依靠科学管理,完善了各项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综合防尘方面的管理规定和防尘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技术创新,重点抓好综采、综掘工作面以及回风系统和定点尘源的装置,实行自动控制等综合防尘技术;从管理和技术创新角度,通过采用减少粉尘产生、降尘、排尘、除尘、个体防尘等综合防尘技术措施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露天开采的穿凿、爆破、装卸和运输等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粉尘和有毒气体。特别是有些矿山采场作业线短,设备集中,在静风时期或干燥季节,如不采取防尘措施,必然出现采场粉尘弥漫、烟雾笼罩的现象。我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为了消除粉尘危害,我矿过去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矿区环境污染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是因为采场粉尘浓度最高的尘源点──矿岩爆堆没有防尘措施。爆堆矿岩干燥,电铲装车和汽车卸矿,既污染溜井口又污染排土场。 去年,我矿再次对矿区粉尘进行治理。根据本地区干燥季节长的气候特点,采取以水为中心的综合措…  相似文献   

5.
曾森茂 《安全》2012,33(2):5-7
根据四川省煤矿井下粉尘的特性及其危害和状况,就煤矿井下粉尘的产生、分布规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介绍了综合防尘技术在四川矿井中的应用,建立了较完善的四川煤矿综合防尘措施体系,提出了四川煤矿高产高效煤矿粉尘防治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矿有八个溜矿井,17个卸矿峒室。这些溜矿井的卸矿峒室都设在各中段主要运输平巷附近,其中绝大部分位于进风巷道的旁侧,卸矿频繁而且量大。未加密闭以前,虽然采取过一些防尘措施,但当卸矿时,大量的矿石对溜矿井空气柱起着强烈的冲击、压缩作用,仍然带出大量矿尘,使卸矿峒室周围的粉尘浓度多在3~4毫克/米’以上,有的竟高达20毫克/米3,严重地恶化了井下劳动卫生条件,污染了空气。 为了有效地防止卸矿时产生的矽尘危害,1964年第4季度,由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组成“三结合”科研小组,试制成溜矿井自动密闭装置(见示意图)。此装置由活动门…  相似文献   

7.
近日,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自行研制的“矿井巷道洒水车”获国家专利。该设备的投用消除了该矿井下自动防尘的“盲区”,实现了井下综合防尘自动化,使井下空气更为清新、湿润、自然,且每年节约人工防尘费用60余万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四川永川地区长河 煤矿坚持“五不”,认真搞好井下防尘工作,11个掘进点和运输巷道的粉尘浓度,都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1976年进矿的223名新工人,经照片检查没有患矽肺和疑似矽肺的。 “五不”是:1.领导思想不松。矿长既抓生产,又抓防尘。同时有一名副矿厂专门负责安全防尘工作。2.防尘队伍不散。防尘小组的4名专职技术工人长期坚持在井下检查防尘设施的使用和进行维护保养,坏了的及时更换。3.防尘经费不卡。矿上每年按规定在设备更新改造资金内提取防尘经费,专款专用。4.防尘措施不停。井下掘进延伸到那里,防尘水管、风管就敷设到那…  相似文献   

9.
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兴隆庄煤矿始终坚持将粉尘治理工作作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身体健康的大事来抓,加大防治科技含量和技改力度,自1987年以来,连续12年保持“山东省综合防尘甲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和“部级综合防尘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的称号,杜绝了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矿井粉尘治理效果达到全国煤炭工业领先水平。兴隆庄煤矿立足矿井实际,确立了“强化基础、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巩固达标”的整体工作思想,把粉尘治理工作摆在矿井安全质量工作的首要位置,健全了专兼职综合防尘监督管理体系网络,建立完善…  相似文献   

10.
矿山溜井卸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冲击性粉尘已成为矿井可呼吸性粉尘的主要来源,为了有效解决溜矿井卸矿时产生的大量冲击性粉尘,基于泡沫抑尘的机理,研究了发泡倍数和半衰期两个指标进行优选实验,通过正交法和单因素法优选出最佳的泡沫抑尘配方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酸钠和聚丙乙酰胺,各成分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6%、0.8%与0.4%。结果表明,通过模拟溜井卸矿测得不同泡沫高度的抑尘效率在85%~95%之间,呼吸性粉尘的抑尘效率为87%左右,其时效性可达2h以上。  相似文献   

11.
云锡溜井防尘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叙述马拉格矿主溜井群防尘措施。1985年11月,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委托昆明公司对“云锡溜井防尘措施”研究课题组织鉴定,此研究成果在马拉格矿应用3年来,主溜井群卸矿口粉尘浓度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一、云锡溜井防尘的特点云锡各矿普遍采用多中段开采、溜井转运矿岩,每个矿山都有几条主溜井,为了便于运输,几条溜井常集中布置在一个区域,形成溜井群。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1964年投产、拥有1600名职工的山东威海玻璃厂,一直坚持综合防尘,至今已实现27年无矽肺病。 这个厂有300多名工人长年接触矽尘。为保障职工健康,厂里采取了综合防尘措施,全厂42个主要粉尘作业点粉尘浓度有88.5%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其余的11.5%也接近国家卫生标准。威海市委、市政府曾多次授予“文明工厂”和“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劳动卫生先进单位,1989年晋升国家二级企业。 该厂首先努力强化防尘组织,成立了由生产厂长为组长,生产、设备、安环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劳动安全卫生领导小组。安全环保科配备4名专职安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矿井岩巷综掘工作面产尘量大,常规降尘措施不理想,一般呼吸面罩无法有效降低工作面作业人员对粉尘吸收的问题,研制了正压呼吸器防尘系统,并在岩巷综掘工作面底抽巷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正压呼吸器防尘系统除尘效率达到了70.82%,不使用时除尘效率仅为42.01%,不仅有效降低了工作面的粉尘浓度,改善职工作业环境,而且保证了工作面作业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求,减少了粉尘对职工身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我矿现有职工2200人,从1958年建矿到现在,职工患矽肺病的共有172人,其中已死亡58人,这些矽肺病人均是五六十年代参加工作的。自1970年以来,我们长年如一日坚持综合防尘,收到了明显效果。1970年以前,我矿岩掘工作面粉尘浓度高达20毫克,煤掘和采煤工作面粉尘浓度高达55毫克。经过治理,岩巷粉尘浓度和煤巷粉尘浓度则分别降至4毫克和7毫克。经多次尘肺病检查结果证明,1970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工人,未发现一例矽肺病患者。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好综合防尘工作的: 一、以担高认识为前泥 我矿从建矿到现在,因矽肺病死亡的人数和其他事故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5.
煤炭企业粉尘控制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具有粉尘危害的5个煤炭企业作为研究现场;调查对象包括企业负责人、接尘人员、职业病防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粉尘监测人员。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粉尘防治的制度和措施,接尘工人对粉尘防治知识的知信行等。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和查阅档案等方式。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以SAS 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诊断年代的推移,新发尘肺病例Ⅰ期所占比例呈逐渐增大趋势。各类人员对粉尘危害及其可预防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基本防尘措施认识程度高;对国家相关法规认识程度低。在所调查的478名接尘人员中,只有59.4%的人知道发过宣传材料。接尘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为72.6%,而且每次都使用者不到总人数的1/2,防护用品的舒适性差是其不使用的主要原因。企业中仍有18.8%的职工没做过岗前体检。所调查的五个煤矿防尘设施较为完备,运转情况基本良好,但防尘效果一般。粉尘浓度监测工作开展不规范,企业粉尘管理工作不完善,存在粉尘危害及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职业健康体检体系不健全、防尘措施不到位、粉尘浓度监测可能存在漏洞等问题,在粉尘管理方面仍需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煤矿井下粉尘浓度的测定,是衡量煤矿井下劳动环境好坏的标准之一,是检查煤尘浓度是否达到爆炸界限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防尘措施与除尘设备效果的重要方法。通过测尘,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以达到降低粉尘浓度,改善劳动环境,保证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目的.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原煤炭部已于1984年9月1(?)日以MT79—84标准发布。这个标准统一了全国煤矿的测尘方法,对指导防尘工作的开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根据煤  相似文献   

17.
兴宁角梳厂是我省五小工业中防尘工作较好的工厂.有职工100多人,每年使用水牛角近50吨,实行半机械化生产。 未采取防尘措施以前,生产过程粉尘较大,有些作业点粉尘浓度高达336毫克/米3。近年来,在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中,该厂党支部在大抓生产的同时,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积极做好防尘工作,在两个车间的主要工序都安装了包括各种旋转设备除尘罩的通风除尘设备.经会同梅县地区、兴宁县卫生防疫站测定,两个车间的主要工序工作面的粉尘浓度已达到国家标准,除尘器净化后的粉尘浓度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消除了粉尘对车间和周围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对我国部分煤矿采煤工作面粉尘状况的调查,测试和煤矿粉尘粒度分布分析结果。通过测试分析证明,不同煤种的煤被外部能量破碎时,它的产尘量、产生的粉尘的粒度分布及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不同;各种煤直接破碎产生的粉尘和矿井空气的浮游粉尘的粒度分布均符合罗辛——拉姆勒(Rosin——Rammlar)分布规律;采用一般常规防尘措施(如煤体注水、洒水、喷雾降尘等),对粒度较粗的粉尘有一定降尘效果,可改善粉尘作业环境,而对工人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呼吸性粉尘降尘效果不显著,造成矿井浮游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增加。为此,今后防尘工作重点应加强对呼吸性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对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高的防尘措施,大幅度降低矿井中呼吸性粉尘.使煤矿尘肺病发病率有较大降低。  相似文献   

19.
粉尘是煤矿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多年来通过推广以湿式作业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大幅下降,尘肺病发病情况得到一定遏制。但目前绝大多数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仍然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严重地威胁着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根据对某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辖区内75个煤矿150个采掘工作面粉尘监测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20.
粉尘是煤矿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多年来通过推广以湿式作业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大幅下降,尘肺病发病情况得到一定遏制.但目前绝大多数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仍然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严重地威胁着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根据对某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辖区内75个煤矿150个采掘工作面粉尘监测结果显示,采煤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8.4mg/m3,最高浓度982 mg/m3,样品合格率仅23.7%;掘进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5.3 mg/m3,最高浓度55.1 mg/m3,样品合格率为45.5%.(评价标准为GB 16225-1996,GB 16248-1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